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386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在用户终端设备中实现对各应用程序的查找和读取都需要花费更多的反应时间和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然而,对于诸如游戏一类的应用程序而言,其对反应时间和内存空间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应用程序在用户终端的零散排布而最终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为提高游戏类应用程序的反应速度,很多厂商致力于研发各类型的游戏盒子,用以对游戏类的应用程序进行通过统一管理。业界现有的游戏盒子,在识别游戏类应用程序的做法是:(1)定时获取手机或电脑用户安装软件的列表;(2)将所获取的列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3)通过后台服务器识别后返回属于游戏类的软件列表。

现有做法的缺点主要有:(1)每次发送给服务器时的软件列表为终端设备当前软件的完整列表,不仅耗时而且耗流量;(2)服务器端请求软件列表的请求指令复用性不佳,不具有完全的通用性;(3)在发送过程中,如果无论是服务器端还是终端设备,一旦出现请求或回应信息的发送失败,则需要规划下一次发送信息的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识别生成的列表耗时耗流量、且识别的请求指令复用性不佳、以及时间难规划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应用于云服务器,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并将所述软件列表的软件数据增加到预设的云列表中;

将所述云列表与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中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其中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中的预设类的软件数据;以及

将所述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发送至所述终端的预设软件集,以便所述终端为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

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接收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软件增量列表所反馈的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将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存储到所述预设软件集中,以更新所述预设软件集中的软件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以对所述预设软件集内的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应用于云服务器,所述识别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并将所述软件列表的软件数据增加到预设的云列表中;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云列表与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中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其中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中的预设类的软件数据;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发送至所述终端的预设软件集,以便所述终端为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识别系统包括:

增量模块,用于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反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软件增量列表所反馈的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预设软件集,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以及

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以对所述预设软件集内的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和/或用户终端设备中,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所述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软件类别的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软件识别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示例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本发明的原理使用许多其它泛用性或特定目的运算、通信环境或组态来进行操作。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述应用环境,包括云服务器10、终端20、以及通信网络30。

所述云服务器10,可以下载并安装本发明提供的软件类别识别系统或执行软件类别识别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云服务器10,用于建立一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以存储网络中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以及建立多个云列表,每一云列表用于接收并存储一对应终端20上传的软件列表;通过将所述云列表与所述预设类的软件 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中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并发送至所述终端20的预设软件集进行统一管理,以完成在云服务器端对预设类的软件的识别。

终端20,可以下载并安装本发明提供的软件类别识别系统或执行软件类别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终端20,包括笔记本电脑01、台式电脑02、智能手机03、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多种形式。其中,每一用户终端,对应于所述云服务器10中的一个云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20,用于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并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发送至云服务器10的对应云列表中进行类型的识别,以及接收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并为属于预设类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

通信网络30,包括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其中无线网络包括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以及无线个人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案可应用于游戏盒子等游戏辅助应用程序中。请参照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侧重于云服务器中所执行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实施例二侧重于云服务器中所应用的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实施例三侧重于终端中所执行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而实施例四侧重于终端中所应用的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实施例五侧重于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在云服务与终端之间的工作时序。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各实施例的侧重不同,但其设计思想是一致的。且,在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说明书全文的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所示为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其中,所述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主要应用于云服务器端,统一对各终端生成的云列表进行 识别。

在步骤S201中,获取网络中的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并根据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建立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类,包括:游戏、办公软件、团购软件、或掌上银行等,具有某一类特征或执行同一类别任务的软件。

在步骤S202中,建立终端的云列表,用于存储所述终端内的软件列表的软件数据,其中所述软件数据包括:软件的安装、更新、和卸载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为每一连接至所述云服务器的终端建立一专属的云列表。如终端设备01的云列表01-profile。所述云列表中,用于存储终端的标示、所述终端中所有软件的列表、以及列表中软件的变动情况,所述变动情况包括:安装、更新、卸载及其发生的时间。

在步骤S203中,接收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并将所述软件列表的软件数据增加到所述云列表中。

其中,接收软件列表的步骤可以细化为:

(1)接收终端上传的软件增量列表;以及

(2)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的软件数据增加到所述云列表中。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软增量列表,即可以节省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流量、以及传输时间,由于传输的内容减少,更不容易产生中断等错误,使识别结果更加快速和准确。

