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729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进入海量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日益增长,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存储系统,大量的数据保存在存储系统中,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实现高效存储成为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现有的操作系统对文件删除操作的保护性不高,有时候用户的误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严重后果。海量存储系统也会有需要删除大量数据的情况,在删除时会耗费大量时间,占用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性能降低,影响客户体验。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就是存储系统也有防误删设计,但是所有删除的数据都在一个目录里,占用大量的系统空间,可能会导致后续系统的存储空间不够用。并且在用户删除大量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很长时间,占用系统处理能力,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的回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回收数据;

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基于所述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扫描所述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

计算所述下级时间目录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

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

当所述时间差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间时,删除所述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恢复回收数据指令;

基于所述恢复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恢复。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删除回收数据指令;

基于所述删除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删除。

优选地,所述回收目录下的下级时间目录以小时为单位。

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回收数据;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基于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扫描所述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下级时间目录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

第一删除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差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间时,删除所述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恢复回收数据指令;

恢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恢复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恢复。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删除回收数据指令;

第二删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删除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删除。

优选地,所述回收目录下的下级时间目录以小时为单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然后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通过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能够将不同的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待回收数据统一回收至回收目录,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s102、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s103、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然后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通过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能够将不同的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待回收数据统一回收至回收目录,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回收。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201、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s202、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s203、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s204、基于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扫描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

当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后,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对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进行扫描,例如,每24小时对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扫描一次。需要说明的是,定期扫描时间周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

s205、计算下级时间目录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

在扫描的过程中,计算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例如,当前时间为2017年7月4日15:00分,与数据a的时间点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时间差为24小时40分。

s206、判断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

当计算出下级时间目录中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后,进一步判断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其中,预设超时时间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设置为24小时。

s207、当时间差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时,删除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数据。

当经过判断时间差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时,将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对应的数据进行删除。例如,由于数据a的时间点2017年7月3日14:20分与当前时间2017年7月4日15:00分的时间差为24小时40分,大于预设超时时间24小时,则将数据a从下级时间目录中彻底删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期对下级时间目录进行扫描,并采用定时删除,有效的释放了系统的存储空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301、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s302、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s303、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s304、接收恢复回收数据指令;

当用户需要将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部分数据恢复时,接收用于恢复回收数据的指令。

s305、基于恢复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恢复;

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恢复回收数据的指令,在下级时间目录中选择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数据,并将选择的数据进行恢复,经过恢复的数据从下级时间目录中移出。

s306、接收删除回收数据指令;

当用户需要将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部分数据删除时,接收删除回收数据的指令。

s307、基于删除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删除。

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删除回收数据的指令,在下级时间目录中选择需要进行数据删除的数据,并将选择的数据从下级时间目录中删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放入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进行恢复或删除。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记录模块402,用于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发送模块403,用于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然后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通过根据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能够将不同的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待回收数据统一回收至回收目录,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回收。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记录模块502,用于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发送模块503,用于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扫描模块504,用于基于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扫描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

当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后,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期扫描时间周期对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进行扫描,例如,每24小时对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扫描一次。需要说明的是,定期扫描时间周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

计算模块505,用于计算所述下级时间目录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

在扫描的过程中,计算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例如,当前时间为2017年7月4日15:00分,与数据a的时间点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时间差为24小时40分。

判断模块506,用于判断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

当计算出下级时间目录中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后,进一步判断时间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其中,预设超时时间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设置为24小时。

第一删除模块507,用于当时间差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时,删除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数据。

当经过判断时间差大于等于预设超时时间时,将下级时间目录中存储的对应的数据进行删除。例如,由于数据a的时间点2017年7月3日14:20分与当前时间2017年7月4日15:00分的时间差为24小时40分,大于预设超时时间24小时,则将数据a从下级时间目录中彻底删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期对下级时间目录进行扫描,并采用定时删除,有效的释放了系统的存储空间。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回收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待回收数据;

当需要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回收时,首先获取待回收数据。其中,在获取待回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选择,选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数据,则被用户选中的数据即为待回收数据。

记录模块602,用于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

当获取到待回收数据后,同时记录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例如,记录到获取待回收数据a的时间点为2017年7月4日14:20分。

发送模块603,用于基于时间点将所述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

然后根据记录到的获取待回收数据的时间点,将待回收数据放入对应的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目录为预先创建至回收目录的下级目录。例如,在回收目录下以小时为单位创建24个下级时间目录,则时间点为2017年7月3日14:20分的数据a被放入时间段为14:00:00~14:59:59的时间目录中。

第一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恢复回收数据指令;

当用户需要将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部分数据恢复时,接收用于恢复回收数据的指令。

恢复模块605,用于基于恢复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恢复;

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恢复回收数据的指令,在下级时间目录中选择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数据,并将选择的数据进行恢复,经过恢复的数据从下级时间目录中移出。

第二接收模块606,用于接收删除回收数据指令;

当用户需要将放入回收目录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部分数据删除时,接收删除回收数据的指令。

第二删除模块607,用于基于删除回收数据指令将对应的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删除。

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删除回收数据的指令,在下级时间目录中选择需要进行数据删除的数据,并将选择的数据从下级时间目录中删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放入下级时间目录中的数据进行恢复或删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