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杆机构的触摸表面组件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449159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极启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电极构造为一个电容传感器,且用于检测多个键帽中的一个或多个键帽的压制状态。
[0097]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意味着是实例,且许多变型是可能的。作为一个实例,结合一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任何适合的特征可与其它的特征结合。作为第一特定实例,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方式都可使用或可不使用精整的触觉、美观或保护层。作为第二特定实例,含铁材料可用于替换各种磁性耦合构件布置中的磁体。
[0098]此外,提供任何功能的结构可包括任何数目的适合的构件。例如,相同的构件可提供键压制的调平、平面平移实现、准备和返回功能。作为另一个实例,不同的构件可提供这些功能,使得第一构件调平,第二构件实现平面平移,第三构件准备,且第四构件返回。作为又一个实例,两个或更多个构件可提供相同功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和弹簧一起提供返回功能,或准备和返回功能。
[0099]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文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技术可连同彼此使用,甚至在功能可能看起来冗余的情况下。例如,一些实施例使用弹簧来支持或增大基于磁性的准备/返回机构。
【主权项】
1.一种键组件,包括: 底座; 沿压制方向与所述底座间隔开的键帽,所述键帽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未压制位置与压制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未压制位置和所述压制位置沿所述压制方向分开第一量,且沿正交于所述压制方向的侧向方向分开第二量,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量与所述第二量至少相当,且不大于所述第二量的两倍; 构造成远离所述底座偏压所述键帽的偏压机构; 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且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键帽上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 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且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键帽上的第二连杆机构, 其中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键帽上的压制力,所述偏压机构抵抗键帽朝所述压制位置的移动,且在朝所述压制位置引导所述键帽时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一起将所述键帽保持在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大致恒定的定向,以及 其中响应于除去所述压制力,所述偏压机构朝所述未压制位置偏压所述键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角在所述键帽处于所述未压制位置时不小于四十五度且小于六十五度,且在所述键帽处于所述压制位置时不小于负五度且不大于十五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范围在从0.5mm到1.4mm,且其中第二量范围在从0.5mm到0.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机构包括磁性吸引的子构件,以及所述偏压机构使用磁力来偏压所述键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组件还包括构造成检测所述键帽的压制状态的电容传感器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成形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在第一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键帽上,其中所述键帽还包括: 设置在底切部上的唇部,以用于固持所述成形线来形成所述第一接头;以及与所述底切部邻接的凹穴,所述凹穴构造成允许所述成形线变形且滑动到所述底切部中来形成所述第一接头,而不会显著地偏转所述唇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线包括: 在所述第一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底座联接部分;以及 在第二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底座联接部分, 其中所述成形线延伸跨过所述键帽的宽度的大部分,且其中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定位在跨过所述键帽的宽度定位的相对键帽边缘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通过第一活铰链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通过第二活铰链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和所述底座包括单个零件的不同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还包括: 构造成由使用者看到和接触的第一构件;以及 附接到所述第一子构件上的第二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通过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子构件上来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键帽上。
