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30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虚拟键盘等。
[0089]本实施例,根据用户的操作获取用户操作终端的手持方式、用户操作终端的手的手部参数以及界面参数,进一步根据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界面参数确定操作界面上的操作盲区,对操作盲区内的元素进行优化处理,以使用户通过手持方式能够操作操作盲区内的元素。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提高操作界面的可操作性,保证操作界面的使用效率,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用户的参与,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持方式和手部参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0090]下面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91]图4为本发明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0092]步骤201、通过终端上的感应装置获取用户的手部操作信息。
[0093]步骤202、根据手部操作信息确定用户操作终端的手持方式,以及根据手部操作信息获取用户操作终端的手的手部参数。
[0094]步骤203、获取触摸屏的当前操作界面上界面参数。
[0095]步骤204、根据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界面参数确定操作界面上的操作盲区,操作盲区为用户使用手持方式无法触摸到的操作界面的范围。
[0096]步骤201-2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一中步骤101-104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0097]步骤205、根据操作界面上的元素信息和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预测用户的下一步操作。
[0098]操作界面上的元素信息具体指各个元素的分布及可能触发执行的操作等。历史操作信息包括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手部参数记录,手部操作记录信息具体包括用户经常使用的手持方式、操作使用的手指、手持位置等,可通过对用户操作的长期学习确定用户的一些操作习惯,如用户习惯用右手操作,并且用户习惯使用右手的大拇指进行操作,而且用户在使用右手操作时习惯手持在终端的下边位置。手部参数记录具体指用户操作终端时使用的手指的长度、手指的屈伸度等,可通过对用户操作的长期学习获取用户的手部参数。对于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和手部参数记录可通过用户长期的实际操作不断的更新这些参数,使得手部操作记录和手部参数记录更加准确,进而才能更加准确的确定出操作盲区。历史记录信息中还记录有用户使用不同的手持方式时对应的手部参数,如用户使用左手操作时,左手大拇指的手部参数。
[0099]根据历史操作信息和操作界面上的元素信息能够确定以往用户在该操作界面上的可能操作,例如根据历史信息获取到用户在该操作界面时通常会浏览网页、上QQ以及玩游戏,但是浏览网页、上QQ的次数多于玩游戏的次数,则根据历史操作信息和操作界面上的元素信息确定用户的下一步可能的操作为浏览网页和上QQ。
[0100]步骤206、确定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对应的元素是否位于操作盲区内。
[0101]若是,执行步骤207、若否执行步骤208。
[0102]步骤207、将操作界面上的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对应的元素移动至可操作区内。
[0103]可操作区为操作界面上除操作盲区外的范围,通过将用户下一步操作对应的元素移动至可操作区内,方便用户使用,同时提高了操作界面的可操作性,保证操作界面的使用效率。
[0104]步骤208、对下一步操作对应的元素进行正常的操作。
[0105]步骤209、根据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用户的操作更新历史操作信息。
[0106]本实施例中,用户每次操作完成后,根据用户的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用户的操作更新历史操作信息,历史操作信息包括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手部参数记录。通过不断的修正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并且通过不断的修正用户的手部参数记录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终端的操作盲区。
[0107]本实施例,通过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界面参数确定操作界面上的操作盲区,对操作盲区内的元素进行优化处理,以使用户通过手持方式能够操作操作盲区内的元素。上述方法能够提高操作界面的可操作性,保证操作界面的使用效率,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用户的参与,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长期对用户操作的学习不断更新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和手部参数记录,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以及确定终端的操作盲区,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适应用户操作习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0108]图5为本发明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当手持方式或手部参数变化后,对如何及时的调整操作盲区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09]步骤301、在用户使用操作界面的过程中,判断用户的手持方式是否变化。
