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055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通过消费平台如天猫京东等完成商品的浏览、购买并通过支付平台(网络平台和移动支付平台)向商品卖家进行支付是越来越普及的购物方式,其便利性和全面性使得这种购物方式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一些整合型的应用或平台中,该种类型的应用由于其固有功能可发展有较多(几十万及至上百万以上)个忠实用户,这些用户每天在该应用中花费较长的时间,此时再通过对该应用的开发可以实现对应用的功能拓展,例如,通过该应用导购至其它的购物平台,例如,通过一个视频类型的应用程序向天猫购物平台进行导购,使得实现可以从该视频应用向天猫应用实现购物的操作。

然而,对于这些整体型的应用或平台的用户而言,用户也分为活跃用户、非活跃用户以及无用用户等等,在对本平台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时如何提高召回效率是目前业内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不活跃的用户或僵尸用户等非潜在用户进行一定的拉黑处理,以提高召回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

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

当所述次数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对所述非潜在用户不再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结合另一方面,在另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次数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对所述非潜在用户不再发送所述召回信息,还包括:

将所述非潜在用户存储至一用户黑名单;

定期检测所述用户黑名单中的非潜在用户是否满足召回条件,将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转化为回归用户,所述用户黑名单中删除所述回归用户;

未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继续保存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

结合另一方面,在另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一预设时间内再次执行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的步骤。

结合另一方面,在另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是否全部被标记为潜在用户;

当所述所有用户未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发送所述召回信息的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允许修改,以通过所述召回任务对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潜在用户多次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当所述所有用户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进行修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不允许修改和再次执行。

结合另一方面,在另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之前,还包括:

根据输入的预设条件搜索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将各所述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归入用户表中,所述用户表包括有目标用户群;

创建召回任务,所述召回任务包括至少包括向目标用户群发送的召回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中的用户总量,确定一次发送召回信息时的所述部分用户占所述目标用户群的比例;

按照所述比例向所述部分用户发送召回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

预设值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

第一标记模块,用于当所述次数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对所述非潜在用户不再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第二标记模块,用于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上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标记模块,包括:

存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非潜在用户存储至一用户黑名单;

定检子模块,用于定期检测所述用户黑名单中的非潜在用户是否满足召回条件;

删除子模块,用于将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转化为回归用户,所述用户黑名单中删除所述回归用户;

保留子模块,用于未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继续保存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

上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返回模块,用于:

在一预设时间内再次执行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的步骤。

上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是否全部被标记为潜在用户;

属性修改模块,用于当所述所有用户未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发送所述召回信息的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允许修改,以通过所述召回任务对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潜在用户多次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属性保留模块,用于当所述所有用户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进行修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不允许修改和再次执行。

上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预设条件搜索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将各所述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归入用户表中,所述用户表包括有目标用户群;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召回任务,所述召回任务包括至少包括向目标用户群发送的召回信息;

比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中的用户总量,确定一次发送召回信息时的所述部分用户占所述目标用户群的比例;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比例向所述部分用户发送召回信息。

本发明通过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而对对应的用户的活跃性进行判断,每次召回任务均发送召回信息而该用户从未回归则可以说明该用户对该召回信息不感兴趣,或已放弃使用,或选择性地不接收该类型的召回信息,等等,此时可以对该部分非潜在用户进行区分和标记,对于非潜在用户则进行一定操作处理如拉入召回黑名单中不再进行召回处理,而对于潜在用户则在用户回归之后或感兴趣的用户继续进行召回、停止召回等对应的操作处理,使得对召回任务更加具有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户黑名单建立时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召回任务属性修改与否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创建召回任务时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户黑名单建立时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召回任务属性修改与否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创建召回任务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中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内的其它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主要运用于在某一特定类型的应用中对本平台的用户进行区分性的召回的场景中,其基本思想是:对被召回的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进行区别,对于其中的潜在用户回归之后将该潜在用户从目标用户群中移除,对于其中的非潜在用户则在所述目标用户群中进行拉黑处理,使得召回任务的目标用户群的用户名单在召回的过程中不断地精简,以提高召回效率,避免召回过程冗杂。

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带有中心控制模块的视频应用或视频平台中以对用户的区分的情况中,该方法可以由中心控制模块来执行,其中该中心控制模块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一般地可集成于视频应用或视频平台中,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的基本流程图,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10中,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

所述本平台为本发明的视频平台或视频应用,以及于可以是其它特定类型如音乐类型的音乐平台或音乐应用等具有一定用户的平台或应用,本发明并不以视频平台或视频应用为限,所述用户为在所述本平台中注册的所有用户,或所有用户中符合一定条件的目标用户群。

