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709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网络的地图服务中地图数据都是基于影像切片的形式发布的。首先,有地图服务器对从卫星接收到的地图影像或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地图影像进行融合,得到一幅完整的地图影像;然后,利用切片技术,对融合后的地图影像进行切片,获得地图影像切片,之后发送地图影像切片至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浏览器对地图影像切片进行拼接、展示。现有技术中,服务器对地图影像进行融合需要占用大量资源。通常合并4张1G的地图影像数据根据机器性能不同,需要10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并且,在进行融合时,需要人工搜索到相邻的影像再合并,整个融合过程比较繁琐,效率低下。以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为例:首先,服务器对接收的地图影像进行相邻影像标注;然后,对相邻的地图影像进行融合处理;再后,对融合后的地图影像进行切片;最后,以新获得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原有的地图影像切片。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至少存在以下缺陷: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耗费系统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导致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的问题,以及对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导致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包括: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装置,包括:

切分模块,用于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

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切分模块得到的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切分模块得到的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然后,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最后,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不需要人工标定地图影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导致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的问题,切片更新效率高;同时,全自动进行切片和更新,可靠性高;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对多帧地图影像进行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导致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节省了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图影像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地图影像切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装置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0至步骤120。

步骤100,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

基于网络的地图服务中,服务器会实时接收卫星或其他设备发送的地图数据,通常地图数据以地图影像的形式发送。由于地图影像比较大,通常服务器会收到多帧地图影像,或者,服务器会收到来自不同设备的多帧地图影像。其中,每帧地图影像根据其影像内容覆盖的地理范围的不同,设置有不同的坐标范围,如图2所示的地理区域200,该地理区域200划分为9个地理范围201至209;每个地理范围的地理图像通过单独的图像帧发送至服务器,如P1至P9;上述9个的地图范围的地图影像按照相应的地图范围的位置关系拼接在一起后形成完整地图的地图影像。服务器接收到多帧地图影像后,如接收到地理范围201、202和203的地图影像P1、P2和P3后,分别对P1、P2和P3进行切片处理。具体实施时,服务器对接收到的至少局部地图(也可以是整体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地图影像的切片宽度和高度,对每一帧地图影像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相邻的地图影像切片。

步骤110,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具体实施时,每帧地图影像独立进行切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但是,得到的所有帧地图影像进行切分后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统一标识,即统一进行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和列表编排,保证每一个地图影像切片具有唯一的行号和列号标识。

如图2所示,假设每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宽度和预设高度可以切分为12个地图影像切片,如205,其中,地图影像切片2051为地图影像帧205切分得到的第一行第一列的一个切片。同样道理,地图影像帧201、202、203、204、206、207、208和209分别进行切分后,各得到12个地图影像切片,即地理区域200的整体地图由108个地图影像切片组成。为了提高地图影像切片的更新效率,将上述108个地图影像切片统一进行行号和列号编排,例如:按照行号从上到下由小到大的编排顺序、列号从左至右由小到大的编排顺序统一编号后,地图影像切片2051的行号为5,列号为4。

步骤120,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具体实施时,服务器不断接收到地图影像,并进行切分,得到最新的地图影像切片,为了保证地图数据的时效性,服务器利用最新接收到的地图影像切分后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和更新地图上相应位置的地图影像切片。具体实施时,根据地图影像的坐标值可以确定相应位置的地图影像切片。

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通过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然后,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最后,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不需要人工标定地图影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导致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的问题,切片更新效率高;同时,全自动进行切片和更新,可靠性高;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对多帧地图影像进行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导致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节省了系统资源。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公开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包括:步骤300至步骤360。

步骤300,预设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及局部地图对应的每帧地图影像在整体地图中的坐标。

具体实施时,首先预设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根据接收的地图影像的尺寸和设备的处理能力综合确定,例如,可以将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都设置为256个像素。

优选地,预设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能够对地图影像进行完全切分,即预设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能够整除地图影像的宽和高。

在对地图影像进行切片处理之前,还需要设置各个局部地图对应的地图影像在整体地图中的坐标。以图2中的地理区域200为例,该地理区域200划分为9个地理范围201至209;每个地理范围的地理图像通过单独的图像帧发送至服务器,如P1至P9,在对地图影像进行切片处理之前,首先预设P1至P9在整体地图中的坐标。

步骤310,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

对于接收到的每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进行切片处理。具体实施时,可以从左到右、由上至下对每帧地图影像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也可以按照从右到左、由上至下对每帧地图影像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本发明对具体切片方法不做限定。本发明通过对接收到的每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相邻的地图影像切片,如图2中的201至209。

若预设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不能够对地图影像进行完全切分,即预设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不能够整除地图影像的宽和高,则在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时,首先需要对地图影像进行边缘扩展,使得扩展后的地图影像能够按照预设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进行完全切分。具体实施时,可以沿切分方向对地图影像的边缘扩展指定像素宽度,并对扩展的像素设置为非有效像素值,然后再进行切分。

