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传感器装置及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0221发布日期:2020-12-18 16:5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笔、传感器装置及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笔、传感器装置及笔系统,尤其涉及进行数字值的发送的笔、接收该数字值的传感器装置及包括它们的笔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使交流电场、交流磁场或交流电磁场变化而朝向传感器装置发送数字值的笔。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表示与连续操作对应的连续量(例如笔压)的信息的数字值朝向传感器装置发送的笔。

另外,已知有将构成传感器装置的触摸传感器通过in-cell形式内置而成的显示器装置。在使用这种显示器装置的笔系统中,从笔向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发送在显示器非驱动期间内执行,但由于显示器非驱动期间的时间长对于发送作为固定长数据的笔压值而言过短,所以笔压值的发送在由上行信号规定的1帧中分散的多个显示器非驱动期间内分割而执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进行这样的分割发送的笔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35183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6610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通过8196阶段的灰度来表现笔压值等,从笔朝向传感器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尺寸处于增加倾向。其结果,尤其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显示器非驱动期间内通信时间受到限制等,能够在笔与传感器装置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容易不足,需要改善。除此之外,近年来,同时能够利用多个笔的多笔方式呈现了普及的兆头,这样一来,担心通信资源的进一步的不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减轻能够在笔与传感器装置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的笔、传感器装置及笔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的笔对传感器装置供给n位的内部数字值,其中,包括:笔压检测部,检测施加于笔尖端部的力;天线;及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笔压检测部及所述天线,基于所述笔压检测部的状态而取得一连串的所述内部数字值,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包括第一内部数字值和在该第一内部数字值之后取得的第二内部数字值,所述集成电路通过将包括与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对应的第一基准数字值的第一发送数据从所述天线发送而将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对所述传感器装置供给,通过将包括与从所述第一基准数字值复原而成的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与所述第二内部数字值的相对值对应的m位(m<n)的相对数字值的小于n位的第二发送数据从所述天线发送而将所述第二内部数字值对所述传感器装置供给。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的传感器装置从构成为基于施加于笔尖端部的力而取得分别为n位的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的笔接受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的供给,其中,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包括第一内部数字值和在该第一内部数字值之后取得的第二内部数字值,所述传感器装置在从所述笔接收到包括与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对应的第一基准数字值的第一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该第一发送数据复原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并且将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向内部存储器保存,在从所述笔接收到包括和从所述第一基准数字值复原而成的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与所述第二内部数字值的相对值对应的m位(m<n)的相对数字值的小于n位的第二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保存于所述内部存储器的值而从所述第二发送数据复原所述第二内部数字值。

本发明的第二侧面的笔对传感器装置供给n位的内部数字值,其中,具备:天线;及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操作部及所述天线,取得一连串的所述内部数字值,所述集成电路从所述传感器装置接收与已供给的所述内部数字值对应的参照值,通过将包括和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中包含的第一内部数字值与所述参照值的相对值对应的m位(m<n)的相对数字值的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从所述天线发送而将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对所述传感器装置供给。

本发明的第二侧面的传感器装置从构成为基于施加于笔尖端部的力而取得分别为n位的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的笔接受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的供给,其中,对所述笔发送参照值,在从所述笔接收到与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中包含的第一内部数字值与所述参照值的相对值对应的m位(m<n)的相对数字值的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参照值而从所述发送数据复原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

本发明的笔系统包括笔和装置,输出n位的内部数字值,其中,所述笔包括:笔压检测部,检测施加于笔尖端部的力;天线;及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笔压检测部及所述天线,基于所述笔压检测部的状态而取得一连串的所述内部数字值,所述集成电路通过将包括利用压缩方法将所述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中包含的第一内部数字值压缩而成的基准数字值的第一发送数据从所述天线发送而将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对所述传感器装置供给,所述压缩方法是所述内部数字值的值越小则量化步长越小的压缩方法,所述装置构成为从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复原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并输出所述第一内部数字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能够将n位的内部数字值利用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来供给,因此能够减轻能够在笔与传感器装置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侧面,即使因通信错误等而在笔取得的内部数字值与传感器装置取得的内部数字值之间产生了误差,也能够在参照值的收发后消除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笔系统,能够降低使用户感到在基准数字值的发送时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笔系统1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的图。

图3是示出集成电路27的功能框的概略框图。

图4是示出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5的(a)(b)分别是示出内部数字值na的压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各值的具体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各值的具体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9的(a)(b)分别是示出在笔2及传感器装置3的各自中取得的各种数字值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理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笔2及传感器装置3的各自中取得的各种数字值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的功能框的概略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笔系统1的系统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系统1构成为具有笔2、传感器装置3及主机计算机4。其中,主机计算机4是平板型、笔记本型、桌面型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传感器装置3是与主动es方式、电磁共振(emr)方式、感压方式等各种方式对应的位置检测装置,构成为具有构成触摸面3t的传感器30和作为集成电路的传感器控制器31。虽然未图示,但传感器30具有在触摸面3t内配置有多个电极的结构。传感器控制器31使用这些电极来检测触摸面3t内的笔2的位置,并且经由这些电极而接收笔2发送出的信号(以下,称作“下行信号ds”),由此接收笔2发送出的数据。

