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_2

文档序号:9922189阅读:来源:国知局
种群更新。因此,本发明可用于评估多数湿地多 年生植物在干扰后的种群更新潜力。
[0020] (2)操作简便:仅需在克隆植物的主要生长季进行根茎芽的密度调查,并做简单的 室内萌发实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并重复实现。
[0021] (3)评估结果比较可靠:本发明抓住了克隆植物种群更新的核心:繁殖体的"量" (根茎芽的数量)和"质"(根茎芽的萌发能力),并结合了季节变化。因此,可以准确的评估克 隆植物在干扰后的种群更新潜力。
[0022] (4)利用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四种优势根茎型克隆植物(南荻、苔 草、藹草和辣寥)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南荻、藹草和辣寥的种群更新潜力大于1,表明这三 种植物能够通过地下根茎芽萌发在干扰后对地上种群进行更新;苔草的种群更新潜力小于 1,表明苔草在受到严重干扰后,难以通过地下根茎芽的萌发对地上种群进行完全更新。评 估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调查是基本一致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根莖型克隆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的实例对本 发明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目的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方法有更详尽的理解 和认识,以下实施例不应在任何程度上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 实施例1:
[0025] -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其步骤是:
[0026] (1)样地选择;选择洞庭湖湿地荻大面积分布的三个地点,北洲子(29° 1(/31.4〃N, 112° 47' 55 · 9〃 E),茶盘洲(28° 54' 11 · 8〃 N,112° 48' 34 · 6〃E)和团州(29° 2(/ 20 · 8〃N,112° 51' 05.4〃E)作为样地。在每个地点,在荻分布的中间带选择五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设置一 个固定样方,样方面积为2mX2m。样方的四个角用木粧固定。旁边树立一根竹竿,上面系红 丝带作为标记物,并用GPS记录精确坐标点位,方便下次取样时查找。共设置十五个固定样 方。
[0027] (2)野外取样;在2010年11月(洪水结束后,也是荻的生长末期)、1月(最冷月份,休 眠期)、3月份(春季萌芽后)和5月(洪水到来前,荻的旺盛生长期)进行了四次取样。每次取 样时,将50cmX50cm取样框放置在固定样方内,计数取样框内荻的莖杆数量。将取样框内的 地上部分收割后,用铁锹等工具将取样框内0或3或5或7或11或13或15cm包含植物地下部分 的土层取出,放在取样袋,带回实验室。每次取的小样方数量为十五个。
[0028] (3)芽体计数;用自来水将样品带的泥土冲洗干净,并尽量保持根茎和芽体的完整 性。冲洗干净后,将样品所带的水沥干。荻的活动芽体积较大,可以直接用肉眼辨认,用计数 器进行计数。
[0029] (4)密度统计;根茎芽密度为每平方米内荻的根茎芽的平均数量,即每个50cmX 50cm小样方内根茎芽的平均数量乘以4,记为B。茎杆密度为每平方米内荻的地上茎杆的平 均数量,即每个50cmX 50cm小样方内茎杆的平均数量乘以4,记为S。不同生长季荻的地下根 茎芽密度和地上茎杆密度见表1。
[0030] (5)萌发实验;每次野外取样结束后进行活动腋芽的萌发实验。将根茎上的活动腋 芽用枝剪剪下,芽的前后各留1或2cm。共取100个带芽根茎段,分成5组,每组20个,在温室内 进行萌发实验。将带芽根茎段平铺在培养基质上(用泥炭土和细沙按体积比1:1均匀混合, 厚度10cm),芽体上覆盖0.5cm厚培养基质。温室温度控制在20或22或24或25度,每天浇水, 保持基质湿润。萌芽长出地面lcm记为萌发,至连续7天没有芽体萌发,萌发实验结束,统计 每组的萌发率。萌发率为萌发的芽数除以总芽数,记为Θ。不同生长季节荻的根茎芽的萌发 率见表1。
[0031] (6)量化评估;荻在1月份(休眠期)受到干扰后的种群恢复潜力记为Y1;
[0032] Yi = BiX0!/Si
