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设备及其控制装置、岗位监控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2458发布日期:2019-03-20 00:5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监控设备及其控制装置、岗位监控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岗位监控方法、控制装置、监控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针对不是在统一地方集中办公的人员(例如保安等)的在岗情况的监管存在困难,为了保证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可维持良好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一般通过人工巡查的方式,巡查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然后,当岗位的分布位置分散且距离较远时,人工巡查的方式效率较低且浪费人力,并且通常一个监管人员巡查多个岗位,则不可避免出现监管漏洞而出现脱岗、睡岗等现象。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岗位监控方法,旨在实现自动识别岗位上员工的异常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浪费的同时提高对分散岗位的监管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岗位监控方法,所述岗位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

判断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可选地,所述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

循环执行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所述判断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步骤,所述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的步骤;

统计所述可疑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

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

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的步骤包括:

间隔预设时长获取所述人体的所在位置;

根据先后获取的人体所在位置确定所述人体的位移;

判断所述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位移阈值;

当所述位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位移阈值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时,所述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目标人员;

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

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岗位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区域的红外辐射信息;

判断所述红外辐射信息中是否包含人体辐射对应的预设信息;

若包含,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

若不包含,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或,

所述判断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的步骤包括:

识别所述图像帧中是否存在人体特征信息;

若存在,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

若不存在,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

可选地,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排班信息和当前的时刻

根据所述排班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时段;

在所述当前的时刻位于所述工作时段时,执行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岗位监控程序,所述岗位监控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岗位监控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岗位监控程序,所述岗位监控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岗位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岗位监控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同时刻的图像帧,分析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由于工作人员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应该是动态的,动态的工作人员会使前后图像帧的差异较大,因此若前后图像帧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表明目标岗位不存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工作人员,则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岗位上员工的异常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浪费的同时提高对分散岗位的监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监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判断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由于目前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监控较分散的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效率较低且浪费人力,并且不可避免出现监管漏洞而出现脱岗、睡岗等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可实现自动识别岗位上员工的异常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浪费的同时提高对分散岗位的监管效率。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监控设备,具体用于监控岗位状态。岗位状态具体为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可包括在岗状态、脱岗状态和睡岗状态等。其中,岗位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岗位上正常工作时所对应的岗位状态为在岗状态;岗位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离开岗位时所对应的岗位状态为脱岗状态;岗位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在岗位上睡觉时所对应的岗位状态为睡岗状态。此外,岗位状态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有其他状态,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具体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00和控制装置200。图像采集装置100与控制装置200连接,控制装置200可从图像采集装置100获取图像数据。图像采集装置100具体可设于目标岗位的所在区域,以采集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的图像帧。具体的,需对保安岗位的岗位状态进行识别时,将图像采集装置100设于保安亭。

此外,监控设备还可在目标岗位所在区域设置有红外线检测装置,以用于检测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的红外辐射信息。

如图2所示,该控制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例如cpu,存储器2002。存储器2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

处理器2001分别与存储器2002、图像采集装置100、红外线检测装置连接。处理器2001可从图像采集装置100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的图像帧,此外,处理器2001也可与gps导航系统连接,当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携带有手机、只能手表等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的移动设备时,处理器2001可从gps导航设备获取到该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当前的所在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2中可以包括岗位监控程序。

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2中存储的岗位监控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岗位监控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岗位监控程序,所述岗位监控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岗位监控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岗位监控方法,所述岗位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

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前后连两个时刻分别采集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的至少两个图像帧。其中,相邻两个图像帧采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预设值,这里的预设值可设置为较短的时间,具体可不超过1min,可选取为5s、10s、15s等。

步骤s20,判断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0;当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40。

前后不同时刻可具体包括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将第一时刻获取到的图像帧与第二时刻获取到的图像帧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前后两个时刻的图像帧的相似度。这里的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设置为80%、90%,甚至100%。

步骤s30,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当前后图像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可认为所采集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的图像帧为静止图像或接近静止的图像,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工作人员的动作,此时可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异常状态可具体包括脱岗状态和睡岗状态等。

在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后,可进一步确定异常状态的类型。具体的,在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后,可识别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若存在人体,则判定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若不存在,则判定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此外,也可直接识别图像帧中的表情信息,当识别不到表情信息时判定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当识别到表情信息时,可判定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具体的,为了使睡岗状态的判定更准确,在识别到表情信息后,可根据表情信息判断目标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是否处于闭眼状态,若是,则判定目标岗位处于睡岗状态,若不是,则判定目标岗位处于非睡岗状态或处于正常状态。

在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或确定异常状态的类型后,可向管理人员所在位置的移动终端和设备等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此外,还可将异常状态所对应的图像帧进行异常状态标记后存储,以便于管理人员的监管、查阅。

步骤s40,判定目标岗位处于正常状态。

当前后图像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内有运动状态的物体,此时进一步的识别运动物体是否为人体,若为人体则可判定目标岗位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岗位监控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同时刻的图像帧,分析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由于工作人员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应该是动态的,动态的工作人员会使前后图像帧的差异较大,因此若前后图像帧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表明目标岗位不存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工作人员,则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岗位上员工的异常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浪费的同时提高对分散岗位的监管效率。

进一步的,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岗位监控方法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4,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50,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

这里的可疑状态定义为有潜在可能出现异常状态的状态。此外,当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可判定目标岗位处于正常状态。

