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解析装置、事件解析系统、事件解析方法及事件解析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7258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事件解析装置、事件解析系统、事件解析方法及事件解析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事件解析装置、事件解析系统、事件解析方法及事件解析程序。

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18893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分散控制系统)等控制系统大多将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等作为事件而记录其事件日志。在事件日志中,不仅记录操作履历,而且还记录警报、引导等履历。控制系统的用户根据过去的事件日志,有效地对执行过操作的事例、发生了由操作引起的警报的事例等进行解析,实现控制系统的现场操作者的作业改善。在这些事件日志的解析中,有时使用事件解析装置。

在图8示出了说明现有的事件解析系统3及现有的事件解析装置3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8所示,事件解析系统3具有事件解析装置30、事件日志数据库31、显示装置35、控制系统36、以及历史记录部37。另外,如图8所示,事件解析装置30具有事件收集部301、事件解析部303、以及解析结果输出部308。

事件收集部301从控制系统36及历史记录部37收集事件日志数据,并记录至事件日志数据库31。与用户的请求相对应地,事件解析部303对事件日志数据库31进行访问,检索与所指定的条件一致的事件日志数据。事件解析部303对检索到的事件日志数据执行事件的分类以及事件的件数的合计等解析处理。解析结果输出部304将基于事件日志数据的解析结果的操作事件列表、表示事件日志数据的统计处理的结果的表格及图表进行可视化,显示于显示装置35。由此,用户通过利用事件解析装置30,能够指定期间、装置名等,参照按照时间序列而列出的事件列。例如,如果用户着眼于某个业务,指定在过去实施该业务的期间,则指定期间内的全部事件会按照时间序列而被列出。

然而,例如在车间等中,由于应对故障、非正常运转等,有时现场操作者手动地执行车间作业的操作。在该情况下,即使例如为相同的业务,由于外部条件、现场操作者的差别等,操作的次序也未必相同。如果能够对这些操作的次序进行解析并分类,则能够实现手动操作的标准化。此外,这里所谓的手动操作的标准化为,按照共通的次序执行操作而不依赖于现场操作者的技术。

当前,为了使用事件解析装置而掌握现场操作者的操作,需要着眼于实施了对象业务的每个期间,根据各期间内的操作事件列而对操作事例进行解析。然而,在由于不得不对每个业务期间分别进行解析而导致业务的实施次数多的情况下,存在人工地进行的解析作业变得困难这样的课题。

因此,如果在事件解析装置具有自动地对成为对象的事件列进行解析而将操作次序进行分类的功能,则用户容易地区分状况而整理操作次序。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81697号公报)所记载的监视系统中,基于事件列之间的类似度而自动地将事件列进行分类。事件列之间的类似度是基于为了使一个事件列变化成另一个事件列而需要删除的事件的数量、以及需要追加的事件的数量而定义的。

然而,由于每次变更设定值时就会生成事件,因此如果现场操作者对控制仪器的设定值执行渐变、微调等操作,则会生成多个事件。因此,即使现场操作者按照相同的次序而执行相同的业务,所生成的事件的数量、事件的排列顺序也未必相同。另外,在基于事件列之间的类似度而进行事件列的分类的情况下,事件的数量等的细微差异会被过分增强。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课题,即,难以实现例如将整体的操作的流程进行分类这样的、从抽象度高的视点将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次序进行分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基于抽象度更高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过去的操作事例进行分类的事件解析装置、事件解析系统、事件解析方法及事件解析程序。

(1)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事件解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事件收集部,其对事件日志数据进行收集,该事件日志数据是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操作履历的数据;事件解析部,其对所述事件日志数据进行解析,提取解析结果数据,该解析结果数据表示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方法、或者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意图;操作列提取部,其针对每个期间分别提取所指定的多个期间的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并提取基于操作时刻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进行排序而成的操作列;以及操作列分类部,其基于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所述操作列进行分类。

