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89971发布日期:2021-03-17 00: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税务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税务”的推进以及电子税务局的建设,纳税人可以在网上申领发票。具体而言,纳税人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登录网上发票数据分配系统,发票数据分配系统根据发票验旧领新原则,自动判断纳税人账户的发票数据可申领数量,在接收到纳税人用户终端发送的申领数量等请求后,发票数据分配系统自动分配纳税人所在库房对应发票种类的发票代码、发票号码。

发票数据分配系统现有的数据分配模式下,在确定好纳税人的申领数量后,通常仅为纳税人分配份数等于申领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段数据,而每个发票类别对应多个发票代码,每个发票代码对应不同的发票号段剩余量,每个纳税人每次实际分配的发票数量不同,此外,纳税人还可退回任意数量的发票,以上多种因素最终导致发票数据库中存在多段发票号码不连续,且单段的发票份数小于纳税人申领数量的发票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票数据不断累积,造成很大的数据存储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发票数据分配模式不合理导致数据存储压力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到发票申领请求时,解析所述发票申领请求,获得对应的申领发票数量和申领发票类型;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发票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检测到发票申领请求后,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基于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确定满足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从中确定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当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将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也作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可将这种发票份数较小的发票段数据进行发售处理,进而避免此种发票段数据的堆积,降低数据库存储压力。

可选地,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

获取第一发票段,其中,所述第一发票段为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当前未被获取的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判断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是否小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若否,则确定所述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若是,则判断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若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第一发票段的步骤;若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则获取第二发票段,确定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所述第二发票段为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的发票段,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申领发票数量减所述总发票份数所得差值。

由此,当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通过将一整段连续发票号段的发票与一段或多段小段发票段绑定发售,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发票结存号码的连续,又有效地将不易发售的小段发票段及时售出,减轻了税务管理人员管理上的难度。

可选地,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判断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是否小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步骤;若否,则确定所述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可选地,所述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包括:获取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当所述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当所述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小于所述预设数量时,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

由此,以第二模式为发票数据处理模式,适用于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较小的发票段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优先处理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最小的多段发票段,减少预置发票数据库的维护难度、减轻发票库房的库存压力。

可选地,所述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段;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是否为高峰时间段;若是,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若否,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

由此,高峰时间段优先发售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非高峰时间段优先发售发票号码不连续的发票。

可选地,所述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还包括:

获取领购数量临界值;判断所述申领发票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领购数量临界值;若是,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若否,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

由此,可以保证根据申领发票数量的大小灵活切换数据分配模式,增加适用性。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包括:

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从所述第二发票段中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数据;提取所述第一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数据与所述已获取的所有第一发票段作为所述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由此,使目标发票数据中的发票数量与申请发票数量一致,保证发售出的发票的数量准确无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票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其用于检测到发票申领请求时,解析所述发票申领请求,获得对应的申领发票数量和申领发票类型;

模式确定单元,其用于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

发票段筛选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

处理单元,其用于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所述发票数据处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所述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发票数据处理方法。

所述计算机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所述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发票数据处理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所述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中第一模式下步骤s300细化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中第二模式下步骤s300细化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200细化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200细化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首先对本发明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说明。

发票种类: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大类,该两大类发票分别又细分为很多小类。因不同种类的发票用途不一,分配时往往不分往一个对象,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不同种类发票分开存储,以免后续执行数据处理或数据分配操作时出现错误。

发票代码:发票代码是税务部门给予发票的分类代码,由国地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年份代码、行业代码、发票种类代码等组成。

发票类型:本说明书中,将发票种类和发票代码中的国地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年份代码、行业代码等不能混用的代码位全部归为发票类型。

发票号码:发票号码是税务部门给予每张发票的编码,同一发票代码下有多份发票号码不同的发票,同一发票代码下的每张发票具有唯一的发票号码。

发票段:为发票号码连续的一段发票的集合,其中最小的发票段的最小发票数量为1,例如:有以下发票段:

发票段1:00000001-00001000;

发票段2:00003001-00003001;

发票段3:00080001-00080002;

发票段4:00001031-00001060;

