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321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旅游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旅游需求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如今中国旅游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信息,实现游客与景区、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实时互动,让游客对于景点有更深的了解,而非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使得旅游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行程更加合理。

目前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均需独立的手持终端,景区对于手持终端在前期的投入、后期的更新维护方面成本较高,而且通用性较差,另外,信息传播是单方向性的,缺少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不利于景区建设及景区管理部门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这类专利对于景点语音解说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各类游客的喜好;这些专利在交互性、社交性方面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包括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层和云平台系统,所述应用系统层包括基础设施服务层、数据资源服务层、应用支撑服务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实施运营服务层及信息服务层,所述云平台系统包括景区模块、景点说明模块、地图模块、定位模块、路线规划模块、语音解说模块、景点评价模块、游客分享模块、旅游交友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及气象监测模块;系统核心功能及数据存储在云平台系统上,而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应用系统层和云平台系统,并进行互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户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础设施服务层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所述基础设施服务包括虚拟化的网络资源服务、云计算服务、云存储服务;所述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提供非结构化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资源服务,所述数据资源服务层作为平台运行的数据基础,为平台提供数据信息支撑;所述应用支撑服务层用于提供应用支撑服务,所述应用支撑服务包括运营管理服务、服务管控、开发工具服务;所述业务应用服务层用于提供景区所需的功能系统,所述功能系统包括景区基础系统、景区管理系统、景区营销系统、景区服务系统,所述业务应用服务层将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业务应用系统一并纳入平台中,供用户进行选择;所述实施运营服务层用于为景区提供各类实施运营服务,所述实施运营服务包括3D制作、微电影制作、美术设计、电商运营;所述信息服务层用于提供统一的云服务展示平台,相关信息可通过景区电视墙,LED大屏、门户网站进行展现,或通过短信、微信公共服务账号、微博及移动APP应用进行信息推送,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合作伙伴及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景区模块用于构建目标景区数据库信息,包含景区名称、所在城市、景区ID、景区介绍、景区图片、景区视频、游客分享数据;所述景点说明模块用于构建目标景区内各景点数据库信息,包括各景点的文字、图片及少量视频信息,及对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具体包括所在景区ID、景点名称、景点ID、景点坐标、景点图片、景点介绍、景点视频、景点评价;所述地图模块用于下载和显示该景区地图及所在城市地图,并在地图上构建景点标识,显示用户游览路线,同时通过景点标识实现对景点说明模块中数据库信息的调取和显示;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移动终端所在经纬度坐标,并发送至地图模块中,并判断用户所处景点位置信息,根据判断结果发送信号至语音解说模块;所述路线规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选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景点,计算最佳游览线路,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地图模块中,以直观的形式显示给用户;所述语音解说模块用于调取构建景点语音数据库中的语音音频并播放;所述景点评价模块用于游客对于景点交通、设施、管理、信息各方面的评价,并将评价内容根据针对的景区及景点自动发送到所在景区管理员;所述游客分享模块用于游客对于景区、景点游览后的各种攻略、经验、感受的分享;所述旅游社交模块,游客可通过地理位置多种途径添加附近的驴友,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所述管理员管理模块进行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所述气象监测模块收集的景区内的气象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光线、温度、湿度、雨雪、风向/风力。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发送信息到云平台系统上,云平台系统将景区模块、景点说明模块、地图模块及景区气象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并根据手机定位系统将定位模块随着地图模块一起发送,游客在进入景点后能再使用语音解说模块进一步了解景点,并能够在游览完毕后,能够通过景点评价模块及游客分享模块将评价及感受分享发送到云平台系统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人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按照云计算的方法,构建一个功能全面、应用广泛、易于部署、安全可靠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可有效提升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精细、可持续的景区智能管理,自主、高效、便捷的景区营销宣传,及时、准确、全面、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可满足景区在管理、营销、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景区只要按需进行功能定制,即可实现快速部署应用;景区按需接入云平台后,可及时、有效地整合景区内部和周边的旅游信息,为日常管理、辅助决策提供服务,促进景区的管理更有效;利用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应用,即可针对不同的受众需要,提出不同的解次方案,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需求,亦可进行景区客流分析、预判及预警,提高旅游品质的同时,降低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平台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种慧旅游景区平台存在的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较高,功能较为单一、应用面较窄,不便于部署、安全可靠性较低,不利于拓展、开放性较差,不能形成产业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定位、同步语音讲解、周边信息等功能,游客也可自主发布别具特色的语音解说词,实现景点解说的多元化;同时本发明还能地把游客对景点的反馈分享给其他人以及自动推送给相应景区的管理部门,即为其他游客提供一个旅行参考意见,也能帮助景区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及服务质量;同时本发明还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找旅伴、拼车、拼房、交友的旅游社交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中气象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包括移动终端1、应用系统层2和云平台系统3,系统核心功能及数据存储在云平台系统3上,而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访问应用系统层2和云平台系统3,并进行互动。

