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慢性病跟踪管理系统及其闭环指导方法_4

文档序号:9667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目标为低血压,确定目标值为15mmHg,初始收缩压为70mmHg,执行周期3个月后,更新收缩压为80mmHg,那么计算差值的绝对值为I 80mmHg-70mmHg | = lOmmHg < 15mmHg,即应该对用户的运动处方进行整体调整。
[0105]用户管理单元调取健康数据云平台的存储单元数据用于计算运动总量,从而对运动处方进行效果评估,获得的评估结果用于对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或运动持续时间进行调整。根据完成结果中的运动强度的执行结果和运动持续时间的执行时间计算运动总量,运动总量以运动能耗为代表,如某用户的运动强度的执行结果是xMETs,运动持续时间的执行时间为y分钟,那么运动能耗(千卡)=(x_l)METsX3.5X体重kg/200Xy分钟。实际执行的运动能耗与运动处方中的运动能耗进行比较并计算差值,若差值小于零,说明实际执行的运动强度或是运动持续时间不足,应该对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或运动持续时间进行调整,适当提高运动强度或是适当降低强度而增加运动持续时间。
[0106]健康信息推送单元根据慢性病管理目标推送相关健康知识和健身知识给适宜用户进行参考。
[0107]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闭环结构的慢性病跟踪管理指导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0108]步骤1、用户登录移动终端设备;
[0109]步骤1.1、尚未注册的用户注册基本信息;
[0110]步骤1.2、已注册的用户直接登录系统或修改用户基本信息
[0111]步骤2、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填写问卷获得健康数据;
[0112]具体实施时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入问卷单元,填写运动风险评估问卷,包括PAR-Q问卷、心血管危险评估问卷、运动禁忌症筛查问卷、体检设备未能覆盖的人体常见的慢性疾病或不适症调查问卷;从而获得用户的健康数据;
[0113]步骤3、根据基本信息和健康数据对注册用户进行筛选,获得适宜用户;
[0114]具体实施时,根据用户注册的基本信息、问卷填写的健康状态问卷,以及慢性病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用户筛选获得适宜慢性病运动管理的人群,其中对于问卷结果中不符合本系统管理条件或是运动风险大于运动收益的用户,终止管理流程,并提示其不能参与本系统的原因;
[0115]步骤4、定义变量η和m,并初始化m = 1 ;
[0116]步骤5、运动前健康体征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
[0117]步骤5.1、对适宜用户进行运动前健康体征测试,获得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本实施例中,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包括:体脂率、血压值、增长指数和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比值、中心动摇速度以及骨强度指数和T值;其中,根据T值获得的运动时骨折发生风险高的人群;对于骨强度低,运动时骨折发生风险高的人群,在运动处方生成时,提醒运动时需要专业人士陪同,从而降低运动中骨折发生率;这些指标是每个测试终端设备的表性的指标,部分不适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间接反应出来,如二型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受损的可以通过降体重来改善;
[0118]步骤5.2、运动前运动能力测试;
[0119]对适宜用户进行运动前运动能力测试,获得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本实施例中,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包括:最大心率、最大梅脱值和最大力量;最大心率、最大梅脱值是通过有氧耐力终端设备获取的,有氧耐力终端设备基于跑步机和心率监测设备,最大力量是基于肌肉力量终端设备完成的,肌肉力量终端设备基于全身力量测试设备、下肢力量测试设备和上肢力量测试设备。
[0120]步骤6、用户慢性病管理目标的锁定;
[0121]根据个人基本信息、健康数据、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以及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进行推理,获得适宜用户的第m次循环的慢性病管理目标,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展示给用户,待改善的健康状况包括是通过人体常见的慢性疾病或不适症调查问卷中获得用户勾选的不适健康状况、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和/或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中获得的待改善的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和/或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对应的慢性病管理目标;
[0122]步骤7:根据适宜用户的第m次循环的慢性病管理目标和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确定第m次循环的目标健康体征参数;并根据适宜用户的第m次循环的慢性病管理目标和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确定第m次循环的目标运动能力参数;
[0123]具体实施时,根据第m次循环的慢性病管理目标先确定第m次循环的健康体征参数和/或第m次循环的运动能力参数应改善的值,然后再根据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和第m次循环的健康体征参数应改善的值确定第m次循环的目标健康体征参数,根据第m次循环的运动前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和第m次循环的运动能力参数应改善的值确定第m次循环的目标运动能力参数,如初始健康体征参数中体脂率为32%,运动目标为降脂,那么确定运动周期内降低5%,即获得目标体脂率为27%。
