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薄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459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触控薄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其包括触控元件层、阻隔层以及软性基板。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阻隔层形成于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或与触控元件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触控元件层、阻隔层或多功能膜层相叠。
【专利说明】触控薄膜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薄膜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软性显示器的触控薄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软性显示器具有重量轻、方便携带与可挠曲等优点,是各家面板制造厂下个世代的开发重点。软性显示器所遇到的量产问题中,挠曲度测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挠曲度测试下,公知的软性显示器往往是因为控制元件承受不了应力而造成元件失效。
[0003]另外,在消费性电子产品方面,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已广泛使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中。对使用者而言,具有可挠曲、折弯特性的软性触控显示装置,将成为可挠曲的软性电子产品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当软性基板在挠曲的状态下,薄膜材料承受应力,进而导致感测元件发生电性不良。对软性触控显示装置来说,这些变异将会导致触控检测会不正常,进而降低感测的灵敏度。此外,由于软性显示器使用的软性基板具有高水分和氧穿透率且易受到高温处理影响,故无法阻挡水分和氧气穿透软性基板,影响软性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包括一触控元件层、一阻隔层以及一软性基板。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阻隔层形成于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或与触控元件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触控元件层、阻隔层或多功能膜层相叠。
[000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包括一触控元件层、一阻隔层、一圆偏光膜层以及一软性基板。触控兀件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阻隔层与圆偏光膜层其中之一形成于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或与触控兀件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或圆偏光膜层与阻隔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触控元件层、阻隔层、圆偏光膜层或多功能膜层相叠。
[000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包括一触控元件层、一阻隔层、一彩色滤光层以及一软性基板。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阻隔层与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一形成于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或与触控兀件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或阻隔层与彩色滤光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触控元件层、阻隔层、彩色滤光层或多功能膜层相叠。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包括一触控元件层、一阻隔层、一圆偏光膜层、一彩色滤光层以及一软性基板。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阻隔层、圆偏光膜层与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一形成于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或与触控元件层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或阻隔层、圆偏光膜层与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二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触控元件层、阻隔层、圆偏光膜层、彩色滤光层或多功能膜层相叠。
[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包括一触控元件层、一阻隔层、一圆偏光膜层、一彩色滤光层以及一软性基板。触控元件层、阻隔层、圆偏光膜层与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二整合为一第一多功能膜层,而其中的另两个整合为一第二多功能膜层。软性基板与第一多功能膜层及第二多功能膜层相叠。
[0009]本发明公开的用于软性显示器的触控薄膜结构,将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膜层、具有圆偏光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彩色滤光功能的膜层整合于触控元件层中或与触控元件层相互堆叠,以减少膜层的堆叠厚度。无论是触控元件层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电极层、绝缘层;阻隔层中所使用的有机绝缘层、无机绝缘层;圆偏光膜层中所使用的相位延迟层、偏光层;或是彩色滤光层中所使用的平坦层、滤光元件层等工艺,均可使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涂布等方式完成。因此,本发明可在单一软性基板上完成所有堆叠结构,以形成一超薄的多功能软性触控薄膜。此外,利用现有的机台及涂布技术在软性基板上制作多功能软性触控薄膜,也可改善各膜层介面挠曲特性不佳、整体厚度太厚以及解决各膜层贴合成品率不佳等问题。
[0010]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触控元件层的示意图;
[0012]图2为阻隔层的示意图;
[0013]图3A为圆偏光膜层的不意图;
[0014]图3B为彩色滤光层的示意图;
[0015]图4A?图4D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16]图5A?图5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17]图6A?图6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18]图7A?图7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19]图8A?图8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0]图9A?图9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1]图1OA?图1O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2]图1lA?图1l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3]图12A?图12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4]图13A?图13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5]图14A?图14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6]图15A?图15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7]图16A~图16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8]图17A~图17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9]图18A~图18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0]图19A~图19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1]图20A~图20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2]图21A~图21F分 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3]图22A~图22F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4]图23A~图23D分别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35]图24A~图24D分别为阻隔层为Π形结构层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0036]图24E~图24H分别为阻隔结构为Π形结构或回字形结构的触控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0037]图25为应用于软性显示器上的一种触控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1~122:触控薄膜结构200:触控薄膜结构
[0040]200a:正面200b:背面
[0041]201a、202a、203a、204a: 第一多功能膜层
