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核病的环丝氨酸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0568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西药活性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结核病的环丝氨酸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它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属分枝杆菌属。近年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大规模人口流动等问题的出现,结核病疫情出现加重的趋势。目前,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发展成活动性结核,200万~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mtb,其中绝大多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即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控制结核杆菌的复制而不发展成为结核病,但又不能将其彻底清除的状态。此时结核杆菌处于潜伏状态,在免疫力低下者中,结核杆菌能够重新复制,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从而成为新的传染源。感染者终生约有5%~10%的风险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若同时伴有hiv的感染,这种概率则高达每年10%,远高于hiv阴性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85%~90%新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系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ltbi演变而来。

目前,结核病的治疗应用了美国公共卫生署推荐的多种药剂组合的配方,包括首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组合两个月,然后再单独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组合四个月。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该种药物组合的使用需延期至七个月。对于感染了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该药物组合还需添加其余二线药剂,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一线药物,此类用于耐多药结核病(通常疗程超过2年)的患者的组合治疗药物,通常具有更低的活性和更高的副作用。另外,这些药物往往毒副作用强,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四肢麻木,链霉素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具有毒性,环丝氨酸对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较大,亦可有胃肠道反热等毒副作用等。不仅如此,大部分抗痨药物对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接受。

因此,迫切的需要新型的具有高活性的抗结核病药物,以达到缩短治疗时间又可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目前,尚没有氨甲环酸抑杀结核分枝杆菌的文献报道,更没有将其与环丝氨酸联用后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环丝氨酸对结核病疗效较差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寻找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能长期维持使用的治疗方法,从而提供一种以环丝氨酸和氨甲环酸为活性成分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人曾在临床用药中意外地发现,某胃出血患者,其同时患有肺结核,住院后通过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时,可显著增强环丝氨酸在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生物活性。针对这一发现,发明人进一步设计了体外和体内试验,最终发现氨甲环酸与环丝氨酸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联合用药具有快速抑杀结核分枝杆菌的协同作用。

为此,本发明人在以环丝氨酸和氨甲环酸作为活性成分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氨甲环酸和环丝氨酸。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的化合物氨甲环酸为反-4-氨甲基环已烷甲酸,环丝氨酸为右旋-4-氨基-3-四氢异恶唑酮。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由氨甲环酸和环丝氨酸组成。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中氨甲环酸和环丝氨酸用量比为(2.5-10.0):1。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中氨甲环酸和环丝氨酸用量比为(2.5-5.0):1。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为固体口服制剂,每单位制剂中含氨甲环酸500mg,含环丝氨酸50-200mg。再进一步优选地,每单位制剂中含氨甲环酸500mg,含环丝氨酸100-200mg。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固体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

基于本发明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技术知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药用途,即,氨甲环酸在制备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或者氨甲环酸与环丝氨酸组成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氨甲环酸与环丝氨酸组成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药物组合物以环丝氨酸和氨甲环酸为活性成分,二者通过发挥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快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被结核分支杆菌侵蚀的组织的活性,类似于咯血、卧床程度的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另外,本发明大幅度缩短了结核病患者的服药疗程,增强了疗效。最重要的是,在给结核病患者用药时,只需要服用原临床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此药物对肝脏和肾脏损伤很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对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氨甲环酸联用环丝氨酸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试验试验研究

1、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的制作:磷酸二氢钾2.4g/l,硫酸镁0.24g/l,柠檬酸镁0.6g/l,l-谷氨酸钠7.2g/l,孔雀绿0.4g/l,马铃薯淀粉39.0g/l。制备方法:按配方称取上述组分49.84g,并吸取甘油12ml,加热搅拌溶解于600ml蒸馏水中,煮沸5-10分钟,121℃高压灭菌15分钟取出。待冷至55℃左右时,以无菌操作加入无菌搅匀的全蛋液1000ml,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分装20mm×150mm试管,每管8ml,置成长斜面,用85℃流动蒸汽50分钟,备用。

2、结核分枝杆菌悬液的制备:称取0.1mg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菌(atcc:27294)菌落,加入0.5ml生理盐水与苏通培养液(体积比为1∶3)的混合稀释液分别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置37℃培养。18d后分别取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落于研磨器中,加少量含0.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中研磨均匀,稀释成白色均匀混浊的菌液。显微镜下计数,调整细菌浓度为3×107个/ml(供试验用)。

3、试验分组与指标数据采集:按上述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分别制成含药和不含药平皿,即:不含药的空白对照组;环丝氨酸组(环丝氨酸5、10mg/ml);含不同浓度氨甲环酸组(40、20、10、5mg/ml);在环丝氨酸(5mg/ml)基础上含不同浓度氨甲环酸(40、20、10、5mg/ml)的复合药物组。各组培养基每平皿15ml。取上述方法制备的菌悬液0.1ml接种于各含药和不含药平皿表面,每个浓度设6个平皿,置37℃培养,每5d观察1次,40d后以空白对照组结核分枝杆菌长满培基表面为终止培养标准,计数各皿菌落数。

4、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表1的试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氨甲环酸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环丝氨酸5mg/ml时对h37rv标准菌的抑杀作用不彻底,但联用氨甲环酸20、40mg/ml时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

表1各含药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落数比较(个)

实施例2氨甲环酸联用环丝氨酸对结核病小鼠的影响试验研究

1、小鼠结核病模型的复制:清洁级km小鼠32只,8周龄,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选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菌株感染小鼠,具体方法是,取0.4ml含6.6×105个的结核分支杆菌h37rv菌悬液注入小鼠尾静脉,以此建立小鼠结核病模型。

2、分组与给药:将结核病模型小鼠按照雌雄各半的方式随机分为如下四组:ck组、cs组、txa组、cs+txa组,每组8只小鼠。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第2天开始,各给药组小鼠以其体质量为基准,灌胃对应的药物,2次/d,共6周;ck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共6周。

3、试验指标数据采集: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摘取小鼠的胸腺,用滤纸吸干残血后,称重(mg),分别除以小鼠体重(g),再乘以10,得到胸腺指数。肺、脾菌落计数:取小鼠肺和脾脏研磨、稀释后接种于改良罗氏平皿培养基上,37℃培养4周做菌落计数。

4、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表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治疗6周后与ck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的胸腺重量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明显增加,尤其是cs+txa组相比ck组或2个单药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s+txa组小鼠的肺脏、脾脏菌落数显著低于ck组、cs组和txa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动物脏器结果显示,cs+txa组小鼠的肝、肾无明显变化。

表2各组小鼠试验指标比较(n=8)

与ck组比较,*p<0.05;与cs组比较,#p<0.05;与txa组比较,p<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