若对传感器装置3与主动es方式或电磁共振(emr)方式对应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则在下行信号ds中包括无调制的突发信号和由各种数据调制而成的数据信号。突发信号是为了传感器控制器31检测触摸面3t内的笔2的位置而使用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依次扫描构成传感器30的多个电极来决定接收到突发信号的电极,基于其结果来检测笔2的位置。数据信号是包括笔2取得的各种内部数字值(由后述的操作部25取得的笔压值、转盘指示值等)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使用构成传感器30的多个电极中的最接近笔2的位置的电极作为天线来接收数据信号,从而接收笔2发送出的数据。

也可以设为,也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笔2发送信号。以下,将这样发送的信号称作“上行信号us”。传感器控制器31使用构成传感器30的多个电极作为发送天线来进行上行信号us的发送。

在上行信号us中能够包括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笔2的命令(指令)。笔2基于接收到上行信号us的定时来决定下行信号ds的发送定时,并且基于上行信号us中包含的指令来决定利用下行信号ds发送的内部数字值的种类。

传感器控制器31将检测到的位置及接收到的数据向主机计算机4供给。主机计算机4基于这样供给的一连串的位置及信号来生成表示笔2的轨迹的行程数据并存储该行程数据,并且进行存储的行程数据的渲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上行信号us及下行信号ds经由传感器30而收发而说明,但上行信号us也可以通过其他通信方式(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无线lan等)而收发。

在一例中,传感器30以in-cell形式内置于平板型的主机计算机4的显示器装置内。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因在显示器装置内进行的像素驱动而产生的噪声的影响,上行信号us及下行信号ds的收发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消隐期间或水平消隐期间等显示器非驱动期间内执行。由于在显示器驱动期间内无法进行上行信号us及下行信号ds的收发,所以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大幅受到限制。

在此,在笔2和具有以in-cell形式内置于显示器装置的传感器30的传感器装置3之间,通常,通过在1帧内包括多个时隙(=显示器非驱动期间)的帧通信来进行通信。在该情况下,为了上行信号us的发送而使用的时隙预先与为了下行信号ds的发送而使用的时隙相独立地确保。因此,即使在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利用上行信号us来发送参照值ref的情况下,也不会因此而妨碍下行信号ds的发送。

笔2是对应于与传感器装置3相同的方式(例如主动es方式或电磁共振(emr)方式)的电子笔,构成为具有芯体20、天线22、笔压检测部23、电源26及集成电路27。

芯体20是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笔2的笔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的棒状的构件,其一端构成笔2的笔尖端部21。在芯体20的表面涂布有导电性材料,构成了天线22。

天线22是设置于芯体20的附近的导电体,通过布线而与集成电路27电连接。集成电路27经由该天线22而进行上述的上行信号us的接收及下行信号ds的发送。不过,上述的突发信号以外的信号也可以设为使用天线22以外的天线(未图示。例如,蓝牙(注册商标)用的内置天线)来收发。另外,也可以将天线22分离成发送用的天线和接收用的天线。

笔压检测部23是检测施加于笔尖端部21的力(笔压)的功能部。具体来说,笔压检测部23与芯体20的后端部抵接,构成为通过该抵接而检测在用户将笔2的笔尖抵靠于触摸面3t等时向笔尖端部21施加的力。在具体的例子中,笔压检测部23由根据施加于笔尖端部21的力而静电容变化的可变电容模块构成。

在此,笔压检测部23能够说是检测用户的操作的量(具体而言是用户按压触摸面3t的力的大小)的操作部,笔2能够除了笔压检测部23之外还包括这样的操作部。例如,也可以包括能够由用户旋转的转盘,将检测转盘的旋转量的转盘操作部设置于笔2。

电源26用于向集成电路27供给动作电力(直流电压),例如由圆筒型的aaaa电池构成。

集成电路27是由形成于未图示的基板的电路群构成的处理部,与操作部25及天线22连接。在为了上行信号us的接收或下行信号ds的发送而使用天线22以外的天线的情况下,集成电路27也与该天线连接。集成电路27承担基于笔压检测部23的状态(或其他操作部的状态)而取得分别为n位的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na并使用下行信号ds而依次向传感器装置3供给的作用,但若以n位的状态发送,则通信资源可能会不足,因此,如图1所示,构成为变换成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mf后发送。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将笔2及传感器装置3构成为,即使集成电路27这样发送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mf,也能够在传感器装置3中复原成原来的n位的内部数字值na,向主机计算机4提供n位的内部数字值na。以下,对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原理的图。集成电路27构成为,在发送n位的内部数字值na时,取代内部数字值na自身,发送包括是图示的基准数字值ms及相对数字值mr中的任一者的m位(m<n-1)的发送数字值md和表示发送数字值md的种类的1位的标识符f的m+1位的发送数据mf。

