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9657发布日期:2018-11-07 09:3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因其具有触摸点击灵敏和响应时间快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中。为了更好地将电容式触摸屏应用在企业会议、商业广告、教育教学、会展展示中,需要大尺寸的电容式触摸屏,相应地,要求用于制作电容式触摸屏的导电膜的尺寸尽可能地大,即需要在导电膜本体上印刷大尺寸的导线印刷层,并在导线印刷层上激光刻蚀大尺寸的引线结构,以形成大尺寸的导电膜。

但现有技术中,用于印刷导线印刷层的网版的尺寸有限,因此,在制作大尺寸的导电膜时,需要先将导线印刷层划分为多个子导线印刷层;同时,由于激光刻蚀的平台面积有限,需要在各子导线印刷层上分别激光刻蚀多条刻蚀引线,各子导线印刷层上的多条刻蚀引线共同形成引线结构。但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偏移,导致两条刻蚀引线未成功连接,从而造成导线短路,进而使得导电膜无法实现触摸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膜的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偏移,导致两条刻蚀引线未成功连接,从而造成导线短路,进而使得导电膜无法实现触摸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包括:导电膜本体;导线印刷层,导线印刷层设置在导电膜本体上,导线印刷层包括多个子导线印刷层,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的连接处具有间隔区域;防短路图形,防短路图形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在导电膜本体上,防短路图形位于间隔区域内,其中,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延伸至间隔区域后通过一个防短路图形连接。

进一步地,防短路图形呈环形,呈环形的防短路图形围成容置区域,刻蚀引线与防短路图形连接或延伸至容置区域内。

进一步地,防短路图形包括多条防短路刻蚀线,多条防短路刻蚀线呈同心环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防短路图形为多个,多个防短路图形相间隔地设置,位于一个子导线印刷层内的刻蚀引线为多条,多条刻蚀引线与多个防短路图形一一对应连接,且相邻两个防短路图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条刻蚀引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间隔设置,且间隔区域形成在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之间。

进一步地,防短路图形呈矩形环状,防短路图形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之间的距离;防短路图形的宽度与相邻两个防短路图形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1/3。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的一部分叠置,间隔区域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的叠置部分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间隔区域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的叠置部分形成导电接头,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通过导电接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防短路图形呈矩形环状,导电接头为矩形,且防短路图形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接头的长度。

进一步地,子导线印刷层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6m。

进一步地,导电膜本体由氧化铟锡或纳米银制成。

进一步地,导电膜本体包括可视区和位于可视区外周围的非可视区,其中,导线印刷层为印刷在非可视区内的导电银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上述的导电膜。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导线印刷层划分为多个子导线印刷层,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的连接处具有间隔区域,通过位于间隔区域的防短路图形,使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延伸至间隔区域后通过一个防短路图形连接。这样,在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刻蚀引线时,即使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的端部未连接,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也能够通过防短路图形成功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短路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导电膜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导电膜的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导电膜的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处于拆分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导电膜本体;11、可视区;12、非可视区;20、导线印刷层;21、子导线印刷层;22、间隔区域;23、导电接头;30、防短路图形;31、容置区域;32、防短路刻蚀线;40、刻蚀引线;41、第一引线段;42、连接引线段;43、第二引线段;50、刻蚀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偏移,导致两条刻蚀引线未成功连接,从而造成导线短路,进而使得导电膜无法实现触摸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包括上述和下述的导电膜。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导电膜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为触控导电膜,包括可视区11和位于可视区11外周围的非可视区12,可视区11包括通过激光刻蚀在导电膜本体10上的刻蚀图案50,还包括部分通过激光刻蚀在导电膜本体10上的部分刻蚀引线40,其中,导电膜本体10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铟锡、纳米银、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非可视区12包括印刷在导电膜本体10上的导线印刷层20,还包括通过激光刻蚀在导线印刷层20上的部分的刻蚀引线40,导线印刷层20通过涂布、丝网印刷、溅镀等方式形成,优选地,导线印刷层20的印刷材料优选为导电银浆,并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在非可视区12。

如图1所示,导线印刷层20包含相邻的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子导线印刷层21分步丝网印刷于非可视区12,这样,对于制作大尺寸的触控屏时,可以选用小尺寸网版进行印刷,减少了印刷成本。

在图2和图3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导线印刷层20包含的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间隔设置,且间隔区域22形成在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之间;导线印刷层20采用激光方式蚀刻出刻蚀引线40,从而形成导线。

在图4和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一部分叠置,间隔区域22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叠置部分相邻设置;采用部分重叠方式能保证子导线印刷层之间的搭接处厚度增加,降低导线阻抗。图6和图7为图4所示的导电膜的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处于拆分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的两个相邻的子导线印刷层21的结构。

图1和图8中,可视区11的刻蚀图案50的方向不同,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图1和图8示出的两张导电膜,具体地,将图1和图8示出的两张导电膜叠置后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触摸位于可视区11的导电膜,产生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通过刻蚀引线40传输至控制器。

