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582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可以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触摸屏,其内部通常可以包含玻璃基板、触控电极以及电极引线,其中,触控电极可以包括发射电极以及接收电极,电极引线可以包括与发射电极连接的发射引线,以及与接收电极连接的接收引线。

随着人们对电容式触摸屏的无边框显示的需求,无边框电容式触摸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实现电容式触摸屏的无边框,通常,在设计电容式触摸屏时,可以选用透明材料作为电极引线,并将电极引线设计在电容式触摸屏的可视区域内。如图1所示,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引线设计在电容式触摸屏的可视区域内,其中,11为发射引线,12为发射电极,13为接收引线以及接收电极。这样,可以实现电容式触摸屏的无边框设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引线通常比较细,导致电极引线的阻值比较高,因驱动芯片需要低阻值设计要求,则在电极引线阻值较高的情况下,只能将电容式触摸屏的可视区域的尺寸设计的比较小,减小阻值适应驱动芯片需求,这样,将无法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中,由于电极引线的阻值较高导致的可视区域尺寸较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包含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含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

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包含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

所述第一引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引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架桥;

所述第一绝缘层还包括第三开孔;

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架桥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优选地,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或所述第三引线的个数为1,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二引线或所述第四引线的个数为1;或,

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或所述第三引线的个数为2,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二引线或所述第四引线的个数为2。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为发射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接收引线;或,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为接收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发射引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透明导电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蒸镀第一绝缘层;

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所述第三引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四引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

优选地,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形成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以及,

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形成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优选地,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形成架桥;

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形成第三开孔;

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架桥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为发射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接收引线;或,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为接收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发射引线。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其中,第一导电层中包含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绝缘层中包含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第二导电层中包含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三引线连接,第二引线通过第二开孔与第四引线连接。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开孔的结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可以位于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是相互垂直。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是发射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可以是发射引线,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接收引线;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是接收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为接收引线,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为发射引线。

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中文名称:氧化铟锡,英文名称:indiumtinoxide)、agnw(纳米银线),石墨烯,等。这样,可以实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无边框显示。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的材料相同。

所述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材料,也可以是氧化硅材料。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侧视图。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如下所述。

图2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包含基板21,第一导电层22、第一绝缘层23、第二导电层24以及第二绝缘层25,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22形成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第一绝缘层23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22,所述第二导电层24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3上,所述第二绝缘层25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24。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22可以包含第一触控电极221(图2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21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21)、第一引线222以及第二引线(图2中未示出),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2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21与所述第一引线222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层23可以包含若干个第一开孔(图2中未示出),以及若干个第二开孔(图2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一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222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2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导电层24可以包含第二触控电极241(图2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41包含四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四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41)、第三引线242以及第四引线(图2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41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所述第二绝缘层25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层23的材料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导电层24中,所述第三引线242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引线222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引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图2中未示出),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21与所述第一引线222以及所述第三引线242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41与所述第四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连接。

这样,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2中的所述第一引线222与所述第二导电层24中的所述第三引线242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2中的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24中的所述第四引线连接,可以通过增加引线厚度的方式减小引线的阻值,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减小了电容式触摸屏中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21连接的引线的阻值,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41连接的引线的阻值,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尺寸的可视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23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25中还可以包括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一引线222、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242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进行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具体地,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3中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可以将所述第一引线222以及所述第二引线引出至所述绑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5中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可以将所述第三引线242以及所述第四引线引出至所述绑定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第一导电层中包含第一触控电极、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引线连接;第一绝缘层中包含与第一引线对应的第一开孔,以及与第二引线对应的第二开孔;第二导电层中包含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第二触控电极与第四引线连接,且第三引线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引线连接,第四引线通过第二开孔与第二引线连接。这样,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实施例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侧视图。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如下所述。

