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机头组件及清洁工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8704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风机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机头组件及清洁工具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机构、该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以及具有该风机机构的机头组件和清洁工具,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便携式吸尘器一般包括四大组件:用于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组件、机头组件、连杆组件和工作头组件,通常连杆组件包括硬质连杆或硬质伸缩杆。普遍的结构都是:尘杯布局在前,手柄布局在后,由于便携式吸尘器机头组件体积小,可供设计的空间有限,所以气流发生装置一般设置在尘杯的后方,即设置在手柄的上方、下方或附近。这样,操作者在使用吸尘器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舒适度较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1、由于出风口在手柄附近,出风会吹到操作者的面部;2、由于气流发生装置在手柄附近,气流发生装置在工作时的振动以较短路径直接传递至手柄,引起手柄的剧烈抖动;3、气流发生装置离操作者的耳部很近,相对来讲操作者听到的耳部噪音会比较大。而另外,气流发生装置的安装和拆卸也较为繁杂,不够简便,影响吸尘器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机构、该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以及具有该风机机构的机头组件和清洁工具,以至少解决安装过程繁杂、使用舒适性低等问题中的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机构,邻接于尘杯,所述风机机构包括,

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机壳体的配接部;

连接于所述尘杯的支撑件,包括围成一装配腔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被配接部,所述本体包括间隙以及被所述间隙分隔的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可彼此远离或靠近以增大或减小所述间隙的宽度;

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张开状态和收紧状态;于所述张开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第一宽度,所述风机可进入或退出所述装配腔;于所述收紧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配接部配合至所述被配接部,且所述支撑件对所述风机限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弹性臂设置为彼此镜面对称。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收紧状态时,两个所述弹性臂始终具有相互靠近以减小所述第二宽度的趋势。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设置为凸伸出所述风机壳体外表面的凸耳且所述被配接部设置为可容置所述凸耳的孔或槽,或者,所述被配接部设置为由所述本体向所述装配腔凸伸的凸耳且所述配接部设置为可容置所述凸耳的孔或槽。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机构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风机壳体外并隔离所述风机壳体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风机壳体外的套筒以及凸伸出所述套筒外表面的空心凸肋,所述本体与所述空心凸肋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凸肋设置为沿所述套筒轴向间隔排布的柱形,所述空心凸肋包括定义其上端面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沿远离所述套筒外表面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件还包括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及由所述第一壁围成的空腔;于所述收紧状态时,所述配接部和所述被配接部的其中之一容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壁配合接触,且所述配接部和所述被配接部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壁配合接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所述风机机构邻接于尘杯,所述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风机;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壳体以及设于所述风机壳体的配接部;

提供连接于所述尘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围成一装配腔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被配接部,所述本体包括间隙以及被所述间隙分隔的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可彼此远离或靠近以增大或减小所述间隙的宽度;

将所述支撑件保持在张开状态并使所述风机进入所述装配腔直至预设位置处;于所述张开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第一宽度;

将所述支撑件释放至收紧状态,完成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于所述收紧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所述配接部配合至所述被配接部,且所述支撑件对所述风机限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所述风机机构邻接于尘杯,所述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风机;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壳体以及设于所述风机壳体的配接部;

提供具有与所述配接部相适配的对接部的减震件;

将所述减震件套接于所述风机壳体外直至所述配接部配合至所述对接部;

提供连接于所述尘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围成一装配腔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被配接部,所述本体包括间隙以及被所述间隙分隔的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可彼此远离或靠近以增大或减小所述间隙的宽度;

将所述支撑件保持在张开状态并使套接有所述减震件的所述风机进入所述装配腔直至预设位置处;于所述张开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第一宽度;

将所述支撑件释放至收紧状态,完成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于所述收紧状态时,所述间隙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所述对接部配合至所述被配接部,且所述支撑件对所述风机限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尘杯机构,所述尘杯机构包括尘杯,所述尘杯机构还包括分离器和/或过滤器,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机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机构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

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头组件的前端;

风道机构,连通所述进风口并形成供所述进风口引入的气流经所述尘杯机构流至所述风机的通道,所述风道机构布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及所述风机机构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尘杯机构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其中之一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侧前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其中另一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部;