在向目标用户群发送召回信息时,记录对每一用户的召回次数。

在步骤120中,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

所述预设值为一固定值,例如,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式可以为5次。

在步骤130中,当所述次数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对所述非潜在用户不再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当对其中的某一用户的召回次数为6次以6次以上时,且该用户从未回归,则可以认定为该用户非活跃用户,或为僵尸用户,或完全未接收到召回信息,此时,可通过该用户进行标记,可通过将该用户在所述目标用户群的用户名单中进行拉黑处理的方式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当再次执行召回任务时,对该非潜在用户由于不再位于所述目标用户群则不再或无需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在步骤140中,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当对其中的某一用户的召回次数为4次以4次以下时,且该用户仍处理目标用户群中,虽然无法认定为该用户非活跃用户或活跃用户或未接收到召回信息等各种情形,但由于未达到召回次数,则仍旧可以对该用户进行与非潜在用户的区分,此时,将该用户进行标记,在所述目标用户群的用户名单中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同样地,也可对其不进行处理,直到对该些用户进行非潜在用户的标记之后则无需对其发送召回信息。

当再次执行召回任务时,对该潜在用户由于仍于所述目标用户群则继续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而对对应的用户的活跃性进行判断,每次召回任务均发送召回信息而该用户从未回归则可以说明该用户对该召回信息不感兴趣,或已放弃使用,或选择性地不接收该类型的召回信息,等等,此时可以对该部分非潜在用户进行区分和标记,对于非潜在用户则进行一定操作处理如拉入召回黑名单中不再进行召回处理,而对于潜在用户则在用户回归之后或感兴趣的用户继续进行召回、停止召回等对应的操作处理,使得对召回任务更加具有效率。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步骤130中还包括对非潜在用户的再次判断,以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失误或用户回归之后对用户信息的错误归类,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10中,将所述非潜在用户存储至一用户黑名单;

所述用户黑名单可单独设置一独立的存储模块进行存储,也可以建立一特定的用户文件进行存储。

用户黑名单中包括有对所述非潜在用户的记录信息。

在步骤220中,定期检测所述用户黑名单中的非潜在用户是否满足召回条件,将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转化为回归用户,所述用户黑名单中删除所述回归用户;

所述召回条件可以为:位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的用户是否重新登陆本平台,所述黑名单中的用户是否向本平台后勤人员咨询相关信息等等,通过该召回条件的判断,使得满足召回条件的用户黑名单中的非潜在用户转化为回归用户。

当召回任务再次被执行时,则可以向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转移出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

在步骤230中,未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继续保存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

结合上述的召回条件,对于未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可不作处理,使其继续保留在所述用户黑名单中。

在经过一较长的预设时间后,可判断为该不满足召回条件的用户无再使用本平台或本应用的可能性,可对该部分用户作出注销处理。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用户黑名单对召回任务的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和处理,使得对用户的召回和分类等更加具有效率以及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之后,还包括在一预设时间内再次执行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在执行一次用户区别的操作之后可进行召回次数清零的操作,并继续发送召回信息,并且进一步地对保留下来的潜在用户进行区分,以逐步地对活跃用户进行筛选,提高了召回信息的处理效率。

当对所述目标用户群的用户进行一定次数的筛选之后,例如进行3次的筛选处理,此时,停止召回任务,对保留的潜在用户不再发送召回信息,以避免由于召回信息过多发送而导致的用户反感而导致的用户流失的情形发生。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目标用户群中保留用户的确定步骤,如图3所示,这一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10中,检测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是否全部被标记为潜在用户;

当进行一定次数的筛选之后,一般而言所述目标用户群的用户将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但不排除由于设定的预设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不可控的因素的出现使得有一部分用户既未被标记为潜在用户,也未被标记为非潜在用户,本发明的方法对该部分用户进行处理。

在步骤320中,当所述所有用户未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发送所述召回信息的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允许修改,以通过所述召回任务对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潜在用户多次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在步骤330中,当所述所有用户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进行修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不允许修改和再次执行。

对于目标用户群中的用户未被全部标记处理时,则对于召回任务的属性进行有选择性的修改允许或修改不被允许,以适应于不同的情形,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综合考虑对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类用户可能出现的多种因素的确定,使得不对用户进行过于绝对的划分,保证的对目标用户群中各用户的区分过程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之前,还包括对任务的创建过程,如图4所示,这一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410中,根据输入的预设条件搜索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将各所述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归入用户表中,所述用户表包括有目标用户群;

在所有用户中根据本平台的需要对用户进行搜索,对符合预设条件的用户建立用户表,该用户表对应的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群,并且方便了在标记和搜索过程中的处理。