(2)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事件解析装置的一个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列分类部进一步地基于针对控制仪器的操作之间的类似性、以及针对控制仪器的操作的顺序、串行/并行性,将所述操作列进行分类。

(3)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事件解析装置的一个方式,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分类结果输出部,该分类结果输出部将由所述操作列分类部分类出的所述操作列进行可视化而进行显示。

(4)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事件解析装置的一个方式,还具有类似检索部,该类似检索部基于由所述操作列提取部提取出的操作列与在由所述操作列分类部过去分类出的操作列组中所包含的代表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对与所述操作列类似的所述操作列组进行检索。

(5)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事件解析装置的一个方式,还具有日志数据管理装置,该日志数据管理装置将事件日志数据进行输出,该事件日志数据是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操作履历的数据。

(6)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使用了计算机的事件解析方法,该事件解析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对事件日志数据进行收集,该事件日志数据是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操作履历的数据;对所述事件日志数据进行解析,提取解析结果数据,该解析结果数据表示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方法、或者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意图;针对每个期间分别提取所指定的多个期间的解析结果数据,并提取基于操作时刻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进行排序而成的操作列;以及基于所述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所述操作列进行分类。

(7)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计算机能够读取的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中,对事件日志数据进行收集,该事件日志数据是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操作履历的数据;对在所述事件收集步骤中收集到的所述事件日志数据进行解析,提取解析结果数据,该解析结果数据表示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方法、或者基于所述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意图;针对每个期间分别提取所指定的多个期间的解析结果数据,并提取基于操作时刻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进行排序而成的操作列;以及基于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所述操作列进行分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基于抽象度更高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过去的操作事例进行分类,从而能够支持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及事件解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的事件日志数据库所存储的事件日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的解析结果数据库所存储的基本单位操作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的解析结果数据库所存储的单位操作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进行的操作列的分类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及事件解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事件解析系统及事件解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中,从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履历等的事件日志数据,提取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意图。

通常,现场操作者为了使流量、压力等过程值进行增减,使sv(setvariable,目标值)、mv(manipulatedvariable,操作量)等进行增减。另外,为了使流量、压力等的值保持固定,执行对过程值进行微调等的操作。即,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意图是使成为目标的过程值增加、减少、或者稳定。在本发明中,提取该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意图。

例如,在使过程值增加的情况下,有时通过使sv、mv逐渐地变更的操作即渐变操作而进行设定变更,有时通过一次操作而对sv、mv进行设定变更。这样,即使是基于相同操作意图的操作,也存在多种操作方法。另外,在渐变等操作中,有时也能够分解为更详细的操作。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多个操作的事件日志数据汇总,由此定义表示操作方法的“基本单位操作”。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多个基本单位操作汇总,由此定义表示操作意图的“单位操作”。

作为单位操作而定义为“增加”、“减少”、“微调”、或者“增减”这4种中的任一者。“增减”表示在短期间内反复进行值的增加、减少的单位操作。

此外,也可以定义除了在这里示出的4种单位操作以外的单位操作。

另外,作为基本单位操作而定义为“渐变(增加)”、“渐变(减少)”、“微调”、“设定变更(增加)”、或者“设定变更(减少)”这5种中的任一者。

此外,作为“渐变”而分别存在用于使sv值、mv值等逐渐地增加的渐变操作、用于使sv值、mv值等逐渐地减少的渐变操作,因此在本发明中,将用于使sv值、mv值等增加的渐变操作标记为“渐变+”,将用于使sv值、mv值等减少的渐变操作标记为“渐变-”。

另外,“设定变更”为通过一次操作而使值大幅变化的变更。与渐变的情况相同地,将用于使sv值、mv值等增加的设定变更操作标记为“设定变更+”,将用于使sv值、mv值等减少的设定变更操作标记为“设定变更-”。