基准数字值ms是与内部数字值na对应的值,具体而言,由通过压缩内部数字值na而得到的m位的数字值构成。在图2的例子中,该压缩通过将内部数字值na的下位n-m位舍弃而执行。不过,如后所述,也能够以其他压缩方法得到基准数字值ms。

相对数字值mr是与供给对象的内部数字值na与对传感器装置3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对应的m位的数字值。在此所说的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是从实际发送出的发送数字值md复原内部数字值na而得到的,与由接收到该发送数字值md的传感器装置3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只要没有后述的通信错误)相同。相对值例如是供给对象的内部数字值na与对传感器装置3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的差分。

详情后述,集成电路27构成为,在刚开始通信后不存在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的情况、内部数字值na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的情况(例如,内部数字值na的下位n-m位全部为0的情况)或无法将相对值以m位表现的情况下,将基准数字值ms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另一方面,在存在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且内部数字值na不能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例如,在内部数字值na的下位n-m位中包括不是0的位)且能够将相对值以m位表现的情况下,将相对数字值mr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需要说明的是,无法将相对值以m位表现的情况是指以下情况:若例如是使用2的补数来表现负的数字值的情况,则相对值成为了不包含于-2m-1~+2m-1-1的范围的值。

传感器控制器31在从笔2接收到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mf的情况下,首先基于标识符f来判定其包括基准数字值ms及相对数字值mr中的哪一个。其结果,在判定为包括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构成为从发送数字值md(=基准数字值ms)复原内部数字值na,并且将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向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保存。在图2的例子中,该复原通过将下位n-m位利用规定值(例如0)弥补而执行。在该情况下,最大可能产生n-m位的误差。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括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使用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而从发送数字值md(=相对数字值mr)复原内部数字值na,并且将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向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保存。在如上述的例子那样将相对数字值mr利用供给对象的内部数字值na与对传感器装置3已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的差分来构成的情况下,该复原通过将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和接收到的相对数字值mr相加而执行。利用相对数字值mr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只要不因通信错误等而产生发送数据mf的欠缺,就成为不包含误差而保持了n位的精度的数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n位的内部数字值na利用小于n位(具体而言是m+1位)的发送数据mf来供给。并且,在发送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误差,但该误差能够通过即刻之后的相对数字值mr而消除,因此实质上不成为问题。而且,产生由基准数字值ms的发送引起的误差的情况是相对值大的情况,即内部数字值na的变化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存在些许误差,(与内部数字值na的变化小的情况相比)对于人的知觉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说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以下,对用于使得能够进行这样的内部数字值na的供给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示出集成电路27的功能框的概略框图。如图3所示,集成电路27在功能上构成为包括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发送部102及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

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是将笔压检测部23的状态ops(或其他操作部的状态)逐次变换为n位的内部数字值的功能部。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将通过变换而取得的一连串的内部数字值na依次向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供给。

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是基于从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供给的内部数字值na而生成包括发送数字值md及标识符f的发送数据mf并向发送部102供给的功能部。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构成为,在新接受了内部数字值na的供给的情况下,基于该内部数字值na来判定对接着发送的发送数字值md设定基准数字值ms和相对数字值mr中的哪一个,基于判定结果而生成包括基准数字值ms和相对数字值mr中的任一者的发送数据mf。

该判定由2个判定构成。第一个是内部数字值na是否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的判定。判定为能够无误差地复原的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取得与内部数字值na对应的基准数字值ms,设定为接着发送的发送数字值md。

第二个是保持于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与供给对象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以m位表现的判定,接受在第一个判定中判定为无法无误差地复原而进行。在判定为无法以m位表现的情况下,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取得与内部数字值na对应的基准数字值ms,设定为接着发送的发送数字值md。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能够以m位表现的情况下,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取得相对值作为相对数字值mr,设定为接着发送的发送数字值md。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也可以在第一个判定之前且上次的抬笔(笔尖端部21从触摸面3t离开)之后进一步进行表示基准数字值na一次也没发送的值(若例如是内部数字值na是笔压的情况,则是0)是否保持于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的判定,若该判定的结果为肯定,则与上述2个判定无关地对接着发送的发送数字值md设定基准数字值ms。通过这样,在落笔(笔尖端部21与触摸面3t接触)时,能够防止不发送基准数字值na而发送相对数字值nr。

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是构成为包括1个以上的n位寄存器的功能部,承担保持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的作用。保持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的具体的保持内容根据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生成的发送数字值md的内容而决定。例如,在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了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通过从基准数字值ms的复原而得到的内部数字值na(与由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未必一致)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另一方面,在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了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下,使用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保持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从相对数字值mr复原而成的内部数字值na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在该情况下,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和由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必定一致,因此也可以取代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而将由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

在此,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对内部数字值na的取得并非始终执行,仅在需要对传感器装置3供给内部数字值na的情况(例如,笔2检测到传感器装置3的情况)下进行。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的动作根据从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供给了新的内部数字值na而执行,因此,根据情况,可能产生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的保持内容不管到何时都不被更新的情况。于是,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构成为,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内容未被更新的情况下,将保持内容自主地擦除。