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包含基板31,第一导电层32、第一绝缘层33、第二导电层34以及第二绝缘层35,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32形成于所述基板31上,所述第一绝缘层33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32,所述第二导电层34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3上,所述第二绝缘层35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34。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32可以包含架桥321、第一引线322以及第二引线(图3中未示出),其中,所述架桥321可以是具有导电作用的架桥。

所述第一绝缘层33可以包含若干个第一开孔(图3中未示出),若干个第二开孔(图3中未示出),以及若干个第三开孔(图3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一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322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三开孔的个数可以是所述架桥321的个数的两倍,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3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架桥321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导电层34可以包含第一触控电极341、第二触控电极342、第三引线343以及第四引线(图3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41与所述第三引线343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42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图3中未示出)。

所述第二绝缘层35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层33的材料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导电层34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41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架桥321连接,所述架桥321可以将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连接,依次连接的五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构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41,所述第三引线34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引线322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第四引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图3中未示出),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41与所述第三引线343以及所述第一引线322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42与所述第四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连接。

这样,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层32中的所述第一引线332与所述第二导电层34中的所述第三引线343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导电层32中的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34中的所述第四引线连接,可以通过增加引线厚度的方式减小引线的阻值,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减小了电容式触摸屏中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41连接的引线的阻值,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42连接的引线的阻值,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尺寸的可视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3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35中还可以包括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一引线322、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343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进行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具体地,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中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可以将所述第一引线322以及所述第二引线引出至所述绑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中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可以将所述第三引线343以及所述第四引线引出至所述绑定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第一导电层中包含架桥,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绝缘层中包含与第一引线对应的第一开孔,与第二引线对应的第二开孔以及与架桥对应的第三开孔;第二导电层中包含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其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三引线连接,并通过第三开孔与架桥连接,第二触控电极与第四引线连接,第三引线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引线连接,第四引线通过第二开孔与第二引线连接。这样,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实施例3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其中,图4可以是图2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图2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为例进行说明。

图4中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包含四行第一触控电极以及四列第二触控电极,每一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代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41,每一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代表一个第二触控电极4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4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2相互垂直,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41均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2均包含五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41分别与一个第一引线43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2分别与一个第四引线44连接(即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41而言,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43为单引线,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2而言,其连接的所述第四引线44为单引线),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43以及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44可以引出至绑定区域,该绑定区域可以将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43与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44与驱动芯片ic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41包含的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2包含的每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为菱形或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4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其中,图5可以是图2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图2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为例进行说明。

图5中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包含四行第一触控电极以及四列第二触控电极,每一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代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51,每一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代表一个第二触控电极5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相互垂直,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均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均包含五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分别与两个第一引线53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分别与两个第四引线54连接(即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而言,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53为双引线,针对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而言,其连接的所述第四引线54为双引线),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53以及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54可以引出至绑定区域,该绑定区域可以将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53与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54与驱动芯片ic连接。

图5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包含的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包含的每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为菱形或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与图4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俯视图的区别在于,图5中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53为双引线,图5中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连接的所述第四引线54为双引线(图5中未示出该双引线)。

图5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与图4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相比,由于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53以及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连接的所述第四引线54均为双引线,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引线的阻值,进而实现电容式触摸屏更大尺寸的可视区域。

但是,由于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53以及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连接的所述第四引线54均为双引线,因此,会相对增加电容式触摸屏的边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以及与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线53以及所述第四引线54为单引线还是双引线。

上述实施例3与4分别是对第一引线、第四引线为单引线,第一引线、第四引线为双引线作了详细的阐述,另外,第三引线、第二引线为单引线的情况如实施例3,第三引线、第二引线为双引线的情况如实施例4,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如下所述。

步骤601: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步骤602: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步骤60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蒸镀第一绝缘层。

步骤604: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

在步骤604中,所述第一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开孔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二引线的位置相对应。

步骤605: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步骤606: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

在步骤606中,所述第三引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四引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

