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3623发布日期:2020-07-10 17:4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结构体,特别涉及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消费电子设备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大多数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其分别由注塑成型的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印制电路板外壳等组成。印制电路板和印制电路板外壳通过卡扣或螺钉等方式安装于面板上。这种分体组装式面板的零部件较多,安装工序复杂,结构稳定性低,抗冲击能力差,防水防氧化能力弱,体积也比较大。

而对于现有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电子面板系统而言,其触摸感应电极的安装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采用弹簧焊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弹簧的另一端贴于面板的背面,此种方式具有容易造成弹簧的安装对位困难,面板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等缺点;另一种方案是将触摸感应电极印制于电路板上,同时将印制电路板用胶水、卡扣或螺钉等方式贴合于面板的背面,这种方案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小面板厚度,但是由于印制电路板与面板之间的气隙难以避免,且间隙的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触摸性能不稳定。并且由于印制电路板暴露于空气和水汽中,容易造成印制电路板氧化和进水。

目前市场大多消费电子设备上的发光指示面板采用灯珠式“点发光”,这种灯珠发光采用灯珠式“点发光”的产品结构固定,包括有一个驱动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所以目前市场上消费电子设备的体积都得不到有效缩小。

因此,如何降低这些消费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厚度,提供一种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不易氧化、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的结构体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薄、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以及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透明电极层设在第一膜片上,发光层设透明电极层上,第一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背侧电极层设在第一绝缘层上,透明电极层、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避开触控感应区设在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第三绝缘层设于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为连接器,连接器贯穿第一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连接器贯穿第二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连接器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第四绝缘层设在第二膜片和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第五绝缘层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和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为透明的可弯曲薄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导电线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

s2.将带有电路层的第一膜片进行成型、裁切;

s3.将裁切好的第一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连接器与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的带有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第一注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和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图案层上避开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电路层印刷在第二绝缘层上;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上避开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

避开接触垫在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

避开接触垫在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在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线路,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的末端印刷有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导电接触垫,第一膜片上的导电线路和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

s2.将带有电路层的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第二膜片裁切成呈长条状,由第一膜片延伸出;

s3.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的带有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和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图案层上避开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电路层印刷在第二绝缘层上,在第二膜片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在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上避开导电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

在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避开导电接触垫在第五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

在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在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线路,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的末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第一膜片上的导电线路和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

s2.将带有电路层的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第二膜片裁切成呈长条状,由第一膜片延伸出;

s3.将裁切好的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连接器与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的带有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以及在第二膜片的带有连接器之处进行注塑形成第二注塑层,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第二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第二注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和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图案层上避开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电路层印刷在第二绝缘层上,在第二膜片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在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上避开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

在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避开连接器在第五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

在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本申请提供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由覆膜注塑工艺制成,电路层设于膜片和第一注塑层之间,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采用上述制作方法获得的膜内电子结构体为一不可拆分的部件,解决了“传统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需要多任务序组装”的问题,制作工艺简单、工序少、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电路层不暴露于空气中不易进水不易氧化,且造型多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设于”、“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1、电路层2、第一注塑层3以及电连接件4。电路层2设于第一膜片1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电路层2包括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以及导电线路23。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分别通过导电线路23与电连接件4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4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膜片1为透明的可弯曲薄膜,由pc.pet、pvc.pp、pmma或者pc+pmma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区21以及导电线路23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但不限于此。触控感应区21以及导电线路23印刷设于第一膜片1上。触控感应区21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但不限于此。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触控感应区21时,由于人体电场,使用者和触控感应区21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触控感应区21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外部控制器感应到电流变化而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控制电路和功能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电源控制电路发出电流信号给对应的发光指示区22,发光指示区22发光,从而显示当前电子设备工作状态。同时功能控制电路给电子设备发出对应的工作控制信号。

