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请假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2069发布日期:2018-07-10 23:4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请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班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班牌查阅课程表、班级通知等。为了增加电子班牌的功能,电子班牌还可以实现考勤、以及考勤展示等功能。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还是处于纯行政班教学阶段,学生们都按照课程时间固定在一个教室进行上课,其行政班考勤还是以传统点名方式为主。并且在实际考勤中,学生考勤还包含了请假的记录,通常以学生在手机、电子班牌端、PC端,或学生家长在手机、PC端发起,经班主任或其他负责老师在线审批后,通过请假申请。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有学生临时请假的紧急情况,如果需要等到负责教师在线审批通过后,学生才可离开,会因为时间的拖延而导致其他不可预料的结果;不仅如此,在真实校园环境中,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且不稳定,电子班牌很可能有无法连接网络的情况,如果学生只能在电子班牌上进行请假,一旦网络通讯受阻,电子班牌没能连上网,将也会致使教师无法审批的问题,这将给学校带来教学管理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请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假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

转发所述请假请求至审核终端;

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

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

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终端,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账户标识;

根据预设权限表判断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有请假的权限,如果有,调取请假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之前,还包括:

根据身份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所对应的审核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终端,包括:

同时发送请假信息至请假时间内每节课程所对应的考勤终端;

或根据课程时间的分时发送请假信息至所对应课程的考勤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标记为已请假之后,还包括:

接收考勤终端收到所述请假消息的确认消息;

如果考勤终端接收请假消息失败,则重新将所述请假消息发送至该考勤终端,直至在发送请假消息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考勤终端发送的接收成功的确认消息为止。

第二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请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假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假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

转发模块,用于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

审核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

课表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考勤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

请假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电子班牌,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假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账户标识;根据预设权限表判断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有请假的权限,如果有,调取请假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假装置还包括:审核终端确认模块,用于根据身份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所对应的审核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假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同时发送请假信息至请假时间内每节课程对应的考勤终端;

或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课程时间的分时发送请假信息至对应课程的考勤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假装置还包括:请假消息确认模块,用于接收考勤终端收到所述请假消息的确认消息;如果考勤终端接收请假消息失败,则重新将所述请假消息发送至该考勤终端,直至在发送请假消息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考勤终端发送的接收成功的确认消息为止。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方法及装置,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服务器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终端,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可以将用户请假、教师审批、电子班牌展示的数据流统一本地化进行处理。用户请假信息在相应的课节时间进行展示,以告知下节课的授课教师有哪些请假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适应离线环境,当学生有急事需要临时请假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班牌进行请假申请,老师同样在电子班牌上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这块电子班牌上、该用户请假的范围内的所有课程中,都会将该用户标记为已请假,这样就方便了其他教师的考勤查看与记录。连网时电子班牌将考勤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后台,即可在服务器端进行同步,这样不仅提升了请假效率,而且在无网环境中,也做到行政班请假数据的同步展示,优化临时请假的流程,及时传递考勤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请假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假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段。

学生或家长通过请假终端,包括手机或电子班牌本身提交包含请假起止时间的请假请求,审核通过后,请假起止时间范围内的课程标记为已请假,方便其他授课教师查看和统计学生考勤。

其中,请假终端可以为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掌上电脑或其它可以进行信息输入的移动通信设备,移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通过无线信号建立通信链接。通过移动设备请假,避免用户亲自到服务器所在地或到审核终端所在地的不便,可以实现远程请假。

具体实施时,用户可以登录移动设备的APP,在账户登录界面输入账户标识,在APP的请假界面输入所述请假请求,包括请假原因,证明文件及请假时间段等信息。

在其它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误请假,错请假或者人为破坏,该方法中还通过设置请假账户权限验证对请假的权限进行了限制,例如:在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移动设备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的请假请求之前,用户通过APP输入账户标识,并将所述账户标识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预设账户权限表判断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请假用户是否具有请假的权限,并将包含判断结果的反馈消息发送至移动设备;移动设备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请假账户具有请假的权限后,调取请假表给用户;移动设备将请假表与所述账户标识进行绑定,生成请假请求,并将所述请假请求发送至服务器。

另一方面,请假终端也可以为固定在每个教室电子班牌本身。通过电子班牌请假可以适应离线环境,当请假用户有急事需要临时请假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班牌进行请假申请。电子班牌预存一天或一周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全部课表信息,所述课表信息包括各节课程的考勤时间段、课程时间段和应出勤学生等信息;并且预存了全部课表信息所对应的学生信息,所述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等,所述学生信息还包括各节课程应出勤学生的身份信息,例如射频卡号、人体生物信息等可识别信息。

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的识别信息;

根据用户的识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为考勤课程的应出勤学生,如果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相匹配,确定该用户的请假请求。

具体实施时,用户临时需要请假的时候,在电子班牌上刷卡,电子班牌通过内置读卡器,获取一卡通的物理卡号,将该物理卡号在电子班牌当前课程所预存的应出勤学生对应的一卡通物理卡号库中进行检索,如果存在该物理卡号,调取该用户的请假请求页面,用户在请假请求页中填写请假信息,包括请假时间、请假时段、请假理由等信息。确定请假请求后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等待审核。