所述风道机构包括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的进风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风机的出风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工具,包括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具有尘杯的尘杯机构,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机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工具还包括供握持的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位于所述尘杯机构背离所述风机机构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风机的快速安装,组装方式方便简单,大大节约了的装配时间和装配工序;安装后风机位置稳定,结构牢固;风机固定于尘杯上,且远离手柄组件设置,大大降低清洁工具使用时手柄的抖动强度,降低操作者听到的来自所述风机的工作噪音,避免朝向操作者身体出风,提升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省略工作头组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省略工作头组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并示意了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紧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D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机机构(省略风机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并示意了风机机构与尘杯的连接状态;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机机构的结构分解图,并示意了与风机机构相配合的尘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工具100,具体地,清洁工具100为无绳手持式吸尘器。清洁工具100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工作头组件(图未示)、位于所述第二端并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组件1、纵长延伸的连杆组件3和至少用于收集灰尘的机头组件2。

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定义为后,反之,由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定义为前。

本实施例中,清洁工具100具有三种工作模式,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清洁需求,将清洁工具100转换成不同的工作模式。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时,连杆组件3与机头组件2可拆卸地连接,且连杆组件3和机头组件2位于手柄组件1和所述工作头组件之间。

其中,参图1,第一工作模式时,连杆组件3与所述工作头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机头组件2与手柄组件1可拆卸地连接,清洁工具100由前往后依次为所述工作头组件、连杆组件3、机头组件2和手柄组件1。在使用时,由于机头组件2离地面远,靠人体上方,这样所述工作头组件可以深入到较狭小的空间,如沙发座下方、床下方等。

参图2,第二工作模式时,机头组件2与所述工作头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连杆组件3与手柄组件1可拆卸地连接,清洁工具100由前往后依次为所述工作头组件、机头组件2、连杆组件3和手柄组件1。在使用时,由于机头组件2离地面较近,可使用于大空间的清洁,另外,清洁工具在正常工作时的重心较低,离操作者握持的手柄组件1较远,使得操作起来比较省力。

第三工作模式时,连杆组件3被移除,机头组件2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头组件,机头组件2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手柄组件1。该第三工作模式时,无需连杆组件3,使得清洁工具100的整体尺寸较小,可完成小范围、或是墙面等位置的清洁。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头组件设有第一连接部;连杆组件3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部42,连杆组件3的后端设有第三连接部43;机头组件2的前端设有第四连接部44,机头组件2的后端设有第五连接部45;手柄组件1设有第六连接部4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43和第五连接部45为具有相同配接结构的第一配接端,第二连接部42、第四连接部44和第六连接部46为具有相同配接结构的第二配接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43和第五连接部45中的与配接相关的结构相同,而与配接无关的其他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该不同不影响其余其他构件配接即可;第二连接部42、第四连接部44和第六连接部46中的与配接相关的结构相同,而与配接无关的其他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该不同不影响其余其他构件配接即可。从而实现清洁工具100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任意变换。

所述工作头组件包括地刷、圆刷、扫尘刷和扁吸中的任意一种。当然,所述工作头组件也可以设置为包括其它类型的刷子或吸头。

本实施例中,清洁工具100还包括设于手柄组件1的电池包11,电池包11至少用于为清洁工具100的电器元件如控制板、开关、显示屏、气流发生装置等提供电源,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42、第三连接部43、第四连接部44、第五连接部45和第六连接部46中的全部或部分设置有可配接或脱开的电连接端子,以使电池包11与设置于机头组件2、连杆组件3、所述工作头组件的电器元件实现电连接。当然,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电池包1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工作头组件或机头组件2上,或者清洁工具100也可以取消电池包11而采用外接电源。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示,清洁工具100还包括供气体流动的气路通道。具体地,所述工作头组件包括进风口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开口端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开口端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连杆组件3包括第二通道52,第二通道52的一开口端设在第二连接部42,第二通道52的另一开口端设在第三连接部43;机头组件2包括出风口55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一开口端设在第四连接部44,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开口端位于出风口55处。其中,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52、所述第三通道和出风口55可选择性地相连通以构成所述气路通道。

