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条形码和其他nfc装置的共存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49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出了 NFC环境10,在NFC环境10中,处于轮询模式的第一 NFC启用装置12位于处于聆听模式的常规的NFC启用装置14和RF条形码类型NFC装置16的范围内。每一装置具有由图1中边界18、边界20示出的范围,其中边界18为RF条形码装置16的有效通信范围,而其中边界20为聆听模式的NFC装置14的有效通信范围。在本上下文下,边界为各个装置的“邻近区域”,其可以取决于流过该装置的天线的所产生的电流强度且取决于它们的特征。如图所示,边界18、边界20可以为离散的或它们可以重叠。
[0023]RF条形码类型的装置16可以为“Kov1”标签,但是本发明应当更为一般地理解为涉及具有类似的功能的任何RF条形码作为Kov1标签。
[0024]图2为信号示意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如何使得NFC聆听模式装置14和一个或多个条形码类型的装置16共存的。在图2中,该轮询模式装置12包括主机22,主机22借助NFC界面(NCI) 26而与RF收发器24相互作用。该轮询模式装置12还包括与NFC界面26相关联的缓冲存储器28。
[0025]该轮询模式装置12和聆听模式的NFC装置14可以以已知方式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即通过主机发送“连接”命令30到NCI 26,因此NCI 26指示32该收发器24将RF信号34播送给聆听模式NFC装置14。NFC装置14通过无线地发射数据36到收发器24而响应,该数据借助NCI 26通过内部信号38、内部信号40而传送回到主机22。可以重复该过程以允许以熟练的读者所熟知的方式在轮询模式装置12和聆听模式装置14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0026]同时,RF条形码类型的装置16在轮询模式装置12的收发器24的范围内,但暂时不采取动作。
[0027]在预定时间间隔处,或通过主机22的命令41,轮询模式装置12进入到RF条形码检测时段44内。由此,主机22指示NCI 26寻找范围内的RF条形码装置16,且NCI 26命令44收发器24搜索范围内的RF条形码装置16。因此,收发器24发射足以给RF条形码装置16加电的第一信号46,RF条形码装置通过播送它的WD 48和/或在未来释放中它可以发出的任何其他数据/信息来响应48。收发器24接收WD (或数据)48并将其存储50在缓冲存储器28的表52中,缓冲存储器28的表52列出了所有检测到的范围内的RF条形码装置16的WD 48。RF条形码检测时段44之后结束,且轮询模式装置10再次进入到普通NFC模式,由此它可以与NFC启用装置14以通常方式通信。
[0028]现在,如果主机、用户、或应用程序想要确定范围内的RF条形码装置16的UID或数据48,则其简单地直接询问54缓冲存储器,或借助NCI 26询问54缓冲存储器,并读取每一检测到的范围内的RF条形码装置16的UID或数据48。
[0029]在时间上的较后一点处,轮询模式装置12再次进入到RF条形码检测时段44内且重复上述过程。如图2可见,现在第二 RF条形码装置60已经进入到该范围内,因此当收发器24再次发射它的第一信号46时,两个RF条形码装置16、60被加电且分别通过播送它的UID 48,UID 62来响应。收发器24接收WD 48,UID 62并将它们存储50在缓冲存储器28的表52中。此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第二 WD 62已经被加到表52中,因此NCI26发出差量信号64到主机22,这使主机22注意表52中的变化。
[0030]主机22可以通过询问54该表52来响应,或它可以仅仅注意该差量信号并推迟采取动作直到它需要采取一些动作。
[0031]在图2中还示出了时间上的稍后时刻,其中此时RF条形码装置16已经移出范围。这并非被立即检测到,而是下一时刻,该轮询模式装置12再次进入到RF条形码检测时段44中,表52得以更新,差量信号64被发送到主机22以将该变化通知主机22。由此,主机22接着可以立即询问54该表,或如图2所示,推迟询问54该表直到它已经完成与范围内的其他NFC装置14相互作用。
[0032]如此,本发明腾出主机22以与它选择的装置16、装置16、装置60相互作用,而非不断地受到更新数据和WD的轰击(bombarded),这释放了系统资源并减少了轮询模式装置12内的数据冲突。
[0033]特别地,当RF条形码装置被检测到并且确定了它的UID时,则该WD可以被传输到主机。不过,即使RF条形码装置或装置16、装置60在满载场内持续地播放它们的WD48, UID 62,但是装置12在确定以后不会将其持续地(而是优选地仅一次)传输至主机。
[0034]图3和图4示出了从轮询模式装置12的芯片的角度,代表图2的示意性时间线。
[0035]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周期性地执行,该阶段的特征为确定了它的长度70和它的周期72的参数。在图3的示例中,RF条形码装置16在时刻74在邻近区域18中移动。不能立即检测到RF条形码装置16,但是在下一个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阶段,例如在时刻76、时刻78…时刻80处可以检测到。RF条形码16持续地发射它的WD 48,因此,其通过轮询模式装置12的芯片将被多次检测到。
[0036]在第一情况下,RF条形码装置16在时刻76处第一次被检测到,这触发差量信号64被传输到至少包括检测到的RF条形码装置16的被接收到的WD 48的主机22 (也就是说,到应用层)。在该芯片级的下一个检测不会触发任何消息被传输到主机22。
[0037]在第二情况下,从RF条形码装置接收的信号是错误的:接收的信号48包括WD和循环冗佘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字段,这确保了该接收器(12)可以检测到传输错误。在该情况下,在时刻76、时刻78…时刻80处,该芯片不能确定WD。在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结束时,消息84可以被传输至主机22以指示出发生了错误。
[0038]当差量信号64和验证消息84被发送到应用层时,或当与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相关联的计时器期满时,装置12可以切换出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并移动至另一阶段,在该另一阶段,它可以根据其他射频技术来轮询或聆听。
[0039]例如,之后它可以与邻近区域20中存在的NFC装置14相互作用。在该示例中,NFC装置14并不接近RF条形码装置16,因此,不被它的WD的持续传输扰乱。当该装置12不处于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中时,之后它可以正常地与轮询模式装置12相互作用。更确切地说,轮询模式装置12可以启动与聆听模式装置14进行点对点通信。该通信适当地符合相关标准,例如ISO 14443。
[0040]图4示出了另一示例,其中在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期间中在时刻74处,RF条形码装置16移入(或开启)邻近区域18内部。在该情况下,由RF条形码装置16发送的信号的第一字节被装置12的芯片接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相关联的计时器被重置,以便允许给RF条形码装置16的检测足够时间。例如,如果RF条形码装置16太缓慢地移入到RF场中,这有助于处理任何射频错误。
[0041]在图4中,RF条形码检测阶段延伸范围由与第一虚线块同样长度70但开始于时刻74的第二虚线块43表示。实际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因此延伸以包括两块42、43:它的长度比70长由正常块42的起点和时刻74之间的间隔。一旦已如上所述检测到了 RF条形码16,则差量信号64被传输至包括至少该接收的WD的应用层。
[0042]虽然UID在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期间多次被芯片接收,但是仅一个消息82被传输至应用层或主机22。一执行第一次检测(不带错误),或RF条形码检测阶段42处于其终点的任何时刻,差量信号64可以被通知。
[0043]如果新RF条形码装置60被检测到,则新通知64被发送至应用层或主机22,但是明显地对每一检测的RF条形码装置16、60,仅发送一次差量信号64。
[0044]即使在已经将UID发送至应用层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