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门禁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31475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生物识别门禁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生物识别门禁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最近几年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设备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随之出现了感应卡式门禁设备、指纹门禁设备、虹膜门禁设备等等,而虹膜技术是通过读取人体眼部纹理特征信息数据,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在门禁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市场上已有的虹膜门禁设备大多采用一体式壳体的设计思路,其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墙上,其缺点在于,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将虹膜门禁装置整体从墙上拆下来进行维修检查,非常繁琐复杂。为方便维修检查,有的虹膜门禁设备的壳体采用分体式结构,这种分体式结构的虹膜门禁设备存在易被恶意破坏打开的风险,使得虹膜门禁装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人采用光电技术设计光电装置作为虹膜门禁设备的防拆装置,但是在应用中,如果被测物体表面不光滑,或者没有很好的垂直于发射光线,那么光电装置则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应不灵敏,而且对于光电装置的使用环境,如光照、细小污物和一些化学物品都容易对光电装置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导致光电装置运行不稳定,这样就给了虹膜门禁设备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前盖,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控模块、报警模块和受所述前盖挤压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报警模块和第一微动开关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的壳体内设置有能够受前盖挤压的第一微动开关,当前盖关闭时,第一微动开关受到前盖的挤压力,第一微动开关下压,第一微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此时,主控模块识别到设备已被安装到正常状态,向其他工作模块发出正常工作的命令。当前盖被恶意打开时,前盖对第一微动开关的压力消失,第一微动开关断开,即时主控模块收到第一微动开关的断开信息,主控模块立即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命令,使报警模块做出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采用微动开关作为触发装置,当前盖对第一微动开关的挤压消失,第一微动开关弹出,即可触发报警,该触发装置属于机械触发装置,具有简单、实用、稳定性高的特点,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受光线或其它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当设备受到恶意破坏时,主控模块能够得到稳定的触发信号实现报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9]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双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双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实体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前盖打开的实体图;
[001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实施例的解除报警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如图I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主体I和设置在壳体主体I上的前盖2,壳体内设置有主控模块11、报警模块(图I中未示出)和受前盖2挤压的第一微动开关33,报警模块和第一微动开关33分别连接至主控模块
Ilo
[0020]本实施例的壳体内设置有能够受前盖2挤压的第一微动开关33,当前盖2关闭时,第一微动开关33受到前盖2的挤压力,第一微动开关33下压,第一微动开关33处于接通状态,此时,主控模块11识别到设备已被安装到正常状态,向其他工作模块发出正常工作的命令。当前盖2被恶意打开时,前盖2对第一微动开关33的压力消失,第一微动开关33断开,即时主控模块11收到第一微动开关的断开信息,主控模块11立即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命令,使报警模块做出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生物识别门禁设备采用第一微动开关33作为触发装置,当前盖对第一微动开关的挤压消失,第一微动开关弹出,即可触发报警,该触发装置属于机械触发装置,具有简单、实用、稳定性高的特点,另外,本实施例不受光线或其它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当设备受到恶意破坏时,主控模块11能够得到稳定的触发信号实现报警。因此,本实施例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002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壳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受墙体挤压的第二微动开关44,第二微动开关44也连接至主控模块11。
[0022]本实施例中,当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安装于平整的墙体时,第二微动开关44会受到墙体的推动力,微动开关下压,微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此时主控模块11识别到设备已被安装到正常状态,向其他工作模块发出正常工作的命令。当设备被恶意从墙体拆除时,此时墙体的推动力消失,微动开关按键瞬间弹出,微动开关断开,即时主控模块11收到第二微动开关的断开信息,主控模块11立即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命令,使报警模块做出响应。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生物识别门禁设备包括双向开关5,双向开关5贯穿地设置在壳体主体I上,双向开关5的一端为第一微动开关33,双向开关5的另一端为第二微动开关44。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动开关33和第二微动开关44采用一体化设计,与采用分体式设计相比,本实施例对设备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设计简捷。
[0024]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双向开关5包括外壳6,外壳6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按压端51和第二按压端52,外壳6内部在第一按压端51和第二按压端52之间设置有弹簧,为了防止按压端的按键由于弹簧弹开时导致按键掉落,第一按压端51和第二按压端52上均设置有按键防脱结构,按键防脱结构可以为设置在按键上且能够卡住按压端的突出柱体等各种结构;
[0025]图4所示实施例中,外壳6内部在第一按压端5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触板61,第一按压端5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触板61配合的第一动态接触端511,第一接触板61和第一动态接触端511构成第一微动开关33的两个连接端,其中,第一动态接触端511与第一接触板61可以为图4所示的常开结构,即当第一按压端51受到挤压而被按下时,第一动态接触端511与第一接触板61是脱离的,报警不被触发,当第一按压端51不受挤压而弹出时,第一动态接触端511与第一接触板61是连接,触发报警;图4中,还可以采用与上述的常开结构相反的常闭结构,即当第一按压端51受到挤压而被按下时,第一动态接触端511与第一接触板61是接连,报警不被触发,当第一按压端51不受挤压而弹出时,第一动态接触端511与第一接触板61脱离,触发报警,以上两种触发方式均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0026]外壳6内部在第二按压端5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触板62,第二按压端5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接触板62配合的第二动态接触端521,第二接触板62和第二动态接触端521构成第二微动开关44的两个连接端,其中,第二动态接触端521与第二接触板62的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常开或常闭结构。
[0027]双向开关5是一个将第一微动开关33和第二微动开关44集成到一起的四端口开关装置;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按压端51上设置的与第一动态接触端511连接的连接端与第二按压端52上设置的与第二动态接触端521连接的连接端连接在一起,使双向开关5为一个三端口开关装置。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方便,稳定性高。双向开关5的结构除了上述的设计以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它开关结构,也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0028]作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第一按压端5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动态接触端511连接的第一动态滑动点512,第二按压端5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动态接触端521连接的第二动态滑动点522;
[0029]外壳6内部还设置有与第一动态滑动点512和第二动态滑动点522相配合的导电滑动轨道63,导电滑动轨道63上设置有引线端64作为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一个公共连接端。
[0030]与采用分体式设计相比,双向开关5通过一条线路与主控模块11连接即可实现报警,避免了采用两条线路造成的设备内部布线困难的现象,并且,也为主控模块11节省了一个引脚接口,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设备中,主控模块11引脚的合理利用对设备的好处尤为突出。因此,本实施例带来的好处是结构简单、布线方便、结构优化程度更高。
[0031]图6所示实施例中,前盖2的上部设置有显示屏55,前盖2的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88,显示屏55和生物特征采集装置88分别连接至主控模块11。
[0032]图6实施例中的显示屏55可以将生物识别门禁设备的工作状态、进程,以及操作指示等信息反映给当前的操作人员,有效的实现了人机互动,其中,显示屏55可以采用IXD1602液晶显示器,或采用分辨率更高的IXD12864液晶显示器等;为了对不同身高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