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有效显像屏占比的形状构造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551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有效显像屏占比的形状构造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正能简易高效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的有效显像屏占比的形状构造技术,它适用于所有电子显示屏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电子显示屏尤其是手机屏的有效显像屏占比很难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这些显示屏上下左右边框对观赏效果的美观性和携带、组装等方面有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尤其是手机屏的有效显像屏占比很难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真正能简易高效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有效显像屏占比的形状构造技术,而且它适用于所有电子显示屏领域。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了本发明主体成分电器外壳、内盒框、显示屏形状构造以及排线长度、元器件位置布局以外,本发明不改变现有电器电子元器件规格功能及其相应电连接关系;本发明采用背部面板能分能合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内空心盒子作为电器的外壳或内盒框,此外壳或内盒框是均匀光滑无杂质透明耐磨耐刮耐撞的韧性有机玻璃或别的材质透明盒,此外壳壁厚度在Omm至5mm之间,外壳的下左右三侧面板中部各有5至50个直径不超Imm的对穿小孔作为声音出入孔,外壳的背部面板外面上边正中间区域有一条紧固定的棱,此棱两端头到背部面板左右两边沿的距离相等,此棱平行于背部面板上边沿且与此上边沿相距30mm,另外还有一条棱位于前述棱和背部面板上边沿之间,且这两棱各有一端头相交于一点组成直角,这两棱的不相交的两端头内含或外贴有强力永磁铁片,此两棱各有7cm长、7_高、3_厚,外壳背部面板上有一个直径为Icm的对穿孔,此对穿孔处于直角内接近直角顶点的部位,此对穿孔与背部面板上边沿相距18_,此对穿孔分别到两棱的距离相等,此孔上固定了一根能旋转的耐磨防刮伤高透明弯头管,此管壁厚0.5mm至1mm,5mm长的圆柱弯头紧固定在孔里但仍能绕此对穿孔圆心进行旋转,外露的方形管中有排线、补光灯、前摄像头、距离红外传感器,此方管长不超过40_,此方管的一宽大平面与外壳背部面板贴合,此方管内空横截面的短边长度为3mm、长边长度为15mm,方管内的前摄像头、补光灯和距离红外感应器依靠长条双面不干胶垫固定,管口内两侧面还粘有两块能受磁吸的不锈铁片,每块铁片厚不超0.5mm、面积不超0.5cm2,外露的方管口用壁厚1mm、深5mm、直径1mm的圆柱桶形的强弹力软胶帽套住,此管内的前摄像头与显示屏朝向一致,补光灯与固定在外壳里壁或电池或主板上的后置摄像头朝向一致,摄像头、补光灯和距离红外传感器通过适当定长的排线与主板上的相应芯片槽电连接;与外壳背部面板相对的透明外壳前面板里面是显像屏和触控屏,这显像屏边上的非显像区域基板及其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显像屏的背后,或能全平面显像的无边框型显像屏的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显像屏的背后,这处于显像屏背后且和显像屏连着的引线与相应用作显像的排线紧紧电连接,此触控屏上除了覆盖在显像区域上面的触控区以外,此触控屏边缘区域基板及其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触控屏的背后,或能全平面触控且全平面都覆盖在显像区域之上的无边框型触控屏的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触控屏的背后或侧面,这处于触控屏背后或侧面且连着触控屏的引线紧紧电连接有相应触控用排线,此触控屏背后的边缘区域基板加引线的总厚度不超0.5mm,且此触控屏背后的边缘区域基板与此触控屏背面成0°至90°的夹角,这显像屏和这触控屏组合时两排线不在同一边,即这两屏组合后的两排线分布于显像屏上下两端的背后或分布于显像屏左右两边的背后,这两适当长的耐弯折排线分别与主板上相应的芯片槽电连接,组装好的电器的触控屏正面与外壳前面板里壁是无粘胶式贴触,显像屏正面与触控屏背面是无粘胶式贴触,这时这样的显像屏背面四周边紧粘贴有单面强力胶垫条,此胶垫条只粘贴在外壳侧面板内壁上,此胶垫条的横截面是边长为3mm至20mm的正方形,主板以及这两屏的长度和宽度都分别等于外壳里面内空间的长度和宽度,带有许多芯片的主板位于显像屏背后,电池位于主板上的电池仓里,电池金属触点与