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8837发布日期:2018-07-07 09:0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由于人脸识别依靠于摄像头或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而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在进行识别时直接采集图像,这种图像采集方式容易受到干扰,且极不稳定,因此当背景复杂时,人脸识别容易出错,而且人脸成像容易被外部光线干扰,当外部周围环境亮度较大时,摄像头采集图像时容易发生逆光现象,导致人脸的拍摄图案亮度低,系统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由此可得,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抗干扰能力差,从而降低了设备的识别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踏板和主体,所述主体固定在踏板的上方,所述踏板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主体上设有摄像头、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键,所述摄像头位于显示屏的上方,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补光机构,所述补光机构位于摄像头的上方,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封闭机构和背板,所述背板位于封闭机构的上方,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挡光机构,所述挡光机构与背板传动连接;

所述挡光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驱动轮、驱动杆、从动轮、侧杆、连接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第一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固定在驱动轮的远离圆心处,所述侧杆的一端固定在主体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侧杆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轮上设有两个条形口,两个条形口相互垂直,所述驱动杆位于其中一个条形口内,所述从动轮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一挡板与背板固定连接;

所述封闭机构包括第二挡板和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第二挡板传动连接;

所述补光机构包括灯罩、铰接块、第二电机、缓冲块、第二驱动轴、两个支杆和至少两个拉动单元,所述第二电机和缓冲块分别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轴设置在第二电机与缓冲块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拉动单元均匀分布在第二驱动轴上,所述铰接块位于第二驱动轴的下方,所述铰接块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灯罩的一端与铰接块铰接,所述灯罩的另一端与拉动单元连接,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管。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从而配合两个第一挡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人脸识别时被外部光线干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平移组件,两个平移组件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螺杆,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螺杆的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挡板内,所述螺杆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挡板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挡板内的内螺纹与螺杆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螺杆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主体的上方,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平移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三驱动轴转动,防止第三驱动轴变形,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在主体的上方,所述支撑环套设在第三驱动轴上。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一锥齿轮的位置,所述平移组件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主体的上方,所述固定环套设在螺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拉动灯罩转动,改变灯管的照射方向,所述拉动单元包括线盘和吊线,所述线盘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所述吊线的一端设置在线盘上,所述吊线的另一端与灯罩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线盘滑动,使灯罩转动更稳定,所述线盘的两侧至少设有两个凸块,所述凸块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驱动轴的外周。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灯罩上下晃动,所述灯罩的上方的两端设有重物块。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数据传输,所述主体上还设有USB接口。

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周围环境的亮度,所述第一挡板的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光亮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通过挡光机构带动第一挡板和背板转动,并由封闭机构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使第二挡板、背板和两个第一挡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人脸识别时受到外部环境干扰,与传统的挡光机构相比,该挡光机构通过两个互相垂直的条形口固定了第一挡板的转动方向,从而保证了挡光效果,不仅如此,通过补光机构对周围环境进行补光,保证了周围环境的光亮,便于设备在昏暗条件下采集清晰的图像,提高了设备的识别能力,与传统的补光机构相比,该补光机构能够调节补光范围,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挡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封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补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补光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1.踏板,2.主体,3.压力传感器,4.摄像头,5.显示屏,6.控制按键,7.背板,8.第一电机,9.驱动轮,10.驱动杆,11.从动轮,12.侧杆,13.连接板,14.第一挡板,15.条形口,16.第二挡板,17.灯罩,18.铰接块,19.第二电机,20.缓冲块,21.第二驱动轴,22.支杆,23.灯管,24.第一锥齿轮,25.螺杆,26.第三电机,27.第三驱动轴,28.第二锥齿轮,29.支撑环,30.固定环,31.线盘,32.吊线,33.凸块,34.重物块,35.USB接口,36.光亮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踏板1和主体2,所述主体2固定在踏板1的上方,所述踏板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3,所述主体2上设有摄像头4、显示屏5和若干控制按键6,所述摄像头4位于显示屏5的上方,所述主体2上还设有补光机构,所述补光机构位于摄像头4的上方,所述主体2的上方设有封闭机构和背板7,所述背板7位于封闭机构的上方,所述主体2的两侧设有挡光机构,所述挡光机构与背板7传动连接;

该人脸识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站在踏板1上,踏板1内的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压力数据后进行识别工作,为了防止人脸识别时设备被外部环境干扰影响,通过主体2两侧的挡光机构带动背板7转动,使背板7转动到用户的远离主体2的一侧,同时主体2上方的封闭机构运行,使人脸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外部光线进入影响设备判断,而后根据亮度情况由补光机构进行补光,使用户的脸部处于一个光亮度稳定的环境中,再由摄像头4采集图像,显示屏5显示识别结果,由于在测量时防止了外部环境干扰,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识别能力。