[0042]20lb、202b、203b、204b: 第二多功能膜层
[0043]203c:整合三种或三种以上功能的多功能膜层
[0044]204c:Π形阻隔结构204d:回字型阻隔结构
[0045]204:相叠的膜层210:触控元件层
[0046]210a:含阻隔层的触控兀件层210b:含圆偏光膜层的触控兀件层
[0047]210c:含彩色滤光层的触控元件层 211、213:导电电极层
[0048]212:第一表面214:第二表面
[0049]215:绝缘层220:阻隔层
[0050]220a:含触控兀件层的阻隔层220b:含圆偏光膜层的阻隔层
[0051]220c:含彩色滤光层的阻隔层220d:顶部阻隔层
[0052]220e:侧向阻隔层220f:底部阻隔层
[0053]221:有机绝缘层222:第一表面
[0054]223:无机绝缘层224:第二表面
[0055]230:圆偏光膜层230a:含触控兀件层的圆偏光膜层[0056]230b:含阻隔层的圆偏光膜层230c:含彩色滤光层的圆偏光膜层
[0057]232:偏光层234:相位延迟层
[0058]240:彩色滤光层240a:含触控元件层的彩色滤光层
[0059]240b:含阻隔层的彩色滤光层240c:含圆偏光膜层的彩色滤光层
[0060]242:平坦层244:滤光元件层
[0061]250:软性基板260:软性显示器
[0062]262:粘胶层H:总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6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软性显示器的触控薄膜结构,将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膜层、具有圆偏光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彩色滤光功能的膜层整合于触控元件层中或与触控元件层相互堆叠,以减少膜层的堆叠厚度。举例来说,无论是触控元件层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电极层、绝缘层;阻隔层中所使用的有机绝缘层、无机绝缘层;圆偏光膜层中所使用的相位延迟层、偏光层;或是彩色滤光层中所使用的平坦层、滤光元件层等工艺,均可使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涂布等方式完成。因此,本实施例中可在单一软性基板上完成所有堆叠结构,以形成一超薄的多功能软性触控薄膜。此外,利用现有的机台及涂布技术在软性基板上制作多功能软性触控薄膜,也可改善各膜层介面挠曲特性不佳、整体厚度太厚以及解决各膜层贴合成品率不佳等问题。
[0064]举例来说,请参照图1的触控元件层210,其可包括两个导电电极层211、213以及一绝缘层215。两个导电电极层211、213可位于绝缘层215的相对两侧。导电电极层211、213可为单层或双层结构,且彼此之间无电性连接。绝缘层215可被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膜层、具有圆偏光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彩色滤光功能的膜层取代,以减少触控薄膜结构的整体厚度,并整合为一种多功能性触控元件层。
[0065]另外,请参照图2的阻隔层220,其可包括相互堆叠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及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可被具有触控功能的膜层、具有圆偏光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彩色滤光功能的膜层取代,以减少触控薄膜结构的整体厚度,并整合为一种多功能性阻隔层。
[0066]此外,请参照图3A的圆偏光膜层230,其可包括一偏光层232以及一相位延迟层234。偏光层232与相位延迟层234之间可加入一不具相位延迟特性的基层。此基层例如是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膜层、具有触控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彩色滤光功能的膜层,以整合为一种多功能性的圆偏光膜层。
[0067]另外,请参照图3B的彩色滤光层240,其可包括一平坦层242以及一由多个彩色元件所构成的滤光元件层244。平坦层242可被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膜层、具有触控功能的膜层及/或具有偏光功能的膜层取代,以减少触控薄膜结构的整体厚度,并整合为一种多功能性的彩色滤光层。
[0068]以下为对所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须说明的是,下列附图中各膜层厚度并非实际尺寸,且各膜层的厚度、尺寸比 例可依照实际需求调整。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0069]第一实施例[0070]请参照图4A?图4D,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1的组合示意图。在图4A中,阻隔层220例如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4B中,阻隔层220例如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71]在图4C中,阻隔层220例如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元件层210a,也就是说,在图1中触控元件层210的绝缘层215被具有阻水氧功能的阻隔层22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
[0072]此外,在图4D中,触控元件层210例如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具有触控功能的阻隔层220a,也就是说,在图2中阻隔层220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被触控元件层21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阻隔层220a)。
[0073]第二实施例
[0074]请参照图5A?图5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2的组合不意图。在图5A中,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触控兀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5B中,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圆偏光膜层230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75]在图5C中,圆偏光膜层230例如内含于触控兀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触控元件层210b,也就是说,在图1中触控元件层210的绝缘层215被圆偏光膜层23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触控兀件层210b)。
[0076]另外,在图中,触控兀件层210例如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内含触控元件层210的圆偏光膜层230a,也就是说,在图3A中偏光层232与相位延迟层234之间加入一触控兀件层210,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兀件层的圆偏光膜层230a)。
[0077]图5C及图5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触控元件层210b)可位于阻隔层22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及图5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圆偏光膜层230a)可位于阻隔层220的相对表面上。
[0078]第三实施例
[0079]接着,请参照图6A?图6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3的组合不意图。在图6A中,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6B中,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80]在图6C中,阻隔层220例如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触控元件层210a,也就是说,在图1中触控元件层210的绝缘层215被阻隔层220取代,以整合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
[0081]另外,在图6D中,触控元件层210例如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内含触控元件层210的阻隔层220a,也就是说,在图2中阻隔层220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被触控元件层21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之阻隔层220a)。
[0082]图6C及图6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的触控元件层210a)可位于圆偏光膜层23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6D及图6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阻隔层220a)可位于圆偏光膜层230的相对表面上。
[0083]第四实施例
[0084]接着,请参照图7A?图7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圆偏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4的组合示意图。在图7A中,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7B中,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圆偏光膜层230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85]在图7C中,圆偏光膜层230例如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阻隔层220b,也就是说,在图2中阻隔层220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被圆偏光膜层23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阻隔层220b)。
