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8272发布日期:2020-04-28 20:24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行车记录仪产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也日益广泛;目前现有行车记录仪只是简单的采用普通车载充电器直接供电,传统车如果汽车停下来了,发动机不能给电瓶持续充电,但行车记录仪如果还一直工作就有过放电池电量的风险,行车记录仪一直工作,最终耗尽电池的电量,导致汽车打不着火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该供电模块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的以给所述行车记录仪供电的供电连接端口、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点火器连接传输点火信号的点火信号传输端口、以及供电模块输出端口,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端口连接行车记录仪,包括控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拨码开关和mcu处理器;所述点火信号传输端口连接mcu处理器,发动机点火器点火时产生点火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mcu处理器和供电连接端口,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控制连接供电模块输出端口,所述mcu处理器通过点火信号传输端口检测该点火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供电模块输出端口给行车记录仪供电;所述mcu处理器还连接供电连接端口和拨码开关,所述mcu处理器通过所述供电连接端口给其供电,并且通过拨码开关设定一个电压阈值;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连接端口,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mcu处理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所述供电连接端口所传输的电压,并检测到低于电压发阈值产生切断信号,所述mcu处理器根据所述切断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停止为所述行车记录仪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全供电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连接端口,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mcu处理器的vcc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mcu处理器还连接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mcu处理器的ok-led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mcu处理器的pwm引脚,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连接端口和场效应管的栅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供电连接端口,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供电模块输出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mcu处理器包括k1引脚、k2引脚、k3引脚、k4引脚和k5引脚,所述k1引脚与拨码开关的s1引脚连接,所述k2引脚与拨码开关的s2引脚连接,所述k3引脚与拨码开关的s3引脚连接,所述k4引脚与拨码开关的s4引脚连接,所述k5引脚与拨码开关的s5引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mcu处理器包括fdj引脚,所述fdj引脚连接r4电阻,所述r4电阻连接点火信号传输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mcu处理器还包括dc-vin引脚和dc-out引脚,所述dc-vin引脚连接电压检测电路中r5电阻与r3电阻连接节点上,所述dc-out引脚连接电压检测电路中r7电阻与r9电阻连接节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该安全供电电路可以检测汽车是否在运行或停车,并自动开启和关断给行车记录仪供电的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标号:1-供电连接端口;2-点火信号传输端口;3-mcu处理器;4-电压检测电路;5-拨码开关;6-控制电路;7-供电模块输出端口;8-行车记录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行车记录仪安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的以给所述行车记录仪8供电的供电连接端口1、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点火器连接传输点火信号的点火信号传输端口2、以及供电模块输出端口7,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端口7连接行车记录仪8,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6、电压检测电路4、拨码开关5和mcu处理器3;所述点火信号传输端口2连接mcu处理器3,发动机点火器点火时产生点火信号;所述控制电路6的输入端分别连接mcu处理器3和供电连接端口1,控制电路6的输出端控制连接供电模块输出端口7,所述mcu处理器3通过点火信号传输端口2检测该点火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6通过供电模块输出端口7给行车记录仪8供电;所述mcu处理器3还连接供电连接端口1和拨码开关5,所述mcu处理器3通过所述供电连接端口1给其供电,并且通过拨码开关5设定一个电压阈值;所述电压检测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供电连接端口1,电压检测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mcu处理器3,所述电压检测电路4检测所述供电连接端口1所传输的电压,并检测到低于电压发阈值产生切断信号,所述mcu处理器3根据所述切断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6停止为所述行车记录仪8供电。

所述安全供电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连接端口1,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mcu处理器3。

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连接端口1为5p插针con-5p的1引脚和2引脚,点火信号传输端口2为5p插针con-5p的5引脚,并通过5p插针与汽车的蓄电池和发动机点火器连接。

所述稳压电路的vin引脚与5p插针的1引脚和2引脚连接,稳压电路的vout引脚连接mcu处理器3的vcc引脚。

所述mcu处理器3还连接指示灯电路,该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1,所述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mcu处理器3的ok-led引脚。

所述控制电路6包括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mcu处理器的pwm引脚,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连接端口1和场效应管的栅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供电连接端口1,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供电模块输出端口7。

所述mcu处理器3包括k1引脚、k2引脚、k3引脚、k4引脚和k5引脚,所述k1引脚与拨码开关5的s1引脚连接,所述k2引脚与拨码开关5的s2引脚连接,所述k3引脚与拨码开关5的s3引脚连接,所述k4引脚与拨码开关5的s4引脚连接,所述k5引脚与拨码开关5的s5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该拨码开关5用于时间的设定或者电压的设定,具体设定值如下表所示: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xxx10时,mcu处理器3所检测的电压设定值为11.8v;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xxx00时,mcu处理器3所检测的电压设定值为12.0v;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xxx11时,mcu处理器3所检测的电压设定值为22.8v;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xxx01时,mcu处理器3所检测的电压设定值为23.8v;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000xx时,mcu处理器3所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6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100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12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010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24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110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36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001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48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101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72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011xx时,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定值为120hour;

当拨码开关5编码设定为111xx时,mcu处理器3所关断输出信号的时间设为不定时。

所述mcu处理器3包括fdj引脚,所述fdj引脚连接r4电阻,所述r4电阻连接点火信号传输端口2。

所述mcu处理器还包括dc-vin引脚和dc-out引脚,所述dc-vin引脚连接电压检测电路4中r5电阻与r3电阻连接节点上,所述dc-out引脚连接电压检测电路4中r7电阻与r9电阻连接节点上,所述dc-vin引脚和dc-out引脚用于输入检测电压。

原理:mcu处理器3检测点火信号,判断汽车发动机是否点火启动运行,还是熄火状态,并自动判断开启或关断行车记录仪8的电源;

进一步的,当汽车发动起点火启动时,mcu处理器3通过控制电路6开启行车记录仪8的电源,电池正常给行车记录仪8供电,这次mcu处理器3还通过电压检测电路4检测汽车电池的电压,拨码开关5通过编码设定一个电压阈值,当检测到电池的输入电压低于拨码开关5所设定的电压阈值时,判断电池正在消耗电池自身的电量,而汽车发动机没有给电池充电,mcu处理器3会立马关断输出信号,即关断电池电源的输出;

进一步的,当汽车发动起点火启动时,mcu处理器3通过控制电路6开启行车记录仪8的电源,电池正常给行车记录仪8供电,拨码开关5通过编码设定一个时间阈值,即开启行车记录仪8的电源后,当时间到达拨码开关5设定一个时间阈值,mcu处理器3关断输出信号,即关断电池电源的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行车记录仪8安全供电模块,该安全供电电路可以检测汽车是否在运行或停车,并自动开启和关断给行车记录仪8供电的电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