基本单位操作也与单位操作相同地,也可以定义除了上述所示的5种基本单位操作以外的基本单位操作。

单位操作是抽象度比基本单位操作高的操作。因此,在事件日志数据的解析处理中,如下所述,执行2阶段的提取处理,即,首先,从多个事件日志数据提取基本单位操作,接下来,从提取出的基本单位操作提取单位操作。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1中,从提取出的基本单位操作或者单位操作提取抽象度高的操作列,基于操作列的差别(类似度)而将操作事例进行分类。并且,为了将操作列的差别进行量化,定义将针对控制仪器的操作之间的类似性、操作的并行性等车间运转特有的特征考虑在内的类似度。用户根据分类结果,能够掌握由业务的外部条件、现场操作者的技术等引起的操作次序的差别

(事件解析系统及事件解析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1及事件解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及事件解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1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即:事件解析装置10、事件日志数据库11、解析结果数据库12、操作列数据库13、分类结果数据库14、显示装置15、控制系统16、以及历史记录部17。

事件解析装置10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即:事件收集部101、事件保存部102、事件解析部103、操作列提取部104、操作列分类部105、以及分类结果输出部106。另外,事件解析装置10为计算机装置,例如为个人计算机或者通用计算机。

另外,事件解析部103包含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和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而构成。

事件收集部101从控制系统16及历史记录部17收集事件日志数据,该事件日志数据表示对控制系统16进行操作的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等事件的履历。事件收集部101将收集到的事件日志数据向事件保存部102输出。

控制系统16为对车间(未图示)等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系统16生成事件日志数据,将事件日志数据输出至历史记录部17或者事件收集部101中的至少一者。控制系统16例如包含dcs而构成。

历史记录部17是包含数据库的装置,该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对在控制系统16中生成的庞大的事件日志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并长期保存。历史记录部17为存储介质,例如包含hdd而构成。

事件保存部102将从事件收集部101输入的事件日志数据记录至在事件日志数据库11所储存的事件日志表。事件日志数据包含事件的发生时刻、仪器标识符(标签)、操作种类的标识符、变更前的设定值、以及变更后的设定值。

事件日志数据库11为储存事件日志表的数据库。在事件日志表中由事件保存部102记录事件日志数据。事件日志数据库11为存储介质,例如包含hdd(harddiscdrive,硬盘驱动器)而构成。

下面,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在事件日志数据库11所储存的事件日志表、以及在该事件日志表所记录的事件日志数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的事件日志数据库所存储的事件日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事件日志表是包含“事件id”、“日期及时间”、“标签名”、“操作种类”、“前次值”、以及“当前值”这6个数据项目的列的表格形式的表。

在事件日志表所包含的各行分别为1个事件日志数据。

在“事件id(identifier),标识符”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用于对各事件日志唯一地识别的标识符的值。

在“日期及时间”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在控制系统16中各个事件发生的发生时刻(即,生成事件日志的日期及时间)的值。

在“标签名”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仪器标识符(标签)的值,该仪器标识符用于在存在多个控制系统16的情况下,唯一地识别生成了事件日志的控制系统16。

在“操作种类”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标识符的值,该标识符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种类。

在“前次值”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在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设定值的变更操作之前的设定值(前次值)的值。

在“当前值”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在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设定值的变更操作之后的设定值(当前值)的值。

此外,上述的事件日志表的形式(格式)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该形式。

例如,图2所示的第1件事件日志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00秒”,针对仪器“tag1”而使操作模式从“aut”变更为“man”。此外,“aut”代表自动操作(automaticoperation),“man”代表手动操作(manualoperation)。

接下来,图2所示的第2件事件日志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10秒”,针对仪器“tag1”而使“mv(操作量)”的设定值从“25.0(%)”变更至“30.0(%)”。

再次返回至图1,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事件解析部103从事件日志表取得与由用户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相对应的事件日志数据。事件解析部103分为2个阶段,从所取得的事件日志数据提取用户容易理解的操作。

