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462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公开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空调和加湿器等家用电器通常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家用电器提供的控制按键对家用电器所处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则家用电器接收用户作用于控制按键的模式切换操作,并根据接收到的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该控制按键对应的运行模式。

家用电器包括的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可以对应于同一个控制按键,则家用电器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在该控制按键对应的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依次进行切换。比如,空调提供的“风速”按键对应于高风、中风和低风三种运行模式,则空调根据作用于“风速”按键的模式切换操作按照高风-中风-低风-高风的顺序依次进行切换,当空调需要从高风切换至低风时,总是需要先从高风切换至中风,再切换至低风,切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家用电器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依次进行切换时切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第i种运行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运行模式;

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低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高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达到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可选的,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是低频使用模式,包括:

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是否包括预定标识,预定标识是根据第i+1种运行模式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时生成的;

若操作指令中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若操作指令中不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

检测总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次数阈值;

若总次数小于预定次数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以及每次处于第i+1种运行模式时的运行时长;

检测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达到预定比例阈值;

若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预定比例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恢复操作;

确定恢复操作指示的目标运行模式,目标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

根据恢复操作将目标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重置操作;

根据重置操作将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每一种低频使用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第i种运行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运行模式;

模式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低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高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达到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可选的,模式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是否包括预定标识,预定标识是根据第i+1种运行模式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时生成的;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操作指令中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操作指令中不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

次数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总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次数阈值;

第一添加模块,被配置为若总次数小于预定次数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以及每次处于第i+1种运行模式时的运行时长;

比例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达到预定比例阈值;

第二添加模块,被配置为若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预定比例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恢复操作;

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恢复操作指示的目标运行模式,目标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

第一标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恢复操作将目标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重置操作;

第二标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重置操作将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每一种低频使用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第i种运行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运行模式;

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低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高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达到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接收到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时,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并在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跳过该运行模式,并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高频使用模式时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由于终端设备并不是根据模式切换操作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切换的,不需要用户手动触发以跳过某些运行模式,而是可以直接跳过被选用概率较小的运行模式切换至被选用概率较高的运行模式,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可以由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的终端设备来实现,该终端设备可以是诸如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电扇、洗衣机和电磁炉之类的家用电器,也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相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同一个控制按键控制该终端设备在该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中,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

其中,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第i种运行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运行模式。

步骤102,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其中,低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预定概率是系统预设值或用户自定义值。

步骤103,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步骤104,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

其中,高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达到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通过在接收到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时,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并在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跳过该运行模式,并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高频使用模式时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由于终端设备并不是根据模式切换操作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切换的,不需要用户手动触发以跳过某些运行模式,而是可以直接跳过被选用概率较小的运行模式切换至被选用概率较高的运行模式,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

其中,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

可选的,预设顺序是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的顺序,n是运行模式的总数,n≥2。则循环切换是:在按照预设顺序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后,从第n种运行模式重新切换至第1种运行模式,再次按照预设顺序从第1种运行模式开始进行依次切换。也即,循环切换的切换过程为:第1种运行模式→第2种运行模式……→第n-1种运行模式→第n种运行模式→第1种运行模式→第2种运行模式……。

可选的,预设顺序包括第一预设顺序和第二预设顺序,第一预设顺序是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是从第n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1种运行模式的顺序。则循环切换是:在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后,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第n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1种运行模式,再次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第1种运行模式开始进行依次切换。也即,第1种运行模式→第2种运行模式……→第n-1种运行模式→第n种运行模式→第n-1种运行模式……→第1种运行模式→第2种运行模式……。

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以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的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02,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是否包括预定标识。

其中,第i+1种运行模式是按照预设顺序进行切换时的第i种运行模式的后一种运行模式。当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从第1种运行模式依次切换至第n种运行模式的预设顺序进行循环切换时,可以通过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第mod(i+1,n)种运行模式是上述第i+1种运行模式,其中,函数mod(i+1,n)用于计算(i+1)/n的余数。

