显示器之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920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之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显示器之外壳结构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科技产业的日新月异,使个人电脑已经成为相当普及的设备。个 人电脑大致可区分为桌上型电脑及笔记型电脑,其中笔记型电脑因为具有轻巧 与携带方便的优势,已有逐渐取代桌上型电脑的趋势。 一般的笔记型电脑包含 有用来承载主要电子零组件之主机以及枢设于主机上之屏幕,其中屏幕是采用 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易碎的玻璃基板及灯管所构成,虽然液晶显示 器外部都会包覆有塑料或金属制之外壳来保护,但是外壳的结构强度往往都比 玻璃基板及灯管来的高。所以,当个人电脑不慎受到外力撞击时,虽然外壳没 有损坏,但其实液晶显示器内部的玻璃基板或灯管早已经损坏。而且,由于液 晶显示器的单价相当高昂,常常使消费者蒙受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妥善地 保护液晶显示器一直都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为解决笔记型电脑中显示器内部组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在液晶 显示面板与外壳之间装填缓冲材之概念,例如泡绵、橡胶等等可被压縮而吸收 外力的缓冲垫体,以在液晶显示面板与外壳间形成缓冲。这种置入缓冲材的方 式对于一般的笔记型电脑已足够使用,且能有效缓冲外力透过坚硬外壳施加于
液晶显示面板的冲击力道;然而,对于军工规格的笔记型电脑而言,仅在液晶 显示器周围包覆缓冲材还是不足以有效提供保护。军工规格的笔记型电脑所处 的操作环境相当恶劣,使其零组件所承受的震动或冲击远远大于一般规格的笔 记型电脑。因此,仅在液晶显示面板周围包覆缓冲材的配置下, 一但外在冲击 力道超过缓冲材所能承受的力道,缓冲材本身也就相当于坚硬的物体,而无法 再被压縮提供缓冲,使液晶显示器的边缘也就会跟着受损,其中又以设置在液 晶显示器边缘的灯管最容易发生上述的状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以 解决先前技术中位于液晶显示面板边缘的灯管容易在过大外力冲击下损坏之问 题。
为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用以容置一显示 面板,此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包括有一壳体及一框体。壳体具有一基框及自基 框周缘延伸出而两两相互对应之二第一侧壁与二第二侧壁,而且各第一侧壁之内缘具有至少一支撑部。框体固定于显示面板边缘,并与显示面板一起容置于壳体内。框体具有二分别对应各第二侧壁设置之第一侧板及二分别对应各第二
侧壁设置之第二侧板。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与其对应之第二侧壁间具有一缓冲距离,其中此一第二侧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放置灯管的边缘。各第一侧板具有至少一向其对应之第一侧壁延伸之定位板,其中定位板与支撑部间设置有一缓冲垫,且前述之缓冲距离大于缓冲垫之压縮距离。如此,当显示面板在壳体内朝缓冲距离方向瞬间移动时,可藉由压縮缓冲垫而产生缓冲吸震作用。
本发明之功效在于,框架与显示面板承受外力作用时,缓冲垫先被框架压缩而提供缓冲,而显示面板之框架的第二侧板与壳体的第二侧壁之间预留有一缓冲距离,且此缓冲距离大于缓冲垫的最大压縮量,可有效避免显示面板边缘之框架因作用外力过大而撞击壳体,以防止位于显示面板边缘之灯管因撞击壳体而损坏。


图l为本发明中壳体、盖体与显示面板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与框体之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壳体之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与框体容置于壳体之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与框体容置于壳体之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关于定位板与支撑部之局部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4中关于定位板与支撑部之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用以容置一显示面板20,并在外力撞击下提供显示面板20适当的保护作用,其中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包括有一壳体10及一框体30。显示面板20为一液晶显示模块,其具有一做为发光源之灯管21(如图2所示)。灯管21可为但不局限于一冷阴极管,其装设位置邻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边缘。本发明中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可应用在如液晶电视、桌上型电脑之液晶显示器、笔记型电脑之液晶显示器上盖等等配置有液晶显示模块之电子装置中,但是应用在军工规格笔记型电脑的液晶显示器上盖为最佳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大致呈矩形,其具有相连接之一基框11及两两相互对应之二第一侧壁12与二第二侧壁13a、 13b。基框11大致呈矩形,其中央部位为镂空或是增设玻璃或压克力材质所制成之透明镜片,且可依实际