首先,在第1阶段,事件解析部103将多个事件日志数据汇总,提取表示操作方法的“基本单位操作”。接下来,在第2阶段,事件解析部103将多个该基本单位操作汇总,提取表示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意图的“单位操作”。这些提取处理分别由事件解析部103所具有的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及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执行。

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基于多个事件日志数据,对时间上的连续性、设定值的变化的特征进行解析,由此判定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方法(渐变、微调等),提取基本单位操作。如上所述,基本单位操作表示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方法。

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提取同一仪器且同种类的操作种类即事件日志数据组(即,在事件日志数据库11所储存的事件日志表中,“标签名”的项目的值相同、且“操作种类”的项目的值相同的事件日志数据组),基于设定值的变化倾向及时间上的连续性,提取基本单位操作。

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将表示提取出的基本单位操作的数据(下面,称为基本单位操作数据)记录至在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储存的基本单位操作表。

解析结果数据库12为储存基本单位操作表及单位操作表的数据库。在基本单位操作表及单位操作表记录解析结果数据,该解析结果数据表示由事件解析装置10得到的事件日志数据的解析结果。解析结果数据库12为存储介质,例如包含hdd而构成。

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例如从事件保存部102取得下述信息,该信息表示事件保存部102将事件日志数据记录至在事件日志数据库11所储存的事件日志表。并且,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在取得该信息的定时,执行上述的基本单位操作的提取处理及记录处理。

一边参照图3,一边对在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储存的基本单位操作表、以及在该基本单位操作表所记录的基本单位操作数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1的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存储的基本单位操作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基本单位操作表例如是包含“基本单位操作id”、“开始日期及时间”、“结束日期及时间”、“标签名”、“操作种类”、“操作方法”、以及“事件id”这7个数据项目的列的表格形式的表。

在基本单位操作表所包含的各行分别为1个基本单位操作数据。

在“基本单位操作id”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用于对各基本单位操作唯一地识别的标识符的值。

在“开始日期及时间”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各个基本单位操作的开始日期及时间(即,在基本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多个事件日志之中最初生成的事件日志被生成的日期及时间)的值。

在“结束日期及时间”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各个基本单位操作的结束日期及时间(即,在基本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多个事件日志之中最后生成的事件日志被生成的日期及时间)的值。

在“标签名”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仪器标识符(标签)的值,该仪器标识符用于在存在多个控制系统16的情况下,唯一地识别生成了事件日志的控制系统16。

在“操作种类”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标识符的值,该标识符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种类。

在“操作方法”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的操作方法的值。

在“事件id”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在基本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多个事件日志的各自的事件id的值。

此外,上述的基本单位操作表的形式(格式)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该形式。

例如,图3所示的第1件基本单位操作数据(即,基本单位操作id为“no.1”的基本单位操作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00秒”,对仪器“tag1”执行了将操作模式变更为“man(手动操作)”的“模式变更”的操作。

接下来,图3所示的第2件基本单位操作数据(即,基本单位操作id为“no.2”的基本单位操作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从“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10秒”至“2015年8月21日10时01分00秒”,对仪器“tag1”执行了使“mv(操作量)”的设定值进行渐变的操作。此外,在该例子中“操作方法”的值为“渐变+”,因此在该例子中的基本单位操作表示现场操作者使设定值增加的渐变操作。

再次返回至图1,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有效利用由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解析出的基本单位操作的信息,基于以领域知识(例如,车间控制中的知识)为基础的规则,对诸如现场操作者对过程赋予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操作意图进行推定,提取单位操作。如上所述,单位操作表示现场操作者的操作意图。

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将表示提取出的单位操作的数据(下面,称为单位操作数据)记录至在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储存的单位操作表。

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例如从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取得下述信息,该信息表示基本单位操作解析部1031将基本单位操作数据记录至基本单位操作表。并且,单位操作解析部1032在取得该信息的定时,执行上述的单位操作的提取处理及记录处理。