另外,清洁工具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气路通道中并用于驱动气体沿所述气路通道流动的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可设于所述工作头组件、手柄组件1或机头组件2中。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于机头组件2中。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头组件2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头组件2包括壳体24。第四连接部44形成于壳体24前端,以使机头组件2选择性地配接于所述工作头组件和连杆组件3其中之一;对应的,第五连接部45形成于壳体24后端,以使机头组件2选择性地配接于连杆组件3和手柄组件1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机头组件2包括邻接设置的尘杯机构和风机机构。其中,所述尘杯机构用于对含尘气流进行分离和过滤以形成洁净气流,并收集从含尘气流中获得的杂质和灰尘。所述风机机构包括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具体设置为风机21,风机21用于驱动含尘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气路通道,经所述尘杯机构处理成洁净气流后由出风口55排出。

优选地,所述风机机构设置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也就是说,当机头组件2通过第五连接部45直接或间接地配接于手柄组件1时,手柄组件1位于所述尘杯机构背离所述风机机构的一侧。这样,在使用具有机头组件2的清洁工具100时,所述风机机构、所述尘杯机构和手柄组件1由前往后依次排布,所述风机机构远离操作者,以降低操作者听到的来自所述风机机构的工作噪音;且所述风机机构工作所产生的振动在传递至手柄组件1前经所述尘杯机构阻隔削弱,减小操作者握持手柄产生的不适感,提升使用舒适度。

所述风机机构包括用于遮蔽风机21的风机罩壳241,出风口55具体设置为成形于风机罩壳241上的若干排气孔,且出风口55流体连通风机21,气流可通过出风口55排放至机头组件2的外部。由于所述风机机构设置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当使用具有机头组件2的清洁工具100时,出风口55远离手柄组件1并朝前方出风,避免朝向操作者身体出风,提升操作者的舒适性。

参见图5所示,所述尘杯机构具有中轴线V1,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在本申请中,进一步定义中轴线V1限定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 “上”、“下”等方向以机头组件2于水平面放置时为参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常规理解的方向为准。

进一步地,机头组件2的所述第三通道包括机头进风口531和风道机构。机头进风口531限定所述第三通道的一开口端,其具体形成于机头组件2前端的第四连接部44处;所述风道机构连通机头进风口531;当第四连接部44连接第三连接部43或所述第一连接部时,所述风道机构可经机头进风口531连通至第二通道52或所述第一通道,并形成供机头进风口531引入的气流经所述尘杯机构后流入风机21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风机机构设置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偏下空间处,所述风道机构布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及所述风机机构的上方。也就是说,所述风道机构和所述风机机构大致呈上下层叠分布,且二者同时布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方。这样,通过优化风道机构、风机机构和尘杯机构的布局,合理利用机头组件的空间,有效减小机头组件的尺寸,使机头组件更精巧。

进一步地,所述尘杯机构包括第一开口532和第二开口541,第一开口532和第二开口541的其中之一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侧前部,第一开口532和第二开口541的其中另一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部。

对应的,所述风道机构包括进风道53和出风道54。其中,进风道53的一开口端位于机头进风口531处,进风道53的另一开口端位于第一开口532处,进风道53自机头进风口531向后延伸至第一开口532,以构成供自机头进风口531引入的含尘气流进入所述尘杯机构内的通道。出风道54的一开口端位于第二开口541处,出风道54的另一开口端位于风机21处,出风道54自第二开口541向下延伸至风机21的入风口212,以构成供自所述尘杯机构流出的洁净气流进入风机21的通道。

本实施例的机头组件2,所述尘杯机构分别于其前部、侧前部处与所述风道机构连通,可实现出风道54和进风道53的交错分布,为所述风机机构的安装预留了空间;而且大大缩短了风道长度,减小机头组件2的尺寸。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32具体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侧前部,第二开口541具体形成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部。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32也可以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前部,第二开口541也可以设于所述尘杯机构的侧前部。相应的,根据第一开口532和第二开口541的位置,进风道53和出风道54的延伸方向分别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彼此相交错且互补干涉即可。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所述尘杯机构用于对含尘气流进行分离和过滤以形成洁净气流,并收集从含尘气流中获得的杂质和灰尘。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尘杯机构包括用于收集从含尘气流中获得的杂质和灰尘的尘杯25、分离含尘气流中的杂质的分离器26、以及过滤含尘气流中的微颗粒的过滤器27。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尘杯机构还可设置为包含对含尘气流起清洁作用的分离器26和过滤器27的其中之一。