[0110]若是,执行步骤302,若否,返回执行步骤301。具体地,可通过终端上的感应装置检测用户的手持方式是否变化,举例来说,用户先使用右手操作终端,之后,用户使用双手进行操作终端,可通过设置在终端两侧的感应装置来检测用户手持方式的变化,例如使用压力传感器,当用户使用右手操作终端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右侧受到了压力,确定用户使用右手操作,当用户使用双手操作时,传感器检测到左右两侧都受到了压力,确定用户使用双手操作。
[0111]步骤302、根据变化后的手持方式以及历史操作信息确定变化后的手部参数。
[0112]当步骤301中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用户的手持方式发生了变化,则执行本步骤,本步骤中,根据变化后的手持方式以及历史操作信息确定变化后的手部参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用户的手部操作记录、手部参数记录以及用户使用不同的手持方式时对应的手部参数。因此,可以根据历史操作信息确定用户变化后的手持方式对应的变化后的手部参数。
[0113]步骤303、根据变化后的手持方式和变化后的手部参数重新确定当前新操作界面上的新操作盲区。
[0114]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一中步骤104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0115]步骤304、对新操作盲区内的元素进行优化处理,以使用户通过变化后的手持方式能够操作新操作盲区内的元素。
[0116]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一中步骤105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0117]本实施例,通过动态的检测用户的手持方式的变化,根据用户手持方式的变化确定变化后的手部参数,进而根据变化后的手持方式和手部参数重新确定新操作盲区,并对新操作盲区内的元素进行优化处理,从而能够根据用户手持方式的不同及时调整操作盲区,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0118]以下将具体介绍以下本发明适用的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0119]图6为本发明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一个应用场景的操作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户左手持大屏幕手机,并用大拇指滑动解锁。图6 (a)所示的是当用户使用左手持手机,并用大拇指操作手机时的操作盲区的示意图,操作盲区为图6(a)中灰色区域,本实施例中,手机能够根据用户手持手机的位置以及用户大拇指的长度动态调整滑动条的长度,保证大拇指能拖动到滑动条的最右端,图6 (b)所示的是没有进行优化操作前操作界面的示意图,在没有进行优化操作前,滑动条的长度为从触摸屏的最左端到最右端的距离,滑动条最右端在操作盲区内,用户的大拇指无法触摸到,用户需要通过双手操作来解锁。图6 (C)所示的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优化后的操作界面的示意图,在对操作盲区内的元素优化后,滑动条的最右端位于操作界面上的可操作区内,用户的大拇指能够触摸到滑动条的最右端,用户通过单手操作也能方便的进行解锁。如果用户改为左手持手机右手食指操作,则没有操作盲区,不需要改动滑动条的长度。
[0120]以下举一个用户打电话的应用场景,在用户使用右手持手机打电话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需要在数字键上输入密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手持手机的位置及其手指的长度、屈伸度和粗细动态调整触摸屏上的数字键盘的位置和键盘大小。如果用户在打电话的过程中,需要做笔记而将手机换到左手,触摸屏上的数字键盘的位置也会作相应的调整,移动到屏幕的另一边。
[0121]图7为本发明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另一个应用场景的操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用户双手持手机浏览信息,图7 Ca)所示的是当用户双手持手机,并用双手操作手机时的操作盲区示意图,操作盲区为图7 (a)中灰色区域。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手持手机的位置、操作用的手指的长度判断用户不容易触到触摸屏顶部的工具条和菜单,因此,将工具条和菜单动态调整到触摸屏中间。图7(b)所示的是没有进行优化操作前操作界面的示意图,在没有进行优化操作前,工具条和菜单位于触摸屏的顶部,工具条和菜单在操作盲区内,用户使用双手操作时无法触摸到工具条和菜单,用户必须将双手移动到手机的中间位置,或者采用一只手持手机另一只手操作手机,才能触摸到工具条和菜单。图7(c)所示的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优化后的操作界面的示意图,在对操作盲区内的元素优化后,触摸屏顶部的工具条和菜单移动到手机的中间位置,工具条和菜单位于触摸屏的可操作区内,用户不需要改变手持方式就能够操作手机。
[0122]图8为本发明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装置设置在具有触摸屏的终端内,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装置包括:检测模块41、手持方式确定模块42、手部参数确定模块43、获取模块44、盲区确定模块45以及优化处理模块46。
[0123]其中,检测模块41,用于通过终端上的感应装置获取用户的手部操作信息;
[0124]手持方式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检测模块41获取的手部操作信息确定用户操作终端的手持方式;
[0125]手部参数确定模块43,用于根据检测模块41获取的手部操作信息获取用户操作终端的手的手部参数;
[0126]获取模块44,用于获取触摸屏的当前操作界面上界面参数;
[0127]盲区确定模块45,用于根据手持方式、手部参数以及界面参数确定操作界面上的操作盲区,操作盲区为用户使用手持方式无法触摸到的操作界面的范围;
[0128]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