在步骤S204中,将所述云列表与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中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对比的步骤中,还可以细化为多个过滤条件。

一、如:过滤历史软件列表,具体体现为:

(1)将新增软件列表与历史软件列表进行对比,以获得重复软件数据;以及

(2)在新增软件列表中将上述重复软件数据删除,以生成第一筛选列表。

二、如:过滤已删除的应用程序,具体体现为:

(1)从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中,提取已删除软件列表;

(2)将新增软件列表与所述已删除软件列表进行对比,以获得重复软件数据;以及

(3)在新增软件列表中将上述重复软件数据删除,以生成第二筛选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步骤中,生成新增软件列表的增量信息,并下发给终端。可以设置多个筛选条件,以减少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的大小,且通过筛选,使其生成的数据即收即用,无需终端再作额外的判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步骤S205中,将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发送至所述终端的预设软件集,以便所述终端为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是指经过一次对比或多次对比后所产生的列表,如原始的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即仅经过一次对比后产生的列表)、第一筛选列表、或第二筛选列表等。

在步骤S206中,将所述新增软件列表存储为历史软件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历史列表的作用,在于可以作为参考数据,使得云服务器可以产生尽量少而准确的增量信息,较少通信量,可以节省时间和流量。

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可应用于服务器端,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为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其中,所述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主要应用于终端,用于对识别结果进行统一识别和管理。

所述一种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包括:

在步骤S301中,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

其中,在本步骤中,所述终端仅针对发生变更的部分,生成软件增量列表,而非生成全部的列表,可以减少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量,以此节省时间和流量。

在步骤S302中,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软件增量列表的传输还包括一触发条件,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可供用户自定义的组合:

(1)预设一时间阈值,并当时间阈值到达时,由终端主动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2)实时传输,当软件增量列表生成后,由终端实时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或

(3)被动传输,当终端接收到云服务器的更新请求指令后,传输所述软件增量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多种触发方式的设置,可以减少对云服务器请求指令的依赖,并个性化提供更新增量的传输触发情景。

在步骤S303中,接收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软件增量列表所反馈的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以预设类为游戏类为例,终端将发生变更的软件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后,接收云服务器所反馈的识别结果,即:属于游戏类的新增软件 列表。

在步骤S304中,将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存储到预设软件集中,以更新所述预设软件集中的软件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软件集,为所述预设类的软件的集合。如,游戏类软件的集合、购物类软件的结合、或网上银行类软件的集合等。

在步骤S305中,根据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以对所述预设软件集内的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口的表现形式,如腾讯公司的游戏盒子、或苹果手机中的passbook等。

在步骤S306中,通过所述接口对所述预设软件集中的软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管理至少包括:加速、更新、及危险提示。具体而言:

所述加速的步骤包括:(1)判断所述预设软件集的接口是否被触发;(2)当所述预设软件集的接口被触发时,对所述预设软件集中的软件进行加速。

所述更新的步骤包括:(1)通过所述预设软件集的接口,下载并存储所述预设软件集中软件的更新信息;(2)经由对所述预设软件集中每一软件的触发,依据所述更新信息对触发的软件进行更新。

所述危险提示的步骤包括:(1)通过所述预设软件集的接口,接收所述预设软件集中软件的安全评级信息,所述安全评级信息至少包括:安全或危险;(2)当所述安全评级信息为危险时,经由所述预设软件集的接口给出危险提示。

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可应用于用户终端,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所示为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其中,所述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400,主要应用于云服务器端,统一对各终端生成的云列表进行识别。

所述识别系统400,包括:存储模块11、接收模块12、对比模块13、以及发送模块14。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11用于存储一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111、多个云列表112、以及多个历史列表113等。

具体而言,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111,用于存储网络中的预设类的软件数据。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用于为各云列表112提供对比时的参考数据。以预设类是游戏为例,其中游戏类的软件数据库中,可包括:X棋牌、或Y手游等。

所述云列表112,用于接收并存储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云列表112对应一终端。所述终端通常指一用户终端设备,但随着iCloud等用户鉴权方式的发展,所述终端也可以指一用户名及其密码。