所述移动终端1包括用户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智能设备。

所述应用系统层2包括基础设施服务层、数据资源服务层、应用支撑服务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实施运营服务层及信息服务层;所述基础设施服务层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所述基础设施服务包括虚拟化的网络资源服务、云计算服务、云存储服务;所述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提供非结构化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资源服务,所述数据资源服务层作为平台运行的数据基础,为平台提供数据信息支撑;所述应用支撑服务层用于提供应用支撑服务,所述应用支撑服务包括运营管理服务、服务管控、开发工具服务;所述业务应用服务层用于提供景区所需的功能系统,所述功能系统包括景区基础系统、景区管理系统、景区营销系统、景区服务系统,同时,所述业务应用服务层将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业务应用系统一并纳入平台中,供用户进行选择;所述实施运营服务层用于为景区提供各类实施运营服务,所述实施运营服务包括3D制作、微电影制作、美术设计、电商运营;所述信息服务层用于提供统一的云服务展示平台,相关信息可通过景区电视墙,LED大屏、门户网站进行展现,也可以通过短信、微信公共服务账号、微博及移动APP应用进行信息推送,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合作伙伴及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所述云平台系统3包括景区模块、景点说明模块、地图模块、定位模块、路线规划模块、语音解说模块、景点评价模块、游客分享模块、旅游交友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及气象监测模块。所述景区模块用于构建目标景区数据库信息,包含景区名称、所在城市、景区ID、景区介绍、景区图片、景区视频、游客分享数据等内容;所述景点说明模块用于构建目标景区内各景点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各景点的文字、图片及少量视频信息,及对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具体包括所在景区ID、景点名称、景点ID、景点坐标、景点图片、景点介绍、景点视频、景点评价等,这部分除了景点评价之外,基本属于官方数据,可以交由各景区管理部门进行自我完善与维护;所述地图模块用于下载和显示该景区地图及所在城市地图,并在地图上构建景点标识,显示用户游览路线,同时通过景点标识实现对景点说明模块中数据库信息的调取和显示;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移动终端所在经纬度坐标,并发送至地图模块中,并判断用户所处景点位置信息,根据判断结果发送信号至语音解说模块;所述路线规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选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景点,计算最佳游览线路,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地图模块中,以直观的形式显示给用户;所述语音解说模块:用于调取构建景点语音数据库中的语音音频并播放,这样游客便可以边听解说边游览,语音解说模块也对各景区管理部门开放,由他们对各景点的语音解说进行自我完善与维护;所述景点评价模块用于游客对于景点交通、设施、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将评价内容根据针对的景区及景点自动发送到所在景区管理员,一方面便于景区了解游客想法及当前景区状况,以便及时进行景区车辆的调度、设施的维护、人流的管控等,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游客出行有个参考作用,该模块可以实现游客与景区、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所述游客分享模块用于游客对于景区、景点游览后的各种攻略、经验、感受的分享,也可以是游客自主增加的对于景点的个性化语音解说信息,从而实现景点解说的多样性,该模块也可以实现游客与景区、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所述旅游社交模块,游客可通过地理位置等多种途径添加附近的驴友,一起邀约出游、拼车、拼房等,建立旅游社交圈,并通过刷动态消息来丰富旅游生活,从而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所述管理员管理模块进行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个人信息管理等;所述气象监测模块收集的景区内的气象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光线、温度、湿度、雨雪、风向/风力。

所述移动终端1通过发送信息到云平台系统3上,云平台系统3将景区模块、景点说明模块、地图模块及景区气象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1上,并根据手机定位系统将定位模块随着地图模块一起发送,游客在进入景点后能再使用语音解说模块进一步了解景点,并能够在游览完毕后,能够通过景点评价模块及游客分享模块将评价及感受分享发送到云平台系统3上,其中评价会发送到管理员管理模块上方便以后管理员针对性进行管理,感受分享则会在云平台上公开作为其他游客参考,同时在游览景点时,能够通过旅游社交模块发送信息给云中心,由云中心给出在附近的其他游客,从而实现旅游交友的目的。

本发明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人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按照云计算的方法,构建一个功能全面、应用广泛、易于部署、安全可靠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可有效提升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精细、可持续的景区智能管理,自主、高效、便捷的景区营销宣传,及时、准确、全面、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可满足景区在管理、营销、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景区只要按需进行功能定制,即可实现快速部署应用;景区按需接入云平台后,可及时、有效地整合景区内部和周边的旅游信息,为日常管理、辅助决策提供服务,促进景区的管理更有效;利用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应用,即可针对不同的受众需要,提出不同的解次方案,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需求,亦可进行景区客流分析、预判及预警,提高旅游品质的同时,降低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平台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种慧旅游景区平台存在的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较高,功能较为单一、应用面较窄,不便于部署、安全可靠性较低,不利于拓展、开放性较差,不能形成产业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定位、同步语音讲解、周边信息等功能,游客也可自主发布别具特色的语音解说词,实现景点解说的多元化;同时本发明还能地把游客对景点的反馈分享给其他人以及自动推送给相应景区的管理部门,即为其他游客提供一个旅行参考意见,也能帮助景区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及服务质量;同时本发明还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找旅伴、拼车、拼房、交友的旅游社交平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