步骤s60,循环执行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所述判断先后获取的图像帧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当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的步骤;

当出现可疑状态时,循环执行步骤s10,步骤s20、步骤s50。其中循环的过程中,先后采集的相邻的图像帧的采集的间隔时间不超过预设时间间隔,具体时间间隔可不超过30s或1min。

步骤s70,统计所述可疑状态的持续时间;

具体的,当第一次出现可疑状态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循环执行步骤s10,步骤s20、步骤s50的过程中,当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时获取当前的计时器的累计时间,作为可疑状态的持续时间;当判定目标岗位处于正常状态时,将计时器中的累计时间清零。

步骤s80,当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预设时间具体可选取为15分钟。当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并持续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表明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长时间不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可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岗位状态处于可疑状态并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时间时,才判定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有利于提高对异常状态判定的准确性。

参照图5,基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异常状态的类型,具体的,确定所述异常状态的类型的步骤包括:

步骤s90,判断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

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时,执行步骤s91,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时,执行步骤s92。

具体的,判断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的方式可有多种,如可采取下列的两种方案进行判定:

方案1,获取所述区域的红外辐射信息;判断所述红外辐射信息中是否包含人体辐射对应的预设信息;若包含,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若不包含,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具体的,可在目标岗位的所在区域设置红外检测装置,获取红外检测装置得到上述的红外辐射信息。红外辐射信息可具体包括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所有物体的红外辐射的波长。预设信息可具体包括人体辐射的波长。

方案2,识别所述图像帧中是否存在人体特征信息;若存在,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若不存在,则判定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人体特征信息可具体包括人脸、躯干、声纹等表征人体的特征信息。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任意一种,均可识别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是否存在人体。

步骤s91,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

当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有人体时,则可认为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在睡觉,导致所采集的图像帧静止或接近静止画面,因此可判定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

其中,在确定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后,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中的喇叭发出相应的提示声,以唤醒目标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步骤s92,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

当目标岗位所在区域没有人体时,则可认为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不在岗位上,导致所采集的图像帧中没有人而没有出现动态的画面,因此可判定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

其中,在确定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后,可获取目标岗位相应的工作人员当前的定位信息,并将异常状态和定位信息一起发送给管理人员。

此外,在确定异常状态的类型后,可将异常状态的类型发送至管理人员,以使管理人员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管理人员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00中设置的对讲设备与目标岗位上睡觉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人体的识别从而进一步确定岗位的异常状态的类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岗位状态识别的准确性,以实现针对不同的异常状态进行响应。

具体的,基于上述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四实施例。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参照图6,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时,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911,间隔预设时长获取所述人体的所在位置;

预设时长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为前后相邻两图像帧的所采集的间隔时间,也可为上述的预设时间。当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存在人体时,可认为该人体为目标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人员的人体。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可随身携带有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可移动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与gps等定位导航系统连接。通过获取定位导航系统中的数据,便可确定到目标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所在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为当前应在目标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员。

具体的,可获取第一次确定目标岗位处于可疑状态时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并获取距离该第一次可疑状态上述的预设时间后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

步骤s912,根据先后获取的人体所在位置确定所述人体的位移;

计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人体的位移。

步骤s913,判断所述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位移阈值;

当所述位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位移阈值时,执行步骤s914;当所述位移大于所述预设位移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915。

这里的预设位移阈值可具体设置为3cm,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步骤s914,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睡岗状态。

通过采集的图像帧确定目标岗位所在区域目标人员没有动作或只有很微小的动作时,当进一步确定其没有明显位移的时候,则可确定目标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睡觉,判定目标岗位处于睡岗状态。

步骤s915,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非睡岗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像和位置判定目标岗位是否处于睡岗状态,从而使睡岗状态的识别判定更为的准确。

具体的,基于上述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岗位监控方法第五实施例。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参照图7,当所述目标岗位所在区域不存在人体时,所述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921,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目标人员;

每个目标岗位与在负责该目标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然存在对应关系,则可依据此对应关系确定应负责目标岗位工作的人员作为目标人员。

步骤s922,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

从gps等系统获取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

步骤s923,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岗位之间的距离;

目标岗位所在的位置固定并可设定为预存位置。计算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与预存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s924,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时,执行步骤s925;当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执行步骤s926。

预设距离阈值可优选为5cm,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步骤s925,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脱岗状态。

步骤s926,确定所述异常状态为非脱岗状态。

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能存在一定的盲区或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范围较大时,通过上述方式,结合图像帧和目标人员的所在位置,可准确的判定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是否脱离岗位,从使脱岗状态的识别判定更为的准确。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参照图8,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获取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排班信息和当前的时刻;

目标岗位的排班信息可具体包括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目标岗位的工作时段,目标岗位的休息时段等。

步骤s02,根据所述排班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时段;

步骤s03,在所述当前的时刻位于所述工作时段时,执行所述获取目标岗位所在区域前后不同时刻的图像帧的步骤。

在当前的时刻处于工作时段时,表明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可控制监控设备进入岗位监控状态,监控设备在处于岗位监控状态时执行上述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以实现对目标岗位的监控。

在当前的时刻处于休息时段时,表明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人员不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以吃饭、睡觉或外出等,此时可控制监控设备退出岗位监控状态,不对目标岗位的状态进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