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指示区22包括透明电极层221、发光层222、第一绝缘层223及背侧电极层224。透明电极层221设在第一膜片1上,透明电极层221的材料为沉积的铟锡氧化物(ito)或沉积有ito晶体的粘合剂或沉积的锑锡氧化物(ato)或沉积有ato晶体的粘合剂。发光层222设在透明电极层221上,发光层222为发光油墨,发光油墨的材料为掺以cu或mg等莹光染色剂的硫化锌(zns)的发光体。第一绝缘层223设在发光层222上,可设2至3层,第一绝缘层223为绝缘油墨,绝缘油墨的材料为钛酸钡(batio3)和树脂粘合剂的混合体。背侧电极层224设在第一绝缘层223上,为银粉油墨,银粉油墨的材料包含碳粉、银粉、铜粉,用聚酯作为粘合剂。发光指示区22印刷设于第一膜片1上。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发光指示面板采用灯珠式点发光,灯珠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且该发光指示区22使用交流电,在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低,因此电子设备耗电量大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塑层3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或聚合物树脂(abs)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膜片1和电路层2之间设有图案层5。图案层5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的位置与发光指示区22位置相对应。图案层5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功能指示图案下方是触控感应区21,当电路通电后,触摸功能指示图案,对应的触控感应区21收到信号发送给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控制电路和功能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发出电流信号给对应的发光指示区22,发光指示区22发光,从而显示当前电子设备工作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相比现有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具有图案变化多样、耐摩擦、不易氧化变色、耐腐蚀、环保、美观时尚等优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6避开触控感应区21设在图案层5和电路层2之间,可防止使用者在接触该电路结构体时发生触电以及防止触控感应区21之间信号干扰,可起到防误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绝缘层7,第三绝缘层7设于电路层2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可加强防误触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8和第一粘合层9,第一保护层8为包含有硅酸镁(mgsio3)和树脂粘合剂的油墨,对电路层2起到保护作用。第一粘合层9涂在第一保护层8上,第一粘合层9热传导率较低,可确保第一膜片1和电路层2在成型和注塑时不被高温所破坏,当注塑时,也有助于提高注塑料与第一膜片1、电路层2的结合力。

本申请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由第一膜片1、电路层2、第一注塑层3组成,由于第一膜片1、电路层2占用空间都很小而且第一膜片1柔软可弯曲,使得该膜内电子结构体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形状任意设计,可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且因其不可拆分的特性,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电路层2不暴露于空气中不易进水不易氧化。

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为连接器41,连接器41的主体贯穿第一注塑层3,连接器41的一端(装贴端)与导电线路23的电性连接,连接器41的另一端(接触端)延伸出第一注塑层3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包括排线42和导电接触垫43,排线42包括第二膜片421、导电线路23以及第二保护层422。第二膜片421由第一膜片1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2的导电线路23和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导电接触垫43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422避开导电接触垫43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上,用于保护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进一步的,第二保护层422由第一保护层8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接触垫43材料为石墨油墨。排线42呈长条状,但不限于于此,可根据设计需要设计成任何形状。

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包括排线42和连接器41,排线42包括第二膜片421、导电线路23、第二保护层422以及第二注塑层423。第二膜片421由第一膜片1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2的导电线路23和排线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第二注塑层423设在连接器41处,连接器41贯穿第二注塑层423,连接器41的一端与排线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连接器41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注塑层423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422避开连接器41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上。进一步的,第二保护层422由第一保护层8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二粘合层46,第二粘合层46涂在第二保护层422和第二注塑层423之间,提高第二膜片421、连接器41和第二注塑层423之间的结合力。

参考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四绝缘层44,第四绝缘层44设在第二膜片421和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触电以及防止信号干扰。进一步的,第四绝缘层44由第二绝缘层6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五绝缘层45,第五绝缘层45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和第二保护层422之间。可加强防止使用者触电以及防止信号干扰的效果。进一步的,第五绝缘层45由第三绝缘层7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还包括通过电连接件4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其他功能电路(图中未出示),其他功能电路的电子元器件装贴在第一膜片1上,其他功能电路的导电线路23设在第一膜片1上。电子元器件包括芯片、led、电阻、电容等,但不限于此。避免了增加额外的pcb板来布其他功能电路,使整个膜内电子结构体的一体性和密封性更好。

