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脏血管的分类方法_2

文档序号:94178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得到多个血管支段,其中,肝动脉、门静脉、肝动脉分别具有多个血管支段。
[0022]具体地,将每种血管类型的血管划分为多个血管支段,从而便于观察小的血管支段。该多个血管支段分别排列显示,着色与所属的大的血管类型相同。为方便对比观察,提高互动性,三维血管图像和多个血管支段分别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中。比如,三维血管图像显示在界面左侧,右侧设置三个不同的切换按钮,每个按钮对已一种血管类型的多个血管支段界面。选中其中一个血管类型按钮后,就显示对应的已划分好的该血管类型下的多个血管支段,每个血管支段处于一个方框中。每个血管支段保持其在整个三维血管图像中的空间位置。
[0023]进一步地,如果对血管支段分类过多,根据其空间位置,走向或者病人个体病变程度的考虑因素就会变得很多且复杂,不容易划分,反而容易错判,而如果对血管支段分段过少,又容易忽略细节,达不到校正分类的目的。
[0024]因此根据肝脏血管的空间位置,医生对重要血管支段的关注程度,结合解剖学原理,在实际操作中对每个大的血管类型种类划分为4到8条血管支段,既能满足对三维建模校正的目的,满足医学上的参考需要,同时,对于医生来说,重新分类的工作量也较少,判断失误的概率也降低。
[0025]步骤106、接收用户输入的对所述多个血管支段的血管类型的分类指示。
[0026]由于医学领域的专业性较强,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也比较大,医学成像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因此在现实应用时,如果能够同时借助医护人员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三维模型进行校正,可以达到建模更加准确的目的。
[0027]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中,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可以借助专业经验和知识对三维血管图像的血管分支进行再次判断,从而将其归入正确的血管类型分类中。
[0028]具体地,比如肝静脉的一个血管支段可能距离肝静脉血管很近,而静脉由于血液流动原因,在扫描成像时不一定能够在每张二维CT图像中都能观察到,由于补偿算法等原因,可能被归入了肝静脉,而实际应当分到门静脉分类中。
[0029]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多个血管支段设置属性值,该属性值至少包括该血管支段所述的血管类型,用户可以选中该血管支段后对该血管支段的属性值进行更改,于是完成对该血管支段的血管类型分类指示。
[0030]属性值可以通过选中血管支段后点击右键出现,用户通过下拉列表选择,也可以通过选中血管支段后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拽的方式将其归类到对应的血管类型按钮下,进而属性值也随之改变。
[0031]当血管支段的属性值改变后,其对应的着色也改变为更新后的血管类型分类对应的颜色。
[0032]步骤108、根据所述多个血管支段更新后的血管类型分类,更新所述三维血管图像。
[0033]当用户对血管支段的分类进行改变后,血管支段的着色发生变化,同时该血管支段在三维血管图像界面中同时发生改变,着色变为更新分类后血管类型对应的颜色,方便用户实时观察判断。
[0034]同时后台数据也随之改变,将整个三维血管图像模型进行了更新,从而便于用户以此为依据进行其他的操作,比如模拟切除,分割观察等手术辅助措施。
[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肝脏血管分类方法,在获取肝脏器官的三维血管图像后,根据肝脏血管类型分别对每种血管类型再次进行血管支段划分,接收用户输入的对多个血管支段的所属的血管类型的分类指示,为专业医学人员用户提供了人工干预手段,对血管类型进行二次分类,能够利用其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现有三维建模算法和源数据造成的缺陷能够进行纠正,从而提高肝脏血管分类的准确性。
[0036]同时,本方案根据三种大的血管类型分别再划分多个血管支段,这是考虑,一方面三维建模整体准确性较高,缺陷错误通常出现在小的分支血管支段方面,因此将大的血管类型进行再次划分,方便对小的分支血管归类进行检查。
[0037]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还根据多个血管支段更新后的血管类型分类更新三维血管图像,从而也更新了肝脏三大血管的分类,提高了三维血管图像的实际医学参考应用价值,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术前预估以及术中的精确判断。
[0038]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对肝脏血管的分类方法的改进。
[0039]具体地,在步骤104、分别根据所述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类型将每种血管类型均划分为多个血管支段之前,还包括步骤103、将所述三维血管图像进行二维图像映射校正。
[0040]由于在实施例一步骤10a中对每个二维血管图像根据区域生长算法进行血管分割时,有时会把不属于血管区域的相似像素点也归类到血管区域,因此,将三维血管图像在每个二维血管图像进行映射,对不准确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重建后的三维血管图像更加准确,以符合实际的内脏器官的血管系统,进而继续执行步骤103a-103d,如图3所示。
[0041]步骤103a、获取所述三维血管图像在所述一组二维CT图像中对应序列的二维CT图像上的映射轮廓线。
[0042]其中,一组二维CT图像是指用于创建肝脏三维血管图像模型所使用的同一期的二维数据源。将肝脏三维血管图像模型进行映射,目的是为了比对生成三维血管图像的二维数据与原始的二维数据源的差别。由于三维血管图像是体数据,而二维CT图像将同一期的多张图像按照序列排列,也可以理解成,将二维CT图像的时间序列特性用三维体数据表现出来。从而一个体数据可以映射回这一组多张二维图像上,原则上每张二维图像上都会有这个体数据的映射,但由于成像等原因,不是每张二维CT图像上都能观察到对象器官组织。
[0043]对于步骤103a中获取所述三维血管图像在所述一组二维CT图像中对应序列的二维CT图像上的映射轮廓线可以包括:
1031a、获取三维血管图像在每个二维CT图像中对应的血管边缘线。
[0044]由于三维血管图像都是由多张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的,因此,三维血管图像在对应序列的二维CT图像上会具有相应的数据映射,每个二维血管图像中的血管在三维血管图像都有对应的立体三维血管部分,每个三维血管都有各自的血管边缘线,如图6所示,三维血管图像映射回二维CT图像,图中以闭合曲线的方式表示映射轮廓线。
[0045]1032a、获取与三维血管图像对应序列的每个二维CT图像中血管组织对应的血管边缘线的位置信息。
[0046]由于三维血管图像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因此,三维血管图像中血管都有各自的位置信息。在具体的实现中,该位置信息可以为空间位置坐标。因此,三维血管图像在对应的二维血管图像中的血管轮廓线都有各自的空间位置坐标,获取三维血管图像与每个二维血管组织图像中对应的血管边缘线的空间位置坐标。
[0047]1033a、根据与每个二维血管图像对应的血管边缘线的位置相对信息,绘制得到三维血管图像在每个二维血管图像上的血管映射轮廓线。
[0048]步骤103b、判断所述映射轮廓线是否与所述一组二维CT图像中的对应序列的二维CT图像中血管组织的边界是否重合。
[0049]也就是比较三维血管图像映射回对应序列的二维CT图像的数据范围与原始二维CT图像的数据范围的差别。
[0050]每个二维血管图像中血管组织的边界可以根据边界区域算法计算得到。如图6所示的闭合曲线为三维血管图像映射回某一对应序列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