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4576发布日期:2018-11-07 07:4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书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



背景技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迎来大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许多城市设置了街区(或社区)自助图书馆,但仍有许多地方未建设图书馆,不能满足人们看书的需求,传统的图书柜相对固定,只能局限在一个区域范围,不能有效的将书籍流通,让更多的人阅览到,同时不能对二手书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使书本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不仅节约了社会资源,也节省了人们买书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显示屏、扫码仪、摄像头、警示灯、挡板、书柜主体及电控箱,实现了读者对书籍的自助借阅,方便了读者,增强了书籍的流通性,同时能对二手书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了书本的作用,节省了社会资源及读者买书的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前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包含有:

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包括借阅箱和电控箱,所述借阅箱设于所述电控箱的上表面,所述借阅箱包括显示屏、扫码仪、摄像头、警示灯、挡板、书柜主体及太阳能板,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扫码仪均嵌于所述借阅箱的正面中央,且所述扫码仪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借阅箱的正面顶部的一侧,所述警示灯设于所述借阅箱的正面顶部的另一侧,所述挡板设有若干块,每块所述挡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借阅箱的正面铰接,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借阅箱的正面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所述书柜主体设于所述借阅箱的内部,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借阅箱的上表面,所述书柜主体包括第一滑动轨道及书架,所述第一滑动轨道设有一对,每个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呈封闭环形,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对称的设于所述借阅箱的两侧内壁上,所述书架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所述书架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每个所述书架包括滑块、电机、旋转轴、连接杆及置书柜体,所述滑块及所述电机均设有一对,所述滑块对称的设于两侧的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每个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侧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置书柜体的内侧面上,所述置书柜体设有若干个,且所述置书柜体呈圆环柱形,每个所述置书柜体包括置书槽,所述置书槽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置书槽包括可开门、第一锁、第一传感器、挤压板及弹簧,所述可开门设于所述置书槽的外侧开口处,所述第一锁分别连接所述可开门的顶部及所述置书槽的内顶面,所述第一传感器嵌于所述置书槽的内顶面,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靠近所述连接杆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挤压板,所述电控箱包括抽屉、第二锁、无线信号处理模块、蓄电装置、控制器、滚轮、电源线及第二传感器,所述抽屉、所述第二锁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抽屉均抽屉连接于所述电控箱的正面,每个所述第二锁均对应设于所述抽屉的顶部且靠近所述电控箱的正面一端,每个所述抽屉的内底面均嵌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无线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蓄电装置及所述控制器均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内底面,所述滚轮设有四个并分别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电源线设于所述电控箱的背面,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扫码仪及所述摄像头,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所述警示灯、所述滑块、所述电机、所述第一锁及所述第二锁,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无线信号处理模块相互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蓄电装置为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扫码仪、所述摄像头、所述警示灯、所述滑块、所述电机、所述第一锁、所述第二锁、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无线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扫码仪为条形码扫码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为红外线第一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锁及所述第二锁均为电磁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机为旋转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的数量为6块,所述书架的数量为4个,所述置书柜体的数量为6个,所述抽屉及所述第二锁的数量为2个。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通过显示屏,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供使用者进行业务选择及各种信息的显示;通过扫码仪,扫码仪为条形码扫码仪,用于书本存放时对书本进行扫描;通过控制器控制各装置运行;通过第一滑动轨道及滑块,滑块为电子滑块,配合控制器,能使滑块沿第一滑动轨道滑动;通过连接杆,能固定置书柜体及旋转轴;通过电机,电机为旋转电机,能带动旋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置书柜体的转动;通过第一锁及可开门,第一锁为电子锁,能封闭借阅箱及置书槽,利于书本的放置及存储,也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同时用于书本的拿取;通过挡板、挤压板及弹簧,能在第一锁开启时,将书本弹射至挡板口,便于书本的拿取;通过置书槽,能存储放置书本;通过第一传感器及警示灯,第一传感器为红外线第一传感器,能检测置书槽内是否装有书本,并通过警示灯来提醒用户;通过摄像头,用于辅助监控用户的使用;通过抽屉及第二锁,第二锁为电子锁,可用于回收放置一些过期的杂志、报纸等纸质品;通过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能检测抽屉内的杂志及报纸的重量;通过无线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用户操作时与后台进行通讯,并将设备内的各类信息数据发送并存储于后台;通过滚轮,方便图书借阅柜的搬运和移动;本发明实现了读者对书籍的自助借阅,方便了读者,增强了书籍的流通性,同时能对二手书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了书本的作用,节省了社会资源及读者买书的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书架的详细结构图;

