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569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遥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功能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无线遥控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无线遥控信号处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中比较大的用途,是在遥控玩具、家电遥控等领域。目前,具有无线遥控功能和信号编码功能的两功能无线遥控信号编码电路,一般都采用分立器件来实现,其好处在于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然而,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 题编码信号频率受器件参数影响一致性差、电压和温度稳定性差、存放一段时间会严重漂移,使得生广调试麻烦、坏品率闻等。有鉴于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码信号频率受器件参数影响一致性差、电压和温度稳定性差、存放一段时间会严重漂移,生产调试麻烦、坏品率高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中,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包括基体、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分别设置在基体上,并与基体内的电路电连接。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中,所述基体内的电路包括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电源的稳压电路;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复位信号的复位电路;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输出驱动信号到基体上的输出引脚。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中,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第一电阻、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场效应管为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内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端,源极连接电源输入端,漏极连接输出端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内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二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输出端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设置在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中,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封装为S0T23封装或T092封装。[0017]一种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其中,包括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和编码信号发射电路;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通过编码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连接编码信号发射电路。所述的应用电路,其中,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外部电源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输入的外部电源分为两路,一路依次通过第一开关、第三电阻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第二开关、第二电阻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之间,负极设置在第一开关和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和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接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在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集成了 稳压电路、复位电路、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使得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仅需要三个引脚,同时,编码信号频率由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产生,一致性好,电压和温度稳定性高,存放长时间不会产生漂移,使得生产调试简单,坏品率大幅降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内部电路的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内部电路中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中编码信号产生电路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关断状态对应的编码信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包括基体10、电源引脚100、接地引脚200和输出引脚300,电源引脚100、接地引脚200和输出引脚300分别设置在基体10上,并与基体10内的电路电连接。这样一来,通过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实现了无线遥控功能和信号编码功能,而非如现有技术中那样,采用分立器件实现,从而使得电路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了,同时也避免出现编码信号频率受器件参数影响一致性差、电压和温度稳定性差等现象。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一下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内部电路,如图2所示,在所述基体内的电路包括稳压电路、复位电路、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稳压电路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电源,复位电路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复位信号。这两个电路为整个无线遥控编码芯片提供电源和复位信号,为了使所述示意图简洁,这里就不再一一画出两个电路的连接关系了。另外,所述振荡器电路输出信号给分频器电路,分频器电路输出信号给编码电路,编码电路输出信号给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同时,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也输出信号给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通过输出引脚输出驱动信号给所述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实现驱动外部电路和将编码检测信号输出给芯片编码电路的功能。请参阅图3,其为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第一电阻Rl、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其连接芯片的电源引脚VDD,这里用VDD表示)和输出端(其连接芯片的输出引脚0UT,这里用OUT表示);两个场效应管为第一场效应管Pl和第二场效应管NI ;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Pl为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NI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Pl的栅极Gl连接内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端CTRLP,源极SI连接电源输入端VDD,漏极Dl连接输出端OUT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图中用编码检测信号表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NI的栅极G2连接内 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二端CTRLN,源极S2接地,漏极D2连接输出端OUT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Rl设置在输出端OUT和地(通过芯片的接地引脚GND接地)之间。其中,输出端OUT具有两个功能将编码信号输出给外部电路以及将编码检测信号输出给芯片的编码电路。关于其工作原理,会在下面结合具体的外围电路来进行描述的。请继续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应当包括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和编码信号发射电路;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通过编码信号输出端OUTl (其与上述的图3中的输出端OUT相连)和VCC输出端连接编码信号发射电路。因为,本申请的应用电路主要改进点在于编码信号产生电路,而编码信号发射电路的技术已经在现有技术中有了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I、第二开关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和外部电源输入端(图中用电源端子表示);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输入的外部电源分为两路,一路依次通过第一开关SI、第三电阻R3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VDD,另一路依次通过第二开关S2、第二电阻R2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输出引脚OUT ;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设置在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S2之间,负极设置在第一开关SI和第三电阻R3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两端分别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VDD和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GND ;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GND接地。请一并参阅图3,分别以第一开关SI、第二开关S2的导通和闭合,来描述所述芯片是如何工作的。当所述第一开关SI关断、第二开关S2关断时,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处于断电状态,输出端OUT输出的为下拉的低电平。当第一开关SI导通,第二开关S2关断时,芯片外接第二电阻R2处于悬空状态,复位电路复位后,由时钟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如图5所示,在1-4位输出lKhz、占空比50%的动作信号,到达检测点时,检测信号的2、4位都为低电平,则控制信号不会发生改变,5-8位继续输出IKhz的动作信号。当第一开关SI关断,第二开关S2导通时,外接的第二电阻R2接电源引脚VDD,由于第二电阻R2远小于内部的第一电阻Rl,则此时输出信号为一段高电平,如图5所不,当到达检测点时,检测信号的2、4位置都为高电平,则产生控制信号,打开第二场效应管,并关断第一场效应管,输出信号被拉低,到了 8位时,检测信号6、8位为低电平,则关断第二场效应管,打开第一场效应管,由第一场效应管和上拉电阻R3来控制9-12位的输出。同样地,当第一开关SI导通,第二开关S2导通时,可以参见第一开关SI关断,第二开关S2导通的情况。当第一开关SI导通,第二开关S2由导通变为关断时,第二电阻R2从上拉变为悬空,则当控制信号关断第二场效应管,打开第一场效应管时,由第一场效应管产生IKhz的信号,此时检测电路不会打开第二场效应管,芯片会持续输出IKhz的信号。当第一开关SI导通,第二开关S2由关断变为导通时,第二电阻R2从悬空变为上拉,将输出信号拉为高电平,进入第一开关SI、第二开关S2同时导通的状态。当第二开关S2导通,第一开关SI由导通变为关断时,则芯片保持第二开关S2的导通状态,输出250hz的信号。同样,当第二开关S2导通,第一开关SI由关断变为导通时,芯片依然保持第二开关S2的状态,输出250hz的信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其中,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包括基体、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分别设置在基体上,并与基体内的电路电连接。在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集成了稳压电路、复位电路、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使得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仅需要三个引脚,同时,编码信号频率由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产生,一致性好,电压和温度稳定性高,存放长时间不会产生漂移,使得生产调试简单,坏品率大幅降低。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比如根据需要调节工作电压的大小等,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包括基体、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分别设置在基体上,并与基体内的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内的电路包括 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电源的稳压电路; 为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所有电路提供复位信号的复位电路; 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 其中,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输出驱动信号到基体上的输出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第一电阻、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 两个场效应管为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引脚,所述输出端连接输出引脚; 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内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端,源极连接电源输入端,漏极连接输出端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内部控制信号输出第二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输出端和编码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设置在输出端和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封装为S0T23封装或T092封装。
5.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和编码信号发射电路;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通过编码信号输出端和VCC输出端连接编码信号发射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外部电源输入端; 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输入的外部电源分为两路,一路依次通过第一开关、第三电阻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第二开关、第二电阻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之间,负极设置在第一开关和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电源引脚和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的接地引脚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及其应用电路,其中,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包括基体、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输出引脚分别设置在基体上,并与基体内的电路电连接。在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集成了稳压电路、复位电路、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编码电路、编码输出与检测电路,使得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仅需要三个引脚,同时,编码信号频率由所述无线遥控编码芯片内部产生,一致性好,电压和温度稳定性高,存放长时间不会产生漂移,使得生产调试简单,坏品率大幅降低。
文档编号G08C17/02GK202563666SQ2012201975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任仕鼎 申请人:深圳市励创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