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8097发布日期:2020-06-05 22:2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疫情防控中,对人员的活动轨迹进行确定是阻断传播路径的关键。在现阶段,确定人员的活动轨迹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

(1)通过人工走访和筛查实现对人员的活动轨迹的确定。

(2)通过对人员的手机进行定位以确定人员的活动轨迹。

进一步地,疫情数据库用于统计和更新上述活动轨迹并实现防疫数据的更新。

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对单一人员的活动轨迹进行确定,这会导致疫情数据库难以根据这些活动轨迹有效地实现防疫数据的更新。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难以根据活动轨迹有效地实现防疫数据的更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

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应用于疫情数据统计中心,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所述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

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和所述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将所述轨迹网络图存入预设的疫情数据库中;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

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

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子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类别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接触概率,所述类别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区域的空气流通性和人员密集度;

基于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目标区域的接触概率对所述第一变更数据进行加权,得到目标变更数据;

将所述目标变更数据映射至预存的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映射表中,得到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变更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在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目标区域内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之间的接触行为数据,所述接触行为数据包括肢体接触行为数据和语言接触行为数据,所述数据映射表用于建立接触行为数据和被传染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变更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被所述第一目标人员传染的概率。

优选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在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一活动轨迹设置第一标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变更数据与每个第二变更数据的关联关系,为每个第二变更数据在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二活动轨迹设置第二标记信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每个第二变更数据生成提示信息;

将所述提示信息下发给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和每个第二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用于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经纬度坐标转换的转换逻辑信息;

提取所述转换逻辑信息的多个经纬转换协议和一个定位授权协议,所述经纬度转换协议用于指示第一智能终端将不同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所述定位授权协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外开放位置信息的广播行为,所述疫情数据统计中心通过所述广播行为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不同经纬度坐标;

将所述经纬转换协议和所述定位授权协议映射至预设的定位信息转换线程中,得到针对所述第一智能终端进行经纬度坐标转换的偏移系数,所述偏移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将位置信息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时的误差;

接收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广播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所有初始经纬度信息;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所有初始经纬度信息进行拟合,得到初始活动轨迹;基于所述偏移系数对所述初始活动轨迹进行修正,得到第一活动轨迹。

优选地,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点,或

在所述设定时段内部分落入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目标活动轨迹确定为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

优选地,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为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设置主关联标识;

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设置与所述主关联标识对应的从关联标识,所述主关联标识和所述从关联标识一一对应。

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应用于疫情数据统计中心,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所述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和所述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将所述轨迹网络图存入预设的疫情数据库中;

变更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

一种疫情数据统计中心,包括:

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网络接口调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处理器的内存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根据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并确定出与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进而基于第一活动轨迹和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如此,能够在检测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第一变更数据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变更数据,以实现对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的及时和联动更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疫情数据库更新系统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疫情数据统计中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改善疫情数据库难以根据单一的活动轨迹有效地实现防疫数据的更新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能够将不同活动轨迹的交互性和接触范围考虑在内,从而实现疫情数据库中防疫数据的联动更新。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涉及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系统100的通信连接示意图,该疫情数据库更新系统100包括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和多个智能终端300,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与每个智能终端300通信并获取每个智能终端300授权的定位追踪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可以是具有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能力的计算机设备。智能终端300可以是手机、智能手环或者其他可便于人员携带或穿戴的终端设备,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设置有疫情数据库,该疫情数据库可以用于记录不同地区的防疫数据,例如人员的活动轨迹、确诊小区或者有接触史的人员信息等。详细地,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可以对基于智能终端300采集的活动轨迹的交互性和接触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疫情数据库中防疫数据的联动更新。

请结合参阅图2,为本公开所涉及的一种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所描述的内容实现。

步骤s21,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所述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

详细地,设定时段可以是当日之前的某一时段。例如,当日为2020年x月y日,设定时段可以是2020年x月z日到2020年x月y日这一时段。第一活动轨迹可以根据第一智能终端的gps定位系统确定。第一活动轨迹可以由多个轨迹点拟合而成,每个轨迹点对应一个经纬度坐标。不同的经纬度坐标可能表征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处于不同的场合。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对第一活动轨迹中的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进行分析,确定出第一目标人员曾经过街道、公园和健身房。而在街道、公园和健身房等场合,第一目标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接触概率是不同的,步骤s21中的活动影响区域可以用于表征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可能接触其他人员的区域。