发送部102是将从发送数字值取得部101供给的发送数据mf作为构成下行信号ds的数据信号的一部分而经由天线22向传感器装置3发送的功能部。

图4是示出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一边参照该图,一边对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集成电路27首先基于操作部25的状态ops(参照图3)来取得n位的内部数字值na(步骤s1)。接着,集成电路27判定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是否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步骤s3)。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理也可以在后述的步骤s5之后执行。若是如图2的例子那样将传感器装置3构成为将基准数字值ms利用内部数字值na的上位m位构成且通过将下位n-m位利用规定值(例如0)弥补而从基准数字值ms复原内部数字值na的情况,则该判定的结果在内部数字值na的下位n-m位全部为0的情况下成为肯定,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否定。集成电路27在该判定中判定为能够无误差地复原的情况下,与在后述的步骤s4中取得的相对值无关地使处理移向步骤s6,在判定为无法无误差地复原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4。

在步骤s4中,集成电路27取得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步骤s4)。例如如上所述,在此取得的相对值是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差分。然后,集成电路27判定取得的相对值是否是能够以m位表现的数值(步骤s5)。集成电路27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无法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6,在判定为能够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9。

在步骤s6中,集成电路27通过压缩内部数字值na而取得m位的基准数字值ms(步骤s6)。例如如上所述,该压缩是将内部数字值na的上位m位取出并设为基准数字值ms的处理。

在此,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内部数字值na的压缩方法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a)(b)分别是示出内部数字值na的压缩方法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示出了n=12、m=8的例子。所有压缩方法都成为了将由相对大的位数表现的离散值(内部数字值na)变换为由相对小的位数表现的离散值(基准数字值ms)的处理。

图5(a)所示的压缩方法是以下方法:将能够由n位表现的2n种类的内部数字值na从小的内部数字值na起依次各2n-m个地划分为合计2m个范围(以下,将该范围的大小称作“量化步长”),对各范围分配基准数字值ms的值。该压缩方法正是将内部数字值na的上位m位取出并设为基准数字值ms的处理。因此,在采用图5(a)所示的压缩方法的情况下,优选将集成电路27构成为通过取出内部数字值na的上位m位这一处理来取得基准数字值ms。另外,如上所述,接收到基准数字值ms的传感器装置3优选通过将下位n-m位利用规定值(例如0)弥补而复原内部数字值na。

图5(b)所示的压缩方法在将2n种类的内部数字值na从小的内部数字值na起依次划分为2m个范围且对各范围分配基准数字值ms的值这一点上与图5(a)所示的压缩方法是同样的,但在以内部数字值na的值越小则量化步长越小的方式调节范围的分界线这一点上与图5(a)所示的压缩方法不同。在图5(b)中示出了将内部数字值na是0~5的情况下的量化步长设为1且将内部数字值na是620~658的情况下的量化步长设为13且将内部数字值na是2042~2133的情况下的量化步长设为23且将内部数字值na是3968~4095的情况下的量化步长设为32的例子,但关于未图示的中间的内部数字值na,也优选以伴随于内部数字值na的上升而阶段性地上升的方式设定量化步长。

在采用图5(b)所示的压缩方法的情况下,优选将集成电路27构成为,预先存储对各内部数字值na将基准数字值ms建立对应的表,通过参照该表而将内部数字值na变换为基准数字值ms。另外,关于接收到基准数字值ms的传感器装置3,优选构成为,预先存储对各基准数字值ms将属于对应的内部数字值na的范围的多个值中的1个(例如中央值或最大值)建立对应的表,通过参照该表而从基准数字值ms复原内部数字值na。

不管通过图5(a)(b)的哪个压缩方法,n位的内部数字值na都被压缩成m位的基准数字值ms,但根据图5(b)的压缩方法,与图5(a)的压缩方法相比,能够减小内部数字值na小的情况下的基准数字值ms的压缩率。这样的图5(b)的压缩方法在内部数字值na表示笔压值的情况下尤其有利。也就是说,在笔压值中,存在该值越小则用户对误差越敏感这一性质,但根据图5(b)的压缩方法,笔压值越小(即,内部数字值na越小)则能够使基准数字值ms的压缩率越小。因此,根据图5(b)的压缩方法,可以说能够降低使用户感到在基准数字值ms的发送时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可能性。

返回图4。在步骤s6中取得了基准数字值ms的集成电路27将取得的基准数字值ms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步骤s7),并且从基准数字值ms复原内部数字值na(步骤s8)。该复原以与传感器装置3进行的复原相同的方法执行。

使处理进入到步骤s9的情况下的集成电路27将以m位表现的相对值即相对数字值mr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步骤s9),并且使用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而从相对数字值mr复原内部数字值na(步骤s10)。该复原也以与传感器装置3进行的复原相同的方法执行。

