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及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5363发布日期:2018-10-12 21: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it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及电脑。



背景技术:

在信息时代,便携式电脑是一种简单便携的移动工具,经常被消费者携带至图书馆、咖啡馆等场所。

便携式电脑常见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壳等保护部件,另一部分为将软件运行并显示的硬件部分;便携式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美观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机体的运行,许多硬件会发生老化,此时就需要对壳体进行拆装并更换相应的硬件来保证移动电脑能正常运行,现代便携式电脑基本是由螺钉和卡扣进行固定,在便携式电脑的壳体上往往具有与螺钉相配合的螺孔;在进行更换硬件时,需要将螺钉悉数拆下然后将内部壳体间的卡扣分离进行拆装,过程非常复杂,而且螺钉非常细小,稍有不慎就会丢失。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方便进行拆装的便携式电脑外壳,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进行拆装的便携式电脑外壳及一种电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磁铁和连接有金属件的第一磁铁,金属件具有磁性;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一者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上,另一者安装于第二壳体上;第二磁铁活动至和金属件相对时,第二磁铁与金属件吸附连接,以锁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磁铁活动至和第一磁铁相对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排斥分离,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分离的间隙。

优选的,还包括相互吸引的固定磁铁和固定铁片,固定磁铁和固定铁片中一者安装于第一壳体上,另一者安装于第二壳体上,以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

优选的,第一磁铁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第二磁铁固定于第二壳体。

优选的,第一磁铁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的滑轨内,第二磁铁和金属件相对时,第一磁铁处于滑轨的一端,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相对时,第一磁铁处于滑轨的另一端。

优选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长方体形的磁体,第一磁铁的滑动方向与长方体的长边所在的直线平行。

优选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具有n/s极的磁铁,且第一磁铁的磁极设置的方向与第二磁铁的磁极设置的方向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第三壳体上的凹槽内安装有便于控制滑动的滑动体,滑动体上安装有铁棒,金属件穿过第三壳体上的凹槽内的条形孔连接于第二磁铁。

优选的,滑动体的横截面形状大于条形孔的截面形状。

一种电脑,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脑外壳。

当第二磁铁与金属件相对时会产生引力,由于第二磁铁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第一磁铁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与第一磁铁连接的金属件的位置也处于第一壳体,此时通过第二磁铁与金属件的引力使上述两壳体锁定;当上述两种磁铁相对时会产生斥力,上述第一磁铁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第二磁铁安装在第二壳体上,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斥力作用下,上述两种壳体会产生一条缝隙,用力拨开即可实现两壳体的分离;所以,上述壳体的拆装在磁铁的吸附和排斥的作用下进行的,操作极其简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未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磁铁滑动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极设置方向相同时、相互吸引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三种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扣合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中:

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3-第二磁铁,104-金属件,105-第一磁铁,106-固定磁铁,107-固定铁片,108-滑轨,109-第三壳体,110-凹槽,111-滑动体,112-铁棒,113-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及一种电脑,可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第二磁铁103和连接有金属件104的第一磁铁105,金属件104具有磁性;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中一者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01上,另一者安装于第二壳体102上;第二磁铁103和金属件104相对时,第二磁铁103与金属件104吸附连接,以锁定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5相对时,第一磁铁105与第二磁铁103排斥分离,以分离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只是为了做区分,并不存在顺序问题;上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此处也可以采用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比如圆形,只是常见的便携式电脑为长方形外壳,便于加工。

同理,上述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此处可以采用条形,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圆柱形,方便取材和加工。

另外,在第一磁铁105上还连接有金属件104,此处金属件104可以采用铁,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采用的金属材料必须具有磁性可以与磁铁相互吸引,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此处采用的铁的形状可以是与第二磁铁103截面形状相同的长条形片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是长条形片状与条形磁铁截面形状相同,可以完全吸附;若此处铁的截面形状采用较条形磁铁截面大的形状,会造成资源浪费;若此处铁的截面形状采用较条形磁铁截面小的形状,会产生吸附不完全,引力不够大的情况。

上述第一磁铁105与铁片的连接方式此处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固定方式;可拆卸连接的优势是在铁片氧化后若需更换可单独更换铁片,而不可拆卸的话就只能更换铁片与磁铁整体,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此处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因为需要移动磁铁的位置产生相应的引力和斥力,所以此处可以采用第一磁铁105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101上,而第二磁铁103则安装在第二壳体102上,此处安装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固定方式,只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磁铁发生断裂等情况时可进行更换;上述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的位置可互换。

当第二磁铁103与铁片相对时会产生引力,由于第二磁铁103安装在第二壳体102上,第一磁铁105安装在第一壳体101上,与第一磁铁105连接的铁片的位置也处于第一壳体101,此时通过第二磁铁103与铁片的引力使上述两壳体锁定;当上述两种磁铁相对时会产生斥力,上述第一磁铁105安装在第一壳体101上,第二磁铁103安装在第二壳体102上,在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之间的斥力作用下,上述两种壳体会产生一条缝隙,用力拨开即可实现两壳体的分离;所以,上述壳体的拆装在磁铁的吸附和排斥的作用下进行的,操作极其简单,省时省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对两个壳体进一步的固定,还可以采用以下手段。