[0086]另外,在图7D中,阻隔层220例如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内含阻隔层220的圆偏光膜层230b,也就是说,在图3A中偏光层232与相位延迟层234之间加入一阻隔层220,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圆偏光膜层230b)。
[0087]图7C及图7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阻隔层220b)可位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7D及图7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圆偏光膜层230b)可位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相对表面上。
[0088]第五实施例
[0089]接着,请参照图8A?图8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5的组合示意图。在图8A中,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8B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90]在图8C中,彩色滤光层240例如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触控元件层210c,也就是说,在图1中触控元件层210的绝缘层215被彩色滤光层24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触控元件层210c)。
[0091]另外,在图8D中,触控元件层210例如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内含触控元件层210的彩色滤光层240a,也就是说,在图3B中彩色滤光层240的平坦层242被触控元件层210取代,以整合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彩色滤光层240a)。
[0092]图SC及图S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触控元件层210c)可位于阻隔层22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8D及图8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彩色滤光层240a)可位于阻隔层220的相对表面上。
[0093]第六实施例
[0094]接着,请参照图9A?图9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6的组合示意图。在图9A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9B中,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095]在图9C中,阻隔层220例如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触控元件层210a,也就是说,在图1中触控元件层210的绝缘层215被阻隔层22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
[0096]另外,在图9D中,触控元件层210例如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内含触控元件层210的阻隔层220a,也就是说,在图2中阻隔层220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被触控元件层21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之阻隔层220a)。
[0097]图9C及图9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可位于彩色滤光层24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9D及图9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阻隔层220a)可位于彩色滤光层240的相对表面上。
[0098]第七实施例
[0099]接着,请参照图1OA?图10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7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OA中,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另外,在图1OB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00]在图1OC中,彩色滤光层240例如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阻隔层220c,也就是说,在图2中阻隔层220的至少一有机绝缘层221或至少一无机绝缘层223被彩色滤光层240取代,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阻隔层220c)。
[0101]另外,在图1OD中,阻隔层220例如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内含阻隔层220的彩色滤光层240b,也就是说,在图3B中平坦层242被阻隔层220,以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彩色滤光层240b)。
[0102]图1OC及图1OE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阻隔层220c)可位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相对表面上。另外,图1OD及图1OF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彩色滤光层240b)可位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相对表面上。
[0103]第八实施例
[0104]接着,请参照图1lA?图11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8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lA中,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lD所示,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05]在图1lB中,阻隔层22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lE所示,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触控兀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06]在图1lC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兀件层21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lF所示,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07]第九实施例
[0108]再者,请参照图12A~图12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09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2A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触控元件层21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12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触控元件层210c)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09]在图12B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触控兀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触控元件层21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2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触控元件层210b),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0]在图12C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彩色滤光层24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触控元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2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彩色滤光层240c),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1]第十实施例