执行了步骤s8或步骤s10的集成电路27接着将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步骤s11)。然后,发送将与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的值对应的标识符f向发送数字值md附加而成的发送数据mf(步骤s12),返回步骤s1而继续处理。

图6及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各值的具体的例子的图。在图6中示出了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即,执行图4的步骤s6的情况),在图7中示出了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即,执行图4的步骤s9的情况)。另外,在图6及图7中,示出了使用图5(a)所示的压缩方法作为从内部数字值na取得基准数字值ms的方法的情况。

首先参照图6,对该情况下的发送数字值md设定内部数字值na的上位m位即基准数字值ms。并且,发送数据mf由基准数字值ms和具有表示基准数字值ms的值(第一值。例如“1”)的标识符f构成。发送了发送数据mf后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在步骤s11中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的值)成为对从基准数字值ms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即基准数字值ms的下位附加n-m位的“0”而得到的值。

接着参照图7,对该情况下的发送数字值md设定根据内部数字值na和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而算出的m位的相对数字值mr。并且,发送数据mf由相对数字值mr和具有表示相对数字值mr的值(与第一值不同的第二值。例如“0”)的标识符f构成。发送了发送数据mf后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在步骤s11中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的值)成为使用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从相对数字值mr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即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自身。

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一边参照该图,一边对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例如经由传感器30而接收发送数据mf(步骤s20)。然后,基于其中包含的标识符f来判定发送数据mf内的发送数字值md是基准数字值ms还是相对数字值mr(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从接收到的m位的发送数字值md(=基准数字值ms)复原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步骤s22)。该处理的具体的内容是一边参照图5(a)(b)一边说明的那样。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是相对数字值mr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使用通过后述的步骤s24而以前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从接收到的m位的发送数字值md(=相对数字值mr)复原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步骤s23)。该处理通过在图4的步骤s4中笔2在相对值的取得中使用的方法的逆处理(例如,对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加上相对数字值mr的处理)而执行。

执行了步骤s22或步骤s23的传感器控制器31接着将复原出的n位的内部数字值na向主机计算机4(参照图1)输出,并且向内部存储器保存(步骤s24)。之后,传感器控制器31使处理返回步骤s20而等待下一发送数据mf的接收。在步骤s24中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内部数字值na在下次执行步骤s23时使用。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n位的内部数字值na利用小于n位(具体而言是m+1位)的发送数据mf来供给,因此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基准数字值ms也设为m位,所以能够将发送数据mf的发送通过固定长通信来进行。在该情况下,在刚接收到基准数字值ms后,在由传感器装置3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中可能包含误差,但该误差通过之后发送的相对数字值mr而消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图5(b)所示的压缩方法来取得基准数字值ms,能够降低使用户感到在基准数字值ms的发送时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一定的情况下,取代相对数字值mr而发送基准数字值ms,因此,即使因通信错误等而在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传感器装置3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之间产生了误差,也能够在基准数字值ms的收发后消除误差。以下,一边参照图9(a)(b)一边对该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9(a)是示出在笔2及传感器装置3的各自中取得的各种数字值的时间变化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中,设为n=12、m=7。在该图的例子中,在时刻t1、t7下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基准数字值ms(标注有斜线的值),在时刻t2~t6下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相对数字值mr(无斜线标注的值)。

时刻t1是从笔2向传感器装置3的内部数字值na的供给开始的时刻。在时刻t1以前的阶段中,在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中保持有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的上次的通信中最后写入的内部数字值na。这样保持的内部数字值na与新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通常成为例如如例示的“-200”那样大的值,因此在时刻t1下也发送着基准数字值ms。不过,集成电路27也可以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将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的保持内容利用规定值覆盖。该规定值的具体的值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设为与内部数字值na通常可取的值相距甚远的值(例如,最大值“4095(=111111111111)”)。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下次的通信中最先发送相对数字值nr。另外,在时刻t7下发送着基准数字值ms是因为,内部数字值na“1088(=010001000000)”和对从该内部数字值na得到的基准数字值ms“34(=0100010)”的末尾追加n-m个“0”而成的值“1088(=010001000000)”一致,图4的步骤s3的判定结果成为了肯定。

在此,在图9(a)中,在时刻t4、t5下产生通信错误,发送数据mf未到达传感器装置3,其结果,在时刻t4~t6下,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由传感器装置3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不一致。但是,通过在时刻t7下笔2发送了基准数字值ms,它们再次恢复为一致的状态。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内部数字值na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的情况下发送的基准数字值ms,能够消除因通信错误而产生的误差。

接着,图9(b)也是示出在笔2及传感器装置3的各自中取得的各种数字值的时间变化的图。在该图中,也设为n=12、m=7。该图的例子中的直到时刻t6为止的状况与图9(a)相同,在时刻t4~t6下,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由传感器装置3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不一致。之后,在时刻t7下内部数字值na大幅变化,其结果,相对值超过了能够以m位表现的范围(若m=7则是-64~+63),因此,笔2在时刻t7下发送着基准数字值ms。其结果,与图9(a)的情况同样,在时刻t7下,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由传感器装置3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再次一致。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相对值无法以m-1位表现的情况下发送的基准数字值ms,也能够消除因通信错误而产生的误差。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发送了基准数字值ms时,存在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由传感器装置3复原出的内部数字值na不一致而残留误差的可能性,但如上所述,该误差通过即刻之后的相对数字值mr而消除,而且,该误差对人的知觉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不会特别成为问题。

