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的人才供需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68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招聘的人才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的人才供需信息系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流动也是愈发频繁,优秀的人才向往着更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而企业希望能及时淘汰难以委以重任的员工,并希望能留住精英骨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招聘网络也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招聘网络仅仅是提供了信息交换的平台,并没有考虑到人才和招聘单位的具体地理位置,提供了大量由于地域关系无法方便上班的人才供需关系。如果作为员工每天在交通上要花费3-4个小时,不仅在交通费用上有了额外的支出,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410057461.2的发明专利《基于区域定位的招聘应用业务系统及处理方法》中就公开了一种招聘应用业务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借助通信网络业务的形式实现了招聘信息推送的功能,业务服务器通过企业客户端设置的企业有效推送区域,选择向位于企业有效推送区域内的用户客户端的招聘应用模块进行招聘信息推送操作,针对企业倾向于招聘公司附近员工的情况,业务服务器只向位于企业的有效推送区域内的移动终端推送招聘信息,具有很强的区域针对性,企业只接收来自指定区域内的招聘应用模块的简历信息,减少了企业收到的简历信息数量,对于具有公司附近区域性招聘需求的企业而言,能够帮助减少企业人力资源部筛选简历信息的工作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这样的方案确实考虑到了地域性的问题,但是还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就是该文件在地域上仅考虑地理上的直线距离。但是由于实际企业和人才均有所属的行政区域,因此会出现地理距离上近但是却跨市甚至跨省的问题。而跨市和跨省会涉及到不同地区招聘政策的影响,这样依然会给招聘企业或者人才带来影响。其次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很多区域在直线距离上近但是实际交通时间反而长,而有些地区虽然在直线距离上更远,但是实际交通非常方便,能快速到达。现有技术中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考虑。此外,对比文件中采集的是客户端的实际地理位置,而实际上找工作的人才的实际位置会经常改变,但是居住位置是不会改变的,采用即时位置的采集并不能确保人才定位的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区域的人才供需信息系统系统,将现有技术中的企业、人才信息和交通网络结合在一起,并且引入了行政区域的概念,使得招聘的区域性更为准确,尤其适用于小区域内的人才信息交流。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区域的人才供需信息系统,包括中控系统以及连接在中控系统上的人才信息数据服务器、企业信息数据服务器和地图数据服务器,还包括连接在中控系统中的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人才供给用户端和企业需求客户端,企业信息数据服务器中记录有企业信息,所述企业信息除企业介绍和人才需求信息外,还包括企业宿舍状况、企业交通信息以及企业周边住宅租赁信息;所述人才信息数据服务器中记载的每个人才信息均配有该人才实际居住地信息和在职状态标记;系统对招聘信息推送流程为:

步骤一:获取人才信息,尤其获取该人才所在居住地信息以及该地点在预设时间内各种交通方式能实现的移动区域;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形成的各种移动区域拼接成预选招聘区域;

步骤三:在职状态标记为未在职的人才所在预选招聘区域中有企业发布和该人才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后将推送到该人才的人才供给用户端中;

步骤四:当在职状态标记为在职的人才所在预选招聘区域中有新企业发布和该人才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并且该企业在预设期限内没有获得足够的应聘反馈,则向职状态标记为在职的人才推送招聘信息;

步骤五:经历步骤四后依然未能在合适时间中获得足够的应聘人才时,中控系统根据企业人员需求向企业需求客户端推送招聘策略推荐。

优选的,所述人才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在人才供给用户端中登记上传和公安系统中对于企业所在区域中人口普查获取信息;其中公安系统中人口普查获取信息不涉及具体人士信息而仅显示某区域中某种职业在职人数。前者是直接提供人才交流的基础,后者是判断企业招聘方向的指南。

优选的,所述人才实际居住地信息上传后直接加密形成后台信息,仅作为匹配条件调用,在系统中无法直接查阅。这样的技术方案确保连系统服务商自身也无法获取人才居住地实际信息,所有信息仅仅是用于计算的参数,这样的设计确保了人才信息不会从系统中外泄。

优选的,所述人才信息在录入时可以选择无视预选招聘区域,此时在其人才供给用户端中推送相应企业时将同时显示该企业的宿舍提供状况以及该企业周边房屋租赁行情。这样的设置便于一些无固定居住地的人才扩大求职的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区域拼接成预选招聘区域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获取人才实际居住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连接到该地理位置的道路信息;

步骤2:获取该人才预设上班交通预设时长;

步骤3:获取不同时间段在步骤一中所述道路上行车经历步骤二所述预设时长后能经历的点;

步骤4:获取由步骤一中所述人才实际居住地地理位置在步骤二所述预设时长中通过步行配合公共交通方式能经历的区域范围。

优选的,预选招聘区域中还叠加所述人才所在居住地的行政区域图。这一图形是可选择的显示。由于跨区域会带来一些不便,例如公共交通无法直通,或者产生额外过路费用,因此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提示。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时间段间隔为半小时。这样的设置考虑到不同时间段道路的拥堵程度会影响到单位时间内实际交通的距离。同时,半小时为基础便于匹配企业的上下班时间表。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时间设置为公共交通实际发车时间点,所述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和地铁。在一般城市中,汽车无疑是最佳的交通工具。但是考虑到大城市中地铁在高峰期中实际行进速度要高于汽车,或者人才本身并不驾驶汽车的状况,系统中还需要将公共交通信息计入。

优选的,所述区域单位不超过县级区域。由于本系统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尤其在人才库达到一定规模后,对系统负担较大,为了提高索引效率,将单独区域设置小于县级规模较为合理。