[0112]接着,请参照图13A~图13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0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3A中,触控元件层21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触控元件层210的彩色滤光层24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13D所示,多功能膜层(触控元件层之彩色滤光层240a),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3]在图13B中,触控兀件层21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触控兀件层210的圆偏光膜层23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3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圆偏光膜层230a),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4]在图13C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圆偏光膜层23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触控元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3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圆偏光膜层230c),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5]第^^一实施例
[0116]接着,请参照图14A~图14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1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4A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4D所示,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7]在图14B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4E所示,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8]在图14C中,阻隔层22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兀件层21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4F所示,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19]第十二实施例
[0120]再者,请参照图15A?图15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2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5A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触控元件层21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M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1]在图15B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触控兀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触控元件层21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5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触控元件层210b),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2]在图15C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阻隔层22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触控元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5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阻隔层220b),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3]第十三实施例
[0124]接着,请参照图16A?图16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3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6A中,触控元件层21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触控元件层210之阻隔层22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16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之阻隔层220a),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5]在图16B中,触控兀件层21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触控兀件层210的圆偏光膜层23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阻隔层22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6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圆偏光膜层230a),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6]在图16C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圆偏光膜层23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触控兀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6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圆偏光膜层230b),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0127]第十四实施例
[0128]接着,请参照图17A?图17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4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7A中,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7D所示,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29]在图17B中,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阻隔层22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7E所示,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0]在图17C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圆偏光膜层230与阻隔层220之间,阻隔层22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17F所不,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兀件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上,且触控元件层21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1]第十五实施例
[0132]再者,请参照图18A?图18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5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8A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触控兀件层21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阻隔层220之间。或者,如图18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触控元件层210c),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3]在图18B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触控元件层21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触控兀件层21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8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触控元件层210a),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4]在图18C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彩色滤光层24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触控元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8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彩色滤光层240b),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5]第十六实施例
