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0572发布日期:2018-11-17 00: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应用层用户查询与模拟,利用数据库视图、J2EE技术和Resin技术等来完成多源异构系统中用户层界面设计;

步骤200、建立MSHDIM异构数据模型,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构建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提供数据集成的业务逻辑服务;

步骤300、对中间件服务系统进行封装,将业务逻輯放在应巧服务层,应用服务层能够接受客户机的业务请求,并根据相关业务请求访问数据库,做相关处理,最终将处理的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步骤400、建立多源数据集成平台架构,使用JavaBeans高效快捷地完成页面中一些组件的开发和运行,达到在数据共享平台的页面开发;

步骤500、建立雷达通讯一体化模型,通过对雷达接收算法的设计,在不改变通信信号的信号形式的基础上,同时实现雷达探测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0中,还包括差分导航通信系统:

所述差分导航通信系统包括地面站和机载设备,所述地面站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模块、GNSS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传通信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为GNSS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传通信模块提供电能支持,所述GNSS模块的信号端接收来自GNSS接收天线的无线通信信号,所述GNSS模块的输出端输出实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卫导信号计算差分卫导修正量到数传天线模块,所述数传天线模块的信号端与机载设备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0中机载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接收卫星信号,利用记载设备内部的GNSS模块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

然后,对接收到的差分卫导修正量进行接收与解析,并自适应的判别地面站播发的差分卫导修正量的消息格式;

最后,利用RTK定位技术建立载波相位双差方程并实时解算相应的空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0还包括:

首先,根据应用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表,并且在数据库表的基础上建立相关视图,通过视图可以屏蔽数据库基表的相关变化,最终保持应用程序不需要作任何变动;

然后,根据数据库表的变化对在数据库基表上修改相关视图,通过视图可以屏蔽数据库基表的相关变化,最终保持应用程序不需要作任何变动;

最后,根据视图屏蔽应用的相关变化,用户可以通过视图以不同形式来显示数据库基表中的相关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还包括:

为步骤200得到的数据库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连接软件,可以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将应用服务层从物理上和逻辑上独立出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还包括:

首先,利用JavaBeans技术建立中间件之间的通信框架,并对应用中界面设计进行扩充;

然后,调用JavaBeans内部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高将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在页面中显示;

再者,利用JDBC接口访问数据库,解决绝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的访问;

最后,调用MSHDIM模型中的JSP页面,利用JSP引擎通过标准的SQL查询语句在集成系统里进行査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还包括:

利用步骤400中的JSP页面创建出可移植的相关WEB应用,使得多源数据集成平台架构最终可以在不同的WEB应用服务器上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探测与协同通信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前端、数据处理单元、接收算法模块和发射前端;

所述接收前端用于接收雷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内部设置有数模转换器,所述数模转换器的信号线通过时域相关算法输出信号到通信接收模块;

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对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后输入到接收算法模块;

所述接收算法模块的内部采用基于ESPRIT算法的雷达接收算法对雷达信号进行一体化处理;

所述接收算法模块的输出信号通过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以及逆傅里叶变换,将变换后的信号输入到发射前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