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083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由多条线路构成成单一条传输线的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感应线路及信号传输线。感应线路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基板上,感应线路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指令,信号传输线则可传送触控指令至一电路板。 为响应不同触控面板的尺寸需求,信号传输线的宽度也要配合变更。
变更信号传输线的宽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新设计网版上的镂空图案,然后配合信号传输线的材料性质,在多次印刷验证后,才能避免形成于镂空图案内的信号传输线材料过度扩散而彼此接触。也就是说,触控面板必须避免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因为相接触的二信号传输线将导致短路的不良问题。
然而,在验证新信号传输线宽度的过程相当耗时,一般来讲需要2至3个月。对于产品生命短的触控式电子装置而言,如何缩短设计新信号传输线的时程是本产业面临的课题之一。
此外,由于信号传输线材料的流动性,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形成边缘凹、凸部。愈宽的信号传输线,其边缘凹、凸部的凹凸幅度愈大,导致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更大。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多条细的信号线接触而成为单条信号传输线,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凹、凸部甚小,如此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很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面板。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信号传输线。基板具有一可视区。信号传输线延伸至基板的边缘。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网版,其中网版包括一网层及一图案化层,图案化层形成于网层上,图案化层具有一第一信号线开孔及一第二信号线开孔,第一信号线开孔及第二信号线开孔间隔一间距;提供一基板,其中基板具有一可视区,第一信号线开孔及第二信号线开孔的区域对应基板的边缘;设置网版于基板上;形成一第一信号线材料及一第二信号线材料,其中第一信号线材料通过第一信号线开孔形成于基板上,而第二信号线材料通过第二信号线开孔形成于基板上,第一信号线材料接触于第二信号线材料而形成一信号传输线;烘烤信号传输线,使信号传输线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及一控制器。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信号传输线及一感应结构。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感应结构对应可视区形成于基板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内。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显示面板对应触控面板配置。控制器控制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及一控制器。显不面板包括一基板、一信号传输线及一主动兀件阵列结构层。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对应可视区形成于基板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内。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显示面板对应触控面板配置。控制器控制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I中沿方向2-2的剖视图。
图3绘示图I中局部3’的放大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5A至图5C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版的示意图。
图6绘示图I的基板形成有感应结构的俯视图。
图7绘不图5A的网版置于图6的基板的不意图。
图8绘示图6的基板形成有信号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9绘示图8的信号线材料构成信号传输线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10 :基板
IlOa :上表面
120 :感应结构
121 :第一感应单元
122 :第二感应单元
123 :第一导电线
124 :第二导电线
130 :信号传输线
131 :第一信号线
131':第一信号线材料
131a:第一凸部
131b :第一凹部
132 :第二信号线
132a:第二凸部
132b :第二凹部5
132/ :第二信号线材料
133:第三信号线
133a :第三凸部
133b :第三凹部
133,:第三信号线材料
134:陷入部
135:孔洞
200网版
210:网层
220:图案化层
221:第一信号线开孔
222:第二信号线开孔
223:第三信号线开孔
224:信号线开孔
224R :分布区域
300:显示面板
320: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
321:数据线
322:扫描线
323:主动元件
400:触控显示面板
410:框架
Dl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PA :像素区
Rl 可视区
R2 非可视区
SI 安全距离
S2 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包括基板及至少一信号传输线。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非可视区。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中。各信号传输线包括至少二信号线,相邻二信号线彼此电性接触。面板可以是包括上述信号传输线的任何面板种类,例如是触控面板或显示面板。 以下进一步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I及图2,图I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图2绘示图I中沿方向2-2’的剖视图。触控面板100可以是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Projected Capacitance Touch Panel,PCT)、声波感应触控面板、光学感应式触控面板、红外线感应式触控面板或电磁感应式触控面板。
如图I所示,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感应结构120及至少一信号传输线130。 感应结构120形成于基板110的可视区Rl内。信号传输线130连接于感应结构120并对应非可视区R2形成于基板110上,其中非可视区R2例如是基板110的边缘区域。信号传输线130包括第一信号线131、第二信号线132及第三信号线133,第二信号线132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131,而第二信号线132电性接触于第三信号线133。