步骤s22,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二活动轨迹与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点,或第二活动轨迹部分落入活动影响区域,或第二活动轨迹全部落入活动影响区域,均可以视作第二活动轨迹与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详细地,可以为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一智能终端分配相同的标识以建立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23,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和所述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将所述轨迹网络图存入预设的疫情数据库中。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活动轨迹的数量可能有多个,可以根据第一活动轨迹和第二活动轨迹之间的交集生成轨迹网络图。轨迹网络图用于将第一活动轨迹和多个第二活动轨迹进行关联和整合。

步骤s24,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步骤s25,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

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的疫情数据变更可以理解为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被确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目标人员的活动影响轨迹确定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并确定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第一活动轨迹q1确定出第一目标人员n1曾停留过三个地点,它们分别是地点a、地点b和地点c,进一步确定出地点a的影响区域为za,地点b的影响区域为zb,地点c的影响区域为zc。

其次,确定出在设定时段内与影响区域za存在交集的第二智能终端为p21及其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q21,与影响区域zb存在交集的第二智能终端为p22及其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q22,与影响区域zc存在交集的第二智能终端为p23及其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q23。进一步地,分别建立第一智能终端p1与第二智能终端p21-p23之间的关联关系。

然后,根据第一活动轨迹q1、第二活动轨迹q21-q23建立轨迹网络图q0并存入疫情数据库中。

当第一目标人员n1在之后某个时间节点确诊之后,可以为第一智能终端p1设置第一变更数据“确诊”,根据影响区域za-zc的传播系数确定第二智能终端p21-p23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n21-n23的感染概率,并根据感染概率生成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变更数据包括以下几类:

(1)与病例存在密切接触;

(2)与病例存在一般接触;

(3)与病例不存在接触。

进一步地,可以将上述第一变更数据和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q0中,从而实现疫情数据库中防疫数据的联动更新。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步骤s21-步骤s25所公开的方法,能够根据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并确定出与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进而基于第一活动轨迹和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如此,能够在检测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第一变更数据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变更数据,以实现对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的及时和联动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活动影响区域对应的人员之间的接触概率是不同的。例如,在空间较为封闭的场所,接触概率可能较大。又例如,在空间较为开阔的场所,接触概率可能较小。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准确确定出第二变更数据,在一种可能的替换方案中,上述步骤s24中的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s241-步骤s24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41,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子区域。

步骤s242,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类别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接触概率,所述类别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区域的空气流通性和人员密集度。

在步骤s242中,接触概率用于表征目标区域内的人员之间的进行肢体接触或谈话接触的概率,在空气流通性较佳以及人员密集度较小的目标区域,接触概率越小,反之则越大。

步骤s243,基于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目标区域的接触概率对所述第一变更数据进行加权,得到目标变更数据;将所述目标变更数据映射至预存的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映射表中,得到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在步骤s243中,所述目标变更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在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目标区域内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之间的接触行为数据,所述接触行为数据包括肢体接触行为数据和语言接触行为数据,所述数据映射表用于建立接触行为数据和被传染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变更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被所述第一目标人员传染的概率。

应用上述步骤s241-步骤s243所描述的方法时,能够将目标区域的接触概率考虑在内,从而在第一变更数据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出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可选地,为了确保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的同步更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5的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s251-步骤s254所描述的方法。

步骤s251,为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在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一活动轨迹设置第一标记信息。

步骤s252,根据所述第一变更数据与每个第二变更数据的关联关系,为每个第二变更数据在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二活动轨迹设置第二标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记信息和每个第二标记信息互不相同。详细地,在步骤s251中,为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在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一活动轨迹设置第一标记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将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的第一活动轨迹进行填充。

同样地,为第二活动轨迹设置第二标记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也可以如上。如此,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可以呈现不同填充颜色的不同活动轨迹,便于后期对不同活动轨迹对应的目标人员的追溯,同时提高疫情数据库中轨迹网络图的更新效率,也能够提高轨迹网络图的可读性。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21-步骤s25的基础上,所述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6-步骤s27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6,根据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每个第二变更数据生成提示信息。