如图2所示,所述挡光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驱动轮9、驱动杆10、从动轮11、侧杆12、连接板13和第一挡板14,所述第一电机8固定在主体2上,所述第一电机8与驱动轮9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0固定在驱动轮9的远离圆心处,所述侧杆12的一端固定在主体2上,所述从动轮11设置在侧杆12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轮11上设有两个条形口15,两个条形口15相互垂直,所述驱动杆10位于其中一个条形口15内,所述从动轮11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11通过第一挡板14与背板7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8运行,带动驱动轮9转动,使驱动轮9上的驱动杆10转动至从动轮11的条形口15内,驱动杆10通过条形口15带动从动轮11转动,直至驱动杆10脱离条形口15,驱动轮9继续转动,直至驱动杆10进入下一个条形口15时,停止转动,使驱动杆10通过条形口15固定从动轮11,此时从动轮11转动90°,从而使原本水平设置在背板7转动至主体2的前方,使检测人员位于背板7和主体2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封闭机构包括第二挡板16和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第二挡板16传动连接;

当背板7转动90°后,封闭机构内的平移机构带动第二挡板16移动,使第二挡板16、背板7和两个第一挡板14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进行人脸识别时被外部光线干扰。

如图4-5所示,所述补光机构包括灯罩17、铰接块18、第二电机19、缓冲块20、第二驱动轴21、两个支杆22和至少两个拉动单元,所述第二电机19和缓冲块20分别通过两个支杆22固定在主体2上,所述第二驱动轴21设置在第二电机19与缓冲块20之间,所述第二电机19与第二驱动轴21传动连接,所述拉动单元均匀分布在第二驱动轴21上,所述铰接块18位于第二驱动轴21的下方,所述铰接块18固定在主体2上,所述灯罩17的一端与铰接块18铰接,所述灯罩17的另一端与拉动单元连接,所述灯罩17内设有灯管23。

补光组件运行时,由第二电机19带动第二驱动轴21转动,使第二驱动轴21上的拉动单元带动灯罩17转动,从而调节灯管23的角度,灯管23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人脸,进行补光,保证设备在昏暗的情况下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便于进行生物识别。

如图3所示,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平移组件,两个平移组件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24和螺杆25,所述第一锥齿轮24固定在螺杆25的一端,所述螺杆25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挡板16内,所述螺杆25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挡板16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挡板16内的内螺纹与螺杆25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驱动组件运行,带动第一锥齿轮24转动,从而实现螺杆25旋转,使螺杆25上的外螺纹作用于第二挡板16内的内螺纹,进而带动第二挡板16移动,使第二挡板16和两个第一挡板14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6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6固定在主体2的上方,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26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平移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27和第二锥齿轮28,所述第三电机26通过第三驱动轴27与第二锥齿轮28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4与第二锥齿轮28啮合。

第三电机26运行,通过第三驱动轴27带动第二锥齿轮28转动,使与第二锥齿轮28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4旋转,进而带动螺杆25转动。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三驱动轴27转动,防止第三驱动轴27变形,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支撑环29,所述支撑环29固定在主体2的上方,所述支撑环29套设在第三驱动轴27上。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一锥齿轮24的位置,所述平移组件还包括固定环30,所述固定环30固定在主体2的上方,所述固定环30套设在螺杆25上。通过固定环30固定了第一锥齿轮24的位置,使第一锥齿轮24始终保持与第二锥齿轮28啮合。

如图4所示,所述拉动单元包括线盘31和吊线32,所述线盘31套设在第二驱动轴21上,所述吊线32的一端设置在线盘31上,所述吊线32的另一端与灯罩17连接。第二电机19带动第二驱动轴21旋转,从而驱动线盘31转动,进而收起或放松吊线32,通过吊线32改变灯罩17的角度。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线盘31滑动,使灯罩17转动更稳定,所述线盘31的两侧至少设有两个凸块33,所述凸块33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驱动轴21的外周。通过凸块33固定了转盘的位置,使转盘旋转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灯罩17上下晃动,所述灯罩17的上方的两端设有重物块34。由于重物块34的质量较大,使得重物块34具有较大的惯性,进而防止了灯罩17转动过程中发生晃动。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数据传输,所述主体2上还设有USB接口35。

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周围环境的亮度,从而确定是否进行补光,所述第一挡板14的靠近主体2的一侧设有光亮度传感器36。

该人脸识别装置通过挡光机构使背板7位于主体2的前方,两个第一挡板14位于检测人员的两侧,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平移组件运行,使第二挡板16移动至检测人员的上方,从而使第二挡板16、背板7和两个第一挡板14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人脸识别时受到外部环境干扰,不仅如此,通过光亮度传感器36检测周围环境的亮度,通过补光机构带动灯罩17摆动对周围进行补光,保证了在昏暗条件下的人脸识别时的光亮,便于摄像头4采集清晰的图像,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识别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通过挡光机构带动第一挡板14和背板7转动,并由封闭机构带动第二挡板16移动,使第二挡板16、背板7和两个第一挡板14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人脸识别时受到外部环境干扰,与传统的挡光机构相比,该挡光机构通过两个互相垂直的条形口15固定了第一挡板14的转动方向,从而保证了挡光效果,不仅如此,通过补光机构对周围环境进行补光,保证了周围环境的光亮,便于设备在昏暗条件下采集清晰的图像,提高了设备的识别能力,与传统的补光机构相比,该补光机构能够调节补光范围,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