其中,每个发票段的发票号码均连续,发票段的发票份数即发票段中发票数量,发票段1的发票份数为1000份,发票段2的份数为1份,发票段3的份数为2份,发票段4的份数为30份。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票数据处理方法。

图1为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所述发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0,检测到发票申领请求时,解析所述发票申领请求,获得对应的申领发票数量和申领发票类型。具体而言,首先获取发票申领请求,通过请求信息获得所述信息中所要申领的发票数量和要申领的发票类型。

在步骤s100中,发送发票的申领请求的申领人可以是单位或个人;发送申领请求的渠道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或发票申领终端等联网终端,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个人计算机或发票申领终端所接入的网络为局域网等封闭的网络环境,以保护信息安全,具有传输稳定、速度快等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的网络也可以为互联网等开放的网络环境,申领人可以随时随地申领发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票数据处理装置为面向纳税人或税务柜台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检测发票申领请求由发票数据处理装置检测,也可由发票数据处理装置的后台服务器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析发票申领请求,获得对应的申领发票数量和申领发票类型,其中,申领发票类型包括发票种类和发票代码,获得的发票种类可以是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由于不同种类的发票不能混用,所以解析发票申领请求时应解析所述发票申领请求所申领的发票种类。另一方面,由于发票代码中包含国地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行业代码、发票种类代码等不能混合使用的代码位,所以解析发票代码时应将不能混合使用的代码位一一获取。由此,可以使发售出的发票的数量和类型与发票申领请求中发票的数量和类型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00,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分配模式可以通过税务管理人员手动设置,通过税务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或经验灵活切换数据分配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使用一种或多种参数判断当前的数据处理状态,通过当前的数据处理状态自适应切换所述数据分配模式。由此,可以使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灵活多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当前时间段、申领发票数量及与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段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由此,不同的参数使判断更加多元化,数据分配模式的切换更加人性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可以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使用不少于一段的碎票发票段搭配一段发票数量较大的发票段发售。由此,可以使碎票发票段得到优先处理,减少发票数据库的数据冗余以及减少发票库存的库存压力。

第二模式直接发售多段碎票发票段。由此,可以大量减少发票数据库的数据冗余以及减少发票库存的库存压力。第三模式只发售一段号码段连续的发票段。由此,可以减少税务管理人员的核对工作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300,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

由于受发票种类、发票开具地区、发票行业代码等发票类型限制,为保证申领人可以正常开具发票,首先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即应该保证发售出的发票与申领人申领的发票类型保持一致。其中,发票类型通过申领人发出的发票申领请求中的发票代码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还可以包括,其中,若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

其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发票段即发票号码连续的一张或多张发票所组成的发票集合,发票份数即发票段中发票的数量;预设个数可以由税务管理人员人为设定,也可以由本发明发票数据处理装置预设。对于步骤s300,获取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若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则当预设个数为1时,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当预设个数为i(i>1)时,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i个发票段,预设个数不同时,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的个数也不同。一般地,预设个数越大,所获取的发票段数越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冗余的发票段就越少,越能减轻发票库房的存储压力,减少对发票库房的维护工作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票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400,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对于步骤s400,基于申领发票数量从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一实施方式中,从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以发票份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提取目标发票数据,直至提取的目标发票数据中的发票数量等于申领发票数量。另一实施方式中,从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以发票段起始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提取目标发票数据,直至提取的目标发票数据中的发票数量等于申领发票数量。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申领发票数量为50,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有四段,其发票份数分别为:发票段一:1;发票段二:9;发票段三:20;发票段四:25,其发票段起始号分别为:发票段一:00000001;发票段二:00003001;发票段三:00080001;发票段四:00001031;若按照发票份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提取,则将发票份数为发票段一、发票段二、发票段三和发票段四中的20张发票作为目标发票数据;若按照发票段起始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提取,则提取顺序依次为发票段一、发票段四、发票段二、发票段三,则将发票段一、发票段四、发票段二和发票段三中的15张发票作为目标发票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发票数据处理方法通常优先发售大段号码段连续的发票段,结合申领人申领发票按“验旧领新”规则,即申领人必须在交验原领购且已使用过的发票存根,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无误后,才能领购新发票,导致每次申领的发票数都不相同,又因发票发售过程中可以进行退票,退回的发票的发票号码相对于发票库房的其他发票的发票号码不连续,此种发票段的发票数量不满足申领人提交的申领发票数量,最终导致此种断号的发票在库房中越积越多,给预置发票数据库与发票库房增加了很大压力;

