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发热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05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温控发热鼠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标,具体地,涉及温控发热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设备,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鼠标都不具备加热功能,或者不能长时间的随时提供热量,使用者在周围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容易手指冰冷,使其不能灵活操作。

因此,提供一种具备加热功能,且方便更换内部发热丝的温控发热鼠标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发热鼠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鼠标都不具备加热功能,或者不能长时间的随时提供热量,使用者在周围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容易手指冰冷,使其不能灵活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发热鼠标,其中,所述温控发热鼠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上铰接有盖板,所述凹槽的内壁贴有隔热纸,所述凹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发热丝,且所述发热丝通过热敏电阻与USB线电连接,所述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侧面固定有弧形挡板,以阻挡异物从所述散热孔进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凹槽底部铰接有多个卡勾,多个所述卡勾将所述发热丝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于,所述卡勾的数量为2-4个。

优选地,所述发热丝呈螺旋状。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贴有绒布。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收卷盘,且所述USB线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收卷盘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发热鼠标,其中,所述温控发热鼠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上铰接有盖板,所述凹槽的内壁贴有隔热纸,所述凹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发热丝,且所述发热丝通过热敏电阻与USB线电连接,所述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散热孔。隔热纸的设置可以避免发热丝发热对鼠标的内部元件造成损伤,同时发热丝可拆卸地设置在凹槽内,方便更换,所述发热丝通过热敏电阻与USB线电连接,当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会控制电流以降低发热丝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发热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发热鼠标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SB线 2-壳体

3-盖板 4-弧形挡板

5-发热丝 6-卡勾

7-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发热鼠标,其中,所述温控发热鼠标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上铰接有盖板3,所述凹槽的内壁贴有隔热纸,所述凹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发热丝5,且所述发热丝5通过热敏电阻7与USB线1电连接,所述盖板3的侧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散热孔。隔热纸的设置可以避免发热丝5发热对鼠标的内部元件造成损伤,同时发热丝5可拆卸地设置在凹槽内,方便更换,所述发热丝5通过热敏电阻7与USB线1电连接,当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7会控制电流以降低发热丝5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3的侧面固定有弧形挡板4,以阻挡异物从所述散热孔进入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发热丝5牢固的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且方便拆卸,所述凹槽底部铰接有多个卡勾6,多个所述卡勾6将所述发热丝(5)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卡勾6的数量为2-4个,当然,这里卡勾6的数量可以根据本领域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发热丝5的发热面积,提高发热效率,所述发热丝5呈螺旋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鼠标具备更好的手感,所述盖板3的上表面贴有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管理USB线1,所述壳体2内部设置有收卷盘,且所述USB线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收卷盘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