主板电池仓里的电源管理芯片触点紧紧电连接,电池四角粘有边长为Icm至3cm的正方体柔韧泡沫块;含触控屏的显示屏、主板副板、音像元器件、电池这四部分或者先分别稳当地处于有对穿孔且能开合盖子的高透明坚韧内盒框中,这些内盒框再依序分层处于高透明外壳内并依据现有同类同型号电器的电连接关系连接好相应电子元器件,这些内盒框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外壳内空间的长度和宽度,此内盒框壁厚度在Omm至0.5mm之间,内盒框壁上的对穿孔是宽5mm长Icm至5cm的长方形孔或直径为Icm的圆孔,装有显示屏的内盒框上有一面板与显示屏正面和外壳前面板里面都贴触,这互贴的三平面各无孔;外壳背部面板紧紧卡扣住外壳开口处的四侧边缘;显示屏所对着的外壳前面板内外两面和照相机所对着的透明外壳一平面紧贴有保护膜;另外,基于需要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的有效显像屏占比,所以电器本来拥有的光线感应器、距离红外感应器、听筒、话筒、功能键、菜单键、返回键、开关机键、音量加减键、扬声器喇叭出声孔、耳机孔、USB接口、TF卡插槽、sim卡插槽以及其它功能元器件这些全都须位于显示屏所在的整个平面区域以外的背面或侧面或里面,或由屏显区内的更多能自动呈现或隐去且随拖拽就能移动的虚拟纯图像文字按钮替代屏显区外的所有按健。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简易高效真正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的有效显像屏占t匕,它适用于所有电子显示屏领域,对观赏效果的美观性和携带、组装等方面有非常不错的积极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06]除了本发明主体成分电器外壳、内盒框、显示屏形状构造以及排线长度、元器件位置布局以外,本发明不改变现有电器电子元器件规格功能及其相应电连接关系;本发明采用背部面板能分能合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内空心盒子作为电器的外壳或内盒框,此外壳或内盒框是均匀光滑无杂质透明耐磨耐刮耐撞的韧性有机玻璃或别的材质透明盒,此外壳壁厚度在Omm至5mm之间,外壳的下左右三侧面板中部各有5至50个直径不超Imm的对穿小孔作为声音出入孔,外壳的背部面板外面上边正中间区域有一条紧固定的棱,此棱两端头到背部面板左右两边沿的距离相等,此棱平行于背部面板上边沿且与此上边沿相距30mm,另外还有一条棱位于前述棱和背部面板上边沿之间,且这两棱各有一端头相交于一点组成直角,这两棱的不相交的两端头内含或外贴有强力永磁铁片,此两棱各有7cm长、7mm高、3mm厚,外壳背部面板上有一个直径为Icm的对穿孔,此对穿孔处于直角内接近直角顶点的部位,此对穿孔与背部面板上边沿相距18_,此对穿孔分别到两棱的距离相等,此孔上固定了一根能旋转的耐磨防刮伤高透明弯头管,此管壁厚0.5mm至1mm,5mm长的圆柱弯头紧固定在孔里但仍能绕此对穿孔圆心进行旋转,外露的方形管中有排线、补光灯、前摄像头、距离红外传感器,此方管长不超过40_,此方管的一宽大平面与外壳背部面板贴合,此方管内空横截面的短边长度为3mm、长边长度为15mm,方管内的前摄像头、补光灯和距离红外传感器依靠长条双面不干胶垫固定,管口内两侧面还粘有两块能受磁吸的不锈铁片,每块铁片厚不超0.5mm、面积不超0.5cm2,外露的方管口用壁厚1mm、深5mm、直径1mm的圆柱桶形的强弹力软胶帽套住,此管内的前摄像头与显示屏朝向一致,补光灯与固定在外壳里壁或电池或主板上的后置摄像头朝向一致,摄像头、补光灯和距离红外传感器通过适当定长的排线与主板上的相应芯片槽电连接;与外壳背部面板相对的透明外壳前面板里面是显像屏和触控屏,这显像屏边上的非显像区域基板及其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显像屏的背后,或能全平面显像的无边框型显像屏的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显像屏的背后,这处于显像屏背后且和显像屏连着的引线与相应用作显像的排线紧紧电连接,此触控屏上除了覆盖在显像区域上面的触控区以外,此触控屏边缘区域基板及其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触控屏的背后,或能全平面触控且全平面都覆盖在显像区域之上的无边框型触控屏的引线依靠无损弯折或非弯折方式处于触控屏的背后或侧面,这处于触控屏背后或侧面且连着触控屏的引线紧紧电连接有相应触控用排线,此触控屏背后的边缘区域基板加引线的总厚度不超0.5_,且此触控屏背后的边缘区域基板与此触控屏背面成0°至90°的夹角,这显像屏和这触控屏组合时两排线不在同一边,即这两屏组合后的两排线分布于显像屏上下两端的背后或分布于显像屏左右两边的背后,这两适当长的耐弯折排线分别与主板上相应的芯片槽电连接,组装好的电器的触控屏正面与外壳前面板里壁是无粘胶式贴触,显像屏正面与触控屏背面是无粘胶式贴触,这时这样的显像屏背面四周边紧粘贴有单面强力胶垫条,此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