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06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政务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群众需要办理事务都必须去政务办事大厅排队办理,并且,群众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只能当面进行,不仅费时费力,办事效率还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办理事务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请求接收模块、数据库、政务服务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辖区信息并存入所述数据库;所述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输入的请求并将所述请求发送给所述政务服务模块;所述政务服务模块用于向用户端推送政策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端输入的请求控制所述数据管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所述用户端,并将所有事件的处理过程保存在日志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基层政府服务事项进行在线流程化和电子化,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开展满意度评价,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辖区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搜索、导入和导出。

优选地,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具体通过智能搜索引擎对所述数据库中的辖区信息进行搜索。

优选地,所述政务服务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满意度评价信息,根据用户的预约办事请求进行事件预约办理,以及对所有事件的处理进行管理。

优选地,还包括:

辅助决策模块,用于根据预定的考核规则、所述满意度评价信息和事件处理的管理结果,对辖区组织机构、岗位和子区域进行考核评分,以及对所述数据库和所述日志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报表,作为决策依据;

可视化分析模块,用于通过地图和gis平台展示所述辖区信息。

优选地,所述统计分析报表包括图文报表。

优选地,所述辖区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楼宇信息以及重点场所的基本信息。

优选地,所述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常住人口的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户口类别、常住地址以及是否外出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楼宇信息包括:楼宇类型、建筑结构以及与地图关联的经纬度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请求接收模块2、数据库3、政务服务模块4和数据管理模块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辖区信息并存入所述数据库3;所述请求接收模块2用于接收用户端输入的请求并将请求发送给所述政务服务模块4;所述政务服务模块4用于向用户端推送政策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端输入的请求控制所述数据管理模块5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所述用户端,并将所有事件的处理过程保存在日志中。

应理解,对基层政府服务事项进行在线流程化和电子化,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开展满意度评价,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

该系统是一个基层政府与老百姓交互的平台,还可以接入方便老百姓水电气交付、直供特供、宅配快送等各种便民服务,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健康医疗等项目,群众足不出户可以实现衣食住行用全方位需求。该平台可作为政府信息化基层服务解决方案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老百信能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等政务服务功能外,实现了对人全方位需求的满足,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通过建立全区所有街道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和展览中心,将街道与街道下级社区业务与软件平台有机融合,加强全区所有街道政务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掌握全区所有街道实时、实地动态情况,增强政务服务能力。群众、企业通过在线申报、办理可在基层行政服务大厅处理的全部事项;同时客户还可以通过使用本平台获得编辑的生活便民服务。

具体地,政府对应每一个部门均可以在系统上推送自己的新闻信息,信息来源经过审定后,可以在平台的终端上进行显示,同时不限于视频、文字、图片、跑马灯、紧急提醒等形式。社区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对关心的诉求进行提交,提交后对应的部门人员就会做出相应的回复,提交的问题形式包括投诉、意见、建议等形式。居民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查询、对于相关部门提交的回复查询结果,对于政府处理的信息会有相应的短信通知。巡查人员或者百姓等事件发起者,可以通过专用app、公众app等途径对诉求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完成事物流处理的一个闭环。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和对应的政府单位人员进行事件预约办理,预约后可以收到短信通知,居民在接到通知后按照相关要求办理事情。政府服务部门在针对社区困难帮扶对象服务的时候,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服务给对方,平台有联手服务的机制,让多个部门可以共同参与进来服务。相关主管部门在推送相关信息的时候需求审核确认,系统管理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相应数据推送并提交审核。通过指挥调度系统解决应急突发事件案情进展掌控,联勤联动指挥问题。基于现有的gis平台,优化业务展现,对各终端上报的应急突发报警进行图文、声控报警提醒,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根据事发地周边在岗人员、群组、现场视频及应急资源情况进行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查看情况,可进行图文、语音通话式任务下发。该系统支持安卓及ios平台,老百姓诉求渠道app;群众通过公众app能够将发生在身边的影响幸福感的事件上报到综治信息平台,让群众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基。达到人人都是网格员的目的,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缩短解决矛盾周期,降低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门槛等问题。该系统的管理版本主要对于网格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员的专属app,可以登录后进行数据查询。可以在每一个楼栋下面设置一块智能屏,老百姓可以在屏上直接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交互。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诉求上报、事件上报等功能。通过硬件接口连接门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可以同步指纹、视频牌照、互联网信息推送等功能,兼容物联网卡、ic卡、id卡等信息,通过连接监控摄像头,实现高清视频直接传回系统平台,还可以连接wifi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智能家居管理系统等。