虽然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线130以包括三条信号线为例说明,然而一实施例中, 信号传输线130也可以仅包括二条信号线;或者,另一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130可包括四条或四条以上的信号线。信号传输线的信号线的数量可由信号传输线130的预设宽度而定,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单条信号传输线130以多条细的信号线组成,可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凹、凸部甚小,如此,即使缩小相邻二条信号传输线130的间距,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也很小。此外,可使用既有信号线宽度规格的网版,如此可在不需对网版进行大幅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形成信号传输线130。
如图I所示,感应结构120包括数条第一感应电极及数条第二感应电极。各第一感应电极形成于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上表面IlOa绘不于图2)上且沿第一方向Dl延伸,以感应触控点沿第一方向Dl的坐标。各第一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单兀121及多条第一导电线123,相邻二第一感应单元121由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23连接。
如图I所示,各第二感应电极形成于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上表面IlOa绘示于图2)上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各第二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单元122及多条第二导电线124,相邻二第二感应单元122由对应的第二导电线124连接。第一导电线123与第二导电线124通过绝缘块(未绘示)电性隔离。上述第一方向Dl及第二方向D2是不同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l是X轴向,而第二方向D2是Y轴向。此外,第一感应单元121及第二感应单元122的材质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第一导电线123及第二导电线124的材质例如是金属。
基板110例如是透光或透明基材,其材质包括高透光率的绝缘性材料,例如是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酯(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等材料。
如图2所示,信号传输线130具有至少一陷入部134,陷入部134位于第一信号线 131与第二信号线132之间以及第二信号线132与第三信号线133之间。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I中局部3’的放大图。信号传输线130具有至少一孔洞 135,孔洞135位于第一信号线131与第二信号线132之间。相似地,孔洞135也可位于第二信号线132与第三信号线133之间。
如图3所示,信号传输线130由第一信号线131与第二信号线132彼此接触以及第二信号线132与第三信号线133彼此接触所形成。在相邻二信号传输线130中,其中一信号传输线130 (例如是位于图3左边)的第三信号线133是细的,故其边缘凹、凸部的凹凸幅度较小,而另一信号传输线130 (例如是位于图3右边)的第一信号线131是细的,故其边缘凹、凸部的凹凸幅度较小,如此一来,相邻二信号传输线130之间保持一安全距离SI 而不会彼此接触而短路,如此有助于稳定地控制工艺。此外,由于相邻二信号传输线130不容易彼此接触,使得相邻二信号传输线130的间距可以更接近,如此可缩小触控面板100的尺寸。
上述信号传输线130的设计也可应用于其它种类的面板中,以下以应用于显示面板为例说明。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 300包括基板110、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320及至少一信号传输线130。
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320对应基板110的可视区Rl配置。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 320包括数条数据线321、数条扫描线322及数个主动元件323。这些数据线321与这些扫描线322定义数个像素区PA。
各主动元件323位于对应的像素区PA内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数据线321及对应的扫描线322。显示面板300的各信号传输线130连接于对应的数据线321或对应的扫描线322。此外,主动元件323例如是薄膜晶体管。
信号传输线130连接于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320且对应非可视区R2形成于基板 110上。信号传输线130连接一电路板(未绘示),其可传输数据线321及扫描线322的信号至该电路板。
请参照图5A至图5C,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版的示意图。图5A绘示用以形成图I的信号传输线的网版的俯视图,图5B绘示图5A中局部5B’的放大图,图5C绘示图5B中沿方向5C-5C’的剖视图。
如图5A所示,网版200包括图案化层220,其中网版200的图案化层220的镂空图案(例如是信号线开孔224)对应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10的非可视区R2(非可视区R2 绘示于图I)设置。一实施例中,这些信号线开孔224的区域对应于基板110的至少一边; 另一实施例中,这些信号线开孔224的区域对应于基板110的整个边缘配置。信号传输线 130的走向可对应不同设计的感应结构120而定,故这些信号线开孔224的配置区域可对应感应结构120的设计而定,本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制。后续步骤中,导电材料可通过图案化层 220的这些信号线开孔224而形成于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10上。
如图5B所示,图案化层220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开孔221、至少一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及至少一第三信号线开孔223。由于相邻二信号线开孔的间距甚小,故相邻的第一信号线开孔221、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及第三信号线开孔223巨观来看(如图5A所示)如同单条信号线开孔224。
如图5B所示,相邻二信号线开孔间隔一间距,以彼此隔离。以第一信号线开孔221 与第二信号线开孔222为例说明,第一信号线开孔221与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彼此隔离,其间隔一间距S2。一实施例中,间距S2例如是介于约5至10微米(um)之间。
对于形成宽度为60um的信号线(例如是第一信号线131、第二信号线132及第三信号线133)来说,网层210的不锈钢丝交叉出的网目密度较佳但非限定地系约500个网目 /平方英寸;对于形成宽度为30um的信号线来说,网层210的不锈钢丝交叉出的网目密度较佳但非限定地为约650个网目/平方英寸。
如图5C所示,网版200还包括网层210。网层210例如是由数条不锈钢丝交叉而成。图案化层220的材质例如是乳剂,其形成于网层210上。
