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8769发布日期:2018-07-07 09: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一卡通业务和轨道交通售检票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对终端设备读写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类传统产品只支持双天线馈线工作模式,单个ECU主控板只能同时支持与两个RF模块之间的通讯,而且通讯距离也只能局限于50cm和150cm配合使用,随着终端设备功能的日益增强,单台终端需要配置多个读写器的情况越来越多,如轨道交通的进站和出站双向检票机,一台设备需要配置3个读写器,为了降低设备主控软件的复杂性及降低设备成本,通过在一个读写器上扩展一个或多个有源天线的方案开始应用,从而避免了单台终端设备安装多个读写器及多个读写器并行工作时的程序处理时间“冲撞”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通过三天线馈线连接主控板和天线板,实现主控板同时支持与三个天线板的通讯,解决了安装长度和性能限制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包括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所述第三线束和所述第五线束为8芯导线,所述第四线束为10芯导线,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线束的一端连接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线的一端连接第五端子,另一端连接第六端子,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一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二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线束的第八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四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四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四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五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五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五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六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六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六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七导线与所述第四线束的第七导线短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八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八导线及所述第三线束的第八导线短接,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三导线短接,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七导线与所述第三线束的第七导线短接,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一天线板接口连接,所述第六端子与交通读写器第一天线板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交通读写器第二天线板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与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二天线板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交通读写器第三天线板连接,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输入输出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所述第三线束、所述第四线束和所述第五线束为SPI总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的长度为42cm至142cm,所述第三线束和所述第四线束的长度为10cm,所述第五线束的长度为50cm至220c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五端子和所述第六端子的位数为2*4P,所述第四端子的位数为2*5P。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通过三天线馈线连接主控板和三个天线板,第三天线由主控板的输入输出口控制,实现主控板同时支持与三个天线板的通讯,程序处理时直接传入对应天线编号实现对应天线板的票卡操作,天线板的切换由读写器应用进行控制,无需上层软件处理,通过调用三个天线板分别实现票卡分析、票卡进闸、票卡出闸操作,每个天线板独立完成各类不同功能的票卡操作,不会相互影响,无需更换天线操作,能够同时支持两根150cm和一根220cm天线馈线,提高了读卡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了制作成本,改善了通讯距离,解决了安装长度和性能限制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一天线板接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二天线板接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输入输出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优选地,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和第五线束为SPI总线,优选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长度为42cm至142cm,第三线束和第四线束的长度为10cm,第五线束的长度为50cm至220cm。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和第五线束为8芯导线,第四线束为10芯导线,如图2所示,第一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子,以J1标识第一端子,第二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二端子,以J2标识第二端子,第三线束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子,以J3标识第三端子,第五线的一端连接第五端子,以J5标识第五端子,另一端连接第六端子,以J6标识第六端子,如图3所示,第四线束的一端连接第四端子,以J4标识第四端子,优选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的位数为2*4P,P为PIN简写,第一个2表示双排,4表示位数,则2*4P表示8PIN,第四端子的位数为2*5P,第一个2表示双排,5表示位数,则2*5P表示10PIN,端子上的标号与所连接的导线的标号一一对应,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和第四线束的另一端为开剥线头的线,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一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一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二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二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三导线与第四线束的第八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四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四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四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五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五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五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六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六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六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七导线与第四线束的第七导线短接,第一线束的第八导线与第二线束的第八导线及第三线束的第八导线短接,第二线束的第三导线与第三线束的第三导线短接,第二线束的第七导线与第三线束的第七导线短接,其他的线不接,J5与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一天线板接口连接,J6与交通读写器第一天线板连接,J2与交通读写器第二天线板连接,J3与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二天线板接口连接,J1与交通读写器第三天线板连接,J4与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输入输出口连接。SPI总线包含4个引脚,MISO是主器件数据输入,从器件数据输出,MOSI是主器件数据输出,从器件数据输入,SCLK是时钟信号,CS是片选信号,如图4所示,第一天线板接口包括8个引脚,1号引脚GND为地信号、2号引脚VCC为电源信号、3号引脚CS为片选信号、4号引脚GND为地信号、5号引脚MOSI为主器件数据输出,从器件数据输入、6号引脚SCLK为时钟信号、7号引脚RST0为复位信号、8号引脚MISO为主器件数据输入,从器件数据输出,J5的标号与第一线板接口的引脚号一一对应。第三天线和第二天线共用交通读写器主控板的第二天线板接口,如图5所示,第一天线板接口包括8个引脚,1号引脚GND为地信号、2号引脚VCC为电源信号、3号引脚CS1为片选信号、4号引脚GND为地信号、5号引脚MOSI为主器件数据输出,从器件数据输入、6号引脚SCLK为时钟信号、7号引脚RST0为复位信号、8号引脚MISO为主器件数据输入,从器件数据输出,J3的标号与第一线板接口的引脚号一一对应,第三天线和第二天线共用第二天线板接口的1号引脚GND、2号引脚VCC、4号引脚GND、5号引脚MOSI、6号引脚SCLK、8号引脚MISO,其中第二天线板接口的3号引脚CS1和7号引脚RST0供第二天线单独使用,如图6所示,交通读写器主控板输入输出口(IO口)的7号引脚,以PD10标识7号引脚,PD10作第三天线的RST使用,输入输出口的8号引脚,以PD11标识8号引脚,PD11作第三天线的CS使用,J4的标号与输入输出口的引脚号一一对应。程序处理时直接传入对应天线编号实现对应天线的票卡操作,天线的切换由读写器应用进行控制,无需上层软件进行处理,表1为读写器应用控制天线切换说明表:表1读写器应用控制天线切换说明表天线控制说明天线1工作,天线2、3不工作CS=1,PD11=0,CS1=0天线2工作,天线1、3不工作CS=0,PD11=0,CS1=1天线3工作,天线1、2不工作CS=0,PD11=1,CS1=0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交通读写器的三天线馈线,通过三天线馈线连接主控板和三个天线板,第三天线由主控板的输入输出口控制,实现主控板同时支持与三个天线板的通讯,程序处理时直接传入对应天线编号实现对应天线板的票卡操作,天线板的切换由读写器应用进行控制,无需上层软件处理,通过调用三个天线分别实现票卡分析、票卡进闸、票卡出闸操作,每个天线板独立完成各类不同功能的票卡操作,不会相互影响,无需更换天线操作,能够同时支持两根150cm和一根220cm天线馈线,提高了读卡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了制作成本,改善了通讯距离,解决了安装长度和性能限制问题。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