本实施例通过确定不同的数据分配模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在第一模式下,优先从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售份数较少的发票段,降低了发票份数较少的发票段数量,减轻了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申领发票数量、申领发票时间或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确定数据分配模式,在保证减少预置发票数据库的维护难度、减轻发票库房的库存压力的同时,减少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发票数据处理的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步骤s300还包括,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第一发票段,其中,所述第一发票段为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当前未被获取的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

为便于描述,将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申领发票类型下,当前未被获取的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称为第一发票段。因对预置发票数据库执行发票段获取操作,如步骤s301所述的获取当前发票份数最小发票段的操作,所以当前未被获取的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可能随时更新,例如,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申领发票类型下,有三段发票,其发票份数分别为:发票段一:1;发票段二:9;发票段三:20,则此时的第一发票段,即当前未被获取的发票份数最小的发票段为发票段一,随后,若发票段一被获取,则第一发票段更新为发票段二,随后,若发票段二被获取,则第一发票段更新为发票段三。

步骤s302,判断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是否小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

此处的已获取的发票段,指执行步骤s301时获取的发票段,若已获取的发票段为一个,则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为该一个发票段的发票份数,若已获取的发票段为多个,则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为该多个发票段的发票份数之和。

在每执行完步骤s301后,都需执行步骤s302,判断当前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是否小于申领发票数量,进而判断当前已获取的发票段是否满足申领发票的数量需求。

步骤s303,若否,则确定所述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

若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申领发票数量,说明当前已获取的发票段能够满足申领发票的数量需求,即能够从已获取的发票段中获取数量为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此时,无需继续获取发票段,可直接将已获取的发票段作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以减少无效步骤的进行,保证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的效率。

步骤s304,若是,则判断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

若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小于申领发票数量,说明当前已获取的发票段还无法满足申领发票的数量需求,此时需继续获取发票段,具体地,通过获取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判断继续获取的发票段类型(发票段类型指第一发票段和后文中的第二发票段两种类型),当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时,返回执行步骤s301,继续获取第一发票段;当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步骤s305,获取第二发票段。

步骤s305,若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则获取第二发票段,确定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所述第二发票段为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的发票段,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申领发票数量减所述总发票份数所得差值。

其中,已获取的发票段指执行步骤s301时获取的第一发票段和执行步骤s305时获取的第二发票段。当预设次数为1时,已获取的发票段由一个第一发票段和一个第二发票段组成,当预设次数大于1时,已获取的发票段由多个第一发票段和一个第二发票段组成。

在步骤s305中,第一数量为申领发票数量减总发票份数所得差值,即,第一数量实际上是在之前已获取的发票段的基础上,相对申领发票数量而言所缺少的发票数量。在获取第一发票段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之后,若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数量仍未达到发票申领数量,则可从预置发票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发票段,第二发票段的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即所要获取的发票段的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缺少的发票数量,进而可从第二发票段中获取连续的发票号码。由此,保证发售出的发票至少有一整段连续发票号码的发票段,便于进行数据管理。

可选地,所述步骤s400包括:

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从所述第二发票段中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数据;提取所述第一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数据与所述已获取的所有第一发票段作为所述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其中,第一数量的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数据,可以第二发票段的发票起始号码作为该发票数据的起始号码,也可以其他号码作为该发票数据的起始号码,例如,第二发票段为00001031-00001060,第一数量为20,则可以00001031作为待提取的发票数据的起始号码,则00001031-00001050为待提取的发票数据,也可以以其他号码,如00001041作为待提取的发票数据的起始号码,则00001041-00001060为待提取的发票数据。具体以第二发票段中的哪个发票号码作为待提取发票数据的起始号码可预先设定。由此,可实现提取的目标发票数据的发票数量等于申领发票数量,且保证最终进行发售处理的发票数据中有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便于进行数据管理。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步骤s300还包括,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步骤s311,获取所述第一发票段。