请参照图6至图9,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图6绘不图I的基板形成有感应结构的俯视图,图7绘不图5A的网版置于图6的基板的不意图, 图8绘示图6的基板形成有信号线的局部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信号线材料构成信号传输线的示意图。
首先,提供如图5A所示的网版200。
如图6所示,提供基板110及感应结构120。其中,感应结构120形成于基板110 的可视区Rl内。
如图7所示,设置网版200于基板110上。其中,图案化层220的信号线开孔224 的分布区域224R对应基板110的非可视区R2。
如图8 (未绘示网版)所示,图8绘示图6的基板形成有信号线材料的局部俯视图。以例如是印刷方法,形成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其中,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分别通过网版200的第一信号线开孔221、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及第三信号线开孔223 (第一信号线开孔221、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及第三信号线开孔223绘示于图5B)形成于基板110上。 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的一端、第二信号线材料132’的一端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的一端连接于感应结构120。
由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的流动性(例如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呈熔融态),使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往其二边缘方 向流动而使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的边缘形成至少一第一凸部131a及至少一第一凹部131b。由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的流动性,使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往其二边缘方向流动而使第二信号线材料132’边缘形成至少一第二凸部132a及至少一第二凹部132b。由于第三信号线材料133’的流动性,使第三信号线材料133’往其二边缘方向流动而使第三信号线材料133’边缘形成至少一第三凸部133a及至少一第三凹部 133b。
此外,第一信号线材料131’例如是金属,如银(Ag)或铜(Cu)。第二信号线材料 132’的材质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的材质可相似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容此不再赘述。
如图8(未绘示网版)所示,虽然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分别通过分离的信号线开孔形成于基板,然而,由于信号线材料的流动性,使相邻二信号线材料形成于基板110上后流动而连接在一起。以第一信号线材料131’ 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为例说明,当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及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分别通过第一信号线开孔221及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形成于基板110上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 及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可流动经过间距S2而彼此电性接触。进一步地说,第一信号线开孔221及第二信号线开孔222形成于基板110上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可流向第二信号线材料132’而接触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而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可流向第一信号线材料131’而接触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
在上述间距S2(图5B)的设计下,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在流动后,其第一凸部 131a会流向邻近的第二信号线材料132’而接触邻近的第二信号线材料132’,使第一信号线材料131’通过第一凸部131a的流动而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电性接触。此外,在间距 S2的设计下,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在流动后,其第二凸部132a会流向邻近的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并接触邻近的第一信号线材料131’,使第二信号线材料132’通过第二凸部132a 的流动而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电性接触。
当第一凸部131a及第二凸部132a同时形成时,第一凸部131a及第二凸部132a 分别流向对方而在更短的流动距离内彼此接触。如此一来,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及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在冷却凝固前可迅速接触。一实施例中,间距S2可介于约5至IOum之间。
如图9所示,在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及第三信号线材料 133’流动而接触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第二信号线材料132’及第三信号线材料133’ 形成信号传输线130。
如图9所示,信号传输线130的这些信号线材料流动接触后,相邻二信号线之间可形成至少一孔洞。以第一信号线材料131’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为例说明,由于第一信号线材料131’的第一凸部131a (图8)与第二信号线材料132’的第二凹部132b (图8)之间的空隙较大,在第一信号线材料131’及第二信号线材料132’流动的过程中,如果信号线材料来不及填满相邻的第一凸部131a与第二凹部132b,则未被填满的第一凸部131a与第二凹部132b便形成孔洞135。另一实施例中,孔洞135可形成于相邻二凹部之间,例如是形成于第一凹部131b与第二凹部132b之间,或形成于第二凹部132b与第三凹部133b之间。
然后,烘烤图9的信号传输线130,使信号传输线130固化。烘烤方法例如是加热或照射紫外光。如果采用加热方法,加热温度例如是介于摄氏约130至摄氏约150度之间, 而加热时间介于约45分钟至约60分钟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至少二信号线开孔(如图5B中网版200的信号线开孔221、 222或223)形成单条信号传输线130 (图9)。在下次改变信号传输线130的宽度的设计变更中,可继续沿用至少二条信号线开孔(信号线开孔221、222或223)形成宽度不同于信号传输线130的信号传输线,如此一来,可节省验证新宽度的信号线开孔(或新宽度的信号传输线)的验证时间。