[0033] 为第1个生长季的根茎芽密度,为333芽/m2;9:为第1个生长季的活动腋芽的萌发 率,为〇. 8; Si为第1个生长季的地上茎杆密度,为53株/m2。代入公式得出¥:为5.0,表示荻在 休眠期地上部分受到干扰后能通过地下根茎芽的萌发替代地上种群。以此类推,荻在不同 生长季节的更新潜力见表1。可见,荻在四个生长季节均可以通过地下根茎芽在受到干扰后 对地上种群进行更新,但以1月份(休眠期)更新能力较强,5月份(生长旺盛期)更新能力较 弱。
[0034] 表1.洞庭湖湿地不同生长季节荻的根茎芽密度、茎杆密度、萌发率和更新潜力
[0035]
【主权项】
1. 一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其步骤是: (1) 样地选择;选择三个种植物集中分布的野外样地,样地之间的距离在1000 -1500 米,在每个样地设置三个、四个或五个取样点,取样点避开物种分布的边缘以及其他物种的 混生带,取样点之间的距离在50 - 80米,在每个取样点设置一个固定样方,样方面积为2mX 2m,样方的四个角用木粧固定,设置明显的标记物,并用GPS记录精确坐标点位,固定样方的 数量为九个、十二个或十五个; (2) 野外取样;每年进行四次野外取样,分别在种植物的休眠期、春季萌芽后,生长旺盛 期和生长季末期,每次取样时,将25cmX25cm取样框放置在固定样方内,计数取样框内该种 植物的茎杆数量,将取样框内的地上部分收割后,用铁锹工具将取样框内〇-15cm包含植物 地下部分的土层取出,放在取样袋,带回实验室,每次取的小样方数量为九个、十二个或十 五个; (3) 芽体计数;用自来水将样品带的泥土冲洗干净,冲洗时保持根茎和芽体的完整性, 不要将芽体随水冲走,冲洗干净后,将样品所带的水沥干,物种的芽体较大,直接用肉眼辨 认根茎上的活动芽,并用计数器进行计数;物种的活动芽体积较小,将根茎放在解剖镜下进 行芽体辨认并计数; 所述的活动芽指分生组织已经发育并形成明显茎组织的芽; (4) 密度统计:根茎芽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内该种植物的根茎芽的平均数量,25cmX25cm 小样方内根茎芽的平均数量乘以16,记为B,茎杆密度为每平方米内该种植物的地上茎杆的 平均数量,25cm X 25cm小样方内茎杆的平均数量乘以16,记为S; (5) 萌发实验;每次野外取样结束后进行活动腋芽的萌发实验,将带活动腋芽的根茎段 用枝剪剪下,芽的前后各留l-2cm,共取100个带芽根茎段,分成5组,每组20个,在温室内进 行萌发实验,将带芽根茎段平铺在厚度为l〇cm的培养基质上,芽体上覆盖0.5cm厚培养基 质,温室温度控制在20-25度,每天浇1次水,萌芽长出地面lcm记为萌发,至连续7天没有芽 体萌发,萌发实验结束,统计每组的萌发率,萌发率为萌发的芽数除以总芽数,记为Θ; 所述的活动腋芽指位于根茎侧部,分生组织已经发育并形成明显茎组织的芽; 所述的培养基质是指用泥炭土和细沙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而形成的固体介质; (6) 量化评估;根茎型克隆植物在第i个生长季受到干扰后的种群更新潜力记为Y1; Yi = BiX0i/Si 式中,为第i个生长季的根茎芽密度,单位为芽数/m2',为第i个生长季的活动腋芽的 萌发率;Sl为第i个生长季的地上茎杆密度;单位为株数/m2,YA1,表示该物种在第i个生长 季受到干扰后能够通过地下根茎芽萌发对地上种群进行更新;Yi < 1,表示该物种在第i个 生长季受到干扰后难以通过地下根茎芽萌发实现对地上种群的更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其步骤:A、样地选择;选择三个种植物集中分布的野外样地;B、野外取样;每年进行野外取样,分别在种植物的休眠期、春季萌芽后,生长旺盛期和生长季末期;C芽体计数;用自来水将样品带的泥土冲洗干净,将根茎放在解剖镜下进行芽体辨认;D、密度统计:根茎芽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内的根茎芽的平均数量;E、萌发实验;野外取样结束后进行活动腋芽的萌发实验,将带活动腋芽的根茎段用枝剪剪下;F、量化评估;根茎型克隆植物在第i个生长季受到干扰后的种群更新。采用地下根茎芽的密度和萌发能力对克隆植物的更新潜力进行评估,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多数根茎型克隆植物。
【IPC分类】G06F19/00, A01H4/00
【公开号】CN105701354
【申请号】CN201610049634
【发明人】陈心胜, 谢永宏, 邓正苗, 李峰, 侯志勇, 李旭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