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将上下班路程时间成本加入到招聘信息中,且这样的信息并不是简单以对比文件中的直线距离作为参考,而是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实际预测时间进行判断,给企业和求职人员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参考信息。这样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配合政府项目推广,提高特定区域的总体就业。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区域的人才供需信息系统,包括中控系统以及连接在中控系统上的人才信息数据服务器、企业信息数据服务器和地图数据服务器,地图数据服务器可以采用租借现有的地图供应商的服务器。还包括连接在中控系统中的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人才供给用户端和企业需求客户端。人才供给用户端和企业需求客户端可以是固定电脑或者是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企业信息数据服务器中记录有企业信息,所述企业信息除企业介绍和人才需求信息外,还包括企业宿舍状况、企业交通信息以及企业周边住宅租赁信息。企业宿舍状况、企业交通信息由企业提供;而企业周边住宅租赁信息由系统从相关渠道采集。所述人才信息数据服务器中记载的每个人才信息均配有该人才实际居住地信息和在职状态标记。其中实际居住地信息由人才供给用户端上传后立即进入加密状态,而在职状态标记是对企业可见的。系统对招聘信息推送流程为:

步骤一:获取人才信息,尤其获取该人才所在居住地信息以及该地点在预设时间内各种交通方式能实现的移动区域;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形成的各种移动区域拼接成预选招聘区域;

步骤三:在职状态标记为未在职的人才所在预选招聘区域中有企业发布和该人才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后将推送到该人才的人才供给用户端中;

步骤四:当在职状态标记为在职的人才所在预选招聘区域中有新企业发布和该人才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并且该企业在预设期限内没有获得足够的应聘反馈,则向职状态标记为在职的人才推送招聘信息;

步骤五:经历步骤四后依然未能在合适时间中获得足够的应聘人才时,中控系统根据企业人员需求向企业需求客户端推送招聘策略推荐。

所述人才信息获取方式包括在人才供给用户端中登记上传和公安系统中对于企业所在区域中人口普查获取信息;其中公安系统中人口普查获取信息不涉及具体人士信息而仅显示某区域中某种职业在职人数。所述人才实际居住地信息上传后直接加密形成后台信息,仅作为匹配条件调用,在系统中无法直接查阅。所述人才信息在录入时可以选择无视预选招聘区域,此时在其人才供给用户端中推送相应企业时将同时显示该企业的宿舍提供状况以及该企业周边房屋租赁行情。

所述移动区域拼接成预选招聘区域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获取人才实际居住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连接到该地理位置的道路信息;

步骤2:获取该人才预设上班交通预设时长;

步骤3:获取不同时间段在步骤一中所述道路上行车经历步骤二所述预设时长后能经历的点;

步骤4:获取由步骤一中所述人才实际居住地地理位置在步骤二所述预设时长中通过步行配合公共交通方式能经历的区域范围。预选招聘区域中还叠加所述人才所在居住地的行政区域图。所述步骤3中时间段间隔为半小时。所述步骤4中的时间设置为公共交通实际发车时间点,所述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和地铁。所述区域单位不超过县级区域。

以某位应届毕业生a求职为例,他通过人才供给用户端在系统中登记。除了个人信息外,还提供了自己的居住地址。本发明中和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对于地址需要的是实际的居住地址。在填写完毕后需要选择是否生成招聘区域。如果选择生成,则需要额外提供预期的上下班时间点和路上所花费的预期时间长度。地图服务器根据时间信息生成不同交通状态下的活动半径。现有技术中的地图中虽然能生成不同交通工具在两个具体位置中预期的交通时间,但是无法生成以一个具体地点为中心生成特定时间点经过特定时间段后的交通覆盖区域。而招聘区域为某个时间点各种交通工具生成的交通覆盖区域叠加后形成的区域。为了方便起见,时间点的间隔设置为半小时。在招聘区域生成后,用户可以选择删除其中自己不具备的交通工具。在本实施例中,小a自己没有汽车,在小a居住地附近有7部公交车,而小a的预期工作时间点为8:00-20:00,这样,其中公交车中末班车在17:00的在其中某个时间段的交通覆盖区域中就不予考虑。

形成招聘区域后,在招聘区域中如果已经有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将直接作为列表发送给小a。如果没有满意的企业,则一旦该区域中有新的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将在第一时间内推送到小a的人才供给用户端中。如果小a求职成功,则小a的求职信息将从系统中删除,但是个人信息依然保留在系统中。

如果小a在填写完毕后需要选择不生成招聘区域,则其求职范围将扩大到全部企业,相应的,当他选中意向企业时,将提供该企业的企业宿舍状况、企业交通信息以及企业周边住宅租赁信息。便于小a计算生活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在登记时就需要提供企业宿舍状况和企业交通信息。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人员需求量选择招聘范围。招聘范围越广,系统相应服务费会提高。这样引导企业往精细化招工方向,避免恶意大规模招聘后进行解聘的可能。在预期招聘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无法招满理想的人才,则系统也会将招聘信息推送到一些在职人员的人才供给用户端上,给其选择的机会。如果这样还不行,系统会找到从事该职业的最近人才聚集区域,给企业一个指导性意见。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供需双方的招聘信息的交流平台,注重了地理位置等细节,便于招聘双方计算实际工作成本,也让招聘的成功率。该系统在获取政府的允许和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定的数据共享,能获取较为精确的人才分布信息,同时也能反馈给统计部门相应的供需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