4产品的需求来选择。基框11的四边内侧缘分别设置有一缓冲条17,而缓冲条17可以是泡棉、橡胶等等具有可被压縮而变形之软性材质。二第一侧壁12自基
框11上相面对之两侧周缘延伸,使各第一侧壁12间大致互相平行。各第一侧壁12的内侧也设置有前述软性材质之缓冲条121,其中缓冲条1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12上,也可以设置在框体30上,只要能在壳体10与显示面板20之间发挥缓冲作用即可。第二侧壁13a与第二侧壁13b自基框11上另外两相面对之两侧边缘延伸出,使各第二侧壁13a、 13b间大致互相平行,而且各第二侧壁13a、 13b的两侧分别与各第一侧壁12连接。
第二侧壁13a之内侧也具有二前述软性材质之缓冲条131,而第二侧壁13b之则没有配置。当显示面板20置入壳体10时,没有配置缓冲条131之第二侧壁13b对应于显示面板20之灯管21。两第一侧壁12沿一第一轴向相面对地设置,其中第一轴向指与各第一侧壁12平行之轴向,即图3中所标示之X轴,且第一轴向穿过第二侧壁13a、 13b。壳体IO与一盖体18相结合,即盖体18与各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a、 13b相结合而与壳体10 —同形成容置显示面板20与框体30之空间,并与壳体10—起包覆显示面板20。盖体18内侧也具有二缓冲条181,各缓冲条181大致对应于基框11上邻近第一侧壁12之缓冲条17,进而前后(即沿图3中所标示之Z轴)包夹住显示面板20。
请参阅图3所示。壳体IO之各第一侧壁12之内缘具有二支撑部14,其中支撑部14指形成于各第一侧壁12内侧且面向具有第二侧壁13a的结构件。各第一侧壁12上还具有二开槽15,其中各开槽15邻接于各支撑部14。各第一侧壁12上还具有一嵌槽16,其中嵌槽16面对靠近第二侧壁13b的支撑部14,而且开槽15位于支撑部14与嵌槽16之间。在本发明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也可以只设置一支撑部14及一开槽15,或是设置多个支撑部14及开槽15,此点并不会影响到本发明是否能具以实施。在本发明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也可以不设置嵌槽16,此点亦不会影响到本发明是否能具以实施。
请参阅图l、图2、图4及图5所示。框体30固定于显示面板20之边缘,并与显示面板20 —起容置于壳体10与盖体18内。框体30具有相连接之二第一侧板31及二第二侧板32,其中各第一侧板31分别对应于壳体10之各第一侧壁12设置,而各第二侧板32则分别对应于壳体10之各第一侧壁13a、 13b设置。各第一侧板31大致沿前述第一轴向(X轴)平行地设置,而各第二侧板32则是垂直于前述第一轴向设置(沿Y轴设置)。当框体30与显示面板20 —同置入壳体10时,各第一侧板31对应各第一侧壁12,而各第二侧板32则对应于各第二侧壁13a、 13b。此外,当框体30与显示面板20—同置入壳体10时,显示面板20前后抵靠于基框11之缓冲条17与盖体18之缓冲条181,且各第一侧板31也抵靠于第一侧壁12之缓冲条121,而对应于第二侧壁13a之第二侧板32则抵靠于缓冲条131。对应于第二侧壁13b之第二侧板32与第二侧壁13间形成一缓冲距离L,且此第二侧板32设置于显示面板20上放置灯管21的边缘。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各第一侧板31具有二分别向第一侧壁12延伸之定位板33,其中定位板33区分为两型态。第一种定位板33具有一基部331、 一延伸部332及一钩部333,使此种定位板33形成为Z形,而第二种定位板33具有一基部331及一延伸部332,使此种定位板33形成为L形。基部331以螺丝组装于第一侧板31上,而延伸部332则连接于基部331与钩部333之间。钩部333扣入第一侧壁12之嵌槽16,以于壳体10上定位显示面板20与框体30。定位板33上设置有一缓冲垫34,缓冲垫34固定于定位板33延伸部332邻接支撑部14之一侧。在本发明中,缓冲垫34设置于定位板33与支撑部14之间,例如固设于定位板33上或是固设于支撑部14,只要能在两者间发挥缓冲作用即可。缓冲垫34可以是泡棉、橡胶等等具有可被压縮而变形之软性材质,用以抵靠于之第一侧壁12之支撑部14。当框体30与显示面板20一同置入壳体10时,缓冲垫34与定位板34之延伸部332容置于第一侧壁12之开槽16中。
在本发明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31也可以配合第一侧壁12上支撑面14之数量设置一个或是多个定位板33,此点并不会影响到本发明是否能具以实施。在本发明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每个定位板33上都设置钩部333,并配合第一侧壁12上设置嵌槽16之数量进行定位,此点并不会影响到本发明是否能具以实施。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藉由显示面板20前后抵靠于基框11之缓冲条17与盖体18之缓冲条181,加上框体30两侧之第一侧板31抵靠于第一侧壁12之缓冲条121与框体30另一侧之第二侧板32抵靠于第二侧壁13a之缓冲条131,当壳体10受到外力撞击时,缓冲条17、缓冲条181、缓冲条121与缓冲条131都能够被压缩而变形吸收外力,而分别沿Z轴、Y轴及X轴提供缓冲作用,以避免显示面板20边缘之框体30直接与壳体10撞击,而提供显示面板20适当之保护。
