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6158发布日期:2020-12-01 11:3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编码器,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鼠标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鼠标编码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内部随滚轮运动开关导通,使各引脚之间的导通波形不同。在操作者滑动滚轮时,有无手感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然而,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不一样,有些用户喜欢滑动滚轮时有手感,而有些用户不喜欢。而在现有鼠标中,同一个鼠标上使用的鼠标编码器要么是有手感发生结构的,要么是没有手感发生结构的。因此,在使用者滚动鼠标滚轮时,要么有手感,要么没有手感。当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时,同一个鼠标无法满足,即无法进行有手感与无手感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可实现滑动鼠标滚轮时,有手感与无手感的自由切换,内部结构动作稳定性与准确度高,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栅盘,在其外侧边上形成有数个齿位;

一手感切换组件,其包括一切换件、及位于光栅盘与切换件之间的一弹性杠杆结构,该弹性杠杆结构一端与切换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齿位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杠杆结构主要由一固定转轴、及套设于固定转轴外围的一扭簧组成,其中,该扭簧主要由一扭簧本体、连接于扭簧本体一端的一连接杆、及连接于扭簧本体另一端的一作用杆组成,该扭簧本体套设于固定转轴外围,该连接杆与切换件连接,该作用杆延伸至齿位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件为一拨动件,该拨动件主要由一拨动座、及设置于拨动座上的一拨动部组成,其中,在该拨动座侧边上形成有一倾斜拨动槽,所述连接杆端部活动插入倾斜拨动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感切换组件还包括一外壳,在该外壳内具有一活动腔与一滑动腔,其中,所述扭簧设置于活动腔内,且所述固定转轴固定于活动腔的内壁上;所述拨动座滑动设置于滑动腔内,且在该外壳上开设有供拨动部穿出的一拨动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滑动腔内壁上设置有一金属弹片,在该金属弹片上具有一弯折凸出部;在所述拨动座靠近金属弹片的一侧边上形成有与弯折凸出部相匹配的至少两个拨动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与作用杆均呈l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带切换件和弹性杠杆结构的手感切换组件、与带齿位的光栅盘相结合,并结合杠杆原理,操作切换件,即可带动弹性杠杆结构另一端在接触齿位与离开齿位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切换至与齿位接触时,人为滚动鼠标上的滚轮,光栅盘1随着转动,光栅盘的齿位作用于弹性杠杆结构另一端,结合弹性杠杆结构具有的弹性特性,使得弹性杠杆结构另一端在数个齿位之间移动,即可获得手感;反之,当切换至与齿位分离时,滚动鼠标时无手感。由此,实现滑动滚轮时有手感与无手感的自由切换,内部结构动作稳定性与准确度高,操作简单。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有手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座与金属弹片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无手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编码器手感切换机构,特别适用于鼠标编码器,其包括:

一光栅盘1,在其外侧边上形成有数个齿位11,具体的,数个齿位11均匀分布于光栅盘1外围;在人为滚动鼠标上的滚轮时,光栅盘1随着转动;

一手感切换组件2,其包括一切换件21、及位于光栅盘1与切换件21之间的一弹性杠杆结构22,该弹性杠杆结构22一端与切换件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齿位11外侧。结合杠杆原理,由切换件21作用于弹性杠杆结构22一端,从而带动弹性杠杆结构22另一端在接触齿位11与离开齿位11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弹性杠杆结构22另一端与齿位11接触时,人为滚动鼠标上的滚轮,与滚轮同轴的光栅盘1随着转动,光栅盘1的齿位11作用于弹性杠杆结构22另一端,结合弹性杠杆结构22具有的弹性特性,使得弹性杠杆结构22另一端在数个齿位11之间移动,从而产生手感;反之,当带动弹性杠杆结构22另一端与齿位11分离时,滚动鼠标时无手感。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杠杆结构22主要由一固定转轴221、及套设于固定转轴221外围的一扭簧222组成,其中,该扭簧222主要由一扭簧本体2221、连接于扭簧本体2221一端的一连接杆2222、及连接于扭簧本体2221另一端的一作用杆2223组成,该扭簧本体2221套设于固定转轴221外围,该连接杆2222与切换件21连接,该作用杆2223延伸至齿位11外侧。固定转轴221作为弹性杠杆结构22的支点,使得扭簧222的扭簧本体2221能够以固定转轴221为中心发生转动,则相应的,连接杆2222与作用杆2223可发生上下摆动动作。具体的,当切换件21作用于连接杆2222使连接杆2222向下摆动时,相应的,作用杆2223即向上摆动,从而靠近并接触光栅盘1外围的齿位11,达到有手感的目的;而当切换件21作用于连接杆2222使连接杆2222向上摆动时,相应的,作用杆2223即向下摆动,从而离开光栅盘1外围的齿位11,达到无手感的目的。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连接杆2222与作用杆2223均呈l形,以便于连接杆2222端部能够与切换件21连接,作用杆2223上摆时能够接触到齿位11。