步骤s27,将所述提示信息下发给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和每个第二智能终端。

在上述步骤s26-步骤s27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目标人员和第二目标人员进行防疫措施,例如及时上报社区、及时前往指定医院诊疗或及时隔离等。如此,能够在检测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及时通知与第一智能终端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智能终端,从而提高防疫效率。

在另一个例子中,为了准确确定出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需要将第一智能终端的定位偏移现象考虑在内。为此,在步骤s21中,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211,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用于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经纬度坐标转换的转换逻辑信息。

步骤s212,提取所述转换逻辑信息的多个经纬转换协议和一个定位授权协议。

在步骤s212中,所述经纬度转换协议用于指示第一智能终端将不同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所述定位授权协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外开放位置信息的广播行为,所述疫情数据统计中心通过所述广播行为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不同经纬度坐标。

步骤s213,将所述经纬转换协议和所述定位授权协议映射至预设的定位信息转换线程中,得到针对所述第一智能终端进行经纬度坐标转换的偏移系数。

在步骤s213中,所述偏移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将位置信息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时的误差。

步骤s214,接收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广播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s214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所有初始经纬度信息。

步骤s215,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所有初始经纬度信息进行拟合,得到初始活动轨迹;基于所述偏移系数对所述初始活动轨迹进行修正,得到第一活动轨迹。

应用上述步骤s214-步骤s215所描述的方法时,能够将第一智能终端的定位偏移现象考虑在内,从而准确确定出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s22中的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将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点或在所述设定时段内部分落入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目标活动轨迹确定为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确定出第二活动轨迹。

进一步地,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为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设置主关联标识。

然后,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设置与所述主关联标识对应的从关联标识。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关联标识和所述从关联标识一一对应,如此,可以准确确定第一智能终端与不同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避免关联关系出现混乱。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1所描述的内容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还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实现。

(1)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定位逻辑和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所有定位点。

(2)在根据所述定位逻辑确定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所述设定时段内存在定位偏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定位偏移区下的定位点及其定位时刻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非定位偏移区下的各定位点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定位偏移区下的各定位点之间的第一定位距离。

(3)将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非定位偏移区下的与在定位偏移区下的定位点之间的第一定位距离为最小值的定位点切换到定位偏移区下。

(4)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非定位偏移区下的各定位点及其定位时刻,对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非定位偏移区下的各定位点进行拟合,得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

应用上述步骤(1)-步骤(4)所描述的内容时,能够将第一智能终端在定位时的定位偏移区和非定位偏移区考虑在内,从而根据非定位偏移区的定位点准确确定第一活动轨迹。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与本申请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及疫情数据统计中心的实施例。

本申请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疫情数据统计中心上。其中,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疫情数据统计中心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

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201所在疫情数据统计中心200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3所示的处理器210、内存230、网络接口24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220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图3中不再一一示出。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10用于通过网络接口240调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220中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处理器210的内存23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10运行时实现上述的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201的功能模块框图。具体地,疫情数据库更新装置201包括:区域确定模块2011、关系建立模块2012、轨迹生成模块2013、变更检测模块2014和数据更新模块2015。

所述区域确定模块2011,用于获取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第一活动轨迹;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所述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

所述关系建立模块2012,用于确定在所述设定时段内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建立所述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轨迹生成模块20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活动轨迹和所述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将所述轨迹网络图存入预设的疫情数据库中。

所述变更检测模块201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变更数据,以及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活动轨迹与所述活动影响区域的交集,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变更数据。

所述数据更新模块2015,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第一变更数据和所述第二变更数据更新至所述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中。

关于上述模块的具体实现原理请参阅图2示出的步骤s21-步骤s25对应的实现原理,在此不作更多说明。

综上,本公开揭示的疫情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第一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第一活动轨迹的活动影响区域并确定出与活动影响区域存在交集的第二活动轨迹对应的第二智能终端,进而基于第一活动轨迹和第二活动轨迹生成轨迹网络图。如此,能够在检测到第一智能终端存在疫情数据变更时,根据第一变更数据确定每个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变更数据,以实现对疫情数据库中的轨迹网络图的及时和联动更新。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