[0124]步骤8、初始化n=l;
[0125]步骤9、运动处方生成;
[0126]步骤9.1、根据第m次循环的慢性病管理目标确定第m次循环的运动项目;根据第m次循环的第η次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和第m次循环的第η次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确定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持续时间、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频率、第m次循环的运动周期和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强度;由第m次循环的运动项目、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持续时间、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频率、第m次循环的运动周期和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强度生成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处方;
[0127]具体实施时,对于热身运动和有氧运动通过运动心率范围反应,对于阻抗练习通过组数次数来反应。对于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预先设置上下限。运动处方包括正式运动前约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正式运动和正式运动后约10-15分钟的整理活动。
[0128]步骤9.2、对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处方进行审核和签发,从而获得第m次循环的第n+1次初始运动处方并提供给适宜用户执行;
[0129]具体实施时,远程服务平台的运动处方生成单元根据生成的运动处方和适宜用户的客观情况,比如适宜用户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结合临床经验适当地对第m次循环的第η次运动处方中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进行适当的调整。审核并签发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处方;
[0130]步骤10、运动处方执行并反馈;
[0131]步骤10.1、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对执行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处方过程中的适宜用户进行监测,获得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监测数据;
[0132]具体实施时,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构成心率检测模块采集用户的心率数据,移动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计步数据、运动速度以及运动时间。这些运动数据上传到健康云数据平台的存储单元中;
[0133]步骤10.2、对执行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处方过程中的适宜用户进行评估,获得第m次循环的第n+1次用户体力感觉等级量表;
[0134]具体实施时,处方沟通单元实时跟踪适宜用户的运动处方执行情况,对适宜用户的运动处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获取用户体力感觉等级量表并反馈给运动处方生成单元;
[0135]步骤11、运动处方调整;
[0136]步骤11.1、根据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监测数据和第m次循环的第n+1次用户体力感觉等级量表,对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处方进行更新,获得第m次循环的第n+2次运动处方;
[0137]具体实施时,考虑到适宜用户实际运动时的接受程度与运动处方给出的运动强度的不一致,须对适宜用户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用户的依从性;根据处方沟通单元收集到的适宜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远程服务平台上监测用户移动设备上传的计步数据、心率数据、有效运动时间的数据,对第m次循环的第n+1次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进行调整;根据第m次循环的第n+1次用户体力感觉等级量表,对于自觉疲劳的用户,可降低约5%的运动强度,同时增加约10分钟的运动持续时间,对于自觉轻松的用户,可增加约5%的运动强度,同时减少约10分钟的运动持续时间;并再次通过处方沟通单元下发给适宜用户调整过的运动处方,用户并按新的运动处方,调整运动;
[0138]步骤11.2、将n+2的值赋值给n+1,并返回步骤10执行,直到完成第m次循环的运动周期为止;
[0139]步骤12、运动后健康体征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
[0140]步骤12.1、对执行完运动周期的适宜用户进行运动后健康体征测试,获得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
[0141]步骤12.2、对执行完运动周期的用户进行运动后运动能力测试,获得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
[0142]步骤13、运动后慢性病管理效果判断和评估;
[0143]具体实施时,对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与第m次循环的目标健康体征参数,以及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与第m次循环的目标运动能力参数分别进行比较;若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健康体征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优于第m次循环的目标健康体征参数,并且,第m次循环的运动后用户运动能力的标志性指标数据优于第m次循环的目标运动能力参数,则表示达到第m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