另一方面,当壳体10受到沿前述第一轴向(X轴)作用且朝向灯管21之外力时,框体30之定位板33会受此一外力而向支撑部14挤压缓冲垫34,并使框体30连同显示面板20沿第一轴向(X轴)朝支撑部14位移一压縮距离。此处之压縮距离指缓冲垫34被定位板33压縮之压縮量,其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但也会根据缓冲垫34选用的材质有所差异。每一种材料的压縮量都会有一个临界值(最大值),此一临界值对应至一临界压力, 一但作用在定位板之外力大于前述临界压力后,缓冲垫34就如同刚体而无法再被压縮,框体30与显示面板20也就不会继续位移。因此,本发明中根据缓冲垫34材质的种类去设计缓冲距离L的大小,使缓冲距离L之值随着缓冲垫34的材质而改变,但是各种缓冲距离L都是保持在大于各种材质之压缩距离(压縮量之临界值)。藉此,在沿第一轴向作用于壳体10之外力过大时,定位板33与缓冲垫34就能防止显示面板20上邻近灯管21之边缘与壳体10发生碰撞,进而避免灯管21损坏。如此一来,当显示面板20因外力作用在壳体10内朝缓冲距离方向(沿X轴且朝向第二侧壁13b)瞬间移动时,可藉由压縮缓冲垫34而产生缓冲吸震作用。
本发明中框架与显示面板承受沿第一轴向之外力作用时,缓冲垫先被框架压縮而提供缓冲,而显示面板之框架的第二侧板与壳体的第二侧壁之间预留有一缓冲距离,且此缓冲距离大于缓冲垫的最大压縮量,可有效避免显示面板边缘之框架因作用外力过大而撞击壳体,以防止位于显示面板边缘之灯管因撞击壳体而损坏。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为之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容置一显示面板,其特征是,包括有一壳体,具有一基框及自该基框周缘延伸出而两两相互对应之二第一侧壁与二第二侧壁,而各该第一侧壁之内缘具有至少一支撑部;及一框体,固定于该显示面板边缘,并与该显示面板一起容置于该壳体内,该框体具有二分别对应各该第一侧壁设置之第一侧板及二分别对应各该第二侧壁设置之第二侧板,该等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与其对应之第二侧壁间具有一缓冲距离,各该第一侧板具有至少一向其对应之该第一侧壁延伸之定位板,该定位板与该支撑部间设置有一缓冲垫,藉以当显示面板在壳体内朝缓冲距离方向瞬间移动时,可藉由压缩该缓冲垫而产生缓冲吸震作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该定位板具有一钩 部,而该第一侧壁具有一面对该支撑部之嵌槽,该钩部扣入该嵌槽,以于该壳 体上定位该显示面板与该框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该嵌槽与该支撑部 间具有一开槽,而该缓冲垫与该定位板容置于该开槽。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更包含有复数个缓 冲条,该缓冲条两侧抵靠于该基框内缘与该显示面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二缓冲条, 该缓冲条两侧抵靠于该第一侧壁内缘与该第一侧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二缓冲条, 该缓冲条两侧抵靠于另一该第二侧板与对应之该第二侧壁内缘。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一盖体, 该盖体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结合,以与该壳体一起包覆该显示面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二缓冲条, 该缓冲条两侧抵靠于该盖体内缘与该显示面板。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各该第一侧壁之内 缘具有二该支撑部,而且各该第一侧板具有二该定位板,各该定位板上分别设 置有一该缓冲垫。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特征是,该缓冲距离大于 该缓冲垫之压縮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器之缓冲结构,其内部容置有一显示面板,而缓冲结构包括有一壳体及一框体。框体固定于显示面板边缘,且框体两侧具有缓冲垫。显示面板与框体利用缓冲垫抵靠于壳体侧壁上,其中当显示器受外力撞击而使显示面板在壳体内瞬间移动时可藉由压缩缓冲垫而产生缓冲吸震作用,以避免在过大外力作用下导致显示面板之灯管遭受碰撞而损坏。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661306SQ20081019812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柽柏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