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31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而现有的门禁系统大部分采用有线RS485总线连接,门禁控制器安装需要开墙,破坏了墙体的美观。并且在安装之前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布线工程,费时费力,万一某根数据线接错,整个网络后续控制器皆不能使用,查错相当麻烦费力。安装这样的门禁系统具有相当大的工程难度。另外,门禁系统中的电源模块通常功耗过大,不能对输入电压进行有效控制,电源模块中也没有保护措施,造成门禁系统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维护、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能降低电路的功耗、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RFID读卡器、门禁控制模块、wifi/蓝牙模块、红外传感器、电源模块、驱动电路、时钟模块、存储模块和移动终端,所述RFID读卡器、门禁控制模块、wifi/蓝牙模块、红外感应模块、电源模块、驱动电路、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wifi/蓝牙模块还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和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第六MOS管的源极和第七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和微处理器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和微处理器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第五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的另一个引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中,所述微处理器RS232接口、RS422接口或RS485接口与所述RFID读卡器及红外传感器进行通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微处理器、RFID读卡器、门禁控制模块、wifi/蓝牙模块、红外传感器、电源模块、驱动电路、时钟模块、存储模块和移动终端,通过wifi/蓝牙模块进行无线通讯,这样就省去了连线,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及对墙体的破坏,并且能降低接线错误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查错的工作量,降低工程实施的周期及难度,便于安装维护;采用RFID读卡器进行无接触读写,无需用户取出标签接触式读卡,这样就可以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电源模块采用简单的晶体管及反相器,可以降低电路的功耗,采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可以进行过流保护,采用第一电容可以防止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之间的干扰,所以其便于安装维护、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能降低电路的功耗、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实施例中,该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wifi/蓝牙门禁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1、RFID读卡器2、门禁控制模块3、wifi/蓝牙模块4、红外传感器5、电源模块6、驱动电路7、时钟模块8、存储模块9和移动终端10,其中,RFID读卡器2、门禁控制模块3、wifi/蓝牙模块4、红外感应模块5、电源模块6、驱动电路7、时钟模块8和存储模块9均与微处理器1连接,wifi/蓝牙模块4还与移动终端10连接。RFID读卡器2采用非接触式读卡,不断发射射频信号,RFID标签采用有源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则被唤醒返回相应信息给RFID读卡器2。门禁控制模块3采用12V直流电源继电器控制门锁门磁。工作过程即由RFID读卡器2感应相应范围内的标签信息,当用户在门前站定1秒左右的时间时,微处理器1通过红外传感器5确定用户有开门需要,根据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自动判别是否开门。

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通过RS232接口、RS422接口或RS485接口与RFID读卡器2及红外传感器5进行通信。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中,电源电路8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第一反相器A1、第二反相器A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电阻R1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反相器A1的输入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二电阻R2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四MOS管Q4的栅极和第二反相器A2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一电容C1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信号输入端IN,第一MOS管Q1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开关控制端EN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器A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A1的输出端与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第四MOS管Q4的漏极和第五MOS管Q5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A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源极分别与第五MOS管Q5的栅极、第六MOS管Q6的源极和第七MOS管Q7的源极连接,第五MOS管Q5的源极与第七MOS管Q7的漏极连接,第六MOS管Q6的栅极分别与第七MOS管Q7的栅极和微处理器6的一个引脚连接,第六MOS管Q6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反相器A2的输入端和微处理器6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方省去了线路连接,减少施工难度及对墙体的破坏,比传统的门禁系统美观易用,并且能降低接线错误的可能,减少查错的工作量,降低工程实施的周期及难度,便于安装维护。该实用新型采用RFID射频无接触读写,无需用户取出标签接触式读卡,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同时由于电源模块6采用简单的晶体管及反相器,这样就能降低电路的功耗。

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8还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三MOS管Q3的漏极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其中,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均为耦合电容,第二电容C2用于防止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的干扰,第三电容C3用于防止第二MOS管Q2、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之间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8还包括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第四MOS管Q4的源极通过第四电容C4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和第五MOS管Q5的栅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七MOS管Q7的源极连接。其中,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均为耦合电容,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用于防止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和第七MOS管Q7之间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该电源电路8还包括第三电阻R2和第四电阻R3,第六MOS管Q6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3与微处理器6的一个引脚连接,第六MOS管Q6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2与微处理器6的另一个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2和第四电阻R3均为限流电阻,第三电阻R2用于对第六MOS管Q6的漏极和微处理器6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四电阻R3用于对第六MOS管Q6的栅极和微处理器6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8还包括第六电容C6,第六MOS管Q6的栅极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七MOS管Q7的栅极连接。第六电容C6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七MOS管Q7的栅极和微处理器6之间的干扰。

当微处理器6的一个引脚输出高电平时,第六MOS管Q6导通,第七MOS管Q7截止;当微处理器6的另一个引脚输入低电平时,第五MOS管Q5导通,第四MOS管Q4截止,输出端输出正常电压;当微处理器6的另一个引脚输入高电平时,第五MOS管Q5截止,第四MOS管Q4导通,第二反相器A2、第六MOS管Q6和第四MOS管Q4组成正反馈为第五MOS管Q5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第五MOS管Q5截止,使得输出端没有电压输出。通过微处理器6的两个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对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降低电路的功耗。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wifi/蓝牙模块4进行无线通讯,这样就省去了连线,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及对墙体的破坏,并且能降低接线错误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查错的工作量,降低工程实施的周期及难度,便于安装维护;采用RFID读卡器2进行无接触读写,无需用户取出标签接触式读卡,这样就可以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电源模块6采用简单的晶体管及反相器,可以降低电路的功耗,采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进行过流保护,采用第一电容C1以防止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的干扰,所以其便于安装维护、减少用户的使用麻烦、能降低电路的功耗、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