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9655发布日期:2018-09-29 01:56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二维码登记识别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收费、二维码认证、二维码登记等,二维码的用途非常广泛,但待开发的领域还有很多。

在一些需要快速识别登记信息的领域,比如,临时健康体检,一般无法做快速把个人信息录入机器,也没有提供录入接口;再如,临时组织的体能考核都是依据编号记录个人考核成绩,容易造成混乱;再如,在一些特定环境和一些设备,是不具备或不能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进行联网数据登记;如果需要绑定人员信息,临时性、突然性,且数量大,容易出错,靠手工录入或身份证识别,影响体检、考核速度和工作效率,提前录好的却无法满足临时增加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系统及方法,采用二维码循环登记,解决各类临时性信息自助登记和快速采集的问题。

预设固定二维码,内设标准数据格式,通过终端模块的手持终端扫码识别固定二维码,连接服务模块,获取信息登记服务,通过信息登记模块登记信息,加密编码后,生成二维码图片。

通过采集识别模块中的二维码识别器,识别生成的二维码图片,识别中间模块对二维码进行解码、解密,输出到应用接口,后端设备根据应用接口自适应获取采集的信息,分发到对应程序中。

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专利所述一种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系统,包括采集识别模块、终端模块、服务模块,将采集识别模块与终端模块、服务模块配合,形成一个循环的二维码登记、识别系统。

所述采集识别模块,包括二维码识别器、中间识别模块、应用接口、后端使用、固定二维码,用于标准数据格式的初始化获取,采集手持终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

所述二维码识别器,可以摄像头、二维码识别设备,具备二维码识别功能和将识别到的二维码原始数据,输到中间识别模块。

所述中间识别模块,包括二维码解码、二维码解密、二次编排,用于二维码解码、解密后数据二次编排,再传给后端使用。

所述应用接口,用于将中间识别模块二次编排后的信息,输出到后端设备中。

所述固定二维码,内设标准数据格式和链接,通过终端模块手持终端请求控制服务模块中的信息登记服务。

所述终端模块,包括手持终端、信息登记模块、生成二维码,用于采集固定二维码信息,连接服务模块,录入登记信息、信息加密、编码,生成二维码图片,用采集识别端扫码识别并输入应用。

所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带二维码识别和二维码图片生成的手持终端设备;通过手持终端自带的二维码识别程序,二维码识别程序可以是普通二维码程序、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工具,获取服务模块中的信息登记服务,进行信息登记。

所述信息登记模块,与服务模块中的信息登记服务连接,登记信息、信息加密、二维码编码,生成二维码图片。

所述服务模块,包括服务器、信息登记服务,所述服务器用于发布二维码信息登记服务,设有信息登记格式、加密方式,与采集识别模块的中间识别模块解密方式、二次编排数据格式一致。

本发明专利所述一种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方法:

进一步地,终端模块识别固定二维码请求控制信息登记模块;采集识别模块识别生成的二维码信息,输出到应用接口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识别模块预设固定二维码,终端模块的手持终端扫码识别固定二维码,连接服务模块服务器,获取信息登记服务链接,进行数据登记。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识别模块中的二维码识别器,识别终端模块中手持终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再通过识别中间模块对二维码进行解码、解密,输出到应用接口,后端设备根据应用接口自适应获取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应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专利通过上述系统技术方案和方法,取得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先识别固定二维码获取链接,也就取得了信息登记的标准化格式,通过信息登记模块,录入个人信息后,生成二维码再被采集识别模块识别解码,完成数据快速采集;本方案将需要采集识别登记的信息,交由被采集人自己录入和生成,相当于自己动手制作一张个人二维码身份信息,再通过管理员操作采集识别终端快速采集信息,应用到相应的后端设备中;也就是说临时登记信息,分散到每个被采集人手中自助登记完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满足了临时体检、测验、考核、自助登记等信息的交互,极大的方便了各类管理员对应信息的采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系统流程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的中间识别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专利的信息登记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专利的二维码循环登记识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专利,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专利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专利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专利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专利作各种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应用在智能测体时,将采集识别模块(01)接入智能测体仪中,管理员贴上对应标准数据格式的固定二维码(101)连接,被测体人员通过手机扫固定二维码(101)信息,识别后请求服务模块(03)信息登记服务(302),获取到与固定二维码(101)标准格式的数据,生成信息登记服务(302)操作界页,录入需要登记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信息(2021),信息进行信息加密(2022)、二维码编码后(2023),生成二维码(2023)图片;被测体人员将手机中的二维码图片对准采集识别模块(01)中的二维码识别器(102),听到提示音后完成识别,中间识别模块(103)进行快速二维码解码(1031)、二维码解密(1032),进行二次编排(1033),再将数据通过应用接口(104)输入智能测体仪数据接口,完成个人信息采集。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采集识别器模块(01)中间识别模块(103),获取到二维码识别器(102)中的传输的原始二维码数据,先进行二维码解码(1031),再对二维码解码(1031)的内容进行二维码解密(1032),解密后的数据,是一个标准数据格式,通过二次编排(1033)后,通过应用接口(104)分发给后端使用(105)。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终端模块(02)的信息登记模块(202),与服务模块(03)服务器(301)中的信息登记服务(302)关联,信息登记服务(302)的数据格式、内容与固定二维码(101)格式一致,信息登记模块(202)先通过信息登记服务(302),登记信息(2021),进行信息加密(2022)和二维码编码(2023),完成后生成二维码(203)图片,对应采集识别模块(01)的采集和识别。

实施例4

如图1、图4所示,应用在军队体能考核时,将采集识别模块(01)接入体能考核仪中,管理员贴上对应标准数据格式的固定二维码(101),被考核人员通过以下流程登记个人信息,被考核人通过手持终端(s001)扫码识别(s002)固定二维码(s003),判断是否识别成功(s004),否返回重新扫描,是进入请求登记服务(s005),登记信息(s006)、加密编码后(s007),选择是否生成二维码(s008)图片,否返回手持终端,选择是生成二维码图片(s009),再将手持终端(s001)中的二维码图片(s009)对准采集识别模块中的二维码识别器(s010),中间识别模块获(s011)取到原始二维码信息后,判断是否符合协议,否返回(s012),将数据通过应用接口(s013),传输到体能考核仪(s014),信息采集完成,信息采集结束(s015)。

综合上述情况,本发明专利解决了应用领域需求和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专利具有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