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693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种类很多,而且安全性越来越高,如增强门锁密码的破解难度、加入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指纹识别等等,但是这些都基于近距离开锁安全,同时也不能在用户外出时,实时监控家中门锁的状态信息。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门锁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远程开锁,开锁实时通知,获取门锁动态密码,撬门通知,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门锁状态查询,开门记录查询功能,安全性极高的智能门锁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包括门锁装置、移动终端和云平台,所述的门锁装置包括通讯模块、控制模块、电子锁和键盘控制器;所述的通讯模块、电子锁和键盘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通讯模块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云平台通信连接,云平台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的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和/或云平台发送的命令,并将其传输至控制模块;所述键盘控制器用于输入电子锁密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解析接收到的命令和/或密码数据,并控制电子锁的开锁状态及密码控制器管理电子锁的开锁密码;所述的电子锁与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电子锁开锁状态数据的交互,使控制模块能够向移动终端和/或云平台反馈电子锁的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模块中具有状态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电子锁的打开事件,并依次通过讯模块和云平台的数据传输后,推送至移动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子锁的开锁方式还包括钥匙、指纹或人脸识别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门锁装置配套有链接至该电子锁的二维码,用于供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并将该电子锁添加至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门锁装置中设有撬门监控模块,用于感应是否有人正在撬开电子锁,并将信息通过控制模块反馈至云平台和/或移动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或云平台中设有帐号密码登陆模块、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远程开锁模块、开锁通知模块、获取动态密码模块、撬门通知模块、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模块、门锁状态查询模块和开门记录查询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帐号密码登陆模块用于供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所述的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用于对移动终端扫描到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将该与该二维码存在链接关系的电子锁添加至当前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所述的远程开锁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上直接对电子锁进行开锁控制;所述的开锁通知模块用于监控电子锁是否被打开,并将电子锁被打开的消息推送给用户;所述的获取动态密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访客申请动态密码请求时将该请求推送至该电子锁的账号所在的移动终端,并根据移动终端的反馈信息决定是否向访客发送动态密码;所述的撬门通知模块用于接收撬门监控模块感应到的有人撬门的信息,并将消息通知用户;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模块用于监控电子锁是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被打开或试图打开,若有则将消息通知用户;门锁状态查询模块用于供用户主动查询当前电子锁的状态;开门记录查询模块用于供用户查看历史的开门记录及开门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的云平台中设有设备接入模块、移动终端接入模块、数据转发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接入模块用于获取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识别的待接入的门锁装置的设备信息并将其接入当前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移动终端接入模块用于接收对当前电子锁有管理权限的移动终端向云平台发送的控制命令并通过通讯模块下发到门锁装置;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到门锁装置上报的消息并将消息推送到移动设备;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门锁装置的历史动作数据,供云平台和/或移动终端调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终端以短信或者app内消息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消息。

作为优选,所述门锁装置通过tcp/ip协议连接到云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门锁装置通过tls加密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

本发明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开锁,开锁实时通知,获取门锁动态密码,撬门通知,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门锁状态查询,开门记录查询功能。因此,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智能门锁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由于模块众多,图中仅示出部分功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发明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参照图1,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包括门锁装置、移动终端和云平台,移动终端包括运行android、ios或windows等系统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云平台可以自建服务器搭建,也可以基于商业云平台进行定制开发。其中门锁装置的主体为安装于门上的电子锁,另外还包括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和键盘控制器。控制模块可以采用单片机或mcu等实现。通讯模块、电子锁和键盘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通讯模块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云平台通信连接,无线的通讯模块可采用gsm通讯模块或gprs通讯模块或wifi通讯模块,基于tcp/ip协议进行通信。云平台通过无线方式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通过tls加密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有线方式连接。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和/或云平台发送的命令,并将其传输至控制模块,然后对门锁装置进行控制。键盘控制器可采用输入面板,用于输入电子锁密码,通常设置于门锁位于门外的位置。控制模块可以解析接收到的命令和/或密码数据,并控制电子锁的开锁状态及密码控制器管理电子锁的开锁密码(包括创建、更改、删除等)。当然,智能门锁还能通过钥匙,指纹,人脸识别开门。控制模块还不断监测电子锁的开锁动作,两者之间进行电子锁开锁状态数据的交互,使控制模块能够向移动终端和云平台反馈电子锁的状态。移动终端可以以短信或者app内消息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消息。