在步骤420中,创建召回任务,所述召回任务包括至少包括向目标用户群发送的召回信息;

在本平台中创建召回任务,该召回任务主要针对于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一般地,该召回任务至少包括有召回信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发送召回信息。

在步骤430中,根据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中的用户总量,确定一次发送召回信息时的所述部分用户占所述目标用户群的比例;

在步骤440中,按照所述比例向所述部分用户发送召回信息。

在发送召回信息时,为避免一次性处理出现对用户的发送错误以及占用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形,可按照一定比例分批次发送,通过按照比例向部分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方式,使得本发明的方法的发送过程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不遗漏任何一个用户的召回。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已经广泛的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大量的用户在使用了数量众多的网络应用程序,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很可能就会出现没有登录和使用一些网络应用程序。本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可召回这部分老用户,并准确的为召回的老用户反馈预设的召回内容。

分析出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进一步的,设置离线计时器;通过该离线计时器来统计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判断该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与预设的召回时长的数值大小关系;当该时长大于该预设的召回时长时,确认该用户符合召回条件。

向该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进一步的,通过预设的信息交互方式向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该预设信息的交互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和即时通讯信息中任一种或多种;向该符合召回条件的召回信息,该召回信息的内容包括文字信息、网址连接、召唤任务的标识,其中,该网址链接包括短地址形式的网址链接。

识别出登录的用户是否为召回用户。进一步的,判断出该登录的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召回时长;判断出该登录的用户是否是根据该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

向该召回用户反馈预设的召回内容。

本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可准确的向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反馈预设的召回内容,从而提升了召回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召回老用户群体从而使的用户群体更加稳定。

设置离线计时器;

通过所述离线计时器来统计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

判断所述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与预设的召回时长的数值大小关系;

当该时长大于该预设的召回时长时,确认该用户符合召回条件。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设置离线计时器,该离线计时器在用户退出登录时开始计时,在该用户再次登录时,将该计时器中计时数据清理。即在用户退出登录时从零开始计时,该离线计时器中的时间数据表示该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登的登录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即离线时长。服务器的系统中预设了召回时长,实时通过离线计时器判断每一个用户的离线时长的数值大小是否超过了预设的召回时长的数值。

通过预设的信息交互方式向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的交互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和即时通讯信息中任一种或多种;

向所述符合召回条件的召回信息,所述召回信息的内容包括文字信息、网址连接、召唤任务的标识,其中,所述网址链接包括短地址形式的网址链接。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的系统的实时通过离线计时器判断出某一个用户的离线时长的数值大小超过了预设的召回时长的数值时,在通知的形式方面,可通过预设的信息交互方式向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该预设信息的交互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和即时通讯信息中任一种或多种。例如,通过向用户使用的智能终端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告知用户该召回信息。在通知的内容方面,该召回信息的内容包括文字信息、网址连接、召唤任务的标识,其中,该网址链接包括短地址形式的网址链接。通过该网址链接可以直至登录,其中,若通过应用程序的方式登录,首先判断客户端中是否存在相应的应用程序。若没有则首先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然后在登录;若存在相应的应用程序,则直至登录。

判断出所述登录的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召回时长;

判断出所述登录的用户是否是根据所述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为,用了防止不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通过不正当途径使用该召回信息,应当首先判断登录的用户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召回时长。在上述判断为真的情况下,再判断出该登录的用户是否是根据该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因为即使符合召回条件的用户没有通过召回信息来登录,也是无法向该用户反馈预设的召回内容。

判断所述登录的用户的登录信息中是否包括了所述召回任务的标识;

当所述登录的用户的登录信息中包括了所述召回任务的标识时,确认所述登录的用户是根据所述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为,系统会自动判断出述登录的用户的登录信息中是否包括了该召回任务的标识,当该登录的用户的登录信息中包括了该召回任务的标识时,确认该登录的用户是根据该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即向该登录的用户反馈预设的召回内容;当该登录的用户的登录信息中没有包括该召回任务的标识时,认为该登录的用户不是根据该召回信息中的网址链接的方式登录的,即该登录的用户无法获得预设的召回内容。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装置的信令流程图/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地集成于视频应用或服务器中,可通过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来实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可以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装置,其主要包括了记录模块510、预设值检测模块520、第一标记模块530以及第二标记模块540。

其中的记录模块510,用于记录向目标用户群中的各用户发送召回信息的次数;

其中的预设值检测模块520,用于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

其中的第一标记模块530,用于当所述次数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非潜在用户,对所述非潜在用户不再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其中的第二标记模块540,用于当所述次数未超出预设值时,将所述用户标记为潜在用户,对所述潜在用户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第一标记模块530,如图6所示,其包括:

存储子模块531,用于将所述非潜在用户存储至一用户黑名单;

定检子模块532,用于定期检测所述用户黑名单中的非潜在用户是否满足召回条件;

删除子模块533,用于将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转化为回归用户,所述用户黑名单中删除所述回归用户;

保留子模块534,用于未满足召回条件的非潜在用户继续保存于所述用户黑名单中。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返回模块,用于:

在一预设时间内再次执行检测所述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的步骤。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中,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户检测模块710,用于检测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是否全部被标记为潜在用户;

属性修改模块720,用于当所述所有用户未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发送所述召回信息的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允许修改,以通过所述召回任务对所述目标用户群中的潜在用户多次发送所述召回信息;

属性保留模块730,用于当所述所有用户被全部标记为潜在用户时,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进行修改,所述召回任务的属性修改为不允许修改和再次执行。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中,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组模块810,用于根据输入的预设条件搜索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将各所述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用户归入用户表中,所述用户表包括有目标用户群;

创建模块820,用于创建召回任务,所述召回任务包括至少包括向目标用户群发送的召回信息;

比例确定模块83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表中的目标用户群中的用户总量,确定一次发送召回信息时的所述部分用户占所述目标用户群的比例;

发送模块840,用于按照所述比例向所述部分用户发送召回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各模块两两之间均可实现通讯连接,且各模块均可与平台的中心控制装置通讯连接,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中任意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对非潜在用户的处理方法。

将意识到的是,本发明也扩展到适合于将本发明付诸实践的计算机程序,特别是载体上或者载体中的计算机程序。程序可以以源代码、目标代码、代码中间源和诸如部分编译的形式的目标代码的形式,或者以任何其它适合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实现中使用的形式。也将注意的是,这样的程序可能具有许多不同的构架设计。例如,实现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或者系统的功能性的程序代码可能被再分为一个或者多个子例程。

用于在这些子例程中间分布功能性的许多不同方式将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显的。子例程可以一起存储在一个可执行文件中,从而形成自含式的程序。这样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处理器指令和/或解释器指令(例如,java解释器指令)。可替换地,子例程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所有子例程都可以存储在至少一个外部库文件中,并且与主程序静态地或者动态地(例如在运行时间)链接。主程序含有对子例程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调用。子例程也可以包括对彼此的函数调用。涉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包括对应于所阐明方法中至少一种方法的处理步骤的每一步骤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可以被再分成子例程和/或被存储在一个或者多个可能静态或者动态链接的文件中。

另一个涉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包括对应于所阐明的系统和/或产品中至少一个的装置中每个装置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可以被再分成子例程和/或被存储在一个或者多个可能静态或者动态链接的文件中。

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可以是能够运载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者装置。例如,载体可以包含存储介质,诸如(rom例如cdrom或者半导体rom)或者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或者硬盘)。进一步地,载体可以是可传输的载体,诸如电学或者光学信号,其可以经由电缆或者光缆,或者通过无线电或者其它手段传递。当程序具体化为这样的信号时,载体可以由这样的线缆或者装置组成。可替换地,载体可以是其中嵌入有程序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适合于执行相关方法,或者供相关方法的执行所用。

应该留意的是,上文提到的实施例是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可替换的实施例,而不会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任何放置在圆括号之间的参考符号不应被解读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动词“包括”和其词形变化的使用不排除除了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那些之外的元素或者步骤的存在。在元素之前的冠词“一”或者“一个”不排除复数个这样的元素的存在。本发明可以通过包括几个明显不同的组件的硬件,以及通过适当编程的计算机而实现。在列举几种装置的装置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几种可以通过硬件的同一项来体现。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某些措施的单纯事实并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来获益。

如果期望的话,这里所讨论的不同功能可以以不同顺序执行和/或彼此同时执行。此外,如果期望的话,以上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可以是可选的或者可以进行组合。

如果期望的话,上文所讨论的各步骤并不限于各实施例中的执行顺序,不同步骤可以以不同顺序执行和/或彼此同时执行。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以上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是可选的或者可以进行组合。

虽然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在独立权利要求中给出,但是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来自所描述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组合,而并非仅是权利要求中所明确给出的组合。

这里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并不应当以限制的含义进行理解。相反,可以进行若干种变化和修改而并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模块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各模块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或者计算装置组成的网络组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对应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可以通过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实现,也可以通过集成电路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硬件或者软件及其结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模块可以用通用的移动终端来实现,各模块可以集中在单个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组成的装置组合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对应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可以通过编辑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实现,也可以通过集成电路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硬件或者软件及其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