其中,尘杯25包括围成一圆柱形容置腔的尘杯侧壁以及尘杯底盖252,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出的杂质或灰尘可被收集于所述容置腔内。尘杯25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外界的下开口,尘杯底盖252铰接于所述尘杯侧壁下方并用于密闭或开启所述下开口,当尘杯底盖252开启所述下开口时,操作者可将收集的杂质或灰尘通过所述下开口清理出所述容置腔外。

分离器26安装于尘杯25内的所述容置腔中,具体可设置为单级或多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器26用于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出体积大和重量大的杂质、以及大颗粒灰尘。分离器26相对于过滤器27位于气流的上游,自第一开口532进入所述尘杯机构内的含尘气流首先经过分离器26,也就是说,第一开口532设于尘杯25上并靠近分离器26的位置处。

过滤器27相对于分离器26位于气流的下游,被分离器26处理后的含尘气流进一步流动进入过滤器27,过滤器27将含尘气流中的细微灰尘过滤,从而形成洁净气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尘杯机构还包括过滤器支架以及盖体272,过滤器27通过所述过滤器支架装配至尘杯25上方,盖体272铰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架上并用于开闭所述尘杯机构的上开口。当盖体272开启所述上开口时,操作者可通过所述上开口取放过滤器27,以实现过滤器27的清洁与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272还通过卡扣机构或螺纹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尘杯机构的上开口处;当盖体272开启时,其整体可从所述尘杯25上取下。

优选地,过滤器27设置为如图所示的环形过滤器,第二开口541靠近过滤器27设置且其高度与过滤器27的安装高度大致相同。当清洁工具100工作时,尘杯25内的气流向上流动至环形过滤器的中心处,并向四周流动穿过环形过滤器后,气流向所述尘杯机构的前部/侧前部的第二开口541集中并流出所述尘杯机构外。另外,过滤器27具体可设置为HEPA过滤器、海绵过滤器等。当然,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过滤器27也可以设置为平板过滤器。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所述风机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21。具体地,参看图7~图9,风机21包括风机壳体210、被风机壳体210包覆的电机215以及叶轮214,叶轮214转动连接于电机215的转轴上。其中,当风机21运行时,电机215通过转轴带动叶轮214旋转以产生较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流经风机21的气流从排风口213高速排出,而外部气流(如出风道54内的气流)通过风机21的入风口212不断地补充到风机21内,从而驱动清洁工具100的所述气路通道内气流的流动。

另外,参看图7~图9,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具体示意了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结构,以实现风机机构结构稳定且组装简单方便。

具体地,所述风机机构还包括连接于尘杯25的支撑件22。支撑件22包括围成一装配腔220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间隙222以及被间隙222分隔的两个弹性臂2201、2202,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彼此远离或靠近以增大或减小间隙222的宽度,当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远离时,间隙222的宽度逐渐增大;反之,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靠近时,间隙222的宽度逐渐减小。

风机21还包括设于风机壳体210的配接部211,对应的,支撑件22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被配接部221。其中,被配接部221与配接部211设置为相适配,且当被配接部221与配接部211相配合时,所述本体环绕于风机壳体210外,支撑件22可对风机21进行支撑并限位。

具体地,支撑件22具有张开状态和收紧状态。其中,当支撑件22处于所述张开状态时,间隙222具有第一宽度,此时,风机21可相对支撑件22运动并进入或退出装配腔220;当支撑件22处于所述收紧状态时,间隙222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此时,配接部211可配合至被配接部221,且支撑件22对风机21限位以避免风机21脱离出装配腔220。本实施例的所述风机机构,可通过设置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实现风机21的快速安装,组装方式方便简单,大大节约了的装配时间和装配工序;且通过配接部211与被配接部221的相配合,使安装后风机21位置稳定,结构牢固;另外,通过将风机21固定于尘杯25上,使风机21的工作振动通过尘杯25向外传递而非直接传递至壳体24,降低清洁工具100使用时手柄的抖动强度,提升舒适感。