步骤320,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所述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的步骤,包括:根据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地图影像切片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预设的切片宽度和高度,以及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具体实施时,切片起始点为整体地图上的某一坐标点,例如整体地图的左上角的坐标点,或者整体地图右下角的坐标点、再或者整体地图右上角的坐标点等。切片起始点定义为不同点,通常切图方向、切片处理得到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和列号设置方式需要相应调整。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以切片起始点为整体地图的左上角坐标点,切图方向为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为例,说明切图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包括:根据公式row=|OriY-CurY|/(Width×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根据公式col=|OriX-CurX|/(Height×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其中,OriY和OriX分别为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CurY和CurX为当前地图影像切片的左上角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Width为预设的切片宽度;Height为预设的切片高度;Res为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由左到右逐渐增大,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若切片起始点为整体地图的右下角坐标点,切图方向为由右到左,由下到上为例,则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包括:根据公式row=|OriY-CurY|/(Width×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根据公式col=|OriX-CurX|/(Height×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其中,OriY和OriX分别为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CurY和CurX为当前地图影像切片的右下角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Width为预设的切片宽度;Height为预设的切片高度;Res为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由右到左逐渐增大,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由下到上逐渐增大。

其中,Res为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代表地图影像上每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理距离。例如:分辨率为156543.03390625,即地图影像的1个像素代表156543.03390625米。

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基础上,还可以想到其他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的方法,以实现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畴。

在确定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之后,进一步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所述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包括:根据所述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对于得到的所述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逐点像素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步骤330,根据所述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

所述根据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包括:在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存储目录下,根据预设的列号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列号对应的文件夹;在确定的所述文件夹内,根据预设的行号和文件名的对应关系搜索所述行号对应的文件名,将搜索到的所述文件名的文件确定为所述行号和列号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

具体实施时,服务器创建层级目录保存地图影像切片。对于不同分辨率的地图影像切片,分别放置在不同文件夹下存储,可以使用分辨率级别对不同分辨率的地图影像切片文件夹进行命名。在某一分辨率对应的文件夹下,以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作为文件夹名称,创建第一数目个文件夹,其中,第一数目为整体地图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的列数。例如,图2中的地理区域200对应的整体地图将切分为9列,则第一数目为9,文件夹可以分别命名为数字1至9。然后,在每一列号对应的文件夹下,存储该列的地图影像切片文件,其中,每个地图影像切片文件以该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作为文件名。以图2中的地理区域200对应的整体地图将切分为12行为例,每一列号对应的文件夹下将存储12个地图影像切片文件,其中,每个地图影像切片文件可以分别命名为数字1至12。将地图影像切片按照行号和列号进行分目录管理有利于统一管理,批量操作,同时可以让每个文件夹下的总文件数不至于过多。具体实施时,预先建立列号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以及行号和文件名的对应关系。

以图2中列号为4、行号为5的地图影像切片2051为例,首先,在当前分辨率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目录下,搜索以所述列号4命名的文件夹;然后,在名称为“4”的文件夹下搜索文件名为“5.png”的地图影像切片文件。

步骤340,针对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判断是否搜索到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若是,则执行步骤350;否则,执行步骤360。

针对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判断是否搜索到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以列号为4行号为5的地图影像切片为例,如果在名称为“4”的文件夹下搜索文件名为“5.png”的地图影像切片文件,则将搜索到的所述文件名的文件确定为所述行号和列号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执行步骤350,对于得到的所述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逐点像素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如果在名称为“4”的文件夹下没有搜索到文件名为“5.png”的地图影像切片文件,表示该切片尚未生成,则执行步骤360,将步骤310中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的列号为4、行号为5的地图影像切片2051的切片文件作为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保存至名称为“4”的文件夹下,文件名为“5.png”。

步骤350,对于得到的所述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逐点像素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所述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逐点像素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包括: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中和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一一比对像素值;当该地图影像切片中的像素点为有效像素值,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为无效像素值时,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中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当该地图影像切片中的像素点、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均为有效像素值,且该地图影像切片的创建时间晚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修改时间时,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中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否则,保留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

假设步骤310中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的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为5,列号为4,如图4中的400,地图影像切片400暂存为文件“5’.png”,其内容如图4中左侧图像所示。步骤340中的根据行号5,列号4搜索到400对应的待更新的地图影像切片为名称为“5.png”的切片文件410。其中,斜线区域401、402和412、413表示该区域图像为有效像素值;空白区域403和411表示该区域为无效像素值。

首先,将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和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一一比对像素值。即: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一个像素点和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一个像素点进行比对;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二个像素点和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二个像素点进行比对;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三个像素点和5.png中上数第一排左侧第三个像素点进行比对……,依此类推,对5’.png中的每一个像素点p’(x,y)分别和5.png中空间位置相同的像素点p(x,y)进行比对,其中,(x,y)表示像素点的空间位置。然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具体融合方式。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当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像素点p’(x,y)(如401中的某一点)为有效像素值,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p(x,y)为无效像素值时,如图4中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x,y)对应的像素点p(x,y)的像素值Value(p(x,y))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中所述像素点p’(x,y)的像素值Value(p’(x,y))。