图5是置书柜体的示意图;

图6是置书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各装置的电性连接图;

图中1、借阅箱;2、电控箱;11、显示屏;12、扫码仪;13、摄像头;14、警示灯;15、挡板;16、书柜主体;17、太阳能板;161、第一滑动轨道;162、书架;1621、滑块;1622、电机;1623、旋转轴;1624、连接杆;1625、置书柜体;16251、置书槽;162511、可开门;162512、第一锁;162513、第一传感器;162514、挤压板;162515、弹簧;21、抽屉;22、第二锁;23、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4、蓄电装置;25、控制器;26、滚轮;27、电源线;28、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7所示,一种智能流动图书借阅柜,包括借阅箱1和电控箱2,借阅箱1设于电控箱2的上表面,借阅箱1包括显示屏11、扫码仪12、摄像头13、警示灯14、挡板15、书柜主体16及太阳能板17,显示屏11及扫码仪12均嵌于借阅箱1的正面中央,显示屏11为触摸显示屏,扫码仪12为条形码扫码仪,且扫码仪12位于显示屏11的下方,摄像头13设于借阅箱1的正面顶部的一侧,警示灯14设于借阅箱1的正面顶部的另一侧,挡板15设有六块,每块挡板15的上边沿与借阅箱1的正面铰接,挡板15设于借阅箱1的正面并位于显示屏44的上方,书柜主体16设于借阅箱1的内部,太阳能板17设于借阅箱1的上表面,书柜主体16包括第一滑动轨道161及书架162,第一滑动轨道161设有一对,每个第一滑动轨道161呈封闭环形,第一滑动轨道161对称的设于借阅箱1的两侧内壁上,书架162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第一滑动轨道161上,书架162与第一滑动轨道161滑动连接,每个书架162包括滑块1621、电机1622、旋转轴1623、连接杆1624及置书柜体1625,滑块1621及电机1622均设有一对,滑块1621对称的设于两侧的第一滑动轨道161上,每个滑块1621远离第一滑动轨道161的一侧均设有电机1622,电机1622为旋转电机,电机1622的输出轴连接于旋转轴1623的一端,旋转轴1623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侧的电机1622的输出轴上,旋转轴162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接杆1624,连接杆16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置书柜体1625的内侧面上,置书柜体1625设有六个,且置书柜体1625呈圆环柱形,每个置书柜体1625包括置书槽16251,置书槽16251设有若干个,每个置书槽16251包括可开门162511、第一锁162512、第一传感器162513、挤压板162514及弹簧162515,可开门162511设于置书槽16251的外侧开口处,第一锁162512分别连接可开门162511的顶部及置书槽16251的内顶面,第一锁162512为电子锁,第一传感器162513嵌于置书槽16251的内顶面,第一传感器162513为红外线第一传感器,弹簧1625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靠近连接杆1624一侧的内壁上,弹簧162515的另一端连接有挤压板162514,电控箱2包括抽屉21、第二锁22、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蓄电装置24、控制器25、滚轮26、电源线27及第二传感器28,抽屉21、第二锁22及第二传感器28均设有两个,每个抽屉21均抽屉连接于电控箱2的正面,每个第二锁22均对应设于抽屉21的顶部且靠近电控箱2的正面一端,第二锁22为电子锁,每个抽屉21的内底面均嵌有第二传感器28,第二传感器28为压力传感器,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蓄电装置24及控制器25均设于电控箱2的内底面,滚轮26设有四个并分别设于电控箱2的底面的四个角上,电源线27设于电控箱2的背面,控制器25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传感器162513、第二传感器28、扫码仪12及摄像头13,控制器25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警示灯14、滑块1621、电机1622、第一锁162512及第二锁22,控制器25与显示屏11及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相互电性连接,太阳能板17与蓄电装置24电性连接,蓄电装置24为控制器25、第一传感器162513、第二传感器28、扫码仪12、摄像头13、警示灯14、滑块1621、电机1622、第一锁162512、第二锁22、显示屏11及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供电。