步骤S102:转发所述请假请求至审核终端。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移动设备,服务器根据输入的账号标识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通过身份信息确定该用户所对应的审核终端,如预存的审核终端为辅导员或班主任,服务器将所述请求转发给对应的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待审核。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电子班牌,电子班牌根据请假请求的提交时间,确定提交时间对应课程的授课老师,转发所述请假请求至该授课老师,等待审核。

步骤S103: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移动设备,审核人为辅导员或班主任,审核终端也为移动设备。审核终端接收到用户的请假请求后,若同意其请假请求,在用户的请假单上生成电子签名。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电子班牌,审核人为对应课程的授课老师,审核终端也为电子班牌,在离线环境中。授课教师在电子班牌上刷卡,电子班牌通过内置读卡器,获取一卡通的物理卡号,将该物理卡号在电子班牌本地当前课程所预存的授课教师对应的一卡通物理卡号库中进行检索,如果存在该物理卡号,调取请假审批页面,若同意其请假请求,在用户的请假单上生成电子签名。

可选地,审核终端存储审核结果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请假终端。

步骤S104: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移动设备,服务器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确认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的所需参加课程信息,再根据所述请假时间确定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电子班牌,在离线环境中,电子班牌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确认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电子班牌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用户在本电子班牌中预存的全部课表信息中所需要参加课程信息,再根据所述请假时间确定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步骤S105: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移动设备,考勤终端为电子班牌,服务器根据用户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确定其中每节课程对应的教室标识,根据教室标识确定所对应的电子班牌。

步骤S106: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终端,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为移动设备,服务器根据步骤S105确定考勤终端后,把请假信息发送至所对应的考勤终端,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的考勤状态记为已请假,方便其他授课教师查看和统计学生的考勤情况。

可选地,服务器根据教室标识同时发送请假信息至请假时间内每节课程对应的电子班牌,或服务器根据课程时间的分时发送请假信息至对应课程的电子班牌,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具体实施时,如果请假终端、考勤终端均为电子班牌,在离线环境中,电子班牌根据请假时间,在已预存的全部课表信息中进行检索,根据请假时间段与课程的起止时间进行判断,若是包含在请假时间内的课程信息,将会在这些课程信息中用户的考勤状态标记为已请假,在请假时间以外的课程信息,将保留原始状态。当电子班牌获取到网络之后,电子班牌将此次学生请假记录同步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教室标识同时发送请假信息至请假时间内每节课程对应的电子班牌,或服务器根据课程时间的分时发送请假信息至对应课程的电子班牌,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可选地,为了确保请假消息被成功发送至所有考勤终端,避免出现请假消息漏发,造成请假未生成考勤记录的现象,将所述请假消息发送至所述考勤终端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考勤终端收到所述请假消息的确认消息;

如果考勤终端接收请假消息失败,则重新将所述请假消息发送至该考勤终端,直至在发送请假消息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考勤终端发送的接收成功的确认消息为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方法,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中观,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可以将用户请假、教师审批、电子班牌展示的数据流统一本地化进行处理。用户请假信息在相应的课节时间进行展示,以告知下节课的授课教师有哪些请假的学生,另一方面电子班牌可以适应离线环境,当学生有急事需要临时请假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班牌进行请假申请,老师同样在电子班牌上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这块电子班牌上、该用户请假的范围内的所有课程中,都会将该用户标记为已请假,这样就方便了其他教师的考勤查看与记录。连网时电子班牌将考勤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后台,即可在服务器端进行同步,这样不仅提升了请假效率,而且在无网环境中,也做到行政班请假数据的同步展示,优化临时请假的流程,及时传递考勤信息。

本申请的装置对应的实施例

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考勤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请假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请假装置包括:

请假请求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请假终端提交的请假请求,所述请假请求包括身份信息和请假时间;

转发模块102,用于转发所述请求至审核终端;

审核结果接收模块103,用于接收审核终端反馈的审核结果;

课表信息确定模块104,用于如果审核结果为允许请假,则确定所述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请假时间内所需参加课程所对应的课表信息;

考勤终端确定模块105,用于确定保存有所述课表信息的考勤终端;

请假信息发送模块106,用于发送请假信息至所述考勤终端,在考勤记录中将用户考勤记为已请假。

可选地,所述请假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账户标识;根据预设权限表判断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有请假的权限,如果有,调取请假表。

可选地,所述请假装置还包括:审核终端确认模块,用于根据身份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所对应的审核终端。

可选地,所述请假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同时发送请假信息至请假时间内每节课程对应的考勤终端;

或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课程时间的分时发送请假信息至对应课程的考勤终端。

可选地,所述请假装置还包括:请假消息确认模块,用于接收电子班牌收到所述请假消息的确认消息;如果电子班牌接收请假消息失败,则重新将所述请假消息发送至该电子班牌,直至在发送请假消息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电子班牌发送的接收成功的确认消息为止。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请假装置可以实施上述请假方法,从而实现请假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请假装置使得请假更加便捷,适用性更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