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57694阅读:来源:国知局
判断(YES)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8。步骤S36中,得到否定的判断(NO)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2。
[0079]步骤S38中,控制部100基于划擦操作,确定子区域40的形成位置和外边缘。步骤S40中,控制部100基于步骤S38中确定的形成位置和外边缘,控制显示部210,使其在第一视窗20内形成子区域40。步骤S42中,控制部100控制显示部210,使其将第二视窗30具有的绘图信息32中与子区域40的布局相对应的绘图信息32P显示在子区域40。
[0080]如以上参照图1、图6和图7的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2,根据触控面板220在第一视窗20内检测到接触位置改变方向进行移动,将子区域40形成在第一视窗20内。因此,使用者通过在第一视窗20内反复摩擦(反复划擦),能够形成子区域40。其结果,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形成子区域40,从而能够容易地查看第二视窗30具有的绘图信息32。另夕卜,本实施方式2可以实现与实施方式I 一样的效果。
[0081](实施方式3)
[0082][压捏操作(Pinch操作)]
[0083]参照图1和图8,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结构相同。触控面板220将多个接触位置在显示部210的显示面上的移动作为接触操作进行检测。
[0084]本实施方式3中,例如,使用者使用两根手指对触控面板220进行操作。因此,触控面板220对在显示部210的显示面的两个点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
[0085]控制部100作为第一显示控制部,根据触控面板220在第一视窗20内检测到多个接触位置彼此朝不同方向移动(例如,撑开操作(Pinch-out操作)或捏合操作(Pinch-1n操作)),对显示部210进行控制,使其在第一视窗20内形成子区域40。以下,以具体例子(撑开操作)进行说明。
[0086]图8(a)和图8(b)是对显示装置10所执行的子区域40的显示控制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图8(a)和图8(b)表示第二视窗30的全部区域配置在第一视窗20的后面的例子。
[0087]如图8 (a)所示,触控面板220对第一视窗20内的位置D30和位置D32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而且,如图8(b)所示,触控面板220对撑开操作进行检测,即两个点的接触位置相互远离的移动进行检测。例如,触控面板220对一个接触位置从位置D30到位置D34的移动(箭头A30)以及另一个接触位置从位置D32到位置D36的移动(箭头A32)进行检测。
[0088]控制部100根据触控面板220检测到撑开操作,对显示部210进行控制,使其将子区域40形成在第一视窗20内,并在子区域40显示第二视窗30的绘图信息32P。
[0089]例如,控制部100基于撑开操作开始时的位置D30或位置D32,确定子区域40的形成位置,再基于各接触位置确定子区域40的外边缘(长边和短边的长度)。另外,子区域40是以连接两个接触位置的直线为对角线的矩形。子区域40的其中平行的两条边沿着Y轴,另外平行的两条边沿着X轴。
[0090]接着,控制部100基于所确定的形成位置和外边缘,对显示部210进行控制,使其在第一视窗20内形成子区域40。另外,在撑开操作的结束位置位于位置D34及位置D36的情况下,最终显示包含由位置D34和位置D36确定的外边缘的子区域40。
[0091]另外,子区域40的大小和/或形状能够在子区域40形成之后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根据触控面板220在子区域40内或子区域40的边上检测到多个接触位置,且检测到多个接触位置朝不同方向的移动,对子区域40的大小和/或形状进行变更(子区域40的缩放和/或形状变更)。
[0092][显示控制方法]
[0093]参照图1、图8和图9,对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100所执行的显示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控制部100执行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从步骤S50到步骤S62的处理。步骤S50?步骤S54与图7的步骤S30?步骤34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0094]步骤S56中,控制部100对两个接触位置是否朝不同方向移动进行判断,即对接触位置的移动是否表示撑开操作进行判断。步骤S56中,得到否定的判断(NO)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52。步骤S56中,得到肯定的判断(YES)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58。
[0095]步骤S58中,控制部100基于撑开操作,确定子区域40的形成位置和外边缘。步骤S60中,控制部100基于步骤S58中所确定的形成位置和外边缘,控制显示部210,使其在第一视窗20内形成子区域40。步骤S62中,控制部100控制显示部210,使其将第二视窗30具有的绘图信息32中与子区域40的布局相对应的绘图信息32P显示在子区域40。
[0096]如以上参照图1、图8和图9的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3,根据触控面板220在第一视窗20内检测到朝不同方向移动的两个接触位置,将子区域40形成在第一视窗20内。因此,使用者通过在第一视窗20内进行撑开操作,能够形成子区域40。其结果,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形成子区域40,从而能够容易地查看第二视窗30具有的绘图信息32。另外,本实施方式3可以实现与实施方式I一样的效果。
[0097](实施方式4)
[0098]参照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图像形成装置500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500是电子设备,图10是图像形成装置500的结构框图。图1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50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0099]图像形成装置500具备控制部100、存储部120、原稿输送部230、图像读取部240、触控面板220、显示部210、供纸部250、输送部260、图像形成部270和定影部280。存储部120含有主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和辅助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驱动器)。存储部120是存储介质的一个例子。
[0100]控制部100对图像形成装置500的结构的全体进行控制。具体来说,控制部100通过执行储存在存储部120的计算机程序,对原稿输送部230、图像读取部240、触控面板220、显示部210、供纸部250、输送部260、图像形成部270和定影部280进行控制。控制部100例如是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触控面板220例如配置在显示部210的显示面上。
[0101]实施方式4的控制部100具有实施方式I的控制部100、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100或实施方式3的控制部100的功能。因此,实施方式4的控制部100、显示部210和触控面板220相当于实施方式I的显示装置10、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10或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存储部120对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
[0102]原稿输送部230将原稿向图像读取部240输送。图像读取部240对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供纸部250含有供纸盒62和手动送纸托盘64。供纸盒62上堆叠片材T。片材T从供纸盒62或手动送纸托盘64开始被送出到输送部260。片材T例如是普通纸、再生纸、薄纸、厚纸或OHP (Overhead Projector)片材。
[0103]输送部260将片材T输送到图像形成部270。图像形成部270依据经由显示装置10 (触控面板220)而输入的信息,在片材T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270含有感光鼓81、带电部82、曝光部83、显影部84、转印部85、清洁部86和除电部87。具体来说,图像形成部270以如下的方式在片材T上形成(印刷)图像。
[0104]带电部82使感光鼓81的表面带电。曝光部83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照射到感光鼓81的表面,其中,该图像数据是由图像读取部240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储存在存储部120的图像数据。其结果,在感光鼓8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0105]显影部84对感光鼓81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8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随着片材T被供给到感光鼓81和转印部85之间,转印部8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T上。
[0106]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T朝向定影部280被输送。定影部280对片材T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T上。接着,排出辊对72将片材T排出到排出托盘74。清洁部86对残留在感光鼓81的表面的调色剂进行除去操作。除电部87对感光鼓81的表面的残留电荷进行除去操作。
[0107]如以上参照图10和图11的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4,图像形成装置500具有实施方式I的显示装置10、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10或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其结果,可以实现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或实施方式3相同的效果。
[0108]另外,实施方式I的显示装置10、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10或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10也可以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以外的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依据经由显示装置10而输入的信息,执行信息处理。例如,电子设备是便携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终端。
[0109]以上,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