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触控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7333发布日期:2021-03-12 11:0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子触控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触控黑板,属于黑板教学领域。



背景技术:

教室内的黑板是教师的一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工具,近些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很多学校也有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用ppt和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上课,进行教学或互动。现有黑板往往将显示屏作为一个整体集成到黑板中,不利于黑板重量的重量减轻、减薄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触控黑板,该电子触控黑板有利于黑板性能参数的调整、厚度减薄、整体的重量和现场安装,且实现在大尺寸的黑板上依然保持良好精确灵敏地触控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触控黑板,包括框体、书写层、触控膜、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触控膜位于书写层和液晶面板之间,所述液晶面板与触控膜相背的一侧设有所述背光模组,在空间上所述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分别独立地安装到黑板内,此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金属蜂窝板、若干个灯条和扩散板,所述若干个灯条设置于金属蜂窝板一表面上且位于金属蜂窝板与扩散板之间,所述若干个灯条进一步包括金属基条和设置于金属基条上的若干个灯珠,所述若干个灯条设置于金属蜂窝板;

所述触控膜包括基材层、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和沿y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所述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位于基材层同一表面上,所述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位于基材层与x向金属导电丝相背的表面,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和y向金属导电丝各自走向的形状为正弦形状,所述触控膜与一感应信号采集控制电路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连接。

2.上述方案中,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和y向金属导电丝为银导电丝或者铜导电丝。

3.上述方案中,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和y向金属导电丝均通过光学胶黏层与基材层连接。

4.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蜂窝板为铝蜂窝板,此金属蜂窝板的表面为铝本色或白色。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黑板,其在空间上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分别独立安装连接,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分开作为独立的模块分别安装到黑板中,有利于黑板性能参数的调整、厚度减薄和现场安装;还有,背光模组采用金属蜂窝板,若干个灯条设置于金属蜂窝板一表面上,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抗形变能力强,可保证安装于金属蜂窝板上的led不会因为金属蜂窝板的形变产生位置变化,使led灯与均光片之间的距离稳定,保证了光源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黑板,其实现在大尺寸的黑板上依然保持良好精确灵敏地触控操作,提高了黑板了触控性能,也提高了触控膜的韧性和抗弯曲性能;其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位于基材层与x向金属导电丝相背的表面,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和y向金属导电丝各自走向的形状为正弦形状,避免了黑板中位于液晶面板上方的区域产生色彩移位,进一步改善了黑板位于液晶面板上方的区域图像清晰度;还有,若干个灯条进一步包括金属基条和设置于金属基条上的若干个灯珠,若干个灯条设置于金属蜂窝板,通过金属基条连接在金属蜂窝板上,可快速将led灯产生的热量散出,保证了led灯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黑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黑板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黑板中背光模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黑板中触控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沿x向金属导电丝走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触控膜;2、液晶面板;3、背光模组;31、金属蜂窝板;32、灯条;33、扩散板;34、金属基条;35、灯珠;4、框体;5、书写层;6、基材层;7、x向金属导电丝;8、y向金属导电丝;9、感应信号采集控制电路;10、光学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电子触控黑板,包括框体4、书写层5、触控膜1、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所述触控膜1位于书写层5和液晶面板2之间,所述液晶面板2与触控膜1相背的一侧设有所述背光模组3,在空间上所述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分别独立地安装到黑板内,此背光模组3进一步包括金属蜂窝板31、若干个灯条32和扩散板33,所述若干个灯条32设置于金属蜂窝板31一表面上且位于金属蜂窝板31与扩散板33之间;

所述触控膜1包括基材层6、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7和沿y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8,所述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7位于基材层6同一表面上,所述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8位于基材层6与x向金属导电丝7相背的表面,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各自走向的形状为正弦形状,所述触控膜与一感应信号采集控制电路9电连接。

上述扩散板33为pc扩散板。

上述书写层5、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的通过框体4安装连接。

上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为铜导电丝。

上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均通过光学胶黏层10与基材层6连接。

实施例2:一种电子触控黑板,包括框体4、书写层5、触控膜1、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所述触控膜1位于书写层5和液晶面板2之间,所述液晶面板2与触控膜1相背的一侧设有所述背光模组3,在空间上所述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分别独立地安装到黑板内,此背光模组3进一步包括金属蜂窝板31、若干个灯条32和扩散板33,所述若干个灯条32设置于金属蜂窝板31一表面上且位于金属蜂窝板31与扩散板33之间;

所述触控膜1包括基材层6、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7和沿y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8,所述若干根x向金属导电丝7位于基材层6同一表面上,所述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8位于基材层6与x向金属导电丝7相背的表面,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各自走向的形状为正弦形状,所述触控膜与一感应信号采集控制电路9电连接。

上述扩散板33为pmma扩散板。

上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为银导电丝。

上述x向金属导电丝7和y向金属导电丝8均通过光学胶黏层10与基材层6连接。

采用上述电子触控黑板时,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分别与框体安装连接,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分开作为独立的模块分别安装到黑板中,有利于黑板性能参数的调整、厚度减薄和现场安装,背光模组采用金属蜂窝板、若干个灯条和扩散板,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样也减少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同时因蜂窝板抗形变能力比较强,可保证安装于蜂窝板上的led不会因为背板的形变产生位置变化,使led灯与均光片之间的距离稳定,保证了光源的稳定性,从而使显示出的画面更加稳定;还有,通过金属基条连接在金属蜂窝板上,可快速将led灯产生的热量散出,保证了led灯工作环境的稳定性;还有,其实现在大尺寸的黑板上依然保持良好精确灵敏地触控操作,提高了黑板了触控性能,也提高了触控膜的韧性和抗弯曲性能;其若干根y向金属导电丝位于基材层与x向金属导电丝相背的表面,所述x向金属导电丝和y向金属导电丝各自走向的形状为正弦形状,避免了黑板中位于液晶面板上方的区域产生色彩移位,进一步改善了黑板位于液晶面板上方的区域图像清晰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