一边参照图4,一边对在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储存的单位操作表、以及在该单位操作表所记录的单位操作数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1的解析结果数据库12所存储的单位操作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单位操作表例如是包含“单位操作id”、“开始日期及时间”、“结束日期及时间”、“标签名”、“操作意图”、以及“基本单位操作id”这6个数据项目的列的表格形式的表。

在单位操作表所包含的各行分别为1个单位操作数据。

在“单位操作id”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用于对各单位操作唯一地识别的标识符的值。

在“开始日期及时间”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各个单位操作的开始日期及时间(即,在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基本单位操作之中最初执行的基本单位操作的开始日期及时间)的值。

在“结束日期及时间”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各个单位操作的结束日期及时间(即,在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基本单位操作之中最后执行的基本单位操作的结束日期及时间)的值。

在“标签名”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仪器标识符(标签)的值,该仪器标识符用于在存在多个控制系统16的情况下,唯一地识别生成了事件日志的控制系统16。

在“操作意图”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由现场操作者执行过的操作意图的值。

在“基本单位操作id”的项目中,储存着表示在单位操作所包含的各个基本单位操作的基本单位操作id的值。

此外,上述的单位操作表的形式(格式)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该形式。

例如,图4所示的第1件单位操作数据(即,单位操作id为“no.1”的单位操作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从“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10秒”至“2015年8月21日10时03分01秒”,对仪器“tag1”执行了“使流量增加”这一意图的操作。

接下来,图4所示的第2件单位操作数据(即,单位操作id为“no.2”的单位操作数据)表示:现场操作者在从“2015年8月21日10时00分50秒”至“2015年8月21日10时02分50秒”,对仪器“tag2”执行了“对温度进行微调”这一意图的操作。

再次返回至图1,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操作列提取部104生成将由事件解析部103提取出的表示基本单位操作的数据或者表示单位操作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结后的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本单位操作或者单位操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结后的结果称为“操作列”。

在由基本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中包含表示“操作方法”的信息,该“操作方法”表示现场操作者通过哪种方法对各仪器变更了哪个参数的值。另外,在由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包含表示“操作意图”的信息,该“操作意图”表示现场操作者以何种意图而对各仪器进行了操作。

操作列提取部104将关于各业务期间提取出的操作列储存至操作列数据库13。

操作列数据库13为储存操作列的数据库。操作列数据库13为存储介质,例如包含hdd而构成。

操作列分类部105针对由操作列提取部104提取出的多个操作列,计算各个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进而基于计算出的类似度而执行操作列的分类处理。另外,操作列分类部105针对分类出的操作列的每个组,执行操作频度、操作时间的合计等统计处理。操作列分类部105将执行上述的分类处理及统计处理的结果即分类结果储存至分类结果数据库14。

分类结果数据库14为储存操作列的分类结果的数据库。分类结果数据库14为存储介质,例如包含hdd而构成。

分类结果输出部106执行用于将由操作列分类部105执行的操作列的分类结果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分类结果输出部106在显示装置15显示针对每个组而将操作列以列表表示或者表示在时间轴上,或者在显示装置15显示每个组的统计解析结果。

显示装置15为显示器,例如包含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erectroluminessence)显示器而构成。

(事件解析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事件解析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的动作的顺序图。

在图5中对下述情况下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即,用户指定多个对象业务的实施期间,对由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所涉及的分类结果进行参照。

(步骤s001)分类结果输出部106取得表示由用户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的信息。即,用户指定多个业务期间并请求分类结果的显示。

(步骤s002)与用户的请求相对应地,分类结果输出部106对操作列分类部105请求与所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相对应的操作列的分类结果。

(步骤s003)操作列分类部105对操作列提取部104请求与所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相对应的操作列的提取。