智能门锁联网后连接入云平台,移动终端可使用其上搭载的门锁控制app登陆后,扫码智能门锁成功添加智能门锁到帐号下,将控制命令下发到云平台,由云平台转发到智能门锁,实现对门锁的控制,智能门锁可以将自身的相关状态上取到云平台,再由云平台推送到相应的移动终端。

控制模块中设置状态监控模块,以实时监控电子锁的打开事件,电子锁的打开事件会通知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会将消息转到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将消息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收到开锁消息后将开锁消息推送到移动终端。

门锁装置上配套有链接至该电子锁的二维码,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可以将该电子锁添加至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但是当用户已经关联该门锁后,假如其他人需要关联该门锁则需要向已关联账户发送请求并取得其同意,以保证安全。二维码一般粘贴于门锁外部,以方便访客扫描。

门锁装置中设有撬门监控模块,例如可采用陀螺仪等设备,用于感应震动,以监控是否有人正在撬开电子锁,并将信息通过控制模块反馈至云平台和/或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中设有帐号密码登陆模块、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远程开锁模块、开锁通知模块、获取动态密码模块、撬门通知模块、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模块、门锁状态查询模块和开门记录查询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当然,部分模块也可以视实际情况设置于云平台上,供移动终端调用。下面介绍各模块的具体功能:

帐号密码登陆模块用于供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每个用户都会有帐号,密码,用于确保帐号安全。

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用于对移动终端扫描到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将该与该二维码存在链接关系的电子锁添加至当前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但该模块可以通过与其他模块配合实现该功能,例如可以仅识别设备,然后将信息发送至云平台进行关联。

远程开锁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上直接对电子锁进行开锁控制,当用户在移动终端上操作该模块后,可以远程控制电子锁,便于有访客来临时在室内或者外地直接帮其打开门锁。

开锁通知模块用于监控电子锁是否被打开,并将电子锁被打开的消息推送给用户;智能门锁通过密码开门或者其它方式开门,都会将消息发送到云平台,云平台将消息推送到移动终端,通知用户以保证安全。

获取动态密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访客申请动态密码请求时将该请求推送至该电子锁的账号所在的移动终端,并根据移动终端的反馈信息决定是否向访客发送动态密码。由此,访客来时,可以将动态密码输入键盘控制器进行开锁。

撬门通知模块用于接收撬门监控模块感应到的有人撬门的信息,并将消息通知用户。

特定时间段开锁报警模块用于监控电子锁是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被打开或试图打开,若有则将消息通知用户。例如可以设置夜间时间段,如果有人开锁,能通知到移动终端进行报警。

门锁状态查询模块用于供用户主动查询当前电子锁的状态。

开门记录查询模块用于供用户查看历史的开门记录及开门方式。开门记录包括远程开门,密码开门,钥匙开门,指纹开门等。

云平台中也设有设备接入模块、移动终端接入模块、数据转发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具体介绍各模块的功能:

设备接入模块用于获取扫码添加智能门锁模块识别的待接入的门锁装置的设备信息并将其接入当前用户账号下进行设备管理。

移动终端接入模块用于接收对当前电子锁有管理权限的移动终端向云平台发送的控制命令并通过通讯模块下发到门锁装置。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到门锁装置上报的消息并将消息推送到移动设备。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门锁装置的历史动作数据,供云平台和/或移动终端调用进行历史记录查询与统计分析。

上述实施例中的门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便捷的门锁控制,相比于近距离开锁,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在用户外出时,实时监控家中门锁的状态信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终端、平台等可以通过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可以集成于单个计算装置中,也可以分布于多个计算装置中并通过网络相连实现。计算装置上可以搭载数据处理软件。本发明系统中的云平台等可采用一台集成服务器同时实现多台功能,也可以利用多台服务器联网共同实现某一台服务器的功能。当然,本发明中的模块、功能、系统和步骤也可以通过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代码可存储于存储装置中,并有计算装置中的相应元件执行。部分模块也可以采用电路元件来实现。由此,本发明的实现便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本发明中的各硬件型号均可采用市售产品,可根据实际用户需求进行选择。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