对于切换件21的具体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切换件21为一拨动件,该拨动件主要由一拨动座211、及设置于拨动座211上的一拨动部212组成,其中,在该拨动座211侧边上形成有一倾斜拨动槽2111,所述连接杆2222端部活动插入倾斜拨动槽2111内。在需要进行有手感与无手感之间切换时,只要拨动拨动部212即可。在拨动拨动部212,使拨动座211移动时,在倾斜拨动槽2111的导引作用下,连接杆2222端部即可在倾斜拨动槽2111内滑动。而由于倾斜拨动槽2111为倾斜设置,因此,当拨动座211往一个方向移动,促使连接杆2222端部滑动至倾斜拨动槽2111最低位置时,如图1与图2所示,连接杆2222下摆,则相应的,作用杆2223上摆。当拨动座211往相反方向移动,促使连接杆2222端部滑动至倾斜拨动槽2111最高位置时,如图5所示,连接杆2222上摆,则相应的,作用杆2223下摆。因此,在倾斜拨动槽2111的导引作用下,连接杆2222可发生上摆与下摆动动作,结合杠杆原理,作用杆2223发生与连接杆2222相反方向的摆动动作。作用杆2223上摆时可接触齿位11,下摆时离开齿位11,由此,实现作用杆2223在接触齿位11与离开齿位11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实现有手感与无手感的切换。

对于切换件21与弹性杠杆结构22的安装,本实施例手感切换组件2还包括一外壳23,在该外壳23内具有一活动腔231与一滑动腔232,其中,所述扭簧222设置于活动腔231内,且所述固定转轴221固定于活动腔231的内壁上;所述拨动座211滑动设置于滑动腔232内,且在该外壳23上开设有供拨动部212穿出的一拨动开口233,在进行切换操作时,沿着拨动开口233,左右拨动拨动部212即可,如图3所示。通过具有活动腔231与滑动腔232的外壳23,即可为扭簧222的摆动动作与拨动座211的滑动动作提供空间,又可以对它们的动作进行限位,防止出现移位等现象,由此,提高整个动作过程的稳定性与准确度。

为了更方便于对拨动座211的拨动,本实施例采用挡位设计结构实现,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滑动腔232内壁上设置有一金属弹片3,在该金属弹片3上具有一弯折凸出部31;在所述拨动座211靠近金属弹片3的一侧边上形成有与弯折凸出部31相匹配的至少两个拨动凹槽2112,本实施例拨动凹槽2112为两个。在拨动拨动部212时,金属弹片3上的弯折凸出部31在拨动座211的两个拨动凹槽2112之间移动切换,由此,不但可以更好更方便的对拨动动作进行控制,防止拨动座211乱移动,而且拨动时更有手感,获得两个拨动挡位,一个为有手感挡位,一个为无手感挡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感切换机构,特别适用于光学编码器中,且应用于鼠标中。通过操作手感切换机构,在人为滚动鼠标上的滚轮时,即可获得有手感与无手感两种体验。而对于光学编码器的具体结构与原理,与本领域常规光学编码器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光栅盘1即为本领域常规光学编码器中的光栅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