图10~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图11~图13的上段所示的曲线示出了在用户使用笔2输入了图10所示的3个行程a1~a3的情况下由集成电路27(参照图3)依次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笔压值)。另外,中空圆标记表示在该定时下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基准数字值ms及设定的基准数字值ms的具体的值,中空三角标记表示在该定时下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相对数字值mr及设定的相对数字值mr的具体的值。而且,图11~图13的下段所示的曲线表示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及图12中示出了n=10、m=7的例子,在图13中示出了n=12、m=7的例子。另外,在图12中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步骤s3的判定结果固定为否定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内部数字值na也以此为理由而不进行基准数字值ms的发送的情况)的例子。

首先参照图11,可理解到,在各行程的开始及结束的内部数字值na大幅变化的部分中,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基准数字值ms,另一方面,在各行程的中途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变化小的部分中,除了一部分之外,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相对数字值mr。另外,可理解到,在各行程的中途,包括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在内,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是0的状态持续。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基准数字值ms且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成为0的情况概括而言是因图4的步骤s3的判定结果为肯定而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了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而且,可理解到,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4。

从图11的例子可以说,根据本实施方式,至少在n=10、m=7的情况下,能够在误差充分小的状态下从笔2向传感器装置3传递内部数字值na。因此,可以说能够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实际的笔系统1而削减为了内部数字值na发送而使用的通信资源,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接着参照图12,可理解到,即使跳过步骤s3,也得到与执行步骤s3的情况同样的结果。因此,在该情况下,可以说,判定内部数字值na是否能够从基准数字值ms无误差地复原且根据其结果而改变处理的结构不是必需的。

最后参照图13,在该图的例子中,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基准数字值ms的事例与图11相比非常多,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的绝对值也在大的范围内成为了大的值(最大为15)。这样的话,难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实际的笔系统1,因此在n=12、m=7的情况下,难以说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为了在n=12、m=7的情况下也得到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设法。在以下记述的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这样的设法的一例。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理的图。本实施方式在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使用的相对数字值mr之外还使用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继续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构成为,在发送n位的内部数字值na时,取代内部数字值na自身,发送包括发送数字值md的小于n位的发送数据mf,发送数字值md是图示的m位的基准数字值ms、l位(l<m)的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及l位的相对数字值mr中的任一者。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中示出了l=m-1的例子,以下,以该例子为前提继续说明。不过,l只要是小于m的整数即可,也可以不是l=m-1。

在发送数字值md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在发送数据mf中包括1个标识符f1。另一方面,在发送数字值md是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或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下,在发送数据中包括2个标识符f1、f2。标识符f1是在发送数字值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成为第一值(例如“1”)且在发送数字值不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成为与第一值不同的第二值(例如“0”)的1位的数据。标识符f1是在发送数字值是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情况下成为第三值(例如“1”)且在发送数字值是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下成为与第三值不同的第四值(例如“0”)的1位的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相对数字值mr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对值能够以l位表现的情况下由以l位表现的相对值构成。另外,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对值能够以l+k位(1≤k≤n-m)表现的情况下由以l+k位表现的相对值的上位l位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利用与图5(b)所示的压缩方法同样的压缩方法对内部数字值na进行压缩而得到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一边参照该图15,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5的处理流程置换了图4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在通过执行图4的步骤s4而取得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与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后,判定取得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以l位表现(步骤s30)。集成电路27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无法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33,在判定为能够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集成电路27将以l位表现的相对值即相对数字值mr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步骤s31),使处理移向图4所示的步骤s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中,集成电路27判定在步骤s4中取得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以l+k位表现(步骤s33)。集成电路27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无法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图4的步骤s6,在判定为能够表现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向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集成电路27将以l+k位表现的相对值的上位l位即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设定为发送数字值md(步骤s34),使用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从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复原内部数字值na后(步骤s35),使处理移向图4所示的步骤s11。该复原与图4所示的步骤s8、s10同样,以与传感器装置3进行的复原相同的方法执行。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一边参照该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6的处理流程置换图8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执行图8的步骤s20而接收到发送数据mf后,基于其中包含的标识符f1来判定发送数据mf内的发送数字值md是否是基准数字值ms(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判定为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使处理移向图8的步骤s22(从基准数字值ms复原内部数字值na的步骤)。另一方面,在步骤s40中判定为不是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一步基于接收到的发送数据mf内包含的标识符f2来判定发送数据mf内的发送数字值md是相对数字值mr和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中的哪一个(步骤s41)。