比如,假设n=5,当i=3时,第i种运行模式即为第3种运行模式,则确定mod(4,5)=4,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4种运行模式;再比如,当i=5时,第i种运行模式为第5种运行模式,则确定mod(6,5)=1,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1种运行模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检测i是否达到n,若i未达到n,则计算i+1并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若i达到n,则确定i+1=1,确定第1种运行模式为第i+1种运行模式。

比如,假设n=5,当i=3时,第i种运行模式即为第3种运行模式,由于i=3未达到5,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4种运行模式;再比如,当i=5,即i达到n时,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1种运行模式。

终端设备在使用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后,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是否包括预定标识,预定标识是根据第i+1种运行模式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时生成的,预定标识通常是终端设备预设的字符、字符串或代码等标识。

步骤203,若操作指令中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步骤204,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对应于终端设备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的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的方法包括:

对应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令i=i+1,确定第mod(i+1,n)种运行模式是上述第i+1种运行模式。

比如,假设n=5,当i=5时,第i种运行模式即为第5种运行模式,则确定mod(6,5)=1,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1种运行模式;当检测到第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令i=i+1=6,则重新确定mod(7,5)=2,即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2种运行模式。

对应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则令i=i+1,检测i是否达到n,若i达到n,则确定第1种运行模式为第i+1种运行模式。

比如,假设n=5,当i=5时,第i种运行模式即为第5种运行模式,由于i达到5,则确定i+1=1,即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1种运行模式;当检测到第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令i=1,由于i未达到5,则重新确定的第i+1种运行模式为第2种运行模式。

步骤205,若操作指令中不包括预定标识,则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

步骤206,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

终端设备通过运行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来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通过在接收到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时,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并在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跳过该运行模式,并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高频使用模式时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由于终端设备并不是根据模式切换操作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切换的,不需要用户手动触发以跳过某些运行模式,而是可以直接跳过被选用概率较小的运行模式切换至被选用概率较高的运行模式,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空调可以接收到作用于“风速”按键的模式切换操作,该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空调按照高风-中风-低风-高风的顺序进行循环切换。假设空调当前处于高风,则空调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操作时,检测中风是否是低频使用模式,当检测到中风是低频使用模式时,继续检测低风是否是低频使用模式,当检测到低风是高频使用模式时,直接从高风切换至低风。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跳过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低频使用模式,当终端设备需要选用某一低频使用模式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将某一个被标记为低频使用模式的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接收恢复操作。

步骤302,确定恢复操作指示的目标运行模式,目标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

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运行模式的方法包括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显示n种运行模式,并接收到作用于目标运行模式的恢复操作,则终端设备确定恢复操作所作用的运行模式为目标运行模式。比如,终端设备包括“高风”、“中风”和“低风”三种运行模式,其中,高风和低风是高频使用模式,中风是低频使用模式,终端设备在显示这三种运行模式后,用户通过终端设备选择中风并触发恢复操作,则终端设备确定恢复操作所作用的中风即为目标运行模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恢复操作是作用于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的恢复操作,则终端设备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目标运行模式。比如,终端设备包括“高风”、“中风”和“低风”三种运行模式,其中,高风和低风是高频使用模式,中风是低频使用模式,终端设备在处于高风时,接收到恢复操作,则确定高风的下一个运行模式,也即中风为目标运行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是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为目标运行模式,或者确定其他与第i种运行模式存在预定关系的运行模式为目标运行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303,根据恢复操作将目标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其中,终端设备根据恢复操作将目标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实现成为:删除目标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的预定标识。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恢复操作时可以将某一个被标记为低频使用模式的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在提高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的同时,仍然保证所有运行模式都能够正常使用,不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将所有被标记为低频使用模式的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接收重置操作。

步骤402,根据重置操作将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每一种低频使用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

其中,终端设备据重置操作将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每一种低频使用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实现成为:删除所有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的预定标识。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重置操作时可以将所有被标记为低频使用模式的运行模式标记为高频使用模式,在提高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的同时,仍然保证所有运行模式都能够正常使用,不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图2-4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运行过程会检测运行模式的使用频次,从而生成并在该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则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如图5所示:

步骤501,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

可选的,终端设备每隔预定时间间隔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的使用频次是否符合预设低频条件,预定时间间隔的时长由系统预设或用户自定义。则可选的,预定时间段是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获取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预定时间段的时长与预定时间间隔的时长相等。比如,终端设备每隔10天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的使用频次是否符合预设低频条件,则终端设备获取最近10天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或者可选的,预定时间段是当前时刻之前的时间段,比如,终端设备获取历史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

步骤502,检测总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次数阈值。

其中,预定次数阈值是系统预设值或用户自定义值。

步骤503,若总次数小于预定次数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当总次数小于预定次数阈值时,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示意图以步骤501-步骤503在上述步骤201之前执行为例,但在实际实现时,步骤501-步骤503也可以与步骤201同时执行,只需要在步骤202之前执行即可。

可选的,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还可以被替代实现成为如下几个步骤,如图6所示:

步骤601,获取预定时间段内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总次数,以及每次处于第i+1种运行模式时的运行时长。

其中,处于第i+1种运行模式时的运行时长是从第i种运行模式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的时刻开始,到从第i+1种运行模式切换至第i+2种运行模式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步骤602,检测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达到预定比例阈值。

其中,预定时长和预定比例阈值由系统预设或用户自定义。

步骤603,若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预定比例阈值,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当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预定比例阈值时,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则在第i+1种运行模式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假设预定时长为1分钟,预定比例阈值为70%,空调可以在高风、中风和低风三种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循环切换。假设空调获取最近10天内切换至中风的次数为20次,其中有15次停留时间为1秒,有3次停留时间为3秒,有1次停留时间为1小时,有1次停留时间为20分钟,则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为18次,运行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8/20=90%达到预定比例阈值,则确定中风的历史使用频次符合预设低频条件,在中风对应的操作指令中添加预定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示意图以步骤601-步骤603在上述步骤201之前执行为例,但在实际实现时,步骤601-步骤603也可以与步骤201同时执行,只需要在步骤202之前执行即可。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终端设备根据运行模式被选用的次数以及每次以该运行模式运行的时长综合判断该运行模式是否是低频使用模式,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但不限于:

接收模块7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101和步骤201。

模式检测模块7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102。

确定模块7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103和步骤204。

切换模块74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104和步骤206。

可选的,模式检测模块720包括如下几个子模块,如图8所示:

检测子模块721,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202。

第一确定子模块722,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203。

第二确定子模块723,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205。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如图9所示:

第一获取模块9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501。

次数检测模块9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502。

第一添加模块9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503。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如图10所示:

第二获取模块10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601。

比例检测模块10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602。

第二添加模块10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603。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如图11所示:

第一接收模块11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301。

确定模块11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302。

第一标记模块11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303。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如上述图12所示:

第二接收模块12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401。

第二标记模块12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步骤402。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在接收到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时,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并在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低频使用模式时跳过该运行模式,并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第i+1种运行模式是高频使用模式时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由于终端设备并不是根据模式切换操作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切换的,不需要用户手动触发以跳过某些运行模式,而是可以直接跳过被选用概率较小的运行模式切换至被选用概率较高的运行模式,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切换运行模式时的切换效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对当前所处的第i种运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模式切换操作用于指示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之间按照预设顺序进行依次切换或循环切换,第i种运行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运行模式;

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低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小于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低频使用模式,则按照预设顺序重新确定第i+1种运行模式,再次执行检测第i+1种运行模式是否属于低频使用模式;

若第i+1种运行模式属于高频使用模式,则根据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至第i+1种运行模式,高频使用模式是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被选用的概率达到预定概率的运行模式。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300可以是空调、空气净化器、洗衣机、电磁炉、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等。

参照图13,装置13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302,存储器1304,电源组件1306,多媒体组件1308,以及输入/输出(I/O)接口1310。

处理组件1302通常控制装置1300的整体操作。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12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308和处理组件1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1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306为装置13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3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在装置13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I/O接口1310为处理组件1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300的处理器1318执行以完成上述运行模式切换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