数据管理模块5具体用于对所述数据库3中的所述辖区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搜索、导入和导出。

数据管理模块5具体通过智能搜索引擎对所述数据库3中的辖区信息进行搜索。

具体地,采用多种搜索算法,结合加快搜索速度,包括1:1、1:n智能搜索比对引擎;对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处理;防止恶意对平台进行暴力破解,保证数据本身的安全性;防止通过抓包技术、数据模拟技术对数据进行重放、进行模拟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攻击。

该系统具有标准webservice接口,能够满足跨平台应用以及负责系统的交互式应用,支持主流数据库、主流开发语言以及各种架构,比如bs/cs架构。该系统所依附的硬件终端接入多芯片,能够防止某芯片断产而使整个系统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该系统所依附的服务器具备高并发处理组件,可以平衡大量认证服务对服务器造成的冲击。

政务服务模块4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满意度评价信息,根据用户的预约办事请求进行事件预约办理,以及对所有事件的处理进行管理,比如红黄牌管理。具体地,可以设定,如果接到用户投诉则记一次红牌,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用户则记一次黄牌,这样的管理方式比较方便直观。

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

辅助决策模块6,用于根据预定的考核规则、满意度评价信息和事件处理的管理结果,对辖区组织机构、岗位和子区域进行考核评分,以及对数据库和日志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报表,作为决策依据;

可视化分析模块7,用于通过地图和gis平台展示辖区信息。

具体地,考核评估依据制定的考核办法,同时结合系统其它有关数据,对相关组织机构、岗位和区域进行考核评分,以反映各组织机构、岗位、区域工作成绩。主要指将社会管理考核和平安考核的定量标准,以手工打分和系统自动打分相结合的模式,对本系统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在网上监督和评估。实现对各种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图文报表,便于各级领导分析情况,为领导做决策提供辅助依据。具体数据包括各类基础数据、事件处理等相关数据信息,并以报表、图表等直观方式展现,如刑释解教人员报表信息、重点场所区域分布图、重点人员趋势图等。通过数据对接,把基础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形成街道区域图、社区区域图、网格区域图,通过gis平台查看权限范围内的该区域的总况信息,总况信息包含人口、房屋、组织等信息。通过与辖区内可对接的监控点资源进行视频对接,实现点击视频监控点对该区域的视频信息进行调用。把基础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在地图上,在点击某幢房屋的时候,显示出这幢房子的总况及详细信息,将街道组织场所与2.5维地图数据进行绑定,实现点击房屋显示该房屋的人口等详细信息,在2.5维地图上展示重点区域信息,以及对辖区内的重点资源如,桥梁、消防设备、停车场等各类“信息点“进行标记,形成poi信息点。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对接标准与第三方平台(包含数字城管系统、呼叫中心)进行数据对接,扩充综治中心的受理渠道和数据基础,通过与微信平台(第三方平台)对接,将群众通过微信平台提交的诉求转交到综治中心。并将综治中心的受理、处置等情况反馈微信平台,通过与公众app(包含安卓、ios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将群众通过app报送的事件线索转交到社会治理中心,并将社会治理中心的受理、处置等情况反馈群众。

具体地,辖区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和楼宇信息,还包括重点场所的基本信息,重点场所包括:安全生产重点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场所、治安重点场所以及学校周边场所。

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常住人口的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户口类别、常住地址以及是否外出的信息。

楼宇信息包括:楼宇类型、建筑结构以及与地图关联的经纬度信息。

具体地,对辖区内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操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搜索、导入、导出等功能。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户口类别、常住地址、是否外出等基础信息进行维护。对管理对象进行登记、检查、管理。主管党委负责安排人员和实行措施,审核违建管理结果;网格人员登记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对象信息情况;实行人员负责落实实行措施,回报实施结果。对辖区内楼宇信息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包括楼宇类型、建筑结构以及与地图关联的经纬度等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管理辖区内重点场所的基本信息,操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搜索、导入、导出等功能。每个辖区内的重点场所包安全生产重点、消防安全重点、治安重点、学校周边、其他场所。对辖区信息、综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自愿者队伍等组织信息进行管理。受理办理各类信访事项,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掌握重点人员信息,稳控重点人员,协调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排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工作。实现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市政检查和执法工作:即执法事件上报、事件受理、事件立案、事件派发、事件处理、事件回馈、事件督察、事件完结,最后形成相应执法工作报告等。汇总各个街道上报的诉求事件信息,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派、处理、回馈,做到区级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汇总巡查员、微信平台、公众app等各个渠道上报的诉求信息,并行成事件,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派、处理、回馈,做到街道级各部门之间的联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