在步骤s41中判定为是相对数字值mr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使用通过图8所示的步骤s24而以前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来从接收到的l位的发送数字值md(=相对数字值mr)复原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步骤s42)。该处理通过在图4的步骤s4中笔2在相对值的取得中使用的方法的逆处理来执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41中判定为是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使用通过图8所示的步骤s24而以前保存于内部存储器的值来从接收到的l位的发送数字值md(=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复原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步骤s43)。该处理通过“首先通过对发送数字值md的下位附加k位的“0”来取得l+k位的数字值,对该数字值实施在图4的步骤s4中笔2在相对值的取得中使用的方法的逆处理”来执行。

执行了步骤s42或步骤s43的传感器控制器31使处理移向图8的步骤s24(将复原出的n位的内部数字值na输出并且向内部存储器保存的步骤)。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该图上段的曲线、中空圆标记、中空三角标记及该图下段的曲线的含义与图11~图13是同样的。图17的上段所示的黑方框标记表示在该定时下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及设定的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具体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中与图13同样地示出了n=12、m=8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l=m-1=7。

如从图17所理解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内部数字值na的变化为中程度时对发送数字值md设定有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作为其结果,与图13的例子相比明显可知,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变大的范围变小。作为其结果,可以说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实际的笔系统1中采用时的障碍少,因此可以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在n=12、m=8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1种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多种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例如,也可以使用是以l+k1位(1≤k1≤n-m)表现的相对值的上位l位的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和是以l+k2位(1≤k2≤n-m且k2>k1)表现的相对值的上位l位的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在该情况下,标识符例如识别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的种类数是增加还是减少。

另外,也可以根据相对值或相对值的变化量而适应性地使由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1位表示的值的大小(即,k的值)变化。在该情况下,标识符也可以表示由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的1位表示的值的大小的变更比率(即,变更前的k与变更后的k的比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基准数字值ms附加1位的标识符且对相对数字值mr及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附加2位的标识符的例子,但也可以对相对数字值mr及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中的任一方附加1位的标识符,对相对数字值mr及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中的另一方及基准数字值ms附加2位的标识符。通过这样,能够将相对数字值mr及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中的任一方的位数设为m位,将相对数字值mr及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中的另一方及基准数字值ms设为l位。概括而言,对哪个类型的笔压表现(基准数字值ms、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mm、相对数字值mr等)分出几个标志用位数这一点能够任意决定。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8的处理流程置换图4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在取代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与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而使用内部数字值na的预测值p与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继续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构成为存储过去规定次数的内部数字值na(在步骤s11中设定的值)。并且,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在步骤s3的否定判定后,进行根据存储的过去规定次数的内部数字值na而通过规定的预测规则来取得内部数字值na的预测值p的处理(步骤s50)。该处理例如能够基于过去规定次数的内部数字值na的插值曲线而执行。作为一例,若详细说明基于过去2次的内部数字值na的插值曲线的例子,则首先求出过去2次的内部数字值na的插值曲线。该情况下的插值曲线是直线,例如若设为过去2次的内部数字值na是“1100”“1090”,则作为插值曲线而求出na(n)=-10n+1080。其中,na(n)表示第n次的内部数字值na,n是上上次成为-2且上次成为-1且本次成为0的数值。通过对这样求出的插值曲线代入n=0,能够将预测值p求出为“1080”。

执行了步骤s50的集成电路27取代图4的步骤s4而进行取得预测值p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的处理(步骤s51)。在此取得的相对值例如是预测值p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差分。之后,集成电路27使处理移向步骤s5,执行参照图4而说明的处理。

接着,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内部数字值n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9的处理流程置换图8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在内部存储器中存储过去规定次数的内部数字值na(在步骤s24中保存)。并且,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发送数据mf内的发送数字值md是相对数字值mr的情况下,进行根据存储的过去规定次数的内部数字值na而通过规定的预测规则来取得内部数字值na的预测值p的处理(步骤s60)。该处理以与图18的步骤s50相同的方法执行。

执行了步骤s60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取代图8的步骤s23而进行使用预测值p从接收到的m位的发送数字值md(=相对数字值mr)取得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步骤s61)。该处理通过在图8的步骤s51中笔2在相对值的取得中使用的方法的逆处理(例如,对预测值p加上相对数字值mr的处理)而执行。之后,传感器控制器31使处理移向步骤s24,执行参照图8而说明的处理。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该图上段的曲线、中空圆标记、中空三角标记及该图下段的曲线的含义与图11~图13、图17是同样的。在图20中与图13及图17同样地示出了n=12、m=7的例子。