(步骤s004)操作列提取部104对事件解析部103请求与所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相对应的指定业务的单位操作数据组的提取。事件解析部103从事件日志数据库11取得与所指定的多个业务期间相对应的多个事件日志数据组。事件解析部103基于所取得的事件日志数据组而提取基本单位操作数据组。并且,事件解析部103基于提取出的基本单位操作数据而提取单位操作数据组。事件解析部103将提取出的单位操作数据向操作列提取部104输出。

(步骤s005)操作列提取部104将从事件解析部103输入的单位操作数据按照操作开始时刻进行排序而生成操作列。操作列提取部104将生成的操作列数据向操作列分类部105输出。

(步骤s006)操作列分类部105针对基于从操作列提取部104输入的操作列数据的全部多个操作列,计算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

(步骤s007)操作列分类部105基于计算出的类似度而执行将操作列进行分类的聚类。操作列分类部105将通过聚类而得到的分类结果向分类结果输出部106输出。

并且,分类结果输出部106将操作列的分类结果进行视觉化而显示于显示装置15。由此,用户能够经由显示装置15而参照由分类结果输出部106输出的分类结果,确认由业务的目的、外部条件引起的操作次序的差别。

此外,在作为操作列的结构要素而使用表示具体的操作方法的“基本单位操作”以代替使用在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单位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列分类部105能够基于操作方法的差别而将操作次序进行分类。

如上所述,在步骤s004中,为了提取与指定业务相对应的事件日志数据,切取业务期间内的事件列。但是,在所指定的业务期间内发生的事件未必是与指定业务相关的事件。因此,在这里切取出的事件列是由下述事件构成的事件列,即,从所指定的业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件中去除了与指定业务之间的相关性低的事件(例如,频发事件等)后的事件。

上述的与指定业务之间的相关性低的事件的检测例如是通过下述方式而执行的,即,将在不限定于指定业务的、全部业务的事件日志的整个期间发生概率高的事件视作频发事件。另外,在指定多个业务期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基于所指定的业务期间内的各个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对与指定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由此去除与业务的相关性低的事件。

另外,在对期间进行指定而切取事件列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还包含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前后的事件在内的一系列事件的连续性而切取事件列,不一定按照所指定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而切取事件列。即,例如,也可以在开始时刻前和结束时刻后设置固定的缓冲期间,利用还包含开始时刻前和结束时刻后的缓冲期间在内的期间而切取事件列。

例如,在所指定的结束时刻的附近,仪器a的种类x的事件以短的时间间隔而连续发生的情况下,在超出规定的缓冲时间的定时、或者在仪器a的种类x的事件的时间间隔变得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结束事件列的切取,而不在所指定的结束时刻强制地结束事件列的切取。

如上所述,在步骤s005中,首先,操作列提取部104提取构成操作列的基本单位操作或者单位操作(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单位操作)。操作列提取部104通过按照操作开始时刻的顺序对提取出的基本单位操作组或者单位操作组进行排序,由此生成操作列。生成的操作列不仅表示多个操作的组合,还表示操作的顺序。

如上所述,在步骤s006中,针对提取出的全部操作列,计算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操作列由于是将基本单位操作或者单位操作按照发生时刻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因此为序列数据的一种。在该类似度的计算中,例如,能够使用用于将字符串、dna序列等序列数据之间的类似性进行量化的、编辑距离(例如,damerau-levenshtein距离等)(参考文献:damerau,“atechniqueforcomputerdetectionandcorrectionofspellingerrors.”,communicationsoftheacm,7(3),pp.659-664,1964)。

通常的编辑距离为,在某2个序列数据中通过进行插入、删除、置换、或者相邻之间的倒置,由此将一个序列数据向另一个(对方)序列数据进行变换所需最低限度的编辑次数或者编辑成本。然而,难以直接使用现有的编辑距离而定义dcs等控制系统中的操作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性。

例如,如果从车间的作业运转的视点出发,则能够想到:与在不同仪器中的操作相比,在相同仪器中设定变更量不同的操作为更类似的操作。然而,在使用现有的编辑距离的情况下,由于仅对与序列的结构要素相关的一致/不一致进行判定,因此难以考虑每个操作之间的类似性。另外,在现有的编辑距离中,由于将字符串等的串行排列的序列作为对象,因此难以考虑并行操作与串行操作的差别。