第二种:当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像素点p’(x,y)(如401中的某一点)、与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与所述像素点p’(x,y)位置对应的像素点p(x,y)均为有效像素值,且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的创建时间晚于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的修改时间时,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x,y)对应的像素点p(x,y)的像素值Value(p(x,y))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所述像素点p’(x,y)的像素值Value(p’(x,y))。

第三种:若比对结果非以上两种情况,则保留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如比对403中的某一像素点和413中相同空间位置的像素点时,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像素点p’(x,y)为非有效像素值,因此,保留5.png中的像素点p(x,y)的像素值。

至此,完成了一个像素点的融合。按照前述三种情况,将该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所有像素点和地图影像切片5.png中的所有像素点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5.png。

然后,继续对步骤310中切分得到的其他地图影像切片进行融合处理,直至步骤310中切分得到的所有地图影像切片融合处理完成。

步骤360,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作为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当根据所述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某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失败时,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作为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然后,继续对步骤310中切分得到的其他地图影像切片进行融合处理,直至步骤310中切分得到的所有地图影像切片融合处理完成。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以得到的所述行号标识得到的相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存储目录,以得到的所述列号作为相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文件名。则在所述根据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包括:在存储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目录下确定所述列号对应的文件夹;在确定的所述文件夹内,根据预设的行号和文件名的对应关系搜索所述行号对应的文件名,将搜索到的所述文件名的文件确定为所述行号和列号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

具体实施时,有效像素值可以为非rgba(0,0,0,0))(RGBA是代表Red(红色)、Green(绿色)、Blue(蓝色)和Alpha的色彩空间)。

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通过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然后,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最后,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不需要人工标定地图影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导致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的问题,切片更新效率高;同时,全自动进行切片和更新,可靠性高;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对多帧地图影像进行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导致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节省了系统资源。

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地图影像直接切片后将切片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融合的技术,使得进行地图影像切片时不需要对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避免了影像数据融合时边缘区域的切片残缺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相同空间位置的切片进行像素级别的融合,不仅避免了影像数据融合时边缘区域的切片残缺的问题,而且计算量小,提高了融合效率。

实施例三:

相应的,参见图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图影像切片更新装置,包括:

切分模块500,用于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

标识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所述切分模块500得到的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更新模块520,用于将所述切分模块500得到的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装置,通过对至少局部地图对应的多帧地图影像,按照预设的切片宽度和切片高度分别进行切片处理,得到若干地图影像切片;然后,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最后,将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与根据该地图影像切片的所述行号和列号确定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本发明的地图影像切片更新方法,不需要人工标定地图影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标定相邻地图影像导致效率低下且可靠性差的问题,切片更新效率高;同时,全自动进行切片和更新,可靠性高;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对多帧地图影像进行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大数据量的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导致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节省了系统资源。

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更新模块520包括:

待更新切片确定单元5201,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模块510确定的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

第一更新单元5202,用于对于所述切分模块500得到的所述每个地图影像切片,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逐点像素融合,得到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更新单元5202具体用于:

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中和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所有像素点,按照位置对应关系,一一比对像素值;

当该地图影像切片中的像素点为有效像素值,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为无效像素值时,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中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

当该地图影像切片中的像素点、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均为有效像素值,且该地图影像切片的创建时间晚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修改时间时,将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替换为该地图影像切片中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

否则,保留所述与该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中的与所述像素点位置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520还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5203,用于当根据所述行号和列号搜索切片处理后得到的某个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失败时,将该地图影像切片作为更新后的地图影像切片。

可选地,所述标识确定模块510具体用于:

根据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地图影像切片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预设的切片宽度和高度,以及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确定每个所述地图影像切片基于整体地图的行号和列号。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公式row=|OriY-CurY|/(Width×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行号;根据公式col=|OriX-CurX|/(Height×Res)确定地图影像切片的列号;其中,OriY和OriX分别为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CurY和CurX为当前地图影像切片的左上角位于整体地图的坐标;Width为预设的切片宽度;Height为预设的切片高度;Res为所述地图影像的分辨率;其中,所述切片起始点位于整体地图的左上角。

可选地,所述待更新切片确定单元5201具体用于:

在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的存储目录下,根据预设的列号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列号对应的文件夹;

在确定的所述文件夹内,根据预设的行号和文件名的对应关系搜索所述行号对应的文件名,将搜索到的所述文件名的文件确定为所述行号和列号对应的地图影像切片对应的待更新地图影像切片。

具体实施时,预先建立列号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以及行号和文件名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地图影像直接切片后将切片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融合的技术,使得进行地图影像切片时不需要对地图影像数据进行融合,避免了影像数据融合时边缘区域的切片残缺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相同空间位置的切片进行像素级别的融合,不仅避免了影像数据融合时边缘区域的切片残缺的问题,而且计算量小,提高了融合效率。

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与方法相对应,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参见方法是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