如从图20所理解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3及图17的例子相比明显可知,原来的内部数字值na与从发送数字值md复原的内部数字值na的误差变大的范围变小。作为其结果,可以说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在实际的笔系统1中采用时的障碍更少,因此可以说,即使通过本实施方式,在n=12、m=7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图2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笔2及传感器装置3的各自中取得的各种数字值的时间变化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从传感器装置3对笔2供给参照值ref且利用该参照值ref来更新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继续说明。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将存储于内部存储器的内部数字值na(在步骤s24中保存)设为参照值ref,在任意的定时下利用上行信号us朝向笔2发送。该任意的定时例如可以是传感器控制器31刚检测到笔2之后,也可以是从传感器控制器31最后接收到发送数据mf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定时,还可以是通过随机数而决定的定时,还可以是周期性地到来的定时,还可以是这些定时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在发送参照值ref后,传感器控制器31直到发送下一参照值ref为止,或者直到接收到基准数字值ms为止,跳过步骤s24。其结果,在传感器控制器31的内部存储器中继续存储参照值ref,在图8的步骤s23中,进行使用参照值ref从接收到的m-1位的发送数字值md(=相对数字值mr)复原n位的内部数字值na的处理。

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的功能框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构成为在功能上还包括接收部104。接收部104是以下的功能部:经由天线22而接收上行信号us,并且从接收到的上行信号us取出参照值ref,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根据保持于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的值而用于将内部数字值na对传感器装置3供给的动作。具体来说,集成电路27直到参照值ref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为止,如图21所示,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但是,若一旦参照值ref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则之后只要经由图4的步骤s10而执行,就跳过图4的步骤s11。其结果,在对发送数字值md持续设定相对数字值mr的期间,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持续是参照值ref,在图4的步骤s4中,取得参照值ref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的相对值。

通过笔2及传感器装置3执行以上这样的处理,如图21所示,一旦进行参照值ref的交换后,基于参照值ref而进行相对值的生成及内部数字值na的复原。该处理在如图21所示的例子那样产生了通信错误的情况下尤其有效。即,即使因通信错误而在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传感器装置3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之间产生了误差,也能够在参照值ref的收发后消除误差。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因通信错误等而在笔取得的数字值与传感器装置取得的数字值之间产生了误差,也能够在参照值的收发后消除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若一旦参照值ref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则之后只要集成电路27的处理经由图4的步骤s10而执行,就跳过图4的步骤s11”的例子,但步骤s11的跳过也可以限定于参照值ref刚向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103设定后的1次。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图21的时刻t6下,作为发送后的已供给内部数字值ns而设定1030。即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在集成电路27能够以2个动作模式动作而且能够从传感器装置3切换集成电路27的动作模式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继续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27构成为,在如图4那样进行动作的相对数字值利用模式和跳过图4的步骤s3~s5而在步骤s1后始终执行步骤s6以后的处理的常时基准数字值利用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动作。它们的切换由传感器装置3使用上行信号us中包含的指令而执行。

若对集成电路27的动作进行说明,则如图23所示,集成电路27首先接收上行信号us(步骤s70)。然后,判定其中是否包括指示动作模式的指令(步骤s71)。若不包括,则维持当前的动作模式,使处理返回步骤s70。若包括,则进一步判定指示着相对数字值利用模式和常时基准数字值利用模式中的哪一个,在指示了相对数字值利用模式的情况下进入相对数字值利用模式(步骤s72),在指示了常时基准数字值利用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常时基准数字值利用模式(步骤s73)。之后,集成电路27使处理返回步骤s7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传感器装置3需要基准数字值ms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来自传感器装置3的指示而使笔2发送基准数字值ms。因此,即使例如因产生了通信错误而在笔2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与传感器装置3取得的内部数字值na之间产生了误差,也能够立即消除误差。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将操作部(包括笔压检测部23)的状态变换为n位的内部数字值的例子,但内部数字值取得部100也可以从操作部的状态以外取得n位的内部数字值。例如,也可以取得从笔2为了进行传感器装置3或主机计算机4的设定而发送的数据作为n位的内部数字值。通过这样,关于该数据也能够通过m位(m<n)的发送数据来供给,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能够在笔2与传感器装置3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不足。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否发送基准数字值ns的判定在笔2侧进行,但也可以在传感器控制器31中也进行该判定,在判定为使笔2发送基准数字值ns的情况下,使用利用上行信号us发送的指令来使电子笔5发送基准数字值ns。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优选在检测到笔2后一次也没接收到基准数字值ns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基准数字值ns的情况等下,判定为使笔2发送基准数字值ns。另外,传感器控制器31也可以使笔2发送基准数字值ns后,使基准数字值ns的发送继续规定次数。该继续发送可以通过每次从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指令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接收到要求基准数字值ns的发送的指令的笔2自主地将基准数字值ms发送规定次数而实现。

标号说明

1笔系统

2笔

3传感器装置

3t触摸面

4主机计算机

20芯体

21笔尖端部

22天线

23笔压检测部

24转盘操作部

25操作部

26电源

27集成电路

30传感器

31传感器控制器

100内部数字值取得部

101发送数字值取得部

102发送部

103已供给内部数字值保持部

104接收部

a1~a3行程

ds下行信号

f、f1、f2标识符

md发送数字值

mf发送数据

mm中间精度相对数字值

mr相对数字值

ms基准数字值

na内部数字值

ops状态

p预测值

ref参照值

us上行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