如图8和图9所示,图8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与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相同,将位于非可视区12的导线印刷层20进行子导线印刷层20的划分,并且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一部分叠置,间隔区域22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叠置部分相邻设置。

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偏移,导致两条刻蚀引线40未成功连接,从而造成导线短路,进而使得导电膜无法实现触摸功能,为此,本申请提供的导电膜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连接处设置有防短路图形30,这样,即使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的端部未连接,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也能够通过防短路图形30成功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短路事故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包括有防短路图形30的导电膜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膜包括导电膜本体10、导线印刷层20和防短路图形30,导线印刷层20设置在导电膜本体10上,导线印刷层20包括多个子导线印刷层21,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连接处具有间隔区域22,防短路图形30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在导电膜本体10上,防短路图形30位于间隔区域22内,其中,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延伸至间隔区域22后通过一个防短路图形30连接。

在本申请中,将导线印刷层20划分为多个子导线印刷层21,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连接处具有间隔区域22,通过位于间隔区域22的防短路图形30,使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延伸至间隔区域22后通过一个防短路图形30连接。这样,在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刻蚀引线40时,即使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的端部未连接,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也能够通过防短路图形30成功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短路事故的发生。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防短路图形30呈环形,呈环形的防短路图形30围成容置区域31,刻蚀引线40与防短路图形30连接或延伸至容置区域31内。这样,呈环形的防短路图形30能够将分别在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上延伸的两条相对应的刻蚀引线40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导电膜出现短路的情况。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两条刻蚀引线40与防短路图形30连接,即两条刻蚀引线40的端部均未延伸至容置区域31内,仅与防短路图形30的边线连接。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两条刻蚀引线40的端部延伸至容置区域31内。

如图3所示,防短路图形30包括多条防短路刻蚀线32,多条防短路刻蚀线32呈同心环状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膜本体10上通过激光刻蚀处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之后,再在导电膜本体10上通过激光刻蚀出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第二次刻蚀的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的尺寸大于或小于第一次刻蚀的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的尺寸,从而形成同心环状间隔设置的防短路图形30。可选地,刻蚀引线40与尺寸较小的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连接,从而避免尺寸较大的四条首尾相连的防短路刻蚀线32与导线印刷层20接触导致防短路图形30失效。

如图2和图3所示,防短路图形30为多个,多个防短路图形30相间隔地设置,位于一个子导线印刷层21内的刻蚀引线40为多条,多条刻蚀引线40与多个防短路图形30一一对应连接,且相邻两个防短路图形3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条刻蚀引线40之间的最短距离。这样,相邻两个防短路图形30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便于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多个防短路图形30。

在图2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间隔设置,且间隔区域22形成在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之间。具体地,在制作图2示出可选实施例中的导电膜时,设置两块印刷网版,且两块印刷网版间隔设置,通过两块印刷网版在导电膜本体10上印刷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相应地,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防短路图形30呈矩形环状,防短路图形3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之间的距离;防短路图形30的宽度与相邻两个防短路图形30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1/3。经试验表明,防短路图形30的尺寸满足上述条件时,防短路图形30加工方便且防短路效果较好。

如图3和图5所示,位于子导线印刷层21内的刻蚀引线40为多条,且刻蚀引线40包括沿远离间隔区域22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引线段41、连接引线段42和第二引线段43,相邻两条第一引线段41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一引线段41之间的距离为b;相邻两条第二引线段43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二引线段43之间的距离为c;其中,c大于b。这样,两条第二引线段43之间的距离较大,能够避免通过激光刻蚀两条相邻第二引线段43时,相邻两条第二引线段43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导电膜无法实现触摸功能。

在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一部分叠置,间隔区域22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叠置部分相邻设置。这样,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一部分叠置,能够提升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之间的导电效果,从而提升导电膜的触摸性能。

如图5所示,间隔区域22与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的叠置部分形成导电接头23,相邻两个子导线印刷层21通过导电接头23电连接。

如图5所示,防短路图形30呈矩形环状,导电接头23为矩形,且防短路图形3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接头23的长度。矩形的导电接头23便于加工制造。在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导电接头23为两个,一个防短路图形30设置在两个导电接头23之间,防短路图形3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接头23的长度,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防短路图形30与导电接头23接触而导致防短路图形30失效。

可选地,子导线印刷层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6m。经试验表明,子导线印刷层21的长度满足上述条件时,制作导电膜的成本较低。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激光刻蚀形成防短路图形30时,采用的激光能量为2~7w,激光刻蚀的次数为1次;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刻蚀引线40时,采用的激光能量为7~10w,激光刻蚀的次数大于等于3次且小于等于5次。

在本申请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叠置的导线印刷层20上刻蚀防短路图形30,相应地,提升采用的激光能量或激光刻蚀的次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