进一步地,两个弹性臂2201、2202于所述张开状态时的形变量大于于所述收紧状态时的形变量。在外力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彼此远离并使支撑件22保持所述张开状态;在外力或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彼此靠近并使支撑件22由所述张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紧状态。

其中,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的状态仅体现为两个弹性臂2201、2202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并非对二者实际运动过程的限定。且,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的实现方式存在多种:一实现方式,弹性臂2201相对尘杯25静止并保持无形变状态,而弹性臂2202在外力或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朝远离或靠近弹性臂2201的方向运动;另一实现方式,弹性臂2202相对尘杯25静止并保持无形变状态,而弹性臂2201在外力或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朝远离或靠近弹性臂2202的方向运动;再一实现方式,弹性臂2201和弹性臂2202均在外力或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同时朝远离或靠近对方的方向运动。当然,除上述外还存在其他实现方式,例如,两个弹性臂2201、2202中的其一向靠近对方的方向运动,而两个弹性臂2201、2202中的另一向远离对方的方向运动,二者因行程不同而实现彼此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臂2201、2202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2203和自由端2204,固定端2203连接于尘杯25且相对于尘杯25位置固定,自由端2204靠近间隙222设置。其中,两个弹性臂2201、2202的自由端2204之间的距离限定间隙222的宽度。当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受到外力作用时,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发生形变并使自由端2204离开其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为:提供风机21以及连接于尘杯25的支撑件22;在外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至少其一发生形变以使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远离,并将支撑件22保持在所述张开状态,此时,使风机21进入装配腔220直至风机21到达预设位置处;撤去外力,在形变回复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靠近,从而支撑件22释放至所述收紧状态,此时配接部211配合至被配接部221且支撑件22对风机21限位,从而完成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

进一步地,支撑件22还具有初始状态,于所述初始状态时,两个弹性臂2201、2202均不具有形变量,且间隙222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距离。也即,当所述风机机构完成组装,支撑件22处于所述收紧状态时,两个弹性臂2201、2202可为均完全恢复形变或为至少其一尚存在形变量。

优选地,当所述风机机构完成组装,支撑件22处于所述收紧状态时,两个弹性臂2201、2202的至少其一依然具有形变量,且二者始终具有相互靠近以减小间隙222的所述第二宽度的趋势。也就是说,当配接部211配合至被配接部221,且风机21容置于装配腔220内并被支撑件22支撑限位时,两个弹性臂2201、2202始终具有继续抱紧风机21的趋势,从而加强对风机21的紧固作用,避免风机21因振动或意外而脱离出装配腔220。

优选地,装配腔2205的形状与风机壳体210的形状相一致,从而使支撑件22本体包绕于风机壳体210外,使固定效果更佳。

另外,两个弹性臂2201、2202设置为彼此镜面对称,在本实施例中,该镜面穿过所述尘杯机构的中心轴V1并平行于前后方向。当然,该镜面并不限于为本实施例,还可设置为其他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参图7,所述风机机构具有中轴线V2,风机21沿中轴线V2安装至装配腔220内。优选地,中轴线V2与所述尘杯机构的中心轴V1相互平行,在组装时,风机21由下往上地安装至装配腔220内。当然,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中轴线V2还可设置为与中心轴V1具有一锐角或直角的夹角,这些变化均可未脱离本申请的技艺宗旨。

进一步地,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其中之一设置为凸耳,相应的,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其中另一设置为孔或槽。如本实施例中,配接部211设置为凸伸出风机壳体210外表面的凸耳,被配接部221设置为可容置所述凸耳的孔;当支撑件22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装配腔220的内径小于风机21于所述凸耳处的外径,风机21无法进入装配腔220内;于两个弹性臂2201、2202的至少其一上施加外力,使支撑件22由所述初始状态变换至所述张开状态并保持在所述张开状态,此时装配腔22的内径不小于风机21于所述凸耳处的外径,风机21可进入装配腔220内;当风机2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撤去施加于两个弹性臂2201、2202上的外力,在形变回复力的作用下,支撑件22由所述张开状态变换至所述收紧状态,以使所述凸耳插置于所述孔内,完成风机21的安装。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孔也可以由凹设于所述本体内表面并连通装配腔220的槽所替代。