步骤s312,判断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是否小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若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小于申领发票数量,则返回执行步骤s311。

步骤s313,若否,则确定所述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

对于步骤s313,若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申领发票数量,则可以直接确定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

其中,返回执行步骤s311,循环执行步骤s311和步骤s312,直到确定已获取的发票段的总发票份数大于等于申领发票数量时,跳出循环将已获取的发票段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

由此,以第二模式为发票数据处理模式,可以优先处理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最小的多段发票段,适用于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较小的发票段数量较多的情况,保证有效控制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的断号票段的数量,发票段的数量较多时对预置发票数据库和发票库房的压力较大,此时可根据税务管理人员根据经验或发票数据处理方法中预设的参数判断当前的发票数据处理模式是否应确定为第二模式,本实施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还包括:获取所述预置发票数据库中,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当所述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当所述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小于所述预设数量时,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

因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即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的断号的发票过多,此时将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用于优先处理发票段份数较小的发票段。

当发票份数小于预设份数的发票段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时,预置发票数据库中的断号的发票不多,此时,可将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设置为第三模式,将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作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从该一个发票段中获取目标发票数据,保证最后进行发售处理的发票数据发票号码连续,便于数据管理。

可选地,如图5,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21,获取当前时间段。

当前时间段,指当前时刻落入的时间段。可将一天内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作为高峰时间段(如早八点至晚六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高峰时间段设置可不相同。可预设高峰时间段列表,用于存储高峰时间段。

可实时或定时获取当前时间段,执行后续的步骤s222-s224,以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

步骤s222,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是否为高峰时间段。

步骤s223,若是,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

在第三模式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则在后续从发票段提取目标发票数据时,可提取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作为目标发票数据。由此,在业务量较大的高峰时间段,只发售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段,便于数据管理和提高发票数据分配效率。

步骤s224,若否,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由此,在非高峰时间段时使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分配发票,可以保证减少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断号的发票段,减少预置发票数据库的维护难度、减轻发票库房的库存压力。

由于高峰时间段发票数据申领需求较大,此时若分配过于零散的发票数据,则会增加预置数据库的负荷,也会增加税务管理人员和纳税人核对发票份数的工作量,不利于对发票的发售和核定;非高峰时间段发票数据申领需求较低,较为零散的发票号段不会对税务管理人员和纳税人的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税务管理人员将数据分配模式与发售时间关联设置,将高峰时间段设置为只发售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的第三模式,将非高峰时间段的数据分配模式设置为发售发票号码不连续的发票的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可以有效平衡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便于数据管理,同时,减少发票库房中的断号发票段的数量。

可选地,如图4,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1,获取领购数量临界值。

基于申领发票数量与领购数量临界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可选地,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领购数量临界值。

可选地,不同发票类型对应不同的领购数量临界值。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发票需求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类型和行业而预设不同大小的领购数量临界值,发票需求量大的行业对应的领购数量临界值也较大,发票需求量小的行业对应的领购数量临界值也较小。

步骤s212,判断所述申领发票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领购数量临界值。

步骤s213,若是,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为发票份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的发票段。

若申领发票数量大于或等于领购数量临界值,则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三模式,增加发票发售效率。

步骤s214,若否,则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个。

例如,领购数量临界值为500,申领发票数量为300,申领发票数量小于领购数量临界值,则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票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其用于检测到发票申领请求时,解析所述发票申领请求,获得对应的申领发票数量和申领发票类型;

模式确定单元,其用于确定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

发票段筛选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和所述申领发票数量,确定预置发票数据库中所述申领发票类型下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其中,当所述当前的数据分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包括:发票份数最小的前预设个数发票段;

处理单元,其用于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发票段中提取目标发票数据,对所述目标发票数据进行发售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可实现发票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能够保证发票数据处理方法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和运行时的稳定性。这样执行发票数据处理方法,避免了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加热区无法通电或断电的情况发生,具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优点,保证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