在壳体上安装有相互吸引的固定磁铁106和固定铁片107,固定磁铁106和固定铁片107中一者安装于第一壳体101,另一者安装于第二壳体102,以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可以将固定磁铁106安装于第二壳体102,固定铁片107安装于第一壳体101,当然,也可以将固定磁铁106安装于第一壳体101,固定铁片107安装于第二壳体102。

另外,固定磁铁106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拆卸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此处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比如螺纹连接等,方便对固定磁铁106进行更换,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固定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在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吸引的固定磁铁106和固定铁片107,通过磁铁与铁片的相互吸引,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通过引力进行连接,保证了两壳体连接时能进一步地固定,对壳体的锁定起到了更好的效果,由于磁铁吸引并不需要很大的力分开,所以拆卸时候也比较方便,并且无需在壳体上加工螺栓连接时所需要的螺孔,对壳体的美观程度做了进一步的改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对第一磁铁105与第一壳体101的活动连接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比如,将第一磁铁105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01,第一磁铁105的一端安装的铁片与第一磁铁105呈大概90°,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角度并不固定,只要是可以将第一磁铁105与铁片的位置错开并且可以与第二磁铁103完全相对,都纳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第二磁铁103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壳体102。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磁铁105和铁片的旋转实现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拆装,操作简便。

上述实施例只是第一磁铁105与第一壳体101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磁铁滑动方向放大图。

比如,第一磁铁105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01的滑轨108内,第二磁铁103和铁片相对时,第一磁铁105处于滑轨108的一端,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5相对时,第一磁铁105处于滑轨108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磁铁105的移动方式为滑动,当第一磁铁105滑动到设置于第一壳体101上滑轨108的一端时,处于第二壳体102上的第二磁铁103正好与铁片相对产生引力吸引上述两壳体,起到锁定壳体的作用;当第一磁铁105滑动到设置于第一壳体101上滑轨108的另一端时,处于第二壳体102上的第二磁铁103正好与第一磁铁105相对,两磁铁相排斥分离上述两壳体,起到分离壳体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采用滑动方式对第一磁铁105的位置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操作,另外,在第一壳体101上加工滑轨108约束了第一磁铁105的位置,避免了第一磁铁105活动范围过大导致安装不稳定的可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磁铁的磁力全部应用。

将第一磁铁105和第二磁铁103均设置为长方体形的磁体,第一磁铁105的滑动方向与长方体的长边所在的直线平行。

例如,在第二磁体安装时,将长边设置于平行于第二壳体102的长边,在第一磁铁105安装时,将长边设置于平行于第一壳体101的长边;在第一磁铁105滑动至与第二磁铁103相对时,由于第一磁铁105滑过的轨迹为直线段,此直线段平行于第一磁铁105的长边,所以,第一磁铁105可以与第二磁铁103完全相对重叠产生斥力,同理,在壳体锁定时,第二磁铁103可以与铁片完全相对重叠产生引力,此处产生的引力和斥力均为最大,所以更便于壳体的拆卸和锁定。

在满足于完全重叠的条件下,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缩短第一磁铁105的行程。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极设置方向相同时、相互吸引时的俯视图

将第一磁铁105的磁极设置的方向与第二磁铁103的磁极设置的方向相同。

比如,在第一磁铁105的n极连接有铁片,当然,也可以将铁片连接于s极,第一磁铁105与第二磁铁103的n极均在左侧,而s极设置在右侧。

当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锁定时,第二磁铁103的s极与第一磁铁105的n极相对,此时,铁片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磁铁长边的一半,第二磁铁103的n极与铁片相对,因为此时两壳体之间的吸引力为第二磁铁103的n极吸引铁片和第二磁铁103的s极吸引第一磁铁105的n极,磁铁与磁铁的吸引力大于上述磁铁与铁片的吸引力,不但增加了吸引力,还可以缩短第一磁铁105的行程,将铁片长度缩短为原来的一半,节省了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增加壳体的数量,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三种壳体结构示意图。

比如,设置与第一壳体101通过卡扣连接的第三壳体109,此处的连接方式采用卡扣的连接,方便进行拆装,在壳体破裂时可以进行更换,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装的连接方式。

为了方便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三壳体109上安装一个把手。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滑动体及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壳体109上的凹槽110内安装有滑动体111,此处的作用相当于把手,滑动体111上安装有铁棒112,铁棒112穿过第三壳体109上的条形孔连接于第二磁铁103。

上述滑动体111的截面形状此处可以采用长方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比如圆形;在滑动体111上安装有铁棒112,此处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比如螺纹连接,在铁棒112上加工有外螺纹,在滑动体111上加工孔洞,孔洞内部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在第三壳体109上加工有凹槽110,滑动体111可以在凹槽110内进行滑动,凹槽110内加工有条形孔,铁棒112穿过条形孔与第二磁铁103连接,连接方式与上述铁片与第一磁铁105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滑动体111滑动于凹槽110内,通过连接第一磁铁105控制于第一磁铁105,在外部增加保护壳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进行拆装,更便于操作。

为了使滑动体111只在凹槽110内滑动,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将滑动体11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成大于条形孔的截面形状。此时,在第一壳体101与第三壳体109进行固定时,滑动体111在第三壳体109的外侧,而第一磁铁105处于第三壳体109的内侧,滑动体111无法通过凹槽110内的条形孔,可以将第一壳体101与第三壳体109进一步地固定。

除了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以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便携式电脑外壳的电脑。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电脑外壳及电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