对比模块13,连接于存储模块11,用于将其中的所述云列表112与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111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112中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其中,所述对比模块13,还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筛选子模块131和/或第二筛选子模块13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筛选子模块131和/或第二筛选子模块132的筛选顺序可以个性化设定。

其中,第一筛选子模块131,用于将所述新增软件列表与所述历史软件列表进行对比,以生成第一筛选列表。

第二筛选子模块132,用于从所述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中提取已删除软件列表,并对比所述新增软件列表与所述已删除软件列表进行对比,以生成第二筛选列表。

发送模块14,连接于所述对比模块13,用于将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发送至所述终端的预设软件集,以便所述终端为所述预设软件集生成统一的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是一次对比或多次对比后所产生的列表,如原始的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即仅经过一次对比后产生的列表)、第一筛选列表、或第二筛选列表等。

存储模块11连接于所述对比模块13,用于将所述新增软件列表存储为历史软件列表11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模块11还可以连接于所述发送模块14,用于存储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及其发送成功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存储模块11还连接于所述第一筛选子模块131,用于为所述第一筛选子模块131生成所述第一筛选列表提供筛选所用的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即为历史软件列表113。

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所示为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其中,所述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500,主要应用于终端,用于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并为识别后的 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

所述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500,包括:增量模块21、传输模块22、反馈模块23、预设软件集24、以及管理模块25。

具体而言,所述增量模块21,用于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生成软件增量列表,而非生成全部的列表,可以减少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量,以此节省时间和流量。

传输模块22,用于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输还包括一触发条件,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可供用户自定义的组合:

(1)预设一时间阈值,并当时间阈值到达时,由终端主动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

(2)实时传输,当软件增量列表生成后,由终端实时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传输至云服务器;或

(3)被动传输,当终端接收到云服务器的更新请求指令后,传输所述软件增量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多种触发方式的设置,可以减少对云服务器请求指令的依赖,并个性化提供更新增量的传输触发情景。

反馈模块23,用于接收云服务器所反馈的属于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

预设软件集24,用于存储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并为属于预设类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软件集24还根据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进行整合,以生成所述终端中属于所述预设类的全部软件的列表及历史软件的变更 动作和变更时间等。

管理模块25,包括判断模块251、加速子模块252、更新子模块253、以及提示子模块254。

其中判断子模块251,用于判断所述预设软件集24的接口是否被触发,并当触发时,触发所述加速子模块252、更新子模块2537、或提示子模块254中的一个或组合。

所述加速子模块252,用于当所述预设软件集24的接口被触发时,对所述预设软件集24中的软件进行加速。

所述更新子模块253,用于下载并存储所述预设软件集24中软件的更新数据,并经由对所述预设软件集24中每一软件的触发,依据所述更新数据进行更新。

所述提示子模块254,用于接收所述预设软件集24中软件的安全评级信息,所述安全评级信息至少包括:安全或危险,并当所述安全评级信息为危险时,经由所述预设软件集24的接口给出危险提示。

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系统,可应用于用户终端,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所示为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时序示意图。其中,所述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主要应用于服务器与终端之间。

在步骤A中,服务器建立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中的预设类的软件数据。

在步骤B中,服务器建立终端的云列表,且所述云列表与一终端一一对应。

在步骤C中,终端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

在步骤D中,终端将所述软件增量列表发送至服务器。

在步骤E中,服务器接收终端上传的软件列表,并将所述软件列表的软件数据增加到所述云列表中。

在步骤F中,服务器将所述云列表与所述预设类的软件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云列表中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以及

在步骤G中,服务器将所述属于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发送至所述终端的预设软件集。

在步骤H中,将所述预设类的新增软件列表存储到预设软件集;以及

在步骤I中,为所述预设软件集提供统一的接口,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管理,包括:加速、更新、或威胁提示中的一者或多个的组合。

本发明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和/或用户终端,通过在软件数据发生变更时生成软件增量列表,将增量列表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识别,并在用户终端为识别结果所对应的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即节省了识别时间又节省流量,无需识别请求指令、且识别时间容易设计和规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件类别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可对应应用于终端或云服务器中,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说明书全文,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测试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