此外,上述显示面板300的制造方法相似于触控面板100的制造方法,容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触控面板100及显示面板300也可同时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以下系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10,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触控显示面板 400可包括触控面板100、显示面板300、框架410及控制器(未绘示)。触控面板100对应显示面板300配置,框架410围绕且固定触控面板100及显示面板300。控制器例如是电路板,其可控制及处理来自于或传送至触控面板100及显示面板300的信号。
另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400可配置触控面板100与显示面板300中的一个。 例如,触控显示面板400可包括触控面板100及另一显示面板;或者,触控显示面板400可包括显示面板300及另一触控面板。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多条细的信号线构成单条信号传输线,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凹、凸部甚小,如此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很小。此外,由于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凹、凸部甚小,故相邻二信号传输线的间距可缩小,以缩小面板尺寸。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以及一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内,该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该第一信号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其中该信号传输线具有一孔洞,该孔洞位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其中该信号传输线具有一陷入部,该陷入部位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其中该第一信号线的宽度及该第二信号线的宽度各介于 30微米至60微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还包括一感应结构,对应该可视区形成于该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其中该感应结构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电极,形成于该基板上且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以及多条第二感应电极,形成于该基板上且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该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该信号传输线,各该信号传输线连接于对应的该第一感应电极或对应的该第二感应电极。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还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对应该可视区形成于该基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其中该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与这些数据线定义多个像素区;以及多个主动元件,各该主动元件位于对应的该像素区内;该面板还包括多条该信号传输线,连接于对应的该数据线或对应的该扫描线。
9.一种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网版,其中该网版包括一网层及一图案化层,该图案化层形成于该网层上,该图案化层具有一第一信号线开孔及一第二信号线开孔,该第一信号线开孔及该第二信号线开孔间隔一间距;提供一基板,其中该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设置该网版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网版的该第一信号线开孔及该第二信号线开孔的区域对应该基板的该非可视区;形成一第一信号线材料及一第二信号线材料,其中该第一信号线材料通过该第一信号线开孔形成于该基板上,而该第二信号线材料通过该第二信号线开孔形成于该基板上,该第一信号线材料接触于该第二信号线材料而形成一信号传输线;以及烘烤该信号传输线,使该信号传输线固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一信号线材料后以及形成该第二信号线材料后,该第一信号线材料流向第二信号线材料而形成一第一凸部,该第二信号线材料流向该第一信号线材料而形成一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接触于该第二凸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一信号线材料后以及形成该第二信号线材料的该步骤中,该第一信号线材料形成一第一凹部,第二信号线材料形成一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与该第二凹部形成一孔洞。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一信号线材料后以及形成该第二信号线材料的该步骤中,该第一信号线材料与该第二信号线材料之间形成一陷入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提供该基板的该步骤中还包括提供一感应结构,其中该感应结构对应该可视区形成于该基板上。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提供该基板的该步骤中还包括提供一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其中该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对应该可视区形成于该基板上。
1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以及一显示面板,对应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该面板配置;以及一控制器,控制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该面板及该显示面板。
1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以及一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对应该触控面板配置;以及一控制器,控制该触控面板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面板。
全文摘要
一种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面板包括基板及信号传输线。基板具有可视区及非可视区。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及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937842SQ20111023366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谢嘉铭, 廖维崙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