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028发布日期:2019-03-19 22:0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光纤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伴随着老年人的身体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前列腺手术增生、膀胱肿瘤、腺型膀胱炎等泌尿科疾病是老年人的长发病之一,作为前列腺手术用到的关键器械之一:激光光纤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光纤手柄属于激光光纤的一个配件,手术中医生是靠操作手柄来控制激光的出光点至病变部位,并完成相关手术。该配件的合理应用对于医生的手术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光光纤因手术方便的程度要求分直出和侧出型号。

市面上现有的激光光纤手柄大多由手柄上盖1、手柄下盖2和硅胶垫3组成,手柄上盖上端部内侧设有硅胶垫,手柄上盖下端为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的定位凹槽,手柄下盖上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大小、形状与上盖下端的定位凹槽相配合,支撑部外侧壁上设有与定位凹槽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螺纹固定连接,光纤出光端穿过光纤手柄,光纤手柄下盖与光纤护套直接粘接,光纤出光端部设有与光轴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斜面,斜面呈椭圆形,光纤护套在光纤传输激光能量时保护周围人员不受强光刺激,起到避光防护的作用。

医生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医生需要边观察内窥镜边握住手柄来回移动将激光出光点移动至病变部位。由于现有的光纤手柄不能直接判断出光方向和出光位置,这回导致医生的手术操作中会产生误差,严重时可导致错误操作的发生;此外,由于光纤手柄下盖与光纤护套直接粘接,在旋转手柄的过程中会导致光纤护套跟着一起旋转,幅度过大,会导致光纤护套扭曲,产生后拽的作用力,进而造成手术的手持作用力加大,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方便判断出光方向、可有效减少光纤护套扭曲产生的后拽力、降低劳动强度的光纤手柄。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手柄,包括手柄外壳,所述手柄外壳内部为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手柄外壳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硅胶垫和手柄顶柱,硅胶垫和手柄顶柱内侧分别设有光纤固定孔和光纤导向孔,手柄外壳下端与手柄顶柱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顶柱包括柱状本体,顶柱本体下端部外侧设有手柄外壳顶托,手柄外壳顶柱与手柄外壳下端面固定连接,一般为胶结,以对手柄外壳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柱状本体下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下端经旋转连接件与光纤护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外壳上设有不少于两个凸块,最好为三个,各凸块在同一条圆弧上,光纤出光端的切面为圆弧面,各凸块所在圆弧、切面长轴所在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以便于医生通过凸块的位置朝向可以方便医生在人体外控制光纤出光点位置,减少误操作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外壳为一个劣弧绕与该劣弧共面且与劣弧两端点所在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中间大两端逐渐减少的结构, 以增加握持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柱下端部外侧设有倒刺,连接件整体为空心柱体,连接件上端向内延伸形成与倒刺相配合的环状定位板,连接件下端与光纤护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柱下端部外侧设有倒刺,连接件上端部为上端开口的空心结构,连接件下端部内侧设有光纤穿孔,连接件顶端设有环状板,环状板与连接件上端固定连接,环状板中部设有与倒刺相配合的内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相邻凸块之间的间隔距离在0.8-2cm之间,便于医生各自不同手感位置的选取。

本实用新型所述硅胶垫为横截面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手柄外壳内部上端为与硅胶垫形状、大小相配合的硅胶垫安装孔,圆台状结构可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柱整体为圆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柱上端设有支撑硅胶套下端的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硅胶垫下端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硅胶垫内的光纤固定孔和手柄顶柱内的光纤导向孔共用一条中轴线,光纤固定孔的直径大于光纤直径,但光纤固定孔的直径不能超过光纤直径的1.1倍,光纤导向孔的直径大于光纤固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导向孔上端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以便于光纤穿入。

