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382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Sf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充SF6气体高压电器设备的SF6气体泄漏的定量检漏仪,该检漏仪还可分析现场环境中的O2的含量。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SF6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SF6断路器,GIS封闭组合电气外,现在又出现了SF6绝缘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源互感器及各类高压套管等。为了保证SF6电气设备的绝缘和灭弧能力,SF6气体一般都以较高的压力(0.3MPA和0.6MPA等)安装在电气设备内,虽然有关规程要求SF6电气设备的年漏气率不大于1%,但在实际行动过程中,许多厂家的设备都难以达到此项要求。同时,如果设备的密封出现故障和损坏,也会导致在短时间内泄漏大量的SF6气体。另外,现场安装设备和检修或是测试SF6气体时,也会有少量的SF6气体排出。
虽然SF6气体在理论上是安全的,无毒和不可燃烧,但是,由于SF6气体无色、无味,SF6的分子量为146.7,比重约为空气的5倍,容易沉积在空间底部,且不易扩散,吸入过多,会导致工作人员头晕、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因窒息而死亡。同时,在SF6气体制备过程中,有可能混入一些有毒物质,在开关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也会对SF6发生作用,产生多种由硫、氟、氧、氢、碳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HF、SF4、SOF2等有毒物质。因此,随着SF6电气设备使用的增加,各单位应高度重视SF6电气设备中的安全,定期用SF6检漏仪对SF6电器进行检漏,及时发现SF6气体的泄漏和确定故障点,采取防范措施。
空气中微量SF6气体的检测是比较困难的,国外广为应用的方法有红外吸收法、放射源型电子捕获检定器法、电火花电离法及热导法。
红外吸收法价格昂贵、设备较大但线性范围较宽;放射源型电子捕获检定器法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它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价格较贵、设备体积大(检测室需要保持在真空状态)、线性范围窄等特点。火花电离法是上述放射源型电子捕获检定器法的简易型,即利用高频高压放电火花的方法取代放射源,而形成一个离子流(基流),而此基流在接触到SF6一类强电负性的物质时会使其基流下降,从而检出SF6气体,此种方法灵敏度高,非线性,同时易受空气中其它物质(例如水份)及温度等干扰,尤其是放电电极的熔蚀现象使其产生的基流极不稳定,因此多用于短期使用的便携式卤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检漏使用(例如空调检漏等);热导法由于其灵敏度比较低,因此应用极少。
上述检测方法都属于物理方法。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及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等一系列突出优点,使其在测量空气中微量特定气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SF6分子结构极其稳定而无法使用电化学传感器直接对其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供电系统高压电器设备的SF6气体定量检漏仪表,它不仅仅能用于SF6检漏,还能用于对现场环境中O2含量的监测报警,当O2含量低于某一数值时以声音报警以提醒现场人员可能存在SF6泄漏,其中,SF6气体定量检漏传感器应用的是负电晕放电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及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池和高压脉冲电路之间、高压脉冲电路和SF6传感器之间用导线相连,SF6气体传感器、O2传感器分别用导线跟微处理器连接,液晶屏用多根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和2个声音报警单元分别用导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为使SF6气体定量分析更加精确、灵敏、线性范围好,采用的是负电晕放电检测原理的SF6气体传感器和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为满足现场复杂环境下的需要,该仪表还附加一个电化学的O2传感器,用来检测现场环境的O2的含量。本实用新型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及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电池1和高压脉冲电路2之间、高压脉冲电路2和SF6传感器3之间用导线相连,SF6气体传感器3、O2传感器4分别用导线跟微处理器5连接,液晶屏5用多根导线和微处理器6相连,微处理器6和2个声音报警单元7分别用导线相连。
工作时,高压脉冲电路给SF6传感器提供一个高压脉冲,SF6传感器和O2电化学传感器输出的高精度的信号输入微处理器,经过微处理器的运算和控制在液晶屏上显示数值,当SF6浓度高于设定的报警上限或O2的含量低于报警的下限时,发出报警声音。
权利要求1.一种SF6气体泄漏的定量检漏仪,其特征在于电池和高压脉冲电路之间、高压脉冲电路和SF6传感器之间用导线相连,SF6气体传感器、O2传感器分别用导线跟微处理器连接,液晶屏用多根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和2个声音报警单元分别用导线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供电系统高压电器设备的SF
文档编号G08B21/12GK2898824SQ20062003223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汪献忠, 李建国 申请人:汪献忠, 李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