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307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服务器、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办公也越来越普遍。使用先进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目前,在学校、公司等场合使用电脑学习或办公也越来越普遍。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座垫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接收盒内置有由A/D转换模块、单片机以及APC250无线发送模块连接后构成的控制单元,在控制盒盒体上固定有液晶显示屏、按键以及无线发射天线,在控制盒盒体底部固定有磁铁吸盘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A/D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无线发射天线与APC250无线发送模块相配合连接;接收盒带有可与电脑连接的USB端口,盒内安装有APC250无线接收模块,来实现在学生离开座位超过一定时间后自动控制相应的电脑关机,可以起到节约电能和减少电脑损耗的作用。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当员工下班离开公司后经常忘记关闭电脑,会导致费电和电脑的损耗,减小电脑的使用寿命。并且上述自动关闭电脑的技术方案具有局限性。比如,当学生或员工有事需要暂时离开位置,会造成离开一定时间后自动控制电脑关机的现象发生。而当电脑关机时,员工或学生又回来要使用电脑,又要重新打开电脑,会给员工或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电脑反复开关机又会影响电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及系统,使得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包括: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系统,包括:考勤机,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服务器,用于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服务器,还用于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使得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获知员工已经签退之后,将员工的电子终端关闭,不会因员工未下班而中途离开一段时间就关机的误判现象发生,结果较为准确。

另外,预先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对应关系;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具体包括: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对比;在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一致时,调取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直接从预先存储的数据中查找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可以保证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是与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一一对应的,有助于保证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准确性。

另外,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之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内,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其中,获取请求至少请求考勤机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在下班时间之后,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考勤机根据获取请求反馈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可以减小功耗。

另外,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之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之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尝试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来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在与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判定电子终端未关机,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在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之前,先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如果电子终端已经关机,则无需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智能化设计。

另外,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时,通过局域网络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从而提供了一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预设模块,用于预先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对应关系;查找模块包括:对比子模块,用于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对比;调取子模块,用于在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一致时,调取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之前,在预设时间内,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其中,获取请求至少请求考勤机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在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之后,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之前,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尝试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来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与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判定电子终端未关机时,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服务器的方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服务器的方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可以预先建立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建立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并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自办公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保存于数据库中。考勤机与该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器与公司所有员工的电子终端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络,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服务器与电子终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

需要说明的是,员工下班离开公司时,通常会在考勤机上刷卡,或在考勤机上输入指纹。当员工在考勤机上刷卡或输入指纹签退时,考勤机会向服务器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或者,在下班时间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服务器向考勤机发送获取指令,用于获取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

步骤102,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

举例而言,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可以是电子终端的IP地址(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也可以是电子终端的物理地址。本实施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以标识号为IP地址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3,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具体而言,向与查找的IP地址对应的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以使该电子终端关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获知员工已经签退之后,将员工的电子终端关闭,不会因员工未下班而中途离开一段时间就关机的误判现象发生,结果较为准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可以预先建立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建立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并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自办公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保存于数据库中。考勤机与该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器与公司所有员工的电子终端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络,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服务器与电子终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预设时间内,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

其中,获取请求至少请求考勤机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在下班时间之后,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考勤机根据获取请求反馈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可以减小功耗。比如,下班时间为五点半。服务器可以在五点半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并且还可以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但不限于为五分钟。则服务器会在五点三十五、五点四十、五点四十五等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优选在所有的电子终端都关闭时,服务器关闭。或者在预定的时间服务器关闭,可以省电,减小服务器的功耗。

步骤202,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

步骤203,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对应关系。在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对比时,可以按照服务器中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的顺序,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依次进行对比。

步骤204,判断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04;否则,结束。

步骤205,调取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

由于服务器中预先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对应关系,所以根据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可以调取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直接从预先存储的数据中查找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可以保证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是与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一一对应的,有助于保证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准确性。

步骤206,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调取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尝试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来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如果与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则电子终端未关机,进入步骤207;否则,结束。

具体地说,可以向电子终端发送数据包,如果在向电子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后接收到电子终端的反馈数据,说明能够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电子终端未关机。如果在向电子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后未接收到电子终端的反馈数据,说明不能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电子终端已经关机。通过在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之前,先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如果电子终端已经关机,则无需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智能化设计。

步骤207,根据调取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在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时,通过局域网络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从而提供了一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获知员工已经签退之后,将员工的电子终端关闭,不会因员工未下班而中途离开一段时间就关机的误判现象发生,结果较为准确。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服务器。如图3所示,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查找模块32,用于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第一发送模块33,用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可以预先建立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建立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并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自办公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保存于数据库中。考勤机与该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器与公司所有员工的电子终端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络,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服务器与电子终端之间的通信。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获知员工已经签退之后,将员工的电子终端关闭,不会因员工未下班而中途离开一段时间就关机的误判现象发生,结果较为准确。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设备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服务器。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可以预先建立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建立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并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自办公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保存于数据库中。考勤机与该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器与公司所有员工的电子终端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络,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服务器与电子终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查找模块32,用于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第一发送模块33,用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其中,第一发送模块33在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时,通过局域网络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从而提供了一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预设模块34,用于预先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的对应关系;查找模块32包括:对比子模块321,用于将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各个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对比;调取子模块322,用于在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与存储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一致时,调取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35,用于在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之前,在预设时间内,每隔预设时长向考勤机发送获取请求,其中,获取请求至少请求考勤机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

另外,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36,用于在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之后,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之前,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通过尝试与标识号对应的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来判断电子终端是否已经关机;第一发送模块33,还用于在与电子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判定电子终端未关机时,再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获知员工已经签退之后,将员工的电子终端关闭,不会因员工未下班而中途离开一段时间就关机的误判现象发生,结果较为准确。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系统。如图5所示,自动关闭电子终端的系统包括:考勤机5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服务器52,用于接收考勤机发送的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服务器52,还用于查找与已签退的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相对应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服务器52,还用于根据查找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向电子终端发送关机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可以预先建立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建立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并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和/或工号分别与各自办公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的标识号保存于数据库中。考勤机与该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器与公司所有员工的电子终端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络,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服务器与电子终端之间的通信。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员工下班签退离开公司后,自动关闭员工的电子终端,避免由于员工忘记关闭电子终端而造成费电和电子终端的损耗问题,可以延长电子终端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