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783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计算机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便携式计算机的厚度,便携式计算机的显示模块的主要部件已由LED面板替代了先前的CCFL面板(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由于LED面板较薄,则对于显示模块铰连于便携式计算机上的基座上的方式,不得不放弃了原有的通过脚架锁固于显示模块的侧边的方式,而采用在显示模块正面锁固的方式。但是,正面锁固的方式再次增加了显示模块的厚度,从而达不到采用LED面板的初衷。为此,台湾第M365626号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型显示面板的转轴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在显示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嵌接板、在支架上设置固定部以及多个弹片,通过弹片夹持嵌接板,将显示模块以弹性夹持固定的方式铰连于基座上,从而避免了因正面锁固而产生的显示模块厚度增加的问题。但是,这种锁固方式不仅生产难度较大,且其仍然需要设置前盖板和后盖板用以包覆其内部的转轴固定结构及电子电路结构,故该显示模块仍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它具有便于铰连较薄的以LED面板为主要部件的显示模块,且无需增加显示模块的厚度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该便携式计算机包括显示模块和基座,所述过线铰链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第一承载座包括组装部和底架,显示模块设于组装部内,且组装部包括顶架和延伸架,底架上连接有轴杆,轴杆内部中空形成穿孔,同时,第二承载座设有枢接部和连接部,且轴杆和枢接部相配,连接部和基座相配;所述延伸架底端设有第一定位部,底架的端部外侧设有第二定位部、内侧设有接设部,且第二定位部和和第一定位部相配、接设部和轴杆相配;所述第一定位部底端设有第一衔接部,底架设有和第一衔接部相配的穿套部,穿套部内穿有轴套,轴杆穿在轴套上,同时,轴套一端设有和第一衔接部相配的第二衔接部、另一侧设有和穿套部相配的抵靠部,且轴套和第一衔接部通过锁固件连接,轴套上设有和穿孔连通的穿线槽。所述轴杆上套有定位片和至少一个弹性垫片。所述顶架和延伸架内侧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顶架和延伸架内侧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深度d为0.5mm≤d≤1.0mm。所述顶架和延伸架一体成型。所述底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顶架上设有限位槽和第三导槽,且至少一个延伸架上设有第二导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便于铰连较薄的以LED面板为主要部件的显示模块,且无需增加显示模块的厚度。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的组装部用于容纳显示模块,即组装部和底架形成显示模块的框架,无需为LED面板提供前后盖板,省去了前后盖板所占用的厚度;亦无需对显示模块进行正面锁固,省去了正面锁固所需要的厚度,从而在具有较薄的厚度的同时,便于铰连显示模块和基座。优化后,LED面板等部件卡于组装部内部的定位槽内,进一步降低了显示模块的厚度。而轴杆内部具有穿孔,则保证了导线的通过。2、过线结构合理、方便。优化后,本发明的导线通过轴杆内部的穿孔以及轴套上具备的穿线槽进入显示模块、视讯装置等部件,结构精巧,避免导线裸露且不会影响显示模块和基座的开合。3、制备过程简单。采用本发明的过线铰链制备便携式计算机时,无需对显示模块进行添加前后盖板的层层叠加的工序,从而降低了制备显示模块的组装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位槽及光学薄层结合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线穿过的路线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弹性垫片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线从基座穿至底架的路线示意图。图中:1、第一承载座,11、组装部,111、第一定位槽,112、第二定位槽,113、第三定位槽,114、前定位槽,115、后定位槽,12、轴杆,121、穿孔,13、延伸架,131、第二导槽,132、第一定位部,133、第一衔接部,14、顶架,141、限位槽,142、第三导槽,15、底架,151、接设部,152、第二定位部,153、第一导槽,154、容线槽,155、穿套部,156、轴套,157、第二衔接部,158、抵靠部,159、锁固件,16、穿线槽,17、前盖板,18、后盖板,19、导线;2、第二承载座,21、枢接部,22、连接部,221、定位孔,23、端封件,24、弹性垫片,25、定位片;3、显示模块,31、第一光学薄层,32、第二光学薄层,33、第三光学薄层;4、基座;5、视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见图1至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该便携式计算机包括显示模块3和基座4。