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568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施例2的目的在于实现支撑该各菜单键8的结构的强度的提高。
[0048]而且,实施例3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也连结,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0049]而且,其他菜单键9和电源键10具有与各菜单键8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0050]下面详细说明包含该实施例1至3的各菜单键8的结构。图2(a)、(b)、(c)以及(d)是表示各菜单键8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以及后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正面侧观看各菜单键8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背面侧观看各菜单键8的一部的立体图。而且,各菜单键8的正面侧朝向主体机壳2的框部2a,各菜单键8的背面侧朝向各字母键6。
[0051][实施例1]
[0052]如前所述,实施例1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连结,使各菜单键8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接近配置,并且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0053]在此,如图2(a)?(d)、图3以及图4所示,各菜单键8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状。在这些菜单键8的一端8a形成有稍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凸缘8c,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形成有稍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凸缘8d。
[0054]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由弹性支撑构件11支撑而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通过弹性支撑构件11连结为一体。
[0055]该弹性支撑构件11包括:多个支柱部12;以及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的弹性臂部13。各支柱部12设定得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的中央向该各菜单键8的内面侧突出。弹性臂部13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在沿着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将各支柱部12连结。因此,各菜单键8通过各个支柱部12和I个弹性臂部13连结。
[0056]在这样的实施例1中,设置有支撑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而使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的弹性支撑构件11,使该弹性支撑构件11基本上不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向框部2a的侧突出,能使各菜单键8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接近配置。另外,使弹性支撑构件11不存在于各菜单键8之间,能由该弹性支撑构件11将各菜单键8—体地支撑,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0057][实施例2]
[0058]如前所述,实施例2的目的在于实现支撑该各菜单键8的结构的强度的提高。
[0059]如图2(a)?(d)、图3以及图4所示,弹性臂部13具有:直线状的多个直线部13a;以及弯曲成L字型的多个弯曲部13b。
[0060]而且,在弹性臂部13的直线部13a形成有稍微向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各个凸部13c,在各凸部13c上设置有各个突起13d。各凸部13c和各突起13d定位在各菜单键8之间。
[0061]在该实施例2中,设置有使弹性支撑构件11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3b,实现弹性支撑构件11的强度的提高。
[0062][实施例3]
[0063]如前所述,实施例3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也连结,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0064]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结弹性构件21。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凸缘Sd由该连结弹性构件21连结并支撑而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
[0065]该连结弹性构件21具有:2个支撑部21a,其从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凸缘8d的中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以及连结条21b,其与各支撑部21a的顶端连接,在沿着该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将各支撑部21a连结。另外,在连结条21b的中央部分形成有2个穿孔21c,各穿孔21c定位在各菜单键8之间附近。
[0066]而且,最外侧的I个菜单键8没有通过连结弹性构件21与其相邻的菜单键8连结。替代地,在最外侧的I个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凸缘Sd设置有辅助弹性构件22。该辅助弹性构件22具有:支撑部22a,其从该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凸缘Sd的中央向该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以及条22b,其与支撑部22a的顶端连接,在沿着该菜单键8的另一端Sb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另外,在条22b的一端部分形成有2个穿孔22c,各穿孔22c定位在该菜单键8的外侧端附近。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内面中央形成有各个突起Se。
[0067]在该实施例3中,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设置有将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连结的连结弹性构件21(图2等所示),使该连结弹性构件21不存在于各菜单键8之间,能由该弹性支撑构件21将各菜单键8—体地支撑,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0068]下面说明电子设备I的主体机壳2的各菜单键8的支撑结构。图5是表示从装配有各菜单键8的主体机壳2的上盖23的内面侧观看该上盖2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从主体机壳2的上盖23的内面侧观看将各菜单键8装配到该上盖23的一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0069]如图5所示,在上盖23沿着主体机壳2的框部2a(如图1所示)形成有长的矩形状的开口部23a,在开口部23a的两侧形成有各个支撑面23b、23c。靠近框部2a的一侧的一方支撑面23b相对于框部2a的内壁面2b成直角,在该支撑面23b形成有与内壁面2b相接的多个柱状部23d,在各柱状部23d形成有各个嵌合孔23e。另外,在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开口部23a侧突出的矩形状止动器2c。
[0070]另外,在远离框部2a的另一方支撑面23c形成有多对突起23f。而且,在该支撑面23c形成有多个凸部23g,在各凸部23g形成有各个螺纹孔23h。
[0071]如图6所示,将各菜单键8嵌入上盖23的开口部23a。此时,各菜单键8的一端8a沿着开口部23a的一方边缘配置,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Sc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b面对或接触。同样地,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沿着开口部23a的另一方边缘配置,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c面对或接触。
[0072]然后,将各菜单键8的弹性臂部13的各凸部13c载置在上盖23的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上,使弹性臂部13的各凸部13c的突起13d与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嵌合。另外,将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矩形状止动器2c嵌入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的角部。
[0073]接着,使上盖23的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各菜单键8的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嵌合。另外,图5和图6中没有示出,使上盖23的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最外侧的I个菜单键8的辅助弹性构件22(如图2(a)、(c)、(d)所示)的各穿孔22c嵌合。
[0074]这样将各菜单键8嵌入上盖23的开口部23a,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侧,使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b面对或接触,使各菜单键8的弹性臂部13的各突起13d与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嵌合,将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矩形状止动器2c嵌入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侧,使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Sb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c面对或接触,使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各菜单键8的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嵌合,而且使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也与最外侧的I个菜单键8的辅助弹性构件22的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