11.一种键盘,包括: 底座; 多个键帽,所述多个键帽中的各个键帽与所述底座间隔开,且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座在对应的未压制位置与压制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对应的未压制位置和压制位置沿压制方向分开对应的第一量,且沿正交于所述压制方向的侧向方向分开对应的第二量,以及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量至少与所述对应的第二量相当,且不大于所述对应的第二量的两倍; 构造成远离所述底座偏压所述多个键帽的多个偏压机构; 多个第一连杆机构,所述多个第一连杆机构中的各个第一连杆机构对应于所述多个键帽中的键帽,且包括在对应的第一底座回转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底座联接部分、以及在对应的第一键帽回转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对应的键帽上的第一键帽联接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连杆机构,所述多个第二连杆机构中的各个第二连杆机构对应于所述多个键帽中的键帽,且包括在对应的第二底座回转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底座联接部分、以及在对应的第二键帽回转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对应键帽上的第二键帽联接部分, 其中所述多个键帽中的各个键帽构造成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键帽上的压制力来以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大致恒定的定向通过被这样引导来朝所述对应的压制位置移动: 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对应的第一底座回转接头旋转,且相对于所述键帽围绕所述对应的第一键帽回转接头旋转,以及 所述对应的第二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对应的第二底座回转接头旋转,且相对于所述键帽围绕所述对应的第二键帽回转接头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键帽中的第一键帽,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角在所述第一键帽处于所述对应的未压制位置时不小于四十五度且小于六十五度,且在所述第一键帽处于所述对应的压制位置时不小于负五度且不大于十五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偏压机构包括磁性吸引构件,所述键盘还包括: 构造成检测所述多个键帽的压制状态的多个电容传感器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键帽的第一键帽,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延伸跨过所述第一键帽的宽度的大部分的成形线,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具有在对应的第三底座回转接头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上的第三底座联接部分,且所述对应的第一底座回转接头和所述第三底座回转接头定位在跨过所述第一键帽的宽度定位的相对的键帽边缘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键帽中的第一键帽包括: 设置在底切部上的唇部,以用于固持所述成形线以形成所述对应的第一键帽回转接头;以及 邻接所述底切部的凹穴,所述凹穴构造成允许所述成形线弯曲且滑动到所述底切部中,以形成所述对应的第一键帽回转接头,而不会显著地偏转所述唇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活铰链,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多个第二活铰链,以及其中所述底座、所述多个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单个零件的不同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键帽中的第一键帽包括: 构造成由使用者看到和接触的第一构件;以及 附接到所述第一子构件上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构造成联接到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上的特征,以形成所述对应的第一键帽回转接头和第二键帽回转接头。
18.—种组装键的方法,包括: 通过以下操作来形成第一回转接头: 使第一成形线变形, 使所述第一成形线的变形部分定位在位于第一唇部下方的底切部附近的第一凹穴中,使得所述第一成形线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切部中,而不会显著地偏转所述第一唇部,以及将所述第一成形线定位在所述底切部中来形成所述第一回转接头; 通过以下操作来形成第二回转接头: 使第二成形线变形, 将所述第二成形线的变形部分定位在位于第二唇部下方的第二底切部附近的第二凹穴中,使得所述第二成形线可定位在所述第二底切部中,而不会显著地偏转所述第二唇部,以及 将所述第二成形线定位在所述第二底切部中来形成所述第二回转接头;以及 通过以下操作来形成第三回转接头: 使所述第一成形线围绕所述第一回转接头旋转至第一咬合定向,以及 将所述第一成形线咬合到第一轴承中来形成所述第三回转接头;以及 通过以下操作来形成第四回转接头: 使所述第二成形线围绕所述第二回转接头旋转至第二咬合定向,以及将所述第二成形线咬合到第二轴承中来形成所述第四回转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回转接头、所述第二回转接头、所述第三回转接头和所述第四回转接头的形成使附接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回转接头中的两个回转接头上的底座与附接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回转接头中的另外两个回转接头上的键帽联接,以及其中 所述第一成形线、所述第二成形线、所述底座和所述键帽形成具有四个回转接头的四边形四杆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包括磁性吸引材料的偏压机构,所述偏压机构构造成使用磁力远离所述底座偏压所述键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构造成检测所述键帽的压制状态的电容传感器电极。
【专利摘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键组件包括底座、键帽、偏压机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键帽沿压制方向与底座间隔开,且构造成相对于底座在未压制位置与压制位置之间移动。未压制位置和压制位置沿压制方向分开第一量,且沿正交于压制方向的侧向方向分开第二量。第一量与第二量至少相当,且不大于第二量的两倍。偏压机构构造成远离底座偏压键帽。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可旋转地联接到底座和键帽上。
【IPC分类】G06F3-02
【公开号】CN104769528
【申请号】CN201380041887
【发明人】道格拉斯·M·克鲁姆佩尔曼, 科迪·G·彼德森, 彼得·博克马
【申请人】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3年8月5日
【公告号】US20140034468, WO2014025660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