本申请提供了第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为图1和图2所示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膜片1上印刷电路层2,电路层2包括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以及导电线路23,导电线路23具有供连接器41装贴的接触垫;

s2.将带有电路层2的第一膜片1进行成型、裁切,成型方法采用热压成型或高压成型,但不限于此。裁切方法采用刀模裁切或者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裁切,但不限于此;

s3.将裁切好的第一膜片1和连接器41定位放进模具内,连接器41与接触垫接触贴合,通过模具的定位结构将第一膜片1定位在模具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并且该定位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被设计。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定位结构是模具形状的脊和/或块和/或柱和/或缺口。连接器41与导电线路23在第一膜片1的同一面并与相应的所述接触垫接触贴合。根据第一膜片1的形状,连接器41可以水平地、垂直地或以任何合适的角度被放置在第一膜片1的带有导电线路23的一面上。由于模具带有定位结构(脊和/或块和/或柱和/或缺口等),连接器41被放进模具内可以精准无误地与导电线路23上的相应的接触垫对接,不产生错位,被提供用于模塑的液态注塑材料在流动过程中也通常不会使连接器41移动。若先将连接器41固定在第一膜片1的导电线路23的相应的接触垫上,再将连接器41和第一膜片1一起送进模具内中进行注塑,由于第一膜片1比较轻薄柔软,而连接器41比较厚重,在多次加工或者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连接器41与模具穴位错位产生压模的现象;以及

s4.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1的带有电路层2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3,连接器41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注塑层3中,另一部分伸出第一注塑层3。

印刷方式包括喷墨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柔版印刷等,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1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21和导电线路23;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1上,形成透明电极层221,在透明电极层221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222,在发光层222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223,在第一绝缘层223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224,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1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5;

在图案层5上避开触控感应区21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6,电路层2印刷在第二绝缘层6上;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2上避开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7;

避开接触垫在第三绝缘层7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8;

避开接触垫在第一保护层8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9。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为图3和图4所示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1和第二膜片421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1上印刷电路层2,电路层2包括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以及导电线路23;在第二膜片421上印刷导电线路23,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的末端具有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导电接触垫43,第一膜片1上的导电线路23和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

s2.将带有电路层2的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第二膜片421裁切成呈长条状,由第一膜片1延伸出;

s3: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1的带有电路层2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1、第二膜片421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21和导电线路23;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1上,形成透明电极层221,在透明电极层221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222,在发光层222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223,在第一绝缘层223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224,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1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5;

在图案层5上避开触控感应区21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6,电路层2印刷在第二绝缘层6上,在第二膜片421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44;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2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7,在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上避开导电接触垫43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45;

在第三绝缘层7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8,避开导电接触垫43在第五绝缘层45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422;

在第一保护层8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9。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三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为图5和图6所示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1和第二膜片421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1上印刷电路层2,电路层2包括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以及导电线路23;在第二膜片421上印刷导电线路23,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的末端具有供连接器41装贴的接触垫,第一膜片1上的导电线路23和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

s2.将带有电路层2的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第二膜片421裁切成呈长条状,由第一膜片1延伸出;

s3.将裁切好的膜片和连接器41定位放进模具内,连接器41与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1的带有电路层2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3,以及在第二膜片421的带有连接器41之处进行注塑形成第二注塑层423,连接器41的一部分嵌入第二注塑层423中,另一部分伸出第二注塑层4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1、第二膜片421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21和导电线路23;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1上,形成透明电极层221,在透明电极层221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222,在发光层222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223,在第一绝缘层223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224,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1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5;

在图案层5上避开触控感应区21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6,电路层2印刷在第二绝缘层6上,在第二膜片421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44;和/或

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2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7,在第二膜片421上的导电线路23上避开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45;

在第三绝缘层7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8,避开连接器41在第五绝缘层45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422;

在第一保护层8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