这样,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可以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后,还可以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蒸镀第二绝缘层。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602中,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在步骤606中,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这样,可以制备得到图2、图4和/或图5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

具体地:

在步骤602中,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可以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中,所述第一引线可以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线可以呈悬浮状态。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四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71、四个所述第一引线72,以及四个所述第二引线73,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71可以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五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中间三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菱形,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三角形。

从图7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71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引线72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引线73可以处于悬浮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引线72对应的第一开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引线73对应的第二开孔。

如图8所示,为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的两种开孔方式(一个所述第一开孔可以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引线,一个所述第二开孔可以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引线),两种开孔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孔的大小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的材料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大小,例如,若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为易断的引线,那么,可以选择图8所示的第一种开孔方式得到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开孔的方式可以与图8所示的其中一种开孔方式相同),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如图7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72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引线73可以通过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被引出至绑定区域。

在步骤606中,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其中,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中,所述第四引线可以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引线可以呈悬浮状态。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四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91、四个所述第三引线92,以及四个所述第四引线93,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91可以包含五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五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中间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菱形,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三角形。

从图9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91分别与一个所述第四引线93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三引线92可以处于悬浮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二绝缘层进行刻蚀处理时,还可以形成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开孔的方式可以与图8所示的其中一种开孔方式相同),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如图9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三引线92以及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93可以通过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被引出至绑定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对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触控电极、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引线连接;对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与第一引线对应的第一开孔,以及与第二引线对应的第二开孔;对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第二触控电极与第四引线连接,且第三引线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引线连接,第四引线通过第二开孔与第二引线连接。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在步骤602中,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架桥;在步骤604中,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若干第三开孔;在步骤606中,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还可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通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架桥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这样,可以制备得到图3、图4和/或图5所示的电容式触摸屏。

具体地:

在步骤602中,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架桥、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中,所述架桥可以呈悬浮状态,所述第一引线可以呈悬浮状态,所述第二引线可以呈悬浮状态。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在对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四行架桥、四个所述第一引线102,以及四个所述第二引线103,其中,每一行架桥可以包含四个所述架桥101。

从图10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所述架桥101呈悬浮状态,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102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引线103可以处于悬浮状态。

在步骤604中,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若干第一开孔、若干第二开孔以及若干第三开孔。其中,所述第三开孔的个数可以是所述架桥的个数的两倍。

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方式可以是图8所示的两种开孔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的材料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方式。

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孔方式可以是图11所示的开孔方式。图11所示可以是一个所述架桥101对应的开孔(即一个架桥对应两个所述第三开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处理时,还可以形成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一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如图10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线102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引线103可以通过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被引出至绑定区域。

在步骤606中,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可以通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架桥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与所述第四引线连接。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导电层的结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在对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形成四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1、四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2、四个所述第三引线123,以及四个所述第四引线124,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1可以包含五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2可以包含五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五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五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依次连接,中间三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菱形,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三角形,中间三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也可以是菱形,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是三角形。

从图12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1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三引线123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2分别与一个所述第四引线124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二绝缘层进行刻蚀处理时,还可以形成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开孔的方式可以与图8所示的其中一种开孔方式相同),其中,所述绑定区域可以是将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与驱动芯片ic连接的区域,所述驱动芯片ic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

如图12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三引线123以及每一个所述第四引线124可以通过与绑定区域对应的开孔被引出至绑定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对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架桥,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对第一绝缘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与第一引线对应的第一开孔,与第二引线对应的第二开孔以及与架桥对应的第三开孔;对第二导电层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三引线连接,并通过第三开孔与架桥连接,第二触控电极与第四引线连接,第三引线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引线连接,第四引线通过第二开孔与第二引线连接。通过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第一导电层中设置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中设置第三引线以及第四引线,且第一引线与第三引线相连,第二引线与第四引线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增加引线的厚度减小引线的阻抗,因此,可以实现较大可视区域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有效增加电容式触摸屏可视区域的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