其中,基座4为便携式计算机的主机部分,可以包括有电子装置(图上未示出),该电子装置可以是运算单元、键盘模块、存取设备、无线终端模块或光盘读取设备等。该过线铰链包括第一承载座1和第二承载座2。第一承载座1包括组装部11和底架15。组装部11包括顶架14和延伸架13。显然,延伸架13为相互平行的2个且上端部连接于顶架14的两端。优化的,延伸架13和顶架14采取一体成型结构。此时,显示模块3设于组装部11内,底架15两端分别连接于2个延伸架13的下端,且底架15两端上连接有轴杆12,轴杆12内部中空形成可供导线19穿过的穿孔121。同时,第二承载座2设有枢接部21和连接部22。这样,轴杆12和枢接部21相配,连接部22和基座4相配。即,轴杆12穿于枢接部21内形成铰链结构,连接部22固定基座4。当然连接部22固定基座4的方式可以采取连接部22上设有定位孔221,定位孔221内旋入紧固螺钉。底架15两端分别连接于2个延伸架13的下端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优化的,延伸架13底端设有第一定位部132。对应的,底架15的两端的端部外侧均设有第二定位部152、内侧设有接设部151,且第二定位部152和第一定位部132相配、接设部151和轴杆12相配。即,第一定位部132卡于第二定位部152内,轴杆12过盈配合的穿入接设部151内。对于显示模块3设于组装部11内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优化的,顶架14和延伸架13内侧设有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112。此时,显示模块3包括定位于第一定位槽111内的第一光学薄层31和定位于第二定位槽112内的第二光学薄层32。第一光学薄层31可以是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可以是LED侧光式背光模块、CCFL侧光式背光模块或CCFL直下式背光模块。第二光学薄层32可以是一液晶屏蔽器,该液晶屏蔽器又可分为TFT-LCD(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N(TwistedNematic)、PVA(PatternVerticalAligμment)andS-PVA(SuperPatternVerticalAligμment)、S-IPS(Super-InPlaneSwitching)、P-MVA(PremiumMultidomainVerticalAligμment)andS-MVA(SuperMultidomainVerticalAligμment)。进一步优化,顶架14和延伸架13内侧设有第三定位槽113。此时,显示模块3包括定位于第三定位槽113内的第三光学薄层33。该第三光学薄层33可以是偏光板。最优的,第三定位槽113的深度d为0.5mm≤d≤1.0mm。当然,顶架14、底架15、延伸架13之间可以围绕出1个向内凹陷的前定位槽114以及1个后定位槽115。这样,前定位槽114内可以设置前盖板17,后定位槽115内可以设置后盖板18。前盖板17和后盖板18可采用与组装部11相同的材质,用于增加产品的一体性视觉感受;亦可使用强化玻璃,用于强化显示模块3的碰撞耐度;亦可使用触控板,用于通过该触控板对主机输入指令动作。结合图4所示:为了便于穿过轴杆12的导线19能够继续向显示模块3处延伸,第二定位部152的上侧可以开有第一导槽153和容线槽154。而延伸架13上开有第二导槽131、顶架14上开有第三导槽142。当然,容线槽154分别连通第一导槽153和第二导槽131,且第二导槽131连通第三导槽142。这样,导线19可以通过容线槽154到达显示模块3,亦可通过第二导槽131、第三导槽142到达顶架14。此时,具备了顶架14上设有限位槽141,而限位槽141内部设置视讯装置5的条件。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下连接方式的不同:见图5、图6和图8所示:延伸架13上的第一定位部132底端设有第一衔接部133。对应的,底架15端部设有和第一衔接部133相配的穿套部155,穿套部155内穿有轴套156,轴杆12穿在轴套156上。所谓穿套部155和第一衔接部133相配,指的是第一衔接部133插入穿套部155内。进一步说明,轴套156的一端设有和第一衔接部133相配的第二衔接部157、另一侧设有和穿套部155相配的抵靠部158。即,轴套156单向穿入穿套部155内,且第二衔接部157和第一衔接部133连接。而轴套156和第一衔接部133通过锁固件159连接。即,锁固件159紧固于第一衔接部133上,从而将轴套156紧密的固定于穿套部155内。同时,轴套156上设有和穿孔121连通的穿线槽16。这样,穿过穿孔121的导线19可以进一步通过穿线槽16到达第一导槽153和/或第二导槽131。结合图7所示:优化的,为了使过线铰链具备弹性复位的功能,轴杆12上套有定位片25和至少一个弹性垫片24。具体的,定位片25为串接于轴杆12上、相互凹凸定位的2个,且其配合第二承载座2的枢接部21。即,枢接部21可带动定位片25转动。同时,弹性垫片24在定位片25转动时,受到定位片25的挤压而储备一定的弹性势能。当然,弹性垫片24的外侧配合有端封件23。其工作原理为:轴杆12带动定位片25枢转时,定位片25的凸点对应凸点(图上未示出),进而增加了定位片25的宽度并压迫弹性垫片24,使弹性垫片24储备了弹性势能。从而,放开时弹性垫片24释放弹性势能迫使定位片25回归凹点及凸点对应的状态,进而达到弹性复位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