因此,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导入车间的作业运转中的视点,使用考虑了单位操作彼此的类似性以及并行操作与串行操作的差别后的加权编辑距离而计算操作列的类似度。

首先,与在仪器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的操作列的差别相比,认为在仪器的种类相同而设定变更量不同的情况下的操作列的差别的一方差别小。因此,事件解析装置10将与在仪器的种类相同而设定变更量不同的情况下的操作列的置换相关的编辑成本的权重设定得更小。

例如,如果将在标签名为“t01”的仪器中的增加操作与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增加操作进行置换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为1,则将在标签名为“t01”的仪器的增加操作与标签名为“t01”的仪器的微调操作进行置换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定为比1小的值。

另外,与用于使过程的状态进行变更的操作的重要度相比,认为用于使过程的状态稳定的微调操作的重要度较低。因此,事件解析装置10将与微调操作的有无相关的编辑成本的权重设定得更小。

例如,如果将在删除/追加标签名为“t01”的仪器的增加操作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为1,则将在删除/追加标签名为“t01”的仪器的微调操作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定为比1小的值。

另外,与串行操作的开始时刻的顺序的差别相比,认为并行操作的开始时刻的顺序的差别的一方差别更小。因此,事件解析装置10将与判断为并行可能性高的2个操作的倒置相关的编辑成本的权重设定得更小。

例如,如果将在对串行操作a和b的开始时刻的顺序进行倒置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为1,则将在对并行地操作的a和b的开始时刻的顺序进行倒置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设定为比1小的值。

此外,这里所谓的并行操作为下述操作,即,在单位操作的情况下,当1个标签的单位操作开始之后,也开始下一个标签的单位操作,交替地持续操作2个标签。该并行操作的检测例如是通过下述方式而执行的,即,在相邻的2个单位操作中,在满足“(下一个单位操作的开始时刻)<(前一个单位操作的开始时刻+0.5×实施期间)”的情况下判定为并行操作。

另外,在对由基本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进行计算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导入车间的作业运转中的视点,使用考虑了基本单位操作彼此的类似性以及并行操作与串行操作的差别后的加权编辑距离而计算操作列的类似度。

在考虑了基本单位操作彼此间的类似性后的加权中,在针对上述的单位操作彼此间的类似性的加权的基础上,还进行针对操作方法的加权。例如,与在针对同一仪器而操作对象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例如,针对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设定值sv进行的操作与针对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输出mv进行的操作)的操作列的差别相比,认为在针对同一操作对象而变更方法不同的情况下(例如,针对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sv值进行的渐变+操作与针对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sv值进行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操作列的差别的一方差别更小。因此,事件解析装置10将针对同一设定对象而对变更方法不同的操作进行置换时的编辑成本的权重设得更小。

权重的调整是与用户的目的、各车间的状况相对应地执行的。

另外,按照上面所述,加权编辑距离表示非类似性,因此2个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通过下式而定义。(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1-(加权编辑距离)/(最大编辑距离)

最大编辑距离是2个操作列的各结构要素彼此全都不同的情况下的编辑成本,基于构成操作列的单位操作的数量、与各单位操作的有无相关的权重而求出。由此,在2个单位操作列的结构要素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为1。另外,在2个单位操作列的结构要素彼此全都不同的情况下,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为0。

如上所述,在步骤s007中,操作列分类部105基于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类似度,通过阶层式的聚类方法而将全部操作列进行分类。通过阶层式的聚类实现的分类方法为,从1个等级1个操作列的初始状态起,逐步地将类似度高的操作次序彼此进行合并的方法。作为阶层式的聚类的算法而使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或者组间平均法。