使用时,连接件、顶柱、硅胶垫和手柄外壳依次穿过光纤,柱连接柱的倒刺插入连接件内,将硅胶垫、顶柱依次插入手柄外壳内,旋转手柄外壳确保凸块所在直线与手柄内的光纤轴线平行且与光纤出光光路相交后,通过顶柱挤压硅胶片使硅胶垫变形后将光纤固定,在顶柱和外壳之间涂抹上胶液使顶柱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连接件下端部与光纤护套固定连接,医生使用时,凸块的位置朝向可以方便医生在人体外控制光纤出光点位置,减少误操作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顶柱下端采用倒钩结构,与连接件结合连接护套,手术操作中旋转手柄,连接件因自身圆柱结构会连同护套不与光纤手柄一起旋转,即不会出现护套扭曲,因扭曲产生的后缀力。进而不会额外增加医生操作的劳动强度。凸块的设计具有方便判断出光方向、手柄顶柱与旋转连接件的设计可有效减少光纤护套扭曲产生的后拽力、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纤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图6为图3的右视图。

图7为图3的俯视图。

图8为图3的仰视图。

图9为图3的剖视图。

图10为图3的立体图。

图11为手柄与光纤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光纤手柄,包括手柄外壳4,手柄外壳4可以为圆柱形,但最好为一个劣弧绕与该劣弧共面且与劣弧两端点所在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中间大两端逐渐减少的结构, 以增加握持的舒适感,所述手柄外壳4内部为中空结构,手柄外壳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硅胶垫6和手柄顶柱5,硅胶垫6和手柄顶柱5内侧分别设有光纤固定孔7和光纤导向孔8,所述硅胶垫6为横截面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手柄外壳内部上端为与硅胶垫形状、大小相配合的硅胶垫安装孔,圆台状结构可便于安装,所述顶柱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柱上端设有支撑硅胶套下端的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硅胶垫下端部相配合;所述硅胶垫内的光纤固定孔和手柄顶柱内的光纤导向孔共用一条中轴线,光纤固定孔的直径大于光纤直径,但光纤固定孔的直径不能超过光纤直径的1.1倍,光纤导向孔的直径大于光纤固定孔的直径。所述光纤导向孔上端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以便于光纤穿入。手柄外壳下端与手柄顶柱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顶柱包括柱状本体,顶柱本体下端部外侧设有手柄外壳顶托9,手柄外壳顶柱与手柄外壳下端面固定连接,一般为胶结,以对手柄外壳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柱状本体下端设有连接柱10,连接柱下端经旋转连接件12与光纤护套相连接;连接柱10下端部外侧设有倒刺11,连接件12可以为整体为空心柱体,连接件12上端向内延伸形成与倒刺相配合的环状定位板,连接件下端与光纤护套固定连接;连接件也可以为上端部为上端开口的空心结构,连接件下端部内侧设有光纤穿孔,连接件顶端设有环状板,环状板与连接件上端固定连接,环状板中部设有与倒刺相配合的内孔,所述手柄外壳上设有不少于两个凸块13,最好为三个,各凸块13在同一条圆弧上,光纤出光端的切面14为圆弧面,各凸块所在圆弧、切面长轴所在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以便于医生通过凸块的位置朝向可以方便医生在人体外控制光纤出光点位置,减少误操作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所述相邻凸块之间的间隔距离在0.8-2cm之间,便于医生各自不同手感位置的选取。

使用时,连接件、顶柱、硅胶垫和手柄外壳依次穿过光纤,柱连接柱的倒刺插入连接件内,将硅胶垫、顶柱依次插入手柄外壳内,旋转外壳确保凸块所在直线与手柄内的光纤轴线平行且与光纤出光光路相交后,通过顶柱挤压硅胶片使硅胶垫变形后将光纤固定,在顶柱和外壳之间涂抹上胶液使顶柱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连接件下端部与光纤护套固定连接,医生使用时,凸块的位置朝向可以方便医生在人体外控制光纤出光点位置,减少误操作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顶柱下端采用倒钩结构,与连接件结合连接护套,手术操作中旋转手柄,连接件因自身圆柱结构会连同护套不与光纤手柄一起旋转,即不会出现护套扭曲,因扭曲产生的后缀力。进而不会额外增加医生操作的劳动强度。凸块的设计具有方便判断出光方向、手柄顶柱与旋转连接件的设计可有效减少光纤护套扭曲产生的后拽力、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