[0136]接着,请参照图19A?图19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6的组合示意图。在图19A中,触控元件层21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触控兀件层210的彩色滤光层24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阻隔层220之间。或者,如第19D图所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彩色滤光层240a),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7]在图19B中,触控元件层21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触控元件层210的阻隔层220a,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19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触控元件层的阻隔层220a),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0138]在图19C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阻隔层22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触控元件层210之间。或者,如图19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阻隔层220c),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39]第十七实施例
[0140]接着,请参照图20A?图20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7的组合示意图。在图20A中,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20D所不,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1]在图20B中,触控元件层210形成于彩色滤光层240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圆偏光膜层23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20E所示,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二表面224上,且彩色滤光层240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2]在图20C中,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触控元件层21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圆偏光膜层23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或者,如图20F所示,彩色滤光层240形成于阻隔层220的第一表面222上,且阻隔层220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3]第十八实施例
[0144]再者,请参照图21A?图21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之触控薄膜结构118的组合示意图。在图21A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阻隔层22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21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之阻隔层220c)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5]在图21B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阻隔层22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阻隔层22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21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阻隔层220b),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6]在图21C中,圆偏光膜层23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圆偏光膜层230的彩色滤光层24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阻隔层220之间。或者,如图21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圆偏光膜层的彩色滤光层240c),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47]第十九实施例
[0148]接着,请参照图22A?图22F,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19的组合示意图。在图22A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彩色滤光层24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彩色滤光层24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圆偏光膜层230之间。或者,如图22D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彩色滤光层240b)位于圆偏光膜层23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0149] 在图22B中,阻隔层22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阻隔层220的圆偏光膜层230b,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兀件层210与彩色滤光层240之间。或者,如图22E所示,多功能膜层(含阻隔层的圆偏光膜层230b),其位于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50]在图22C中,彩色滤光层240可内含于圆偏光膜层230中,而成为含彩色滤光层240的圆偏光膜层230c,也就是多功能膜层,其位于触控元件层210与阻隔层220之间。或者,如图22F所示,多功能膜层(含彩色滤光层的圆偏光膜层230c),其位于阻隔层220与软性基板250之间。
[0151]第二十实施例
[0152]接着,请参照图23A~图23C,其分别示出具有阻水氧、圆偏光功能及彩色滤光功能的触控薄膜结构120的组合示意图。在图23A中,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阻隔层22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及阻隔功能的第一多功能膜层201a,而彩色滤光层240可与圆偏光膜层230整合为一具有彩色滤光及圆偏光功能的第二多功能膜层201b。
[0153]或者,如图23B所示,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圆偏光膜层23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及圆偏光功能的第一多功能膜层202a,而彩色滤光层240可与阻隔层220整合为一具有彩色滤光及阻隔功能的第二多功能膜层202b。
[0154]或者,如图23C所示,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彩色滤光层24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及彩色滤光功能的第一多功能膜层203a,而圆偏光膜层230可与阻隔层220整合为一具有圆偏光及阻隔功能的第二多功能膜层203b。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多功能膜层可与软性基板250相叠,但不限制堆叠的顺序。
[0155]另外,图23D示出整合三种或三种以上功能的多功能膜层203c的示意图。例如,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阻隔层220、圆偏光膜层23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阻隔及圆偏光功能的多功能膜层203c,或是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阻隔层220、彩色滤光层24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阻隔及彩色滤光功能的多功能膜层203c,或是上述的阻隔层220可与圆偏光膜层230、彩色滤光层240整合为一具有阻隔、圆偏光及彩色滤光功能的多功能膜层203c,或是上述的触控元件层210可与阻隔层220、圆偏光膜层230及彩色滤光层240整合为一具有触控、阻隔、圆偏光及彩色滤光功能的多功能膜层203c。由此可知,上述的触控组件层210、阻隔层220、圆偏光膜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40其中之三或全部功能可整合为一多功能膜层203c,并与软性基板250相堆叠。
[0156]第二 H^一实施例
[0157]请参照图24A~图24D,其分别示出阻隔层220为Π形结构层的触控薄膜结构121的示意图。在图24A中,触控薄膜结构121包括一触控元件层210、一阻隔层220以及一软性基板250。阻隔层220包覆触控元件层210,因此可避免水气或氧气由触控元件层210的侧表面渗入至触控薄膜结构121中。
[0158]在图24B中,触控薄膜结构121包括一触控元件层210、一阻隔层220、一圆偏光膜层230以及一软性基板250。阻隔层220包覆触控元件层210、圆偏光膜层230或圆偏光膜层230与触控元件层210整合的一多功能膜层(未示出),并与软性基板250相叠,因此可避免水气或氧气由触控元件层210及/或圆偏光膜层230的侧表面渗入至触控薄膜结构121中。[0159]在图24C中,触控薄膜结构121包括一触控元件层210、一阻隔层220、一彩色滤光层240以及一软性基板250。阻隔层220包覆触控元件层210、彩色滤光层240或彩色滤光层240与触控元件层210整合的一多功能膜层(未示出),并与软性基板250相叠,因此可避免水气或氧气由触控元件层210及/或彩色滤光层240的侧表面渗入至触控薄膜结构121中。