另外,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被配接部221也可以设置为由所述本体向装配腔220凸伸的凸耳,对应的,配接部211也可以设置为可容置所述凸耳的孔或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孔处的延伸缘223,以分担所述凸耳所受力的压强。

优选地,所述风机机构还进一步包括减震件23,减震件23设置为弹性材料,其套设于风机壳体210外并至少用于隔离风机壳体210与支撑件22的接触,避免风机2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至支撑件22上,从而提升舒适度。

另外,减震件23还用于隔离风机壳体210与尘杯25的接触。具体地,弹性臂2201的固定端2203设置于尘杯25侧壁的第一位置处,弹性臂2202的固定端2203设置于尘杯25侧壁的第二位置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区域,减震件23可隔离风机壳体210与尘杯25的该间隔区域的接触,避免风机2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尘杯25上。

进一步地,减震件23包括与配接部211及被配接部221分别相配合的对接部231,对接部2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及由第一壁围成的空腔,支撑件22于所述收紧状态时,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其中之一可容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壁配合接触,且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其中另一可与所述第二壁配合接触。也就是说,对接部231夹设于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之间,避免了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减振效果。

具体地,对接部231的结构与配接部211和被配接部221的结构相对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配接部211设置为凸耳,被配接部221设置为可容置所述凸耳的孔,对应的,对接部231设置为向外凸伸的空心耳,也即,对接部23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及由所述内壁围成的空腔,配接部211可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空心耳可容置于被配接部221内。

相应的,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方法进一步优化为:提供风机21、减震件23以及连接于尘杯25的支撑件22;首先将减震件23套接于风机壳体210外,使配接部211配合至对接部231;在外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至少其一发生形变以使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远离,从而将支撑件22保持在所述张开状态,此时,使套接有减震件23的风机21进入装配腔220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处;撤去外力,在形变回复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臂2201、2202彼此靠近,从而支撑件22释放至所述收紧状态,此时对接部231配合至被配接部221且支撑件22对套接有减震件23的风机21进行限位,从而完成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

另外,减震件23还包括套筒230和空心凸肋232。其中,套筒230套接于风机壳体210外,其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2301和外表面2302;当套筒230套接于风机壳体210外时,内表面2301与风机壳体210紧密贴合。空心凸肋232凸伸出套筒230的外表面2302并具有空心腔2321,空心凸肋232与支撑件22的所述本体相接触。这样,通过设置空心凸肋232,可使风机2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被空心腔2321所吸收,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空心凸肋232的延伸方向具有多种方式。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空心凸肋232设置为沿套筒230轴向间隔排布的柱形,空心凸肋232包括引导斜面2322,引导斜面2322定义了空心凸肋232的上端面,引导斜面2322沿远离套筒230外表面2302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换句话说,引导斜面2322自外表面2302向外向下倾斜。在进行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时,通过引导斜面2322可方便安装。

另外,进一步地,风机罩壳241包括第一组装部2413,尘杯25上设置有与第一组装部2413配合的第二组装部251。当进行所述风机机构的组装时,风机罩壳241可通过第一组装部2413与第二组装部251的配接而固定连接于尘杯25,以实现对风机21的遮蔽。其中,第一组装部2413与第二组装部251可通过螺接、铆接、卡扣、焊接、铰接等多种方式实现配接。

风机罩壳421还包括可固定于其第三组装部2412处的包胶2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风机的快速安装,组装方式方便简单,大大节约了的装配时间和装配工序;安装后风机位置稳定,结构牢固;风机固定于尘杯上,且远离手柄组件设置,大大降低清洁工具使用时手柄的抖动强度,降低操作者听到的来自所述风机的工作噪音,避免朝向操作者身体出风,提升使用舒适度。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