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6295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机壳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壳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其中,服务器作为网络系统中服务各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可以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与打印等功能,同时也可以用于客户端彼此分享网络中的各种资源。
[0003]目前,大多数服务器的机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挂耳,服务器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在服务器出厂前,通常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包装落摔测试,对跌落受冲击后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进行优化,以避免服务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变形损坏。当对服务器进行包装落摔测试时,由于服务器的挂耳由金属材料制成,这属于刚性设计,因此,其受到碰撞后易产生变形,使服务器不能固定在机架上。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挂耳由于碰撞而产生变形,通常在挂耳的外部包裹泡棉,但是,这种方案对于防止挂耳由于碰撞而产生变形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和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有效防止机壳上的挂耳由于碰撞而产生变形。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壳,包括:
[0007]机壳本体;
[0008]挂耳,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壳本体上,当所述挂耳受到外部撞击力时,所述挂耳能够在所述外部撞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机壳本体移动;
[0009]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挂耳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机壳本体上,所述弹性件用于随着所述挂耳的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
[0010]进一步地,该机壳还包括销钉,其包括钉杆和与所述钉杆一端连接的钉帽,所述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本体上;
[0011]所述挂耳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长条形,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钉杆的外部,所述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钉帽的外径,所述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钉杆的外径;
[0012]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
[0013]当所述第二连接板受到所述外部撞击力时,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外部撞击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所述销钉移动,所述弹性件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移动进行压缩运动。
[0014]具体地,当所述外部撞击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原状而驱使所述第一连接板复位。
[0015]具体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平行布置,两个所述通孔分别取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6]所述销钉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销钉间隔阵列布置于所述机壳本体上,四个所述销钉分别取为第一销钉、第二销钉、第三销钉和第四销钉,所述第一销钉和所述第三销钉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二销钉和所述第四销钉位于同一列;
[0017]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一销钉的钉杆和所述第二销钉的钉杆外部,且所述第一销钉和所述第二销钉的钉杆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三销钉的钉杆和所述第四销钉的钉杆外部,且所述第三销钉和所述第四销钉的钉杆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
[0018]具体地,当所述第二连接板受到所述外部撞击力时,所述第一销钉的钉杆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内壁抵接,所述第三销钉的钉杆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内壁抵接;
[0019]当所述外部撞击力消失时,所述第二销钉的钉杆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内壁相抵接,所述第四销钉的钉杆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内壁相抵接。
[0020]具体地,每个所述通孔两端内壁的轮廓形状与每个所述销钉的钉杆的轮廓形状相适配。
[0021 ]具体地,所述机壳本体具有连接侧面;
[0022]四个所述销钉的钉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侧面连接;
[0023]所述连接侧面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侧面相背。
[0024]具体地,所述弹性件为圆柱弹簧。
[002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壳,该机壳采用上述的机壳。
[0026]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为服务器。
[002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机壳和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挂耳活动设置在机壳本体上,使挂耳在受到外部撞击力时,能够相对机壳本体移动,而且,在挂耳上还连接有一端设置在机壳本体上的弹性件,从而实现了当挂耳受到外部撞击力时,其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机壳本体移动,并使弹性件随着挂耳的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极大地缓冲了挂耳所受到的外部撞击力,有效地避免了挂耳由于受到外部撞击力而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弹性件的一端与挂耳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当第二连接板受到外部撞击力时,弹性件产生压缩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中弹性件的一端与挂耳的第二连接板连接,当第二连接板受到外部撞击力时,弹性件产生拉伸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机壳和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壳,包括机壳本体I;挂耳2,活动设置于机壳本体I上,当挂耳2受到外部撞击力时,挂耳2能够在外部撞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机壳本体I移动;弹性件3,其一端与挂耳2连接,弹性件3的另一端设置于机壳本体I上,弹性件3用于随着挂耳2的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
[0036]下面通过机壳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当挂耳2受到外部撞击力时,由于挂耳2活动设置在机壳本体I上,因此,挂耳2能够在外部撞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机壳本体I产生一定的位移,此时,一端与挂耳2连接而另一端设置在机壳本体I上的弹性件3便会随着挂耳2的运动而产生弹性形变,以缓冲挂耳2所受到的外部撞击力。其中,弹性件3的另一端设置在机壳本体I上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实现将弹性件3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壳本体I上即可,例如将弹性件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机壳本体I连接,而弹性件3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可以为压缩形变,亦可以为拉伸形变,当弹性件3连接在挂耳2的与受撞击力侧相背的一侧时,挂耳2受到外部撞击力后产生的运动会使弹性件3产生压缩形变,以缓冲挂耳2所受到的外部撞击力;当弹性件3连接在挂耳2的与受撞击力侧的同一侧时,挂耳2受到外部撞击力后产生的运动会使弹性件3产生拉伸形变,以缓冲挂耳2所述受到的外部撞击力。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壳,通过将挂耳活动设置在机壳本体上,使挂耳在受到外部撞击力时,能够相对机壳本体移动,而且,在挂耳上还连接有一端设置在机壳本体上的弹性件,从而实现了当挂耳受到外部撞击力时,其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机壳本体移动,并使弹性件随着挂耳的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极大地缓冲了挂耳所受到的外部撞击力,有效地避免了挂耳由于受到外部撞击力而产生变形。
[0038]具体地,参见图1、图2和图3,挂耳2活动设置在机壳本体I上的具体方式可以为:该机壳还包括销钉(31,32,33,34),其包括钉杆311和与钉杆311—端连接的钉帽312,钉杆3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机壳本体I上;挂耳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与第一连接板21—端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上设置有通孔(211,212),通孔(211,212)为长条形,通孔(211,212)套设于钉杆311的外部,通孔(211,212)的宽度小于钉帽312的外径,通孔(211,212)的长度大于钉杆311的外径;弹性件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1的另一端连接;当第二连接板22受到外部撞击力A时,第二连接板22在外部撞击力A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板21相对销钉(31,32,33,34)移动,弹性件3随着第一连接板21的移动进行压缩运动。其中,挂耳2由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相互连接构成,且通常呈L形,在第一连接板21上设置有长条形通孔,该通孔(211,212)套设于固定在机壳本体I上的销钉(31,32,33,34)钉杆311夕卜部,由于通孔(211,212)的宽度小于钉帽312的外径,而通孔(211,212)的长度大于钉杆311的外径,因此,第一连接板21能够相对机壳本体I进行移动但不会脱离机壳本体1,为了保证挂耳2的稳定性,可以使第一连接板21的厚度与销钉(31,32,33,34)钉杆311的长度相适配,以保证第一连接板21在能够相对机壳本体I进行移动的同时,还能较稳定的设置在机壳本体I上。而弹性件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1的另一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