[0160]在图24D中,触控薄膜结构121包括一触控兀件层210、一阻隔层220、一圆偏光膜层230、一彩色滤光层240以及一软性基板250。阻隔层220包覆触控元件层210、圆偏光膜层230、彩色滤光层240或圆偏光膜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40其中之一与触控兀件层210整合的一多功能膜层(未不出)或是圆偏光膜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40整合的一多功能膜层(未示出),并与软性基板250相叠,因此可避免水气或氧气由触控元件层210、圆偏光膜层230及/或彩色滤光层240的侧表面渗入至触控薄膜结构121中。
[0161]请参照图24E,其示出具有Π形阻隔结构204c的触控薄膜结构122的示意图。Π形阻隔结构204c包括一顶部阻隔层220d以及至少一侧向阻隔层220e。顶部阻隔层220d覆盖于第一到第二十实施例中任一型态堆叠的膜层(统称为相叠的膜层204)的上方及侧向阻隔层220e的上方,而侧向阻隔层220e覆盖于相叠的膜层204及软性基板250的至少一侧表面,因此可阻挡上方及侧向的水气和氧气穿透相叠的膜层204及软性基板250。
[0162]此外,请参照图24F,其示出具有回字形阻隔结构204d的触控薄膜结构122的示意图。除了顶部阻隔层220d及侧向阻隔层220e之外,回字形阻隔结构204d还可包括一底部阻隔层220f,其覆盖于软性基板250的下方及侧向阻隔层220e的下方,因此可阻挡下方的水气和氧气穿透相叠的膜层204及软性基板250。
[0163]另外,在图24G中,触控薄膜结构122包括一第一多功能膜层204a、一第二多功能膜层204b、一软性基板250以及一 π型阻隔结构204c。π型阻隔结构204c包括一顶部阻隔层220d以及至少一侧向阻隔层220e。顶部阻隔层220d覆盖于上述第二十实施例中任一型态组成的第一多功能膜层204a的上方及侧向阻隔层220e的上方,而侧向阻隔层220e覆盖于上述任一型态的第一多功能膜层204a、第二多功能膜层204b及软性基板250的至少一侧表面,因此可阻挡上方及侧向的水气和氧气穿透第一多功能膜层204a、第二多功能膜层204b及软性基板250。
[0164]接着,请参照图24H,除了顶部阻隔层220d以及侧向阻隔层220e之外,回字形阻隔结构204d还可包括一底部阻隔层220f,其覆盖于软性基板250的下方及侧向阻隔层220e的下方,因此可阻挡下方的水气和氧气穿透第一多功能膜层204a、第二多功能膜层204b及软性基板250。
[0165]第二十二实施例
[0166]请参照图25,其示出应用于软性显示器260上的一种触控薄膜结构200的示意图。触控薄膜结构200可采用上述任意实施例所介绍的触控薄膜结构101?122其中之一,无论正面200a朝下配置于软性显示器260上或背面200b朝下配置于软性显示器260上均可。另外,阻隔层220为π形结构层时,可阻挡水气和氧气穿透各堆叠的膜层及软性基板250至下方的软性显示器260中。
[0167]上述的触控薄膜结构200只需经单一粘胶层262直接贴附在软性显示器260上,可不需要各膜层均以粘胶贴合,以解决各膜层贴合成品率不佳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结构200,无论是由触控元件层210、阻隔层220、圆偏光膜层230及/或彩色滤光层240与软性基板250堆叠所构成的二层、三层、四层或五层的堆叠结构,其各层之间可不需增加粘胶层相粘,故可降低堆叠的总厚度H,例如堆叠的总厚度H可小于100微米,于一实施例中可为小于50微米左右。
[0168]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所公开的触控薄膜结构,可应用在软性显示器上,形成一超薄的多功能软性触控薄膜结构。举例来说,软性显示器例如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其结合触控元件层、阻隔层、彩色滤光层以及圆偏光膜层,而同时兼具有触控感测、阻隔水气与氧气、环境光遮蔽(例如防炫光)以及彩色滤光等功能。此外,软性显示器例如为彩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其可结合触控元件层、阻隔层以及圆偏光膜层,而同时兼具有彩色显示、触控感测、阻隔水气、氧气以及环境光遮蔽(例如防炫光)等功能。
[0169]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阻隔层,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或该第二表面上、或与该触控元件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以及 软性基板,与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或该多功能膜层相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阻隔层与至少一侧向阻隔层,分别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与该软性基板的上方及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阻隔层,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及该软性基板的下方。
4.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阻隔层及圆偏光膜层; 其中,该阻隔层与该圆偏光膜层其中之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或该第二表面上、或与该触控元件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或该圆偏光膜层与该阻隔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以及软性基板,与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或该多功能膜层相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阻隔层与至少一侧向阻隔层,分别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与该软性基板的上方及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阻隔层,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及该软性基板的下方。
7.—种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阻隔层及彩色滤光层; 其中,该阻隔层与该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或该第二表面上、或与该触控元件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或该阻隔层与该彩色滤光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以及软性基板,与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该彩色滤光层或该多功能膜层相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阻隔层与至少一侧向阻隔层,分别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与该软性基板的上方及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阻隔层,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及该软性基板的下方。
10.一种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元件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阻隔层、圆偏光膜层及彩色滤光层; 其中,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与该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或该第二表面上、或与该触控元件层整合为多功能膜层、或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与该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二整合为多功能膜层;以及 软性基板,与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该彩色滤光层或该多功能膜层相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阻隔层与至少一侧向阻隔层,分别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与该软性基板的上方及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阻隔层,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及该软性基板的下方。
13.—种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元件层; 阻隔层、圆偏光膜层及彩色滤光层; 其中,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与该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二整合为第一多功能膜层,而其中的另两个整合为第二多功能膜层,或该触控元件层、该阻隔层、该圆偏光膜层与该彩色滤光层其中之三或全部整合为多功能膜层;以及 软性基板,与该第一多功能膜层及该第二多功能膜层或与整合三个或全部功能的该多功能膜层相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阻隔层与至少一侧向阻隔层,分别覆 盖相叠的该些膜层与该软性基板的上方及侧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阻隔层,覆盖相叠的该些膜层及该软性基板的下方。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941904SQ20131025155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贡振邦, 郭惠隆, 李淑幸, 李正中, 彭美枝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