工作原理:

该图书借阅柜可放置于城市的各个地方,公园、学校、商场等多种场所,可放置于室外或室内,当放置于室外时,可通过太阳能板17辅助为该图书借阅柜供电,当用户需要借书时,可通过扫描显示屏11上的二维码验证身份信息,首次使用时需进行身份等相关信息的绑定,通过将信息经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发送给后台并验证成功后即可操作显示屏11进行查看并选择书籍,显示屏11为触摸显示屏,选择需要借阅的书籍后,控制器25首先控制滑块1621工作,滑块1621为电子滑块,在滑块1621沿第一滑动轨道161的运行下,使存储有该书籍的置书柜体1625运行至靠近借阅箱1的正面一侧,接着滑块1621停止运行,控制器25控制电机1622工作,电机1622为旋转电机,电机1622带动置书柜体1625转动,触使存储有该书籍的置书槽16251的可开门162511对准挡板15,此时,控制器25控制第一锁162512开启,第一锁162512为电子锁,从而使可开门162511向外开启,由于书本放置在置书槽16251中时,书本通过挤压板162514压缩弹簧162515,使挤压板162514和可开门162511将书本限位在置书槽16251中,因此可开门162511开启时,在弹簧162515的作用下,挤压板162514将书本弹射至挡板15处,用户取出所要的书籍,最后用户关闭可开门162511,在显示屏11上确认完成借书即可。

当需要还书时,可选择附近的借阅书柜进行归还,同理,先通过扫描显示屏11上的二维码验证身份信息,成功验证后可操作显示屏11选择归还业务,然后通过扫码仪12扫描归还书本的条形码,扫码仪12为条形码扫码仪,随后,控制器25使控制滑块1621及电机1622工作,是空的置书槽16251运行至挡板15处,并打开挡板15,便可进行归还,最后关闭可开门162511,确认完成归还,此时后台自动发送给手机支付信息,完成支付即可。

当需要将二手书本进行回收利用时,选择相应业务后,与还书过程相同,将书本扫描后,后台根据扫描所获得的书本信息,即书本的初始售价以及出版时间来自动计算书本的回收价格并支付给用户相应的费用并显示与显示屏11上,用户确认价格合理后,可在显示屏上完成确认操作,随后可将书本放入置书槽16251内并关闭可开门162511即可;当需要回收一些过期的杂志、报纸等纸质品时,可选择相应业务,控制器25控制第二锁22开启,第二锁22为电子锁,用户可将过期的杂志、报纸等纸质品放入抽屉21内,当完成此操作并关闭抽屉后,第二传感器28检测到抽屉21的重量减少时,第二传感器28为压力传感器,就会经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向后台发出报警。

通过第一传感器162513及警示灯,第一传感器162513为红外线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能检测置书槽16251内是否装有书本,当所有的置书槽16251内均放置有书本时,警示灯14亮起用以提醒用户,同时发送信号给后台,后台工作人员可派人对借阅箱1内的部分书本进行回收,留出一些空的置书槽16251用于书本的回收;通过摄像头13,用于辅助监控用户的使用;通过无线信号处理模块23,还可将设备内的各类信息数据发送并存储于后台;通过滚轮26,方便图书借阅柜的搬运和移动;本发明实现了读者对书籍的自助借阅,方便了读者,增强了书籍的流通性,同时能对二手书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了书本的作用,节省了社会资源及读者买书的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