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指定了多个业务期间的情况下的操作列的分类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进行的操作列的分类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6表示:由用户指定了5个业务期间,首先,操作列提取部104从事件日志数据提取出5个操作列(操作列1、操作列2、…、操作列5)。

接下来,操作列分类部105使用上述的加权编辑距离而对全部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进行计算。例如,如图6所示,在操作列1与操作列2的比较中,进行操作的仪器的种类相同,但操作顺序、操作方向大幅不同。为了将操作列1变换为操作列2,最低限度需要2次置换。即,需要操作列1的第1事件即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减少操作“f01↓”与操作列2的第1事件即标签名为“p04”的仪器的增加操作“p04↑”之间的置换、以及操作列1的第3事件即标签名为“p04”的仪器的微调操作“p04→”与操作列2的第3事件即标签名为f01的仪器的增加操作“f01↑”之间的置换。因此,按照上述的计算式,操作列1与操作列2的类似度为1-(2/3)≈0.33。

另外,例如,如图6所示,在操作列1与操作列3的比较中,差别仅为标签名为“p04”的仪器的微调操作“p04→”的有无。因此,例如在与微调操作的有无相关的加权预先设定为0.5的情况下,按照上述的计算式,操作列1与操作列3的类似度为1-(0.5/2.5)=0.8。

另外,例如,如图6所示,在操作列2与操作列4的比较中,由于双方的结构要素(事件)完全一致,因此类似度为1.0。

并且,操作列分类部105使用阶层式的聚类方法,执行将类似度高的操作列汇总为1个组的处理。图6表示:操作列分类部105将5个操作列分类成2种组(组1和组2)。即,操作列分类部105将操作列1、操作列3以及操作列5分类为组1,将操作列2及操作列4分类为组2。

如以上说明所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使用比事件列抽象度高的操作列,而不直接使用事件列,基于该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自动地将过去的特定业务的手动操作进行分类。由此,事件解析装置10能够支持由现场操作者执行的手动操作的标准化、自动化。

例如,事件解析装置10能够基于由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的分类结果而对业务的目的、外部条件不同的状况进行区分。由此,事件解析装置10能够容易地整理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次序。另外,例如,事件解析装置10能够基于由基本单位操作构成的操作列的分类结果而提示因现场操作者不同而引起的操作方法的差别。由此,事件解析装置10能够容易地导出更好的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10基于抽象度高的操作列之间的类似度而将事件列进行分类,能够支持现场操作者的操作的标准化。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系统2及事件解析装置2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此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事件解析系统1及事件解析装置10所具有的功能结构共通的部分(名称相同的框)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可以是以第1实施方式中的事件解析系统1及事件解析装置20的结构为基础而进一步增加所需结构后的结构。

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20具有类似检索部207。操作列提取部204实时地提取现场操作者当前执行的操作列。另外,操作列分类部205对与各操作列组(或者各组的代表操作列)的类似度进行计算,而不与过去的全部操作列的类似度进行计算,从而能够高效地检索类似的操作事例。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事件解析装置20能够通过对类似的过去的操作事例进行检索,由此提示在过去执行类似的操作的情况下的操作履历、警报履历、以及过程数据履历等。由此,事件解析装置20能够容易地收集今后的状况的预测信息等对线上运转辅助有作用的信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情况,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此外,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而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事件解析装置10及事件解析装置2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而实现,即,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使计算机系统将在该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读入,并进行执行。

此外,假设这里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在事件解析装置10及事件解析装置20中内置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周边仪器等硬件。另外,假设“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是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移动介质、以及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并且,“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还包含下述情况,即:短时间、动态地保存程序,如经由互联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而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将程序保存一定时间,如上述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用于实现前面叙述的功能的一部分,并且,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而能够实现前面叙述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事件解析装置10及事件解析装置20作为lsi(largescaleintegration)等集成电路而实现。事件解析装置10及事件解析装置20的各功能模块既可以独立地进